首页 理论教育 医患间的沟通与相互作用

医患间的沟通与相互作用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护之间的沟通与相互作用是医疗过程中的必然,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非常有益的。医患间的沟通与相互作用是医患关系的基础,医生与病人的交流一方面包括与疾病有关的诸如诊断、治疗、检查结果等内容;另一方面包括医生与病人的心理交流。医患间沟通有两种基本方式:言语沟通方式和非言语沟通方式。在实际医疗活动中,两种水平的沟通和相互作用常常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医护之间的沟通与相互作用是医疗过程中的必然,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非常有益的。护理人员在治疗中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执行者,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最佳的将医生的治疗方案在病人中体现;同样病人真实的情感反应,治疗中的切实体验也可以通过护士及时的反映给医生,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医患间的沟通与相互作用是医患关系的基础,医生与病人的交流一方面包括与疾病有关的诸如诊断、治疗、检查结果等内容;另一方面包括医生与病人的心理交流。这种交流的效果好坏与医患关系、医患沟通紧密相联。

(一)医患沟通的基本方式

医患间沟通有两种基本方式:言语沟通方式和非言语沟通方式。这两种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混为一体的,但在医疗情境亦可出现某一沟通方式不能被使用的情况。

1.言语沟通方式 指借助于语言而实现的沟通。可分为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外部言语又分为口头言语与书面言语。口头言语是医患间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主要方式。医护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将安慰、鼓励和支持作为经常性口头言语,也要熟悉民间俚语,善于用病人能听得懂的话同病人交往。书面言语沟通有时也被采用,例如医院里的导诊牌、入院须知、医院的承诺、收费标价等,也可视为书面沟通方式的应用。

2.非言语沟通方式 指借助于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手势和讲话时的声调等实现沟通。

非言语沟通可分为3类:①动态无声的,如点头、摇头、耸肩、微笑、皱眉以及各种手势、抚摸和拥抱等;②静态无声的,如坐、站、蹲姿,仪表,相互间的空间距离等;③副语言,指说话时的语调、音量、重音、语速和节奏等。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可以传递完全不同的意思,说明副语言是重要的。医护人员应注意自己的仪表、动作、手势、表情和副语言表达。

(二)医患沟通和相互作用的两种水平

医患沟通和相互作用,可以在两个水平上发生:技术水平和非技术水平。在技术水平上,医务人员凭借自己的医学知识,为病人作出诊断与治疗。包括采集病史、进行体检和心理检查、安排实验室检验、开处方以及作具体处置等。在这个水平上,医务人员的言语指导和解释虽然是采用非技术性的语言向病人传达的(为了便于病人理解),但医患沟通的基础仍是医生对医学科学的应用。在非技术水平上,医患间的沟通如同任何社会关系中两人彼此沟通一样。

在实际医疗活动中,两种水平的沟通和相互作用常常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例如,非技术水平上沟通的成功会有利于医生采集病史,促进病人对检查和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利于技术水平上的沟通。反之,技术性水平沟通失败,例如医生的误诊和无效处置等,也会损害非技术水平上的沟通,损害有益于发展良好医患关系的相互作用。可见,对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来说,两种水平上的沟通和相互作用都是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指导下,许多医务人员忽视了非技术水平沟通和相互作用的意义,从而妨碍了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