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军队伤病员住院服务保障

军队伤病员住院服务保障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体现军队医院的职能 为部队服务是军队医院的根本宗旨,因此,军队医院应努力满足军队伤病员合理的医疗需求。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军队医院对住院伤病员的服务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强调人是生理、心理、社会、营养、精神、文化的统一体,对病人要实施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因此,必须对其全面情况进行评估,才能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全面的服务。

(一)设立军人病房的必要性

军人病房是专为收治军队伤病员而设立的病房。在各临床科室分别设置相对独立的军人病区,实行统一设置,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目的是为军队伤病员提供更加方便、优质、舒适、温馨的人性化休养环境。设立军人病房的必要性如下。

1.体现军队医院的职能 为部队服务是军队医院的根本宗旨,因此,军队医院应努力满足军队伤病员合理的医疗需求。随着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发展,部队官兵和老干部对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军队医院在适度开展对外医疗有偿服务的情况下,收治了较多的地方病人,如不独立设置军人病房,就会出现地方病人与军队伤病员争床位的现象,导致需住院的军队伤病员等待床位,不能及时住院,这就有悖于军队医院为部队服务的根本宗旨与职能。

2.便于加强伤病员管理 军队伤病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严明纪律要求,军人病房的独立设置有利于加强军队伤病员管理。在住院期间,军队伤病员按时作息,落实一日生活制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活动,集服务、教育、管理于一体,医院秉承“人性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的理念,坚持人性化与规范化、教育与管理、自我约束与制度规范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实现军人病房的“安全、有序、舒适、温馨、和谐”,以避免管理失控,有利于防止各种问题的发生。

3.有利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医院环境不仅可以影响病人的心理,还可影响病人的康复。军队伤病员住院期间,远离家乡,远离战友,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设立军人病房,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除实施医疗护理服务外,组织军队伤病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军队伤病员提供生理、心理、精神和文化生活服务,从而有利于构建病人与医务人员、病人与病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军人病房的设施

军人病房是军队住院伤病员接受诊疗、护理和休养的场所。军人病区设置于靠近护士站、医师办公室和相对独立的区域,设立休养连连部和军人病房。军人病区设置规模应根据该科收治军队伤病员的需要而定,至少保留有2~3张空床以备军队伤病员使用,做到需住院的军队伤病员随到随收。每个军人病区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小病房与大病房的比例为1∶1左右,大病房床位不超过4张。每床除配备完善的诊疗护理设施、设备外,室内还需配备空调、电视、电话、物品保管柜、卫生间、热水洗漱设施及健康教育资料、报刊、文化娱乐用品等。干部病房为单间病房,除配备军人病房所需设备外,并设陪护床。军人病房要求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墙上悬挂艺术画。

(三)军人病房收治要求与医疗护理服务

1.收治要求 军人病房只能收治军队伤病员,不得收治地方伤病员。凡需住院诊疗的军队伤病员必须做到随到随收,一律不得等待床位。干部病房不得收治地方病人。需住干部病房者,如干部病房床位已满,急诊病人可先收入相应科室诊治;非急诊病人征得本人同意后可先收入相应科室诊治,待干部病房有了床位再行转科。

2.医疗、护理服务

(1)军队伤病员入院应手续齐全,急诊和传染病人可先入院,后补办手续;其他特殊情况经批准后也可先入院后补办手续。

(2)伤病员送入科室后,护士必须在5分钟内接诊病人,接诊要热情,解释工作要细致耐心,认真做好入院介绍。

(3)伤病员进入病房后责任医师应立即检诊,下达相关医嘱,作出进一步诊疗计划。

(4)落实“合理医疗”,做到“同病同治”。对军队伤病员必须落实“合理医疗”,做到军队病人与地方病人“同病同治”,该用的药一定给用,该做的检查一定给做,防止“惜用”和“厚地薄军”问题的发生。详见第8章。

(5)切实落实三级检诊制度,认真执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做到诊断正确、迅速、全面;治疗有效、及时、彻底;不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害;住院时间合理。

(6)落实整体医疗与整体护理措施。整体医疗是从医学整体论出发,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更新医疗护理观念,改革、再造、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协调一致的医疗护理服务团队,注重病人参与、实现医疗工作从“疾病”转变为“病人”的现代医疗护理模式,对提高为军队伤病员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军队伤病员要认真落实整体医疗与整体护理。详见第6章。

(7)对需要手术的病人,科室必须尽早安排手术。手术主刀者按医院规定执行。

(8)对病人要精心护理,做到按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切实做好基础护理、等级护理、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休养环境。尊重伤病员,称谓要恰当,多与病人交流沟通,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9)凡危重和行动不便的病人到检查科室检查时,必须有医护人员陪护。

(10)军队急危重症病人,必须全力抢救,科主任要亲自主持;重大抢救、重要会诊和特殊病例讨论,必须由医务处的领导或医院领导组织。

(11)对军队伤病员的特殊重大诊疗措施和首次开展的新技术,需报医务处和院领导审批。

(12)军队伤病员入院后,军队伤病员服务与管理办公室人员及时到病房进行访视,了解其需求,帮助解决困难,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或将有关问题提请有关部门解决。

(13)军队伤病员因病情需要必须到当地地方医院检查和治疗者,由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批准,费用由医院承担。抢救危重病人和因战、因公负伤的伤员,不受自费药品限制,该用的一律免费给予使用。根据临床需要,医院将部分自费药品纳入免费药品范围,供军队伤病员免费使用。

(14)军队伤病员需请上级医院会诊者,医院及时与上级医院联系,通过网络会诊或请专家来院诊治,必要时转往上级医院。

(四)伤病员全面评估

1.全面评估的意义

(1)军队是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军队的人员构成主要以男性战士为主。年轻的战士由于军营的特殊环境,训练强度大,军营封闭式管理,军事演习条件艰苦,军事训练伤或环境因素导致的伤病和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军官及科技人员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许多人患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离退休老干部处于“双高”(高龄、高发病率)期,据我院统计人均患病4.22种,有些病人还合并有精神异常。

(2)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军队医院对住院伤病员的服务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强调人是生理、心理、社会、营养、精神、文化的统一体,对病人要实施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因此,必须对其全面情况进行评估,才能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全面的服务。为提高军队伤病员的医疗服务质量,我院经反复研究论证提出了对军队住院伤病员全面评估的医疗服务模式。全面评估包括躯体疾病评估、病例分型评估、心理评估、社会支持评估、营养状况评估、疾病认知评估和整体评估。

2.躯体疾病评估 按现行的医疗技术诊疗常规作出诊断和躯体疾病评估。在评估时,要将主病与副病详细列出。

(1)主病:指本次就诊需要诊疗的主要疾病及最重要或最急需治疗的疾病。如某部野外施工急诊入院的男性病人诊断为重度中暑;低血容量性休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等,“重度中暑”就是主病。

(2)副病:是指主病以外的其他疾病,如果处理不好或不予以关注可能会加重病情。如上述病人在处理“重度中暑”时,就应该注意到纠正休克及水电解质的改变对心脏的影响,或还伴有其他系统的疾病,因此在整体医疗中一定不能顾此失彼。

3.病例分型评估 按照“四型三线”病例分型方法,将病例划分为4种类型。

(1)病例类型:A型为单纯普通病例,可作一般处理;B型为单纯急症病例,需紧急处理;C型为复杂疑难病例,应慎重研究处理;D型为危重病例,要积极抢救处置。

(2)分型方法:模拟专家思维方式,采用三条线对病例进行划分,首先用一条中线将病例群划分为两部分:①“单纯”(AB型)的和“复杂”(CD型)的病例群;②再用两条辅线分别将“单纯”病例群划分为一般性处理的“A型”和需要紧急处理的“B型”;“复杂”病例划分为不需要抢救的“C型”和需要抢救的“D型”。用这样的思维方式从诊疗行为角度分析病情,划分出的4种不同病例类型不会交叉混淆,即为“四型三线”的病例分型法。在病例分型的基础上,按不同的类型进行处置(图3-6)。

图3-6 病例分型评估方法(四型三线法)

4.心理评估 采用中文健康问卷(CHQ12),对有心理问题者进行初步筛选,该问卷包含12个题目,分为2级评分的精神症状问卷(表3-4),可应用于:①精神科和心理咨询门诊,作为了解就诊者或咨询者心理卫生问题的一种评价工具;②综合性医院中,对住院病人初步了解躯体疾病病人的精神症状。

(1)CHQ12症状自评量表的检测:①检测前要对病人讲解测定的意义和方法,打消病人的疑虑,让病人真诚投入,真实反映其心理状况。②表格中列出了有些人可能会有的问题,请病人仔细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最近1~2周以内下述情况影响病人的实际感觉,在4个答案中选取一个,画一个“√”。

(2)CHQ12中文健康问卷的评定标准:7、10题选取第①或②项计“1分”,选取第③或④项计“0分”。其他题目选取第①或②项计“0分”,选取第③或④项计“1分”。

(3)结果分析:总分为12分。划界分为4分,3分以下为正常;≥4分认为有心理疾病,需要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继续测定,并请心理科会诊进行心理干预。

表3-4 中文健康问卷(CHQ12)

(续 表)

注:参考杨廷忠,黄丽,吴贞一.中文健康问卷在中国大陆人群心理障碍筛选的适宜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69(略做修订)

5.社会支持评估 使用肖水源1986年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表3-5)对病人进行社会支持系统评估。社会支持是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支持,这类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另一类是主观的支持,这类支持是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社会支持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

(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检测:①检测前要对病人讲解测定的意义和方法,打消病人的疑虑,让病人真诚投入,真实反映其真实状况;②表格中列出了有些人可能会有的问题,请病人仔细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最近病人的实际情况,在所选项目上,画一个“√”。一般需15分钟,可笔答也可计算机答。在10个条目中,每个条目从无支持由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总分40分。

(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评定标准:第1~4,8~10条:每条只选一项,选择1、2、3、4项分别计1、2、3、4分,第5条分A、B、C、D四项计总分,每项从无到全力支持分别计1~4分,第6、7条如回答“无任何来源”则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几个来源就计几分。

(3)结果分析:总分即为十个条目计分之和,客观支持分为2、6、7条评分之和,主观支持分为1、3、4、5条评分之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为第8~10条。

(4)判断标准:分数越高,社会支持度越高,一般认为总分小于20,为获得社会支持较少,20~30为具有一般社会支持度,30~40为具有满意的社会支持度。

(5)测评结果:包括客观的支持度、主观的支持度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测量结果需在专业心理医师的帮助下进行解释。

表3-5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续 表)

6.营养状况评估 简易营养评价方法(short-form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SF)是一种简单、快速,适用于评价病人(特别是老年人)营养状况的方法(表3-6),由Rubenstein等于2001年提出。内容包括体重、身高、疾病、活动能力、神经精神疾病及食欲等。各项评分相加即得MNA-SF总分。

(1)简易营养评价方法的检测:①检测前要对病人讲解测定的意义和方法,打消病人的疑虑,让病人真诚投入,真实反映病人的营养状况。②表格中列出了有些人可能会有的问题,请病人仔细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最近3个月以内病人出现的下述情况,在每一题的0、1、2、3上,划一个“√”;选中某数,该数即为分值。③有些需要测量的部分由医务人员进行,如体重、身高等。④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表3-6 简易营养评价方法(MNA-SF)的检测

(2)简易营养评价方法分级标准:总分为14分,≥11分为正常,<11分为营养不良。

7.疾病认知评估 采用本院神经精神科自行设计的疾病认知简易问卷,共5题,了解病人对本次住院所患疾病、患病原因、治疗原则、预防措施及对本次住院诊疗的重视程度进行评估(表3-7)。

(1)检测方法:每一题分三个方面,分为对问题了解较多、一般了解、不了解。该问卷为单选题,每一问题只能选取其中一个答案。

(2)评定标准:最高分为10分,每题若选①得2分,若选②得1分,若选③得0分。

(3)结果分析:5题合计为总分,3分以下为较差,4~6分为一般,7分以上为良好。

表3-7 疾病认知简易问卷

注:该问卷为单选题,每一问题只能选取其中一个答案

8.整体评估 进行整体评估时使用《临床整体评估总表》(表3-8),根据分项评估结果,将相关内容逐项填写在《临床整体评估表》中,并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整体评估结论,提出应对措施。

(1)基本要求:为了完成整体评估,责任医师的临床观念必须从单一的诊疗生理疾病转变到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营养、疾病认知、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全面全方位了解、综合评估,为临床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2)整体评估程序:病人入院时,除按现行医疗常规收集有关躯体疾病的资料以外,还必须同时收集病人的心理状况、社会支持、营养状态及疾病认知等方面的资料,以便对病人进行整体评估,指导临床整体医疗。

表3-8 临床整体医疗评估量表

(续 表)

9.应对措施 在对病人进行躯体疾病评估、病例分型评估、心理分析评估、社会支持评估、营养状况评估和疾病认知评估的基础上,将上述6个方面的评估进行综合,填入临床整体评估总表之中,根据整体评估的结果,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1)及时、有效、全面地治疗现有躯体疾病:根据整体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做到主病与副病兼治,但要抓住主要矛盾,实现“合理医疗”。

(2)医学心理服务:如存在心理问题请心理科会诊,协助诊治。

(3)加强社会支持:把病情向家属通报,与其单位联系,以争取家属和原工作单位的支持。若与家人、亲人及单位同事沟通较少,应协助化解,寻求家人、单位和同事的客观支持,加强社会支持的利用。

(4)营养支持:如有营养不良,应加强营养,改善营养状况。

(5)健康教育: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如注意事项的教育、营养知识教育、心理疏导教育等。

(五)生活服务

1.饮食保障 努力提高军队伤病员的饮食服务质量,根据伙食标准和病情需要提供多种饮食保障。院务处和营养科指派专人对军队伤病员的饮食数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按照标准和治疗需要以及营养要求提供饮食服务保障。对昏迷病人、糖尿病病人、肾衰病人等根据病情需要由营养科制定饮食治疗方案,提供相应的饮食治疗。

2.实行感动服务 对大、中手术后军人伤病员进行慰问。凡大、中手术后的军人伤病员,医院派专人进行慰问,赠送“四个一”,即一箱牛奶、一瓶蜂蜜、一袋麦片、一袋水果等营养品,并提供3天以上术后营养餐。军人伤病员实行点餐制,对行动不便者送饭到床边。

3.提供护工服务 住院的军队老干部和其他病人,根据病人的申请,医院可为其提供护工,以方便病人。所有护工上岗前均经过培训,合格后挂牌上岗。

4.其他

(1)军队伤病员因特殊情况要求自行派人陪护,经科室同意,免费提供陪护床。

(2)为军队伤病员出入院提供接送服务。凡军队急诊伤病员,医院提供前接服务;军队伤病员出入院根据需要,医院也可安排车辆接送。

(3)为解决伤病员热饭热菜问题,病区配备微波炉。

(4)医院设理发室,为伤病员提供理发服务。

(5)对医院医疗区进行绿化美化,做到道路平整,绿树成荫,四季有花,为军队伤病员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

(6)医院安排多台电动车往返于门诊部和病区之间,为伤病员和其亲属免费乘坐。

(六)文化服务

1.报刊杂志 医院为每个科室的军队伤病员休养连配备图书保持在15种以上,报刊保持在3种以上,必须有《解放军报》、《战士报》,报纸坚持每天更新,由军队伤病员服务与管理办公室将报纸送到军人病房,确保军队伤病员及时阅读报纸。图书坚持每半年更新一次,每次更换数量在藏书总数的50%以上。

2.文艺、棋牌、体育等活动 医院在军队伤病员中组建书法、绘画、棋类、球类、音乐等文化兴趣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临时小组长,军队伤病员服务与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安排文化兴趣小组开展活动。

3.医院文化活动中心 每周向军队伤病员开放1~2次,安排军队伤病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健身操、球类(篮球网球乒乓球)、棋类(象棋、军棋、围棋、跳棋)、阅览图书、上网等。文化活动中心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由军队伤病员服务与管理办公室组织,由军队伤病员休养连连长、指导员负责召集,统一带队参加活动。

4.其他

(1)重大节假日医院举行文娱晚会或游园活动,鼓励军队伤病员参与。

(2)在病区花园中设置音乐喷泉、健身器材,为军队伤病员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

(3)定期召开军队伤病员代表座谈会或进行问卷调查,征求军队伤病员对医院文化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且结合下部队时机,征求体系部队领导和官兵对医院文化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做好文化服务。

(七)军队伤病员服务机构

为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贴近病人,为军队伤病员提供全面无缝隙的多元优质服务,医院设立军队伤病员服务与管理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可适当增配人员,主要任务是听取病人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病人的需求,使医院及时、有效、准确地调控各部门及相关科室的工作,保证军队伤病员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提高为军队伤病员的服务质量。

1.服务内容

(1)军队伤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派人到病房,了解军队伤病员需求并协助解决或向领导报告,努力满足军队病人临床诊疗、健康教育、心理服务、生活保障、文化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2)为军队伤病员提供咨询服务和健康指导。

(3)负责军队伤病员管理,对出院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跟踪和探访,检查责任医师随访情况是否落实。

(4)协调解决病人的困难和特殊需求。

(5)了解军队伤病员对医疗、护理、后勤保障和文化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和向院领导报告。

2.工作流程

(1)新入院病人当天见面,晚上入院的病人次日上午见面,送上联系卡,进行自我介绍,并了解伤病员的需求。

(2)对住院的军队伤病员每周至少访视一次,了解住院期间的情况并帮助解决相关问题;与科室主任、护士长、医师、护士沟通;科室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向有关部门报告。

(3)与医院医德医风办公室配合,每月对军队住院伤病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向有关部门和院领导报告。

(4)军队伤病员出院前一天或当天进行访视,对治愈病人表示祝贺,征求意见和建议,协助解决相关问题,并进行康复指导。

(5)对出院后的军队伤病员通过电话进行联系,了解康复情况并进行指导,同时检查责任医师随访工作是否落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