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清钠定量试验

血清钠定量试验

时间:2022-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钠离子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44%分布于细胞外液,47%存于骨骼,9%存于细胞内。钠排出的途径有经肾脏、皮肤及消化道,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大量出汗时,钠离子通过皮肤的排出将明显增加。测量电极与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与钠离子活度呈正比,亦与离子浓度呈正比。

钠离子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44%分布于细胞外液,47%存于骨骼,9%存于细胞内。成人每天所需钠,来源于食物,特别是食盐。每日摄入的钠主要由胃肠道吸收,吸收率可达95%~100%。钠排出的途径有经肾脏、皮肤及消化道,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大量出汗时,钠离子通过皮肤的排出将明显增加。钠离子的生理功能:有助于维持细胞外液容量,维持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以及维持神经、心脏、肌肉等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其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血浆渗透压。钠离子和水的代谢及平衡,直接关系到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一个方面变化,必然会引起另一方的改变,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当钠离子浓度增加,水分缺乏时,血浆渗透压上升,将会刺激下丘脑前外侧的压力感受器产生口渴的感觉,同时刺激垂体后部抗利尿激素释放,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促进水分重吸收以降低血浆渗透压。如果细胞外液钠离子减少,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不受刺激,不会产生抗利尿激素,多余的水分将随尿液排出体外,维持正常的电解质平衡。

【测定方法】

1.火焰光度法 样本被含有锂或铯的溶液稀释后,在含有丙烷、乙炔的高压空气内雾化燃烧,钠离子得到能量后,发射出特殊波长的光谱,通过滤光片被光监测器接收,所产生的结果与钠离子浓度呈正比。此法是一种发射光谱分析方法,为钠测定的参考方法。要注意由于使用丙烷等燃气会有安全隐患。

2.离子选择电极法 电位测量电路的一侧为测量电极(离子选择电极),另一侧为参比电极。离子选择电极上的离子选择膜对钠离子具有高度选择性。当钠离子与电极膜接触时,电极表面电位发生改变。测量电极与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与钠离子活度呈正比,亦与离子浓度呈正比。此法为临床常用的检测钠离子的简便准确的方法。

3.酶法 钠离子可激活β-半乳糖苷酶,该酶催化邻-硝基酚-β-D-半乳吡喃糖苷(ONPG),钠离子浓度与动力学活性成线性关系,通过在420nm波长下测定产物邻-硝基酚产生的速率,可计算钠离子的浓度。黄疸、溶血、脂血对结果有影响。

【参考范围】

135~145mmol/L

【临床应用价值】

1.增高 ①饮水过少,如病人意识不清时失去口渴感觉、婴儿不能表达口渴、缺少水源。②水丢失过多,如急性吐泻、高热、高渗性脱水、大量出汗、尿崩症、糖尿病性多尿。③摄盐过多,如进食过量的食盐、静脉输液时钠浓度过高。④内分泌异常,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部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血管意外、脑外伤、垂体肿瘤等各种因素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2.减低 ①摄钠过少,如长期低盐饮食、摄水过多。②丢失过多,如慢性肾衰竭、大量应用利尿药、呕吐、腹泻、出汗、严重烧伤。③细胞外液量增加,如心力衰竭、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④血液中有大量高渗透性物质如高血糖、甘露醇存在时,细胞内液外渗,使血钠浓度降低。⑤其他,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低醛固酮血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精神性烦渴、肺结核、肿瘤、恶病质。

【影响因素】

1.治疗因素影响 患者在输氯化钠液体,经输液通道同侧采血送检时,由于局部血液含有高浓度氯化钠,钠离子检测结果明显升高;患者在输非氯化钠液体,经输液通道同侧采血送检,由于局部血液被稀释,钠离子检测结果明显降低,因此不可在输液同侧抽血,应在对侧抽血,最好在输液前抽血。

2.采血因素 不能用含钠抗凝剂采血管抽血。

3.溶血因素 红细胞内钠仅为血浆的1/10,所以溶血对结果影响不明显。

4.方法学因素 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钠时如有蛋白质沉积在电极敏感膜上,或阻塞管道会导致结果偏差,因此需要定期对膜进行维护。

5.高血脂因素 高脂血症或高蛋白血症标本用火焰光度法和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时由于“电解质排斥效应”使钠结果偏低。

(罗 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