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化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模式

数字化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模式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医院把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医疗服务费用进行归集、汇总、分配、计算医疗服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不少医院成本核算还停留在记账型会计核算模式,未上升到管理型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模式。应计入成本的费用,是指为医疗服务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为组织和管理医院业务所发生的费用。目前大部分医院只进行院科两级核算,医生和护士一起核算。

现代医院全成本管理八大内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预算、成本控制、经营预算、经营分析、经营控制、绩效管理。

成本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也是产生收入的驱动力,资源以成本形式完成价值创造,而成本管理是为了最大化和高效率利用组织资源而进行的管理行为。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因政策、市场竞争等因素对医疗费用水平的调控,使得医院收益空间日益受限,改变重收轻支、重钱轻物的粗放型经营模式,由外延拓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开展内部挖掘,实现有效成本管理,成为迫在眉睫的当务之举。

一、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现状

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医院把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医疗服务费用进行归集、汇总、分配、计算医疗服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

由于医疗服务纷繁复杂,不同专业分工精细,各临床学科和辅助、行政、保障部门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医院成本核算所需各类原始数据搜集渠道众多,数据量庞大烦杂。除此之外,还需要运用系统、成熟、规范的核算方法体系进行分配、归集、计算等多次加工处理,以便提炼出有价值的决策支持数据信息集。如果上述过程单纯使用手工统计分析的话,不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难以确保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即时性,以致会误导决策,而且与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节拍格格不入,从而使成本核算失去原有的作用与意义。常见问题如下:

(一)缺乏一个统一、科学、规范的核算方法体系

目前来说,在医疗行业当中缺乏一个统一、科学、规范的方法体系。企业的成本核算因为其开展的比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法体系,从而实现对原材料进货、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但是对于我们医院来讲,较成熟的方法体系是会计核算办法,国家有《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军队有《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但这些办法均是针对医院院级成本核算所制定的,其核算对象是医院,它不能反映科室的、医疗组的的经营状况。而科级核算大部分还停留在奖金核算、收入统计上,对收入分成、成本分摊转移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核算结果难以客观公正,故在成本管理上也很难起应有的作用。

不少医院成本核算还停留在记账型会计核算模式,未上升到管理型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模式。目前医院绩效考核主要是对收入及工作量考核,未制定成本降低额、成本节支率等考核指标,从而造成成本费用控制措施落实不够,特别在药品、材料物资、后勤成本费用控制方面更是缺乏相应考核指标。医院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过程中,不仅应考虑其占用资源情况,还应考虑其所属部门、所属专业、实际工作量、人员技术附加值等因素,否则,将影响医院员工积极性,从而影响成本费用控制。

(二)成本意识比较淡薄

在许多医院,院长、科主任、护士长这样一级的成本意识比较强了,而对于下面的员工来讲他们的成本意识是比较淡薄的,这个主要有历史的原因,大锅饭思想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还是比较根深蒂固的,与切身利益无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现在由于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医疗收费逐步规范,价格不断下调,有的时候甚至不能弥补医疗费的成本性开支。那么对一个医院来讲,它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要靠自己怎样去降低成本,需要有这样一个很强的成本意识,才能够使我们的医院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成本与费用混淆

费用是按期间汇集的资金耗费,成本是按成本对象汇集的资金耗费。费用只有对象化以后,才能形成成本,只有与获取收入相配比的费用,才能进入成本,当期的费用不等于当期的成本。应计入成本的费用,是指为医疗服务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为组织和管理医院业务所发生的费用。不应计入成本的费用是指专用基金和专项拨款支付的费用。

(四)物资管理中漏洞较多

各种医疗物资的采购、管理和发放不规范。目前,医院的各种医疗物资的采购由多个部门分别采购和自行管理和发放,财务部门只负责计账付款,对医疗物资的采购过程、价格、入库和出库数量、付款情况等缺乏应有的管理和监督,对物质的损耗、过期、报废等缺乏应有核实,没有建立与成本管理相适应的核算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重经费轻成本、重采购轻管理、重钱轻物等不良现象。

(五)成本控制责任不明确

成本费用控制是全员成本费用控制,医院的每一位员工都应参与医院成本费用控制。目前大部分医院只进行院科两级核算,医生和护士一起核算。而从成本的责任来说,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是不同的,医生就是要严格控制药品费比例,降低病人的药品成本,而护士则主要负责卫生材料以及床日成本。医生和护士一起核算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成本责任不明确。由于相关岗位、人员成本费用控制的责任和职责不够明确,易造成员工认为成本费用控制与自己无关,影响成本费用控制效果。

(六)成本核算范畴比较片面

1.核算对象片面化 当前的成本核算一般只核算有收入的科室,如临床科室、门诊科室等,而对于后勤科室和我们管理部门的核算基本上是比较少。

2.核算成本项目片面化 目前医院成本核算在相当程度上是不完全成本,如资产计量、计价不实,致使成本核算结果失真,成本中未足额包含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折旧费用,材料物资成本中未含采购储存管理成本;后勤服务及辅助服务成本未严格按受益对象及受益数量分别计入相应成本中去,医院间接成本、辅助服务成本在分配方法、计量标准、分配标准等方面存在不合理因素,相当部分成本未按成本承载对象归集等。

(七)收入与支出不配比

收入按权责发生制为当期收入,成本实行以领定耗,存在已领未用或已用未计,直接造成收入成本不配比。

(八)成本核算软件不完善

医院推行成本核算,相当部分信息需要从药品、材料物资、设备、固定资产、后勤服务、医疗收费、医疗工作、手术、检查等信息系统中提取,由于相关系统的不完善,不能直接或完全提供配套的成本核算信息,由此造成医院深层次的成本核算无法实施。会计核算情况由财务部门“会计账务管理系统”全面反映,而医疗成本核算数据则来源于“军卫一号”信息系统,两者从数据开发、接口上不完善,导致通过一套账簿、一套报表两个功能全面反映成本核算不能很好实现。

(九)成本管理职能部门协调不够

医院的经济核算由财务和经济管理两个职能部门所承担,财务部门是收付实现制,经济管理部门往往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进行统计,本来基础数据应该一致,但由于职能部门不同和人为因素造成协调不够,数据平台不通用,核算结果不一致,导致经济信息不准确,进而影响经济决策。

(十)成本核算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专业技能“缺腿”、知识结构“短板”、工作经历“偏单”,缺乏复合型卫生经济管理人才队伍,重“医疗收入”轻“医疗效益”,重“资金投入”轻“绩效产出”,盲目追求新设备、新房子和医疗收入的“数量”,而忽视规模、技术、机制和医疗收入的“质量”。

(十一)经验式成本控制

缺乏相关系统、全面、科学、合理、有用的控制标准和流程,从而形成控制措施和方法的不稳定性,相关控制工作的随意性,造成成本信息不稳定,影响成本控制实施。如有些医院在招标、合同、采购、资产、消耗理、预算和后勤管理等方面都未形成相应有效可行的控制措施和手段。只注重物资买价,对采购费用、储存费用、管理费用、废品损失、购销人员人力成本等均未形成相应控制目标、考核办法和控制措施。

(十二)标准成本制定问题

在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费用控制中,一些成本是以内部价格形式体现的,有些医院未制定合理的内部服务价格(标准成本),或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从而造成洗衣班组、供应消毒室、维修班组、水、电、汽供应等对成本费用控制力度和责任不够,影响医疗成本的后续控制。

二、医院成本管理的内涵

(一)成本管理的概念

成本最小化(可控成本)。

效益最大化:节支有限,增收无限。

根本目的: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社会效益。

主要目的:调动,鼓励和保护职工积极性。

降低成本的关键:增加病人,提高医疗质量。

理论支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分离。

市场与政策背景:不为核算而核算。

医院成本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医院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导、监督和调节,加强成本管理,实施成本核算,挖掘卫生资源使用潜力,力求以尽可能少的耗费,取得尽可能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即:现代经济管理已由注重事后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方面延伸。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分析成本的合理性,真实反映医院运营管理成本和服务效益,进而降低成本,提高军事、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医疗领域市场化运作的今天,物资采购、设备添置、房屋改扩建等都涉及医院运营的成本(尤其是大项开支),只有事前经济分析可靠、论证充分才能为主官提供有价值的经济参考,加上事中采购、实施过程的目标控制,才能确保事后成本性开支的合理有效,进而达到降低全过程成本、提高运营效益之目的。

(二)成本和费用

1.成本 是指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货币表现。它主要包括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等。

2.费用 在医疗服务行业,是指在一定期间内,由于医疗服务等业务活动而发生的现金流出,或其他资产消耗,或负债的承诺,是医院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成本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直接费用:是指医院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可以直接计入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科室和药品部门开支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卫生材料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其他费用。

(2)间接费用:是指不能直接计入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的管理费用。包括医院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支出,以及职工教育费、坏账准备、科研费、报刊杂志费、无形资产摊销、利息支出、银行手续费等。

(三)成本的分类

根据医疗活动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可以把医院成本分为以下几类:

1.按成本核算对象分类

(1)医疗成本:是指医院开展医疗业务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摊入的管理费用。医院实行医药分别核算、分开管理,把医疗业务活动作为核算对象核算医疗成本。

(2)药品成本:是医院开展药品业务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摊入的管理费用。把药品采购、保管、发放以及药品管理工作作为核算对象核算药品成本。

(3)科室成本:是指各科室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将各科室作为核算对象,核算科室成本。

(4)医疗项目成本:是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所采取的医疗服务措施。每项措施都要按国家规定收取一定的费用,它已含医院所有医疗收费的内容,这些收费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疗的再生产。只有准确地核算每种医疗服务的费用支出,才能为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提供依据。由于医疗项目往往与科室工作内容是一致的,所以,计算医疗成本与医院的科室经济核算有着密切的联系。计算医疗项目成本有利于进行科室核算也有利于医疗项目成本的计算。

(5)诊次和床日成本:根据医院对患者的服务,分门诊和住院两大部分,以床日和门诊人次计算医疗服务费用的耗费,这种计算成本的方法是把各医疗项目和药品进行综合反映,用来考核医疗完成单位医疗任务量的耗费,也可以为医院预算提供依据,还有利于加强成本的计划管理和控制。

(6)病种成本:病种成本是以单病种为核算对象,计算出单一病种的全部耗费,计算病种成本既有利于医院的经济管理,又有利于制定长期、中期、短期的卫生规划,有利于建立按病种付费的医疗保险制度。病种成本也是评价医院技术水平高低、经营管理优劣的重要指标,也可以用来考核每个医院对某一病种治疗的消耗水平。

(7)出院病人成本:以出院病人作为核算对象,计算出院病人成本耗费,并计算某一时期的平均耗费水平,有利于对医院医疗质量作合理评价,有利于对医院成本水平进行评价,有利于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也为卫生主管及有关部门进行宏观指导提供资料。

2.按编制计划与核算时间分类

(1)计划成本:根据计划期内的有关资料,预算在计划期内将发生的成本,即在计划期内应达到的目标成本水平。

(2)实际成本:根据报告期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计算的成本。它可以与计划成本,上年同期成本,同行先进医院的成本相比较,找出成本差距,从而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

3.按管理环节分类

(1)医院成本:指医院为完成医疗任务所支付的全部成本费用。

(2)科室成本:指某一个科室进行医疗服务活动和其他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3)单元成本:指每一个医疗服务单元应承担的成本。

4.按成本习性划分

(1)固定成本:指在一定时期,一定业务服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保持相对稳定,不受服务量变化影响的成本。

(2)变动成本:指成本总额与服务量呈正比例变化的成本。

(3)混合成本:指成本随服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但不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成本。可分为:半固定成本、半变动成本、延期变动成本等。

5.按成本计入方式划分

(1)直接成本:为某项医疗服务项目消耗的费用,可以根据凭证,直接计入该项医疗服务的成本。如:人员工资、药品费、卫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费等,都可以将实际发生额直接计入使用或消耗的单位。

(2)间接成本:指无法直接计入某项医疗服务成本中,需要经过分摊的成本。如:各种管理费、未安装水电表的水电费、共用的设施等,这部分费用往往合计在一起,需要经过分摊才能计入各使用消耗单位。

6.按成本的可控性划分

(1)可控成本:指某一期间内,在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责任范围内能够直接确定和控制的成本。如:药品费、卫生材料费等。对科室医务人员来说,是经过他们的医嘱和服务所提供的,是可控成本,但对院长来说,科室的变动成本则是其不可控成本。

(2)不可控成本:指某一特定部门无法直接掌握,或不受某一特定部门服务量直接影响的成本,如上级分摊的管理费等。

7.经营决策中成本划分 在医院的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中,还有一些涉及成本的概念,对医院的投资经营和管理决策十分重要。

(1)机会成本:指由于使用一项资源而放弃该资源的其他用途所必须付出的最高代价。例如:医院在选择多种投资方案(盖医疗大楼还是购医疗设备)时,因选择了其中一种方案(盖楼),而放弃了另一种可能获得利益的方案(购设备),这被放弃的可能利益(购设备创造的收益)就是已选方案(盖楼创造的收益)的机会成本。

(2)边际成本:总成本对总产量的变化率。是指医院每增加或减少一个服务量单位所引起的变动的成本数额。

(3)沉没成本:又称旁置成本,指投入在某个项目上,在该项目结束后不能得到收益或补偿的成本。例如某科室购买一台新设备,但是由于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不能使用,不能产生任何效益,这就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4)管理成本:为了使生产或服务能够按计划进行,为合理、有效地配合各种资源而耗费在组织、运营、检测、评估、调度和预测等方面的行政费用,这是一种不可省略的间接成本。

(四)成本管理的内容

成本管理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为目标而进行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成本管理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包括对医疗服务成本投入的计划、实施、反馈、评价、调整和控制等各环节和全过程。成本管理对医院经济效益起决定性的作用。

成本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信息与反馈以及成本决策等。

1.成本预测 是预测未来成本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根据医院前期的经济活动情况和成本水平,按照医院当前的规模和任务,以及应采取的技术经济措施等,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未来成本的水平及其变动趋势作出科学的估计。

2.成本计划 是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医院为完成各项医疗任务所需的医疗业务费用预算。它包括规划当期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水平;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可比成本的降低程度;以及保证完成计划所必需的主要措施。要编制好成本计划必须充分调动各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挖掘医院内部潜力,力求在增收节支的基础上不断降低成本。

3.成本核算 源自企业管理,成本核算作为一种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引入卫生服务行业后,医疗成本核算就是对医疗服务过程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控制,有效配置有限卫生资源的过程。卫生行业实行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实现医疗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产品。成本核算作为一种经济管理的思想和手段,已被管理思想广泛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成本核算的广义已扩展至成本管理。

4.成本控制 是以预定的成本费用为依据,对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与监督,及时揭露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5.成本分析 是以成本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医疗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评价、比较和考核。通过成本分析,定期将成本实绩同计划、同上年同期、同本单位的历史最好水平,同先进行业对比分析,有利于医院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挖掘潜力,降低成本消耗,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6.成本信息与反馈 指医院经济管理、财务部门对有关医疗成本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收集、整理和汇总,及时编制报表,并反馈有关领导和部门,以便采取措施,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7.成本决策 指医院决策者根据成本信息反馈结果,对未来各项经济活动的方案,以成本数据为依据,结合其他技术经济因素,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分析,并决定采取以较少的耗费获得最大效果的最优方案,以指导今后的成本管理。

(五)成本管理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是指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全要素、多层次的全面成本控制。

2.可控性原则 指成本控制主体根据各自权限对成本耗费进行限制和调整。

3.质量性原则 医院成本控制应建立在保证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控制不必要的、过度的、无效的、不合理的、无益的成本消耗,不得因为成本控制降低医疗服务质量标准。

4.开源节流相结合原则 成本控制不是消极的限制和监督,必须在控制成本费用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增加业务收入、扩大市场份额。

5.例外管理原则 是指集中控制可控成本中不正常、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成本。

6.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把各级成本控制主体的管理权限、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及物质利益有效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成本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7.职能控制原则 在医院成本控制中,通过改变组织机构,进行财物集中管理,优化人员配置等方面做出重点变革,建立相关制度,确定各部门、科室、班组、岗位及相关人员的成本控制职责,以达到成本控制、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8.目标管理原则 在成本控制中,应事先制定成本控制总目标,并将成本控制总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并实施逐级负责制。

9.经济性原则 一是指成本控制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二是指成本控制作为一项管理行为所产生的管理效益。如果一项成本控制行为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及长期管理效益之和不足以补偿其所实施成本控制行为增加的成本费用支出,其成本控制是不可行的,不应予以实施。如因实施成本控制限制、阻碍了医院业务发展、业务增长、市场份额及收入增长,其成本控制亦是不可行的。

10.因地制宜原则 成本控制体系应以适用、有效作为成本控制前提,根据医院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控制措施、方法、程序。

(六)成本管理措施

1.构建成本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组织、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控制网络;构建成本责任考核、分析评价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通过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评价,正确做出成本预算、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建立以全面预算为基础的全成本管理体系。规范核算收入、成本项目,从而实现各项成本的规范化管理。

2.实行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要求:①改进医疗护理与行政管理流程;②进行临床成本-效益分析;③医疗技术经济学评价;④医生的经济行为分析;⑤患者的诊治及后续治疗、仪器设备的购进及维护保养,废弃处置,药品的购进等成本进行全过程管理;⑥成本信息采集宽泛如财务与非财务、数量与质量、经济与非经济、物质与非物质及天时、地利、人和等。

在“开源”的同时抓好“节流”,用一流的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合理的检查、合理的用药和尽可能低的成本费用去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经济效益。建立科学的资本预算评价与跟踪制度,通过预测、决策、计划,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使浪费不致发生。全面推行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限价医疗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减少或避免服务对象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有效控制费用与平均住院日,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减少医疗成本支出,保证患者合理医疗、合理消费。

3.推行全面绩效管理 一是推行大质量管理、全成本核算、按绩效奖励。将成本效益,百元成本率,药品材料构成作为重要控制指标。二是根据成本指标、审核各项费用开支和各种资源的消耗,认真分析执行情况,确定造成差异的原因和责任归属。提出新措施或建议,消除差异,并与绩效奖励挂钩。

4.强化信息网络意识 建立完整的经济信息网络、合理的运行流程、严密的内控制度、科学的计量指标,完善经费、物资及资产信息化管理手段,对成本费用发生的全过程所有环节进行成本控制,堵塞跑冒滴漏。使成本管理由宏观管理向微观发展,由院级会计核算,向科级、医疗项目、病种成本核算发展,由成本比较计发奖金向成本控制和分析反馈发展,实现成本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5.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通过全成本核算客观反映科室成本来源与构成情况,按业务流程、类别、项目、部门级次分解成本控制目标;二是合理配置医疗设施设备,缩短各资源间的作业距离、科室间设备共用、闲置设备出租,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熟练度,提高人与设备的配合度,提高设备利用效率;三是优化工作流程,进行内部资源、业务、人员重组等,对业务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业务实行集中化作业,降低其相对成本;四是实行全方位无假日医疗和无门槛急诊服务,一方面方便患者,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加医院业务量,降低单位服务成本。

6.提高工作效率 医疗劳动效率主要通过一定时期内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来反映。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越多,单位成本越低。通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和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治愈率和床位周转率,扩大服务项目和门诊人次,开展全员技术培训,定人员、定任务、定岗位、定责任,以克服劳动效率低、人浮于事现象的发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7.降低非生产成本 将成本管理由临床和一线科室向后勤和管理部门发展。一是对后勤人员实行减员增效,非直接创收单位以最小核算单位实施成本控制;二是实行药品、物资、设备招标采购和合作项目的事前、中、后分析、评价、监督和绩效管理;三是加强库存物资及出入库管理,减少滞留资金;四是把各机关经费额度符合率当作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以促进机关进行成本核算,进而细化科室全成本核算;五是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优质高效低耗的后勤系统;六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减少质量成本支出。

8.重视影响科室成本及效益的因素 如开单科室是否注明,执行科室是否明确,科室登录是否准确无误,仪器设备是否闲置不用,消耗材料是否积压浪费,成本分摊是否合理,效益计算是否有误。

同时必须注意的是:把成本的降低作为惟一目标,并不能够称一个组织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现象1:某单位只研究作业成本,忽视事件成本,结果导致了一场火灾(作业成本降低50万元、火灾损失200万元,损失的速度比降低快)。

现象2: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忽视管理决策成本的控制。结果导致错误决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损失了大量的机会成本。

现象3:编制了成本计划,但不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分析,结果导致成本计划没有任何意义而失效。一面在控制成本,一面在浪费控制成本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现象4:制定了材料消耗定额,但未制定材料储备定额,结果控制了消耗,多占用储备资金,即损失机会成本又损失利息。

现象5:不切合实际的强调减员增效,以达到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结果导致医疗安全问题。未算清人力成本到底有多大,发生问题后的成本又有多大,这两个成本是钱的账,还有一个账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那就是医疗质量的代价、病人的伤害和医院品牌的损害,医院减员增效、降低人力成本绝对不能以医疗质量为代价。

三、医院成本核算的内涵

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对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完整系统地记录和计算分析,并加以控制和考核。开展成本核算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前提,是医院经济管理的中心环节;开展成本核算,可以及时了解成本执行情况,分析升降原因,挖掘潜力,改进管理,降低劳动消耗,为国家合理制定医院补助政策和收费标准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成本核算对医院本身卫生事业来说,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目的和意义

1.成本核算的目的 通过对医疗服务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更新医院经济管理的观念,提高医院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减少浪费,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能力。开展医院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将成本数据加工成为管理者有用的信息和决策的依据,使广大员工能够自觉控制可控成本,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1)加强对医院资产的分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管理是医院经营的前提。对医院的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实行价值管理与科室实物相结合,有利于医院资产的账物相符,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盘活医院资产,向医院资产管理要效益。

(2)促进医院优质、高效、低耗:增强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只有提高质量和效益,才能更具有竞争力。病人对医院质量的评价是以自身的满意程度来衡量的,这种满意不仅仅是要求诊断正确、及时且疗效好,还要环境美和消耗少。合理的耗费已逐渐成为衡量医院质量的要素之一。由于医疗服务收费不可能完全市场化,因此,医院提高效益的重点只能是通过实行成本核算,而达到减少浪费、降低消耗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冗员和仪器设备闲置。

(3)准确及时地计算成本费用和消耗,客观反映不同服务对象的医疗需求:实行成本核算可以对医院运营过程中的活劳动、物化劳动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可以及时、完整地反映医院的总收入、总成本,同时正确反映成本的变化情况,便于医院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4)改善经济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促进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经济管理,而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本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方法,它在医院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医院经济管理手段的改善,而且促进医院管理自动化的应用。实行成本核算,需要收集整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如果用手工处理,需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时费力,因此,实行成本核算将对医院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只有及时、准确的数据,才能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5)合理分配卫生资源,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只有用一流的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合理的检查、用药和尽可能低的成本费用,以获得病人的满意,才能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经济效益。医院通过实行成本核算,强化医务人员的成本意识和自身的“造血”功能,强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源节流、降低成本、增收节支;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收益。

2.成本核算的意义

(1)成本核算是适应客观经济规律的需要:成本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疗成本是医疗服务价值的一部分,它包括已耗费的劳动资料的价值(C)和医务劳动者为自己所创造的价值(V),但不包括医务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M),这是由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性质和医院资金运动的特点所决定的。(C+V)的货币表现即医疗服务费用,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医疗服务所花的本钱,它是构成医疗成本的基础。所以说,医疗成本就是医疗机构为进行医疗服务活动而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中的必要劳动耗费的货币表现。由此可见,医疗服务也是用来交换的商品。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在卫生领域也必然发生作用。医院只有加强成本核算,才能自觉地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贯彻物质利益原则;才能改变过去那种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不搞核算,吃大锅饭的状况;才能正确处理医院内部和外部、单位之间、医院员工和病人之间等各种经济关系。

(2)成本核算是科学管理的需要:医疗成本是反映医院总体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检验各部门以及各科室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一般在完成医疗任务和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医疗成本越低,医院管理水平越高;反之,管理水平越低。医院只有实行成本核算,通过对医疗业务过程中的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对比,才能发现医院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挖掘潜力,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实现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3)成本核算是提高医院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需要:就社会医疗保障服务来说,社会的物质生产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高,社会成员对医疗保健需求的范围和质量也越高;同时,医院力求以较少的劳动消耗,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因此,从宏观的社会效益看,如果医务劳动耗费少,诊治病人多,医疗质量高,病人的治疗时间短、负担的费用少,则社会效益好;反之,社会效益就差。从微观经济效益看,医院是否能坚持做到挖掘有限卫生资源的潜力,发挥其最大作用,并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果,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成本越低,则经济效益越好。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不仅能够完整、全面反映医院的医疗成果,而且还能完整、全面地反映其经济效果。通过成本核算,把各类人员的劳动效率、病床使用率、设备利用率、物资使用率、药品加成率等工作量、效率与经济收益挂钩,促使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从而正确及时地反映医疗费用的情况,使广大职工、特别是医务技术人员树立成本与效益观念,自觉地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控制费用、减轻病人和社会的负担。

(4)成本核算是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公立医院由国家拨入的补助资金和自身的业务收入,并消耗相当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医院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考核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保证国有资产的不断增值。特别是在当前国家财政补助有限,医院收费偏低,医院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成本核算,研究成本的构成,考核和审查各种医疗消耗的合理性,揭露浪费现象;寻找适宜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对各项开支精打细算,降低消耗、节约资金。这些对于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5)成本核算是正确定价、合理补偿的需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医疗服务也是用来交换的一种特殊商品,理应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遵循价格规律。但是,由于社会赋予非盈利性医院的福利职能,国家调控医疗服务市场,采取对医疗服务的价格限制政策,医疗服务价格往往低于医疗服务价值。为此,国家给予医院一定数量的财政补贴和免税等优惠政策。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有多少劳动和劳动资料消耗?从服务对象那里应收回多少?国家又该补贴多少?因此,成本核算不仅是制定医疗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和政府给予医院经济补贴的依据。调整个人负担和国家补贴的比例,也都需要通过医院的成本核算,才能提供合理和确切的数据。

(6)成本核算是深化财务制度改革的需要: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从会计工作上是由预算会计向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转变;从会计制度上,是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根本变革。实行医院成本核算,对医院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不论从核算对象、核算方法、结账基础以及账务处理等各方面,都需要做一系列的改革。实行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会计从简单的预、决算管理,走向有组织的医院经济管理工作。通过实行医院成本核算,对医院的经济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计算、分析、考核和评估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不仅促进了医院核算方法的不断完善,也提高了医院财会人员的素质。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是医院财务管理上的一项重要改革。

(二)成本核算的任务和作用

1.成本核算的任务

(1)计划管理: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应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分析和预测医疗服务市场和经济运营情况,制定医院年度收支计划。

(2)组织核算: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应按照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医院规定的成本项目、核算要求来组织,及时、准确地上报和反馈核算结果。

(3)协调运营: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应协调、配合并在业务上指导医院各成本管理部门,做好医院的资产和成本管理工作。

(4)监督检查: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应认真执行国家的物价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的法规制度,对医院的经济运行和支出活动实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5)反馈评估: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应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对医院成本和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评估。经济运行评估结果和成本管理情况及时向医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反馈。

2.成本核算的作用

(1)具有补偿医疗服务耗费的作用:医院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实体。医院在进行医疗活动过程中的服务耗费(C+V),必须得到相应的补偿,才能在市场经济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才能生存和发展。医疗成本的高低,直接反映医疗价值中需要补偿部分的大小。医疗成本核算为医疗业务耗费的补偿,提供了确切的数据和补偿的尺度。

(2)具有确定医疗服务收费价格的作用:医疗服务价格,是医疗服务价值的货币表现。虽然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受政府调控,但成本仍是确定医疗服务价格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测算,才能得到医疗项目的成本数据,为政府的定价提供依据。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医院的发展同样主要取决于智力和技术资源的开发、占有、投入和配置,随着我国卫生事业体制的改革和卫生经济政策的调整,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将通过医疗服务价格的提高得到充分体现,并在医疗服务收费价格中逐步合理反映出来。

(3)具有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的作用:根据医院管理的不同需求,通过对医疗服务过程中人力、财力、物力利用程度的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成本核算,获得医疗服务的收入和成本基础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效益分析、成本控制、综合评价,为医院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提供量化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如为引进大型医疗设备、贷款购买、合资合作开发等提供基本依据,可以用较少的投入取得最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减少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医院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4)具有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实行成本核算,经过成本-收入-效益的测算分析,把医疗服务的技术管理同经济管理结合起来,使医疗服务质量通过经济效益而量化,科室利益的医疗效果与经济效益挂钩;劳动价值与分配挂钩,科室和个人的责、权、利更加明确,促使科室和员工自觉增收节支,堵漏挖潜;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相结合,增强了科室自我约束机制和参与管理的自觉性,使科室和群众的被动执行财经制度,变为主动遵守财经纪律,形成了人人当家理财的好风气,更有利于加强医院的财经管理。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不仅为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提供了依据,也为奖勤罚懒创造了条件;个人与科室、医院的利益紧密相连,增强了人人关心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关心科室劳动成果的自觉性,从而起到了激励作用,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三)成本核算的对象及内容

成本核算对象是指医院成本归属的对象,或者说是费用规定的对象。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是实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也是进行成本管理的需要。划分或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是解决计算什么成本的问题,或者是说确定成本费用由谁承担的问题。

1.划分成本核算对象的目的和依据 医院是一个经济实体,它同时又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是由多个不同学科的子系统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保障子系统所构成的。在这一经济实体和复杂系统中,要实行成本核算,应该明确划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成本核算对象。划分成本核算对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区分不同服务部门的业务性质,更恰当地选用成本核算方法,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要求和更有效地实行成本管理。

不同业务部门和服务性质使成本核算对象的划分具有多样性,核算对象的确定具有复杂性。由于医院各部门的业务性质各异、服务方式不同,故成本核算的方法以及成本管理的重点和要求也就不一样。对不同的核算对象,采取不同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要求,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因此,确定和划分医院成本核算对象的依据是:根据医院不同业务部门和服务性质,依据成本核算和医院管理的需要。

2.成本核算对象的划分及内容 核算医院的成本,就是要核算不同业务部门的服务成本;核算部门的成本,就需要核算该部门内各种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一个服务项目的成本,就需要核算该服务项目的各类消耗和费用。因此,医院成本核算对象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1)医院级成本核算:医院级成本核算是以医院为成本核算单位,其核算的目的,主要是反映整个医院的经济运营状况;其核算结果主要向医院的决策者、主管人员和外部投资人反馈,也可用于医院间效益的比较和评估;其核算内容主要包括医院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和节余等。

(2)科室(部门)级成本核算:科室(部门)级成本核算是以部门、科室和班组为成本归集和核算的单位。其核算目的是区分并反映医院内部各个科室和各个部门的成本效益情况;其核算结果需要分别返馈至医院的各级领导和有关员工,主要用于成本差异分析和成本控制;其核算的内容包括医疗收入、医疗成本和医疗收益。

(3)项目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是以单个项目或一组项目为核算单位,如单个服务项目、单个成本项目、单机设备、某个病种或诊次、床日;其核算目的多用于服务定价、投资论证、付费偿还或效益评估等;其核算结果反馈至指定的核算要求者或医院相应的管理人员;其核算的内容可概括为投入、产出和效益。

在成本核算对象的每一个层次中,因其核算的具体内容不同,还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管理角度进行分类。例如,医院级的成本核算对象可以根据不同的资产对不同的成本项目进行核算;医院内部的部门级成本核算对象可根据医院核算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划分为:医疗业务部门、保障服务部门、药品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

(四)成本核算的原则与要求

1.实际成本原则 医院成本必须正确反映医院前一时间段实际发生的经济资源耗费,成本计算应当按实际发生额核算成本,不得以估价成本、计划成本代替实际成本。因此,医院成本也必须采用历史成本进行核算,使收入与费用的表达建立在实际发生的基础上,保证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2.可比性原则 医院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要求医院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选择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指标编报,以便不同的医院会计信息的相互可比,使医院间的对比分析,能够有效地判断医院经营的优劣,据此作出有效的决策。

3.客观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4.及时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要求会计业务的处理必须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要达到及时性的要求,一是要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二是要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5.配比原则 指医院收入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它要求在会计核算中,一个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在同一期间内相互配比进行记录和反映,有利于正确计算、分析和考核医院的医疗经营成果。

6.一致性原则 指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时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要求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当医院的经营情况、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或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发生重大变化时,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能客观真实反映医院经营情况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成本核算。

7.权责发生制原则 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凡是本期已经决定并应列支的成本,不论本期实际是否已经支付,都应列入本期。权责发生制是与收付实现制相应称的一个概念。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按照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真实的成本支出及经营成果。

8.分别核算原则 合理划分医疗成本与药品成本,是医院成本核算的一个重要原则。医疗成本、药品成本应分别设置有关的账户,归集、核算和反映不同活动的资金耗用情况。在药品独立核算的同时,对医疗成本的合理划分就成为医院成本核算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到医院本期的收益率。因此,医院应当严格区分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支出的界限,以便医院正确计算当期损益。

四、成本核算的质量与效率

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对医院的管理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成本核算工作本身的质量、效率和效用就成为医院经济管理者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只有保证了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使成本核算工作真正发挥经济管理的作用。

(一)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成本管理信息的质量,而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实施成本核算各项基础性工作的质量,以及在成本管理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质量。同时,实现成本核算计算机网络自动化,是提高成本核算质量和效率的保证。

1.成本核算基础性工作的质量

(1)从事成本核算工作的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成本核算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尤其是医院成本核算,除了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和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涉及医学知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边缘学科。因此,从事医院成本核算的人员不仅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还应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熟悉和了解医院的有关情况。同时,医院成本核算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涉及到医院运营的各个具体环节和方面。因此,从事成本核算的人员除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较好的协调能力和较强的团队精神,才能完全胜任医院成本核算工作。

(2)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方法:成本核算的对象千差万别,既以科室为核算对象,又以单个医疗服务项目、单病种为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可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一次性计入,也有分期摊销;所涉及到的成本数据也是纷繁庞杂的。通过成本核算,要把这些庞大而复杂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归集汇总,并提取出有利于医院经济管理决策的有用信息。

为了保证核算的高质量和有效性,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为提高工作效率,最好是采用自动化手段;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适当采用手工的方法。不论是采取哪种手段,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的核算对象和核算要求,采用最适当、最科学的方法。这是保证成本核算质量最关键的基础性工作。

(3)完善规章制度: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日常工作,同时涉及到医院各个具体环节,甚至是具体人员。为了使这项工作规范有序,必须有一套规章制度来约束,才能保证核算工作的正规化、制度化,从而保证核算质量。由于成本核算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因此,成本核算的规章制度必须全面细致,包括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各具体环节的操作规范和各类标准等的建立和完善。

2.成本核算工作各管理环节的质量 保证各项基础性工作质量是保证整个成本核算质量的前提条件,实现成本核算各管理环节的高质量是实现核算高质量的可靠保障。

(1)数据采集环节的质量:成本核算工作最开始的管理环节就是数据采集环节。采集数据之前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使庞杂的原始数据变得有序,提高数据采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原始数据分类是一项工作量较大的工作,涉及到建立分类标准、建立对应关系等工作。

(2)归集流程环节的质量:将原始数据按照分类标准分别进行采集后,就应按照核算要求对这些数据进行归集汇总。为了保证成本归集的准确性、及时性,就必须规定成本数据传递方式、传递时限以及传递报表的格式等。如果医院全部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可以用网络直接传递数据,否则,只能靠手工操作。

(3)操作过程中的质量:原始数据的准确可靠有赖于网络各终端录入人员操作的规范和录入的准确。医院在成本核算实践中,一定要注重对成本发生地的各类录入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收款人员、新上岗人员等,重点是规范其录入操作和检查审核,保证原始数据准确、规范。

3.成本核算工作的信息质量

(1)数据加工:开展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将成本数据加工成为管理者有用的信息和决策的依据。未加工前,数据只是一些互相之间缺乏联系的单个的资料,尤其是成本核算的各项数据,数据量大且种类繁多,要让这些数据真正成为医院科学决策的可靠依据,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提炼出适合成本核算要求的或者适合医院经济管理需要的有用信息。只有这样,数据才能变成真正有用的信息。因此,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是保证成本核算工作信息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2)信息沟通:使用信息的关键就是要沟通信息。因为医院领导和医院各级部门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即使是需要同一种信息,由于使用的目的不同,使用的角度也会不一样。成本核算管理人员应当尽量以医院管理者能够理解和便于接纳的方式传递信息,例如,如果仅报送一堆会计表格数据和简要说明,就不易被科室医务人员或医院管理者所接受,应当加以分析和说明、归纳重点、抽象概念等,使会计数据变得通俗易懂,能够被理解和接纳。所以,信息要在医院各级之间互相沟通、共享,能被各部门理解和接纳,信息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也才能使信息质量得到可靠保证。

4.成本核算工作的自动化效率

(1)成本核算的网络自动化是提高成本核算效率的基本条件: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要达到优质、低耗、高效的目标,必须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由于医疗服务涉及面广且复杂和多样,其专业分工精细,学科和保障部门之间联系密切且复杂,加之我国医疗服务又是按项目计费,使医疗成本核算的各种数据庞大繁杂,如果使用手工方式分摊计算十分不易。尤其对大型综合性医院,要做到核算统计及时、准确,数据分析可靠可信,其困难更是难以想象。因此,为了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效率,必须全方位地大力推进计算机网络化建设。

(2)突出重点、掌握要点、解决难点、创出新点:提高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必须考虑到医院的实际情况,根据医院的管理要求,找出制约成本核算效率提高的重点问题、要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从而提出提高效率的创新点。如有的医院影响其成本核算效率问题的重点是计算机网络化基础薄弱,要点就应是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打好网络化基础,难点可能是人员培训等问题,创新点就应放在如何推进医院的网络化建设。只有找出制约医院成本核算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并且突出重点、掌握要点、解决难点、创出新点,才能使医院的核算效率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成本核算工作不断完善

建立激励机制,是成本核算又一重要的配套措施。通过激励机制,调动医院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主动性,是促进成本核算工作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

在医院所建立的激励机制中,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就是奖金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医务人员的工资和奖金不论是由国家支付,还是由医院自付,其分配方式和激励作用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报酬分配方式,无疑起不到竞争和激励作用;医学的特殊性和医院工作的复杂性,又使单纯计量或计时报酬方式不能满足需要;不适当的分配和激励方法甚至会导致向片面追求个人或科室的经济利益,损害病人、医院乃至国家利益。因此,各医院都十分重视奖金分配这种手段的激励作用。

在医院实际工作中,将医院和科室的经济利益与个人经济利益相结合,确实起到了较好的激励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做好医院奖金的分配工作,对于调动全院人员的积极性,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卫生资源,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更多的经济效益,满足广大患者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都有着重要意义。

1.成本管理与激励机制

(1)激励机制促进成本管理:推行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必定会涉及到对人员的管理。为了使全体人员自觉接受管理,就要靠建立一个适当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成本管理落到实处。

(2)成本管理中应重点强调的问题:虽然激励机制和成本管理密切相关,但是激励机制只是成本管理的手段之一,而不是目的。医院开展成本核算,进行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是医院成本管理应强调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医院成本管理才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医院激励机制才能建立在更稳固的基础上。

2.成本核算与奖罚激励

(1)成本核算不等于奖金分配:医院成本核算和奖金分配之间关系密切,但成本核算并不是为了奖金分配,更不等于奖金分配。奖金分配是成本核算的手段之一,通过奖金分配,调动大家参与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成本核算工作。为了达到促进成本核算的目的,可以将成本核算的数据作为医院奖金分配的基础,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来进行奖金分配。因此,成本核算与奖金分配的关系可以解释为,成本核算是目的,奖金分配是手段,奖金分配是为成本核算服务的,奖金分配的依据之一是成本核算的结果。

(2)成本核算中奖罚原则: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质量、效率、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等。主要可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①“全额承包,定额上交,超额奖励”模式。即医院根据对承包方现有的投人情况,下达效益指标。承包人除负担一切维持正常工作运转所需的支出外,还要向医院上交利润,在完成上交利润后的超额部分,才可作为奖金发放。这种模式适用于独立性较强、预测收入较稳定的单位,如后勤食堂、生活服务中心、洗衣房、招待所等保障部门。

②“定收定支,定比分成,以质定奖”模式。即根据等级医院的具体标准,并参照近几年的数据,通过科学方法制定出科室医疗数量、质量指标及经济指标,同时预测增长幅度,给科室下达工作量及业务收入指标,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计算出科室的经济效益,扣除行政管理和医护质量等数额,按一定比例计提奖金。为防止个人实际所得悬殊过大,医院可规定一个控制数,超过部分,可按比例发放。科室可根据个人各方面考核情况进行二次分配。

③“任务定额,成本限制,收入提成,以质定奖”模式。即医院给科室下达任务指标,没完成任务指标按实际完成率折扣,对科室的成本进行限制,超额部分按比例折扣,节省部分奖励,最后根据行政管理、医护质量考评情况计算出奖金发放额。

④“任务包干,质量控制,定额补助,自收自支”模式。即医院对科室只下达工作任务和工作质量指标,适当下达经济指标,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一定数量的经费补助。科室可自收自支,节余部分科室提留一部分作为发展基金,用于弥补补助经费的不足,剩余部分用于个人分配。同时院方进行工作任务和工作质量考核,未完成相应指标者扣减补助经费。

五、医院成本核算的发展趋势

(一)由预、决算管理向成本核算管理发展

预、决算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医院的经济管理起到了计划调节与监督控制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重收入,轻支出,重追加,轻效益,重拨付,轻核算等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靠预、决算已远远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要求,医院迫切需要加强重支出、重效益、重核算的成本核算管理。通过成本核算管理,使医院的成本消耗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使医院的经济效益管理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由定性到定量,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医院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二)由不完全成本核算管理向完全成本核算管理发展

在我国公立医院居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引入成本核算时间短,基础差,实行的是不完全的成本核算,许多应计入成本的项目,如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管理费用等均未计入成本。这种不完全成本核算制度下的成本数据,因缺少重要的成本内容而难免失真,不利于管理者对于相关经济决策。因此,医院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不完全成本核算向完全成本核算管理发展,也是成本核算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由会计核算向科室统计核算、病种核算、医疗项目核算发展

随着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成本核算不再仅仅是单纯的会计核算方法,而是结合医院自身特点,逐步向科室统计核算、病种核算、医疗项目核算等核算体系发展。

1.科室统计核算 医院科室是直接使用和消耗成本的单位,因此,开展科室统计核算有利于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分析其成本超支原因,从而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2.病种核算 医院的医疗服务是针对每一种疾病提供的,因此,以每一病种作为核算单位,建立单病种诊疗的标准成本,能反映每一病种治疗的效率和费用的高低。将其与不同时期,不同医院对比,能反映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益;与实际病种成本对比分析,能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将有利于进行医院成本控制和监督。

3.医疗项目核算 将成本直接分摊到具体的单个医疗项目,这样的成本核算更准确,成本责任更明确,成本管理更具体,是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最终目标。其核算多用于医疗服务定价,投资论证,付费偿还,效益评估等。但由于医疗服务项目种类繁多,计算烦琐,工作量大,不能单独反映一个单位或部门成本,这种核算办法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反复测试、论证,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四)由成本比较实施奖惩向成本控制和反馈分析发展

各医院都已经开展了成本核算工作,并且许多医院都将成本核算与医院的奖惩挂钩。一方面,通过激励机制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数据和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之一。用奖惩和成本管理责任制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核算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因此,医院迫切需要将激励机制和成本控制及成本反馈分析结合起来,并将成本控制管理考核以及对成本效益评价作为奖励的依据。

(五)由传统的手工成本核算管理方式向网络信息化成本核算管理发展

医院的医疗服务涉及面广,专业分工精细,各学科和保障部门之间的联系密切复杂,加之医疗服务是按项目计费,成本核算数据庞杂,若用手工统计核算,工作量大且准确性差。因此,在新形势下医院要适应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实现成本核算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科学化。

医院要加快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步伐,建立以医疗经济为主线的数字化采集,传输、储存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网络对成本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采集、存贮、传输、汇总、分析,及时、准确、便捷、共享,提高成本核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六、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模式

推行全成本核算管理是加强医院经济活动中规划、组织、指导、监督、调节的重要经济管理手段,是制定医院投入计划、经费支出、效益评估、消耗控制和决策调整的基础,是准确反映对外医疗有偿服务成果的关键,对于挖掘卫生资源潜力、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全面建设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推行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医院为适应医疗竞争的要求,纷纷将员工的奖金分配与成本挂钩,实施所谓全成本核算制度,寄望能达到院内或科室全成本核算管理,但更多只是沦为医院发放奖金的工具,仍远远未能以企业经营发展的角度,实际掌握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合理分配原则,造成虚盈实亏的矛盾现象(科室或个人盈收持续增加、医院却仍亏损)。大部分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制度体现的是一种事后的管理手段,也就是利用科室收入减去支出的核算机制同时进行奖金计算并兼顾成本的控管,这种没有依托信息化进行实时成本控制管理,这种不是以全面预算为基础全成本核算管理,而只为发奖金而进行的所谓全成本核算管理,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绩效管理方面

(1)全成本核算往往只是为发放奖金而服务。医疗甚至采取“成本让利”“分摊加成”“考核系数”“调整奖金提成比率”等手段,逐年(月)进行科室奖金高低的调节,如此过多的人为因素,相对缺乏科学性与说服性。

(2)医、护、技不分离,医疗人员的实际贡献无法区分。不同的工作价值如何进行有效的量化与评价,缺乏有效的评估与计算,相对也使奖金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进而形成大锅饭的平分形式。

(3)缺乏对科室实际成本及风险系数的区别与界定。许多科室皆强调自己的“劳苦功高”,都期望医院能采取倾斜政策。如此不但造成科室奖金的起跑点不公平,相对也带来管理的混乱。

2.成本控制层面

(1)未实行责任成本控制的方法,科室往往认为医院的成本分摊存在巨大不合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都要科室承担责任,直接影响到科室对分摊成本管控的积极性。造成科室对成本管控“有心无力”,甚至“有权无责”等问题。

(2)各类高低值耗材皆由科室依据经验自订领用计划。医院缺乏监督机制,造成领用与实了际耗用之间存在管理漏洞,即使医院对科室的成本控制效果存在不满,却又无计可施。

(3)全成本核算作为事后核算和控制指标。将全成本核算的所有费用在发生之后才开始进行核算,期待透过奖金核算机制来约束科室少耗用。但对于费用发生的合理成本却没有评估基础,多余成本的支出与浪费还是得由医院负担。

(二)目前医院全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存在的不足

1.信息系统与管理流程相脱节 “军卫一号”使用虽然有了很长时间,但在药品、门诊收费等部门仍然存在手工操作;财务与门诊、住院收费账务对接有断点,经常是手工对账;物资采购还没有完全透明化,商情网还没有完全建立,招标仍然避免不了人情的嫌疑。

2.资源配置不科学 长期以来,由于成本的发生和形成过程,没有量化的数据显示,医院经济都是在不完全成本管理模式下运营,科室盲目争设备、争空间、争人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设备房屋闲置、人浮于事,医疗成本不断提高。

3.信息自动化程度较低 “军卫一号”工程,仅仅对相关数据作直线性统计,没有整体面上的分析功能,不能给相关部门和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有效帮助。

4.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含量较低 由于数据采取信息化程度不高,自动化生成、加工技术落后,加之没有建立医院经济管理监控预警系统,党委对效益评估、决策调整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

5.基本数据“抓不到、抓不准” 如:来源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医疗收入与许多医疗支出数据抓不出来,即使抓出来的数据也不准确,无法核查,会计不敢使用,只能用手工统计录入。

6.清仓盘库“查不完、查不准” 会计核算中很重要的基础数据是资产,必须进行清仓盘库,由于没有适合于核算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跟不上资产数据的动态变化,只能常盘常不准,永远查不准,查不完。

7.核算结果“出不来,出不全” 会计核算系统的关键是“核算”两字,形成一套成本核算报表,由于军队医院财务部门不承担核算职能,因此许多单位不知道核算报表是如何生成的,更不会使用,谈不上数据的准确性。

8.业务协调“走不通,走不了” 医院会计核算涉及到全院的各个部门,要按照统一的流程与制度,使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实际上部门间是相互抵触,许多环节走不通。

(三)解放军第251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做法

解放军第251医院在激烈的经营竞争中,对于管理与信息化的投入高度重视。认识到实行全成本核算是医院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组成部分。抓好经济管理,如同抓好医疗质量、技术建设一样,是办好医院的根本性问题。只有认真地、规范地搞好成本核算,医院的服务、管理、建设才能建立在扎扎实实、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全成本核算工作是以经济管理、制度创新和精打细算为中心,带动医院全面建设的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经济效益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此举,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转变医院经济增长方式,强化内涵发展,提高保障效益。

在全成本核算管理中提出:“管结果不如管源头”“控制比核算更重要”。实施“开源节流”的战略成本管理,除落实以工作量计算各类职系人员的贡献与价值外,同时配合在节流手段上,强调内部管理在于追求合理化,外部发展要深具前瞻性的两大原则。

在全成本核算的内部管理上,提出以科室可控成本为目标的管理模式。建立了100多个不等的责任中心,制定了各类合理成本的标准,细化成本责任,将成本控制的责任同时落实到科,组,人。促使各科室收支责任划分及明确归属,为临床科室提供实际经营状况的决策参考,同时了解医院经营状况与彻底实施成本控制等方向。将医院内部单位分为成本中心与利润中心两大类。其中成本中心泛指以对医院内部单位提供服务为主要功能,无任何收入来源的部门。此类部门的管理以控制费用为手段,即机关及职能科室以最小核算单位实施成本控制。利润中心是对医院内、外部单位或人员提供服务,各项服务可由服务对象依据院外支付标准或内部转拨价来计算部门收入。即以三级科、护理病区及独立核算室为成本核算基本单位,此类部门的管理以增加收入与控制成本双管齐下为主。

在成本核算管理层面实行了医护技独立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和激励机制。全面分析医,护,医技的每个行为,实施医、护、技独立核算,根据行为的工作强度,风险性和投入成本(科室可控成本),变简单的收减支为更加合理细化的全面绩效考核。对医药护技行政保障人员的工作做确认和区分,从而明确界定其绩效奖励的设立标准,避免奖金只体现设备与仪器价值,不能客观反映人员劳务贡献。并依托信息化实现了医护技成本核算的数字化管理。

在病人服务层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按临床路径、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病人实施合理医疗服务,实行单病种管理,已推出138种,从临床诊疗的源头上进行了全成本核算管理,从战略层面上控制了成本,解决了病人在保证质量条件下的合理医疗和看病贵的问题。

依托信息化采取以全面预算为基础的全成本管控方式,建立了一套从标准计划、执行发生、评估反馈、改善提高的循环管理机制。基于“军字一号工程”系统平台,从医院的实际需求出发,全面开发应用了《军队医院成本核算信息系统》,通过全面整合军财工程和一号工程系统的信息资源,新增和完善医院业务应用系统,构建的一套具有军队医院特色的医疗卫生经济管理及成本核算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在工作中,实施重点成本管理,以点带面开展工作。一般来讲,医院成本管理范畴包括药品成本、工资与奖金、购置费、材料费、检验检查成本和手术成本以及房屋水电汽等行政保障维持性经费,前4项成本之和一般达到医院总成本的80%以上。而其中药品成本,材料成本,员工奖金,维修费用是医院变动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至于工资和购置费是医院固定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对于医院而言,只要针对科室的药品、材料、维修等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加强行政消耗性间接成本的管理,整个医院的成本就自然会获得满意的效果。

1.药品成本具体管控办法 ①实际收支消耗管控,依据实际消耗进行采购。②药材费不参与奖励核算,超标部分按比例从奖金中扣除,并进行质量扣分。③实施源头手段管控,有效降低药品滥用,如减少开药天数、门诊医生工作站医嘱预设开药天数、各科门诊无法开立别科药品。④实施信息监控,如限制单张处方的费用,不同科医师重复开药给于权限管控,管控单张药品最高品项数等。⑤降低药品单价作法,实行小包装发放等。

2.设备及维修费具体管控办法 预算管控法:透过设备年限、使用率、以同期的年限递减维修费用的85%~90%作为今年的目标值,加以管控。同时将设备使用率作为科室的重要考核指标,提高设备资源使用,减少沉没成本。

3.材料费具体管控办法 ①针对器械、卫材、低值,后勤物资分系统(低值、高值)、分类(收费、不收费)、分项(可计量、不可计量)管制。②计价计量:材料可计数,且可向病人收费,此类需采用材料计价数量和收入与科室领用数量和金额对比审核管控,具体将材料管控从经验式预测管理(科室领用计划)走向数字化实务管理(科室耗时拨补),避免材料漏费或跟病患超收。③计价不计量:材料可向病人收费,但每次使用的精确数量不易统计,如:手术线、缝合线、尼龙线等,此类需采用标准用量管制。建立常见或主要治疗(手术)项目,材料标准用量(可改变型号规格,不可变动数量)。以包盘或数量管制,将材料转以同计价计量管控手段。④不计价计量:材料不向病人收费(通常包含在其他收费项目中),但材料每次可以精确计数。如X线球管、CT球管、检验试剂等,此类一般采用设定使用标准次数管控。⑤不计价不计量:材料不向病人收费,且材料每次使用的精确数不易统计,如棉花等低值易耗材料、办公耗材,采用支出预算比例管控。

(四)解放军第251医院数字化医护成本核算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跨护理单元收治、医护技分开核算,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床位使用率,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快速增长。

1.系统主要特点 在基本不改动军字一号工程的数据结构基础上,通过新增部分数据结构,满足医护技独立核算的管理方法。实现:①多级核算。该软件既能对二级科室核算,又能对三级科室及最小单位进行核算,同时对医技科室可实行单机核算,满足了护理病区独立核算和“机场式”的管理要求。②多方分配。该软件对收入实现了开单科室和执行科室及护理病区的三方分配。③分类提取。该软件能对医、护、技的核算收入数据进行分别提取、汇总和对比分析,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④通用性好。该软件考虑到不同医院管理模式的差异,能适应不同医院的实际需求。能够提供核算单元调整、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的合并或分离、核算数据的保存和后期统计等功能。

2.系统应用介绍

(1)医护成本核算系统延续了“军卫一号”成本核算软件采用的浏览器模式的收支、查看界面,直观的反映了各核算单元的核算信息。

(2)在“军卫一号”成本核算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系统设置了以核算单元(组)为单位查看其收益情况,便于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全面迅速掌握各核算单元(组)的核算信息。

(3)完善了原成本核算软件中关于分摊科室和护理单元的设置。原程序分摊科室只有开单科室和执行科室,没有护理单元,而且不能进行护理单元费用的统计。修改后由原来的二方分摊改为三方分摊,即开单科室和执行科室及护理单元。实现了护理单元经济上独立核算、行政上独立运行、自主管理。

(4)医护成本核算系统在原成本核算系统的核算单位收入报表和核算单位成本报表中增加了过滤条件功能。对全院医生、护士、医技的收支情况可以分别提取,能对各科室及护理单元的收入数据和成本支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医院管理层了解全院各科室及护理病区的经营情况提供便利。

(5)在系统设置中新增了核算组列表,对各核算单元及组阁人员的变动情况可随时调整,同时各核算单元及人员产生的费用也随之变动。

(6)在系统设置中,新增了核算单位字典库以及对照的维护。

(7)该软件在原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增加了数据监控功能,能对经治医生变化日志、在院病人医疗组分布、医疗费用执行情况等进行监控。

(五)整合医院全成本会计核算软件的必要性

1.实现全成本核算的需要 医院全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是在要求医院实现全成本核算管理的背景下研制开发的,它将医院带入全成本核算管理的新阶段。医院经历了几十年的成本核算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但应用状况始终不尽人意,究其主要原因是医院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不够,特别是大量的收支原始凭证,仍依靠手工方法收集整理,导致核算结果不够准确,无法使用,实践证明,没有建立能够整合有关经济业务信息的系统,就形成不了全成本核算的数据基础,实现全成本核算是根本不可能的。

2.实施现代财经管理的需要 现行的医院信息系统是在不断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产物,模仿手工方式十分明显,缺乏理论方法作指导。如:病人收费结账,虽有统计报表,但没有建账,结账前都能采用“橡皮擦”式修改数据,导致统计一次一个结果,多种结果无法查证,多年来,这些问题一直无力解决。究其原因是当初建立信息系统时,财会参与不够,导致重钱重物不重视账目,因此必须根据会计规则和原理,运用信息学方法,全面分析医院信息系统中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理顺流程,建立账目,完善医院经济信息管理,才能建立医院现代财务管理的环境。

3.解决重难点问题的需要 重点问题:“建账立规”,建医院经济管理中的所有账,解决条子加袋子问题,立财经管理中的规章制度。难点问题:收费日不清月不结,物资账物不相符,人员不够,资产不准,欠费难控,冲负难批,应收、应付款难查,医保费用失控等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4.市场竞争和决策的需要 当前,医药分开、医疗保险制度和药品价格的改革、盈利性医院和非盈利性医院的分类管理等政策的出台,将使医院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军队医院在面临市场竞争的同时,还担负着重要保障任务。因此,构建专业化的成本核算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是医院实行现代化经济管理的必要手段,通过应用该系统可以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时间价值,将其从烦琐庞杂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准确、即时、真实的数据信息资料,充分发挥参谋辅助作用;并且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拓展医院财务职能,实现由传统的对外报账型财务会计向现代内部经营型管理会计的转变。最终通过完善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和评估,真正提升医院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步入可持续性发展的良性循环。

(七)数字化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模式

推行全成本核算管理,核心是控制成本、节省开支、提高效益。医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就要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改变过去成本核算不完全、效益考核不明确的做法,实行数字化全成本核算管理。达到经营状况清、科室评价准、成本控制实、管理效能高的要求,实现增效、节支、挖潜、正气、倡廉的目的。

1.数字化医院全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的目标

(1)总体目标:构建医院卫生经济网络一体化管理体系。构建“一个机构,一个账户、一套账簿、一个平台”的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体系;形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会计核算为基础、运行成本分析为手段的人、财、物全过程管理的卫生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医院全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降低医院医疗成本,提升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军队医院社会和经济效益。

(2)具体目标:①管理的可视化。实现全院从医疗收入、固定资产、医疗物资、非卫生物资、高值耗材、药品、经费管理到预算管理的可视化与动态化管理。②真正做到账实相符。严格控制“钱变物、物变钱”的管理过程,实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账账统一”“账物统一”。③理顺财务关系,提高理财能力。改变目前医院会计核算管理现状,选择更为适合医院特色的会计核算管理办法,更符合医院资金流的全面反映,通过流程优化,理顺财务关系,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理财能力。④落实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全面整合数据资源,采取电子账户核算医疗物资、卫生材料、高值耗材、非卫生物资、低值易耗品,提供了更为及时、准确的基础数据,更好地为医院成本核算服务。⑤实现院科两级核算的统一。紧紧围绕一个制度、一种核算方法,将院级成本核算与科级成本核算的双轨制改为单轨制,使院级财务会计核算所需的数据与科级责任成本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两者紧密衔接。⑥实行医院经济核算数据归集网络化。采用现代资源整合技术与方法,形成医疗收入、医疗物资、非卫生物资、药品、固定资产网络化自动转账凭证。实时、准确核算院、科(组)、部门的实际成本,及时准确分析院、科两级实际盈亏状况。

2.“四五五”全成本核算管理方法

(1)通过全成本核算系统的建设实现四化:数据标准化、流程规范化、分析自动化、决策智能化。

(2)通过信息系统的整合搭建五个平台:院级会计核算平台、科级成本控制平台、医院人力资源平台、资金网络监控平台、医院物资采供平台。

(3)通过全面成本核算实现五全要求:全要素核算,指医院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全部成本要素的核算(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培训成本、管理成本等);全资产管控,指对药品、卫生耗材、通用物资和固定资产四大类资产的全方位管控;全流程封闭,指核算流程中,成本数据源头采集、传输实行计算机网络权限管理,确保数据的客观公正;全员额考核,指根据各类人员职责制定相应考核标准,规范绩效考核;全自动分析,是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医院的经营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为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达到了核算内容、核算对象、核算方法、核算手段的有机统一,确保核算全面准确有效。

3.与卫生经济相关的“军字一号”及医院开发系统 见表8-1。

表8-1 与卫生经济相关的“军字一号”及医院开发系统

(续 表)

4.整合的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 《军队医院称本核算信息系统》建设可归纳为“整合一个平台,应用十二个功能模块,建立六个系统接口”,从而进一步落实总后勤部财务部、卫生部3号文件要求,实现军队医院成本核算网络化、可控化、可视化、精细化。

(1)整合一个平台:信息整合平台。《军队医院成本核算信息系统》是在军队医院军卫一号系统和军财系统运行平台基础上,利用现代网络和数据库技术,通过对医院成本核算数据和业务流程整合充分整合,建立起成本数据库,解决了军卫一号系统无“账”,军财系统无业务数据的问题,有机的将各系统相互对接,数据共享。满足医院领导和科室主任及时掌握全院或本部门的成本核算数据。

(2)十二个功能应用模块:①医院条形码资产管理模块;②医院卫生物资管理模块;③医院高值耗材零库存管理模块;④医院非卫生物资管理模块:⑤医院物流账务处理模块;⑥医院药品账务处理模块;⑦医院收入控制与账务处理模块;⑧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模块;⑨医院IC卡经费预算管理模块;⑩医院成本数据处理模块;医院后勤维修管理模块;成本指标查询模块。

(3)六个系统接口:通过接口解决成本核算与军财工程、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系统、军卫一号工程系统相关数据的连接和互动,有效整合了各业务系统中的基础数据,实现了网络化的成本数据归集。①物资挂账与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的接口;②固定资产初始账与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的接口;③药品挂账、药品消耗与军队医院会计核算、军卫一号工程接口;④医疗收入(含门诊住院预缴金)与军队医院会计核算、军卫一号工程接口;⑤高值耗材管理模块与军队医院会计核算、军卫一号工程接口;⑥成本核算管理模块与军卫一号工程接口。

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系统以会计核算为中心,根据财务要求,提取军卫一号工程中的相关数据以记账凭证的方式传输给会计核算系统,使医院全成本核算更加规范,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全成本核算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了一套包含医药收支、实物资产管理、成本核算、会计核算、效益分析等管理功能模块的计算机系统工程,对全院经济活动,实行网络化账务管理,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核算数据收集、存贮、传输、汇总、分析的及时、准确、方便、共享和可靠。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内存集着的大量的卫生经济资料,如医药收支核算中,医疗收费的数据流,实物资产的物资流,医保收入及医疗欠费等信息流形成严密的会计核算数据。通过网络实现全成本核算,各项物资管理网络化。提高医院财经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