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纲证候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可归纳为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真假、证候转化四个方面。证候错杂,是指在疾病的某一阶段,八纲中相互对立的两纲病症同时并见所表现的综合性证候。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关系,可以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应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证候真假,某些疾病在病情的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掩盖着病情真象的证候。

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概括着一个方面的病理本质,然而病理本质的各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着的。八纲证候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可归纳为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真假、证候转化四个方面。

一、证候相兼

证候相兼,是指在疾病的某一阶段,在病位(表、里),性质(寒、热),邪正盛衰(虚、实)三者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综合证候。

八纲辨证在临床上常见的相兼证候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其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如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等,为表实寒证;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里虚热证。

二、证候错杂

证候错杂,是指在疾病的某一阶段,八纲中相互对立的两纲病症同时并见所表现的综合性证候。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关系,可以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应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表里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既有表证,又有里证,称为表里错杂,亦称表里同病。辨证的关键在于分清表里之缓急。

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既有寒证,又有热证,称为寒热错杂。辨证的关键在于分清寒热的多少。寒多热少者,应以治寒为主,兼顾热证。反之,热多寒少者,应以治热为主,兼顾寒证。

虚实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既有虚证,又有实证,称为虚实错杂,亦称虚实夹杂。包括实证夹虚,虚证夹实两个方面。辨证的关键在于分清虚实的孰多孰少。实证夹虚,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实”,虚证夹实,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虚”。

三、证候真假

证候真假,某些疾病在病情的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掩盖着病情真象的证候。所谓“真”,是指与疾病内在本质相符的证候;所谓“假”,是指疾病表现出某些不符合常规认识的假象,即与病理本质所反映的常规证候不相应的某些表现。

1.寒热真假 当病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与其寒、热本质相反的“假象”症状或体征,即所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1)真热假寒证

【概念】 指内有真热而外见某些假寒的“热极似寒”证候。

【证候】 四肢凉甚至厥冷,神识昏沉,面色紫黯,脉沉迟。身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有力。

【辨析】 由于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布达于外,故可表现出四肢凉甚至厥冷、脉沉迟等类似阴证的假寒现象;邪热内闭,气血不畅,故见神识昏沉、面色紫黯;热邪内蕴,伤津耗液,故见身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有力等实热证的表现。

真热假寒证常有热深厥亦深的特点,故可称作热极肢厥证,古代亦有称阳盛格阴证者。

(2)真寒假热证

【概念】 指内有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的“寒极似热”证候。

【证候】 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触之胸腹无灼热、下肢厥冷;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神志躁扰不宁,疲乏无力;口渴但不欲饮;咽痛而不红肿;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便秘而便质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舌淡,苔白。

【辨析】 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游于上、格越于外,故可表现为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面色浮红如妆,躁扰不宁,口渴咽痛,脉浮大或数等颇似阳热证的表现。但因其本质为阳气虚衰,肢体失其温煦,水液不得输布、气化,故触之胸腹必然无灼热,且下肢厥冷,口渴而不欲饮,咽部不红肿,面色亦不会满面通红,并见疲乏无力,小便清长,或尿少而浮肿,便质不燥,甚至下利清谷,脉按之无力,舌淡,苔白等里虚寒的证候,故可知其所现“热”症为假象。

真寒假热的实际是阳虚阴盛而阳气浮越,故又称虚阳浮越证,古代亦有称阴盛格阳证、戴阳证者。

(3)寒热真假的鉴别

辨别寒热证候的真假,应以表现于内部、中心的症状为准、为真,肢末、外部的症状是现象、可能为假象,故胸腹的冷热是辨别寒热真假的关键,胸腹灼热者为热证,胸腹部冷而不灼热者为寒证。

对于寒热真假的辨别,《温疫论·论阳证似阴》指出:“捷要辨法,凡阳证似阴,外寒而内必热,故小便血赤;凡阴证似阳者,格阳之证也,上(外)热下(内)寒,故小便清白。但以小便赤白为据,以此推之,万不失一。”确为经验之谈。

2.虚实真假 虚证与实证,都有真假疑似的情况。《内经知要》所谓“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就是指证候的虚实真假。

(1)真实假虚证

【概念】 指本质为实证,反见某些虚羸现象的证候。

【证候】 可有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等表现。但虽默默不语却语时声高气粗;虽倦怠乏力却动之觉舒;肢体羸瘦而腹部硬满拒按;脉沉细而按之有力。

【辨析】 由于热结肠胃、痰食壅积、湿热内蕴、瘀血停蓄等,邪气大积大聚,以致经脉阻滞,气血不能畅达,因而表现出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等类似虚证的假象。但病变的本质属实,故虽默默不语却语时声高气粗,虽倦怠乏力却动之觉舒,虽肢体羸瘦而腹部硬满拒按,脉虽沉细却按之有力。

(2)真虚假实证

【概念】 指本质为虚证,反见某些盛实现象的证候。

【证候】 可有腹部胀满,呼吸喘促,或二便闭涩,脉数等表现。但腹虽胀满而有时缓解,或触之腹内无肿块而喜按;虽喘促但气短息弱;虽大便闭塞而腹部不甚硬满;虽小便不利但无舌红口渴等症。并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脉虚弱,舌淡胖嫩等症。

【辨析】 其病机多为脏腑虚衰,气血不足,运化无力,气机不畅,故可出现腹部胀满、呼吸喘促、二便闭塞等类似实证的假象。但其本质属虚,故腹部胀满而有时缓解,或内无肿块而喜按,可知并非实邪内积,而是脾虚不运所致;喘促而气短息弱,可知并非邪气壅滞、肺失宣降,而是肺肾气虚、摄纳无权之故;大便闭塞而腹部不甚硬满,系阳气失其温运之能而腑气不行的表现;阳气亏虚而不能气化水液,或肾关开合不利,可表现为小便不通;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脉虚弱,舌淡胖嫩,更是正气亏虚的本质表现。因此《顾氏医镜》云:“心下痞痛,按之则止,色悴声短,脉来无力,虚也;甚则胀极而不得食,气不舒,便不利,是至虚有盛候。”

(3)虚实真假的鉴别

杨乘六指出:“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诸舌。果系实证,则脉必洪大躁疾而重按有力;果系实火,则舌必干燥焦黄而敛束且坚牢也。岂有重按全无脉者,而尚得谓之实证;满舌俱胖嫩者,而尚得谓之实火哉?”(《古今医案按》)可见虚实真假之辨,关键在于脉象的有力无力、有神无神,其中尤以沉取之象为真谛;其次是舌质的嫩胖与苍老,言语呼吸的高亢粗壮与低怯微弱;病人体质状况、病之新久、治疗经过等,也是辨析的依据。

四、证候转化

证候转化,是指在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八纲中相互对立的表里、寒热、虚实证候,在一定条件下互易其位,相互转化为对立的另一纲证候。

证候转化是证候的本质与现象均已变换,在证候转化这种质变之前,往往有一个量变的过程,因而在证候转化之先,又可以呈现出证候相兼、证候错杂的关系。证候的转化有两种可能,一是病情由浅及深、由轻而重,向加重方向转化;二是病情由重而轻、由深而浅,向好转方向转化。

1.表里出入 表里出入是指病情由表入里而转化为里证,或病邪由里出表。掌握病势的表里出入变化,对于预测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1)由表入里:指证候由表证转化为里证。表明病情由浅入深,病势发展。

六淫等邪袭表,若不从外解,则常常内传入里,表现为表证的症状消失而出现里证的证候。如先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的证候;当恶寒消失,出现但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洪数等症时,表示表邪已入里化热而形成里热证。

表证转化为里证,一般见于外感病的初、中期阶段,由于机体未能抗邪向外,或邪气过盛,或护理不当,或失治误治等原因,邪气不从外解,以致向里传变,使病情加重。

(2)由里出表:指在里的病邪有向外透达所表现的证候。表明病情有向愈的趋势。

某些里证在治疗及时、护理得当时,机体抵抗力增强,驱邪外出,从而表现出病邪向外透达的症状或体征。如麻疹患儿热毒内闭,则疹不出而见发热、喘咳、烦躁,若麻毒外透,则疹出而烦热喘咳消除;外感温热病中,见发热烦渴等症,随汗出而热退身凉,烦躁等症减轻,便是邪气从外透达的表现。

2.寒热转化 指疾病的寒热性质发生相反的转变。寒证化热示阳气旺盛,热证转寒示阳气衰惫。

(1)寒证化热:指原为寒证,后出现热证,而寒证随之消失。

寒证化热常见于外感寒邪未及时发散,而机体阳气偏盛,阳热内郁到一定程度,寒邪化热,形成热证;或是寒湿之邪郁遏,而机体阳气不衰,由寒而化热;或因使用温燥之品太过,亦可使寒证转化为热证。如寒湿痹病,初为关节冷痛、重着、麻木,病程日久,或过服温燥药物,而变成患处红肿灼痛;哮病因寒引发,痰白稀薄,久之见舌红苔黄,痰黄而稠;痰湿凝聚的阴疽冷疮,其形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以后转为红肿热痛而成脓等,均属寒证转化为热证。

(2)热证转寒:指原为热证,后出现寒证,而热证随之消失。

常见于邪热毒气严重的情况之下,或因失治、误治,以致邪气过盛,耗伤正气,正不胜邪,机能衰败,阳气耗散,故而转为虚寒证,甚至出现亡阳的证候。如疫毒痢初期,高热烦渴,舌红脉数,泻痢不止,若急骤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或病程日久,而表现出畏冷肢凉,面白舌淡,皆是由热证转化为寒证。

3.虚实转化 指疾病的虚实性质发生相反的转变。提示邪与正之间的盛衰关系出现了本质性变化。实证转虚为疾病的一般规律;虚证转实常常是证候的虚实夹杂。

(1)实证转虚:指原先表现为实证,后来表现为虚证。

邪正斗争的趋势,或是正气胜邪而向愈,或是正不胜邪而迁延。故病情日久,或失治误治,正气伤而不足以御邪,皆可形成实证转化为虚证。如本为咳嗽吐痰、息粗而喘、苔腻脉滑,久之见气短而喘、声低懒言、面白、舌淡、脉弱;或初期见高热、口渴、汗多、脉洪数,后期见神疲嗜睡、食少、咽干、舌嫩红无苔、脉细数等,均是邪虽去而正已伤,由实证转化为虚证。

(2)虚证转实:指正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组织失却濡润充养,或气机运化迟钝,以致气血阻滞,病理产物蓄积,邪实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表现以实为主的证候。

虚证转实,实际上是因虚而至实,故并非病势向好的方向转变,而是提示病情发展。如心阳气虚日久,温煦无能,推运无力,则可血行迟缓而成瘀,在原有心悸、气短、脉弱等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尔后出现心胸绞痛、唇舌紫黯、脉涩等症,则是心血瘀阻证,血瘀之实已超过心气之虚,可视作虚证转实。又如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气化水液,以致水湿泛滥,形成水肿;失血之后,面白、舌淡、脉细,为血虚之候,由于血虚不能润肠,以致腑气不畅,而见大便燥结难下、腹胀、口臭等症。这些一般都是因虚而致实,并不是真正的虚证转化为实证。

八纲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用八纲辨别归纳证候,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

表里,是用以辨别疾病病位浅深的基本纲领;寒热虚实,是用以辨别疾病性质的基本纲领;阴与阳则是区分疾病类别、归纳证候的总纲,并用来概括表里寒热虚实六纲。由于八纲是对疾病过程中机体反应状态最一般的概括,是对辨证诊断提出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因此,八纲证候属于纲领证。通过八纲可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其要领,确定其类型,预决其趋势,为治疗指出方向。

八纲辨证是辨证的基础,在辨证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用于临床各科、各种疾病的辨证,而其他辨证分类方法则是八纲辨证的具体深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