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怎么治疗

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怎么治疗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致相应静脉压升高而使肢体残疾;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血栓性浅静脉炎很少向深部静脉扩展。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静脉壁带有不同的炎变和增厚,腔内血栓不易脱落,可伴有局部炎症反应。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诊断正确率达85%~90%。应将病人及时转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

血栓性静脉炎(trombophlebitis)包括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bosis)和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致相应静脉压升高而使肢体残疾;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血栓性浅静脉炎很少向深部静脉扩展。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有:①静脉血流淤滞,见于长期卧床者及长时间静坐者;②静脉壁损伤;③血液高凝状态,如创伤、烧伤、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凝血因子异常、高半胱胺酸血症、女性长期口服避孕药、某些癌肿、感染等。

(2)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有:①血管壁损伤;②静脉曲张;③某些癌肿,结缔组织病等。易患的相关危险因素有:高龄、肥胖、长期卧床、乘坐飞机长途旅行等。

2.发病机制 静脉血栓形成与静脉血管壁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有关。静脉血栓形成后,远端静脉压升高,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相应区域水肿、肿胀。血栓形成早期,血栓与静脉壁黏附不紧,血栓脱落易发生肺栓塞。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静脉壁带有不同的炎变和增厚,腔内血栓不易脱落,可伴有局部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1.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可无症状,重者常诉有受累肢体肿痛,有时呈痉挛性剧痛。受累静脉压痛和牵拉痛,有时可触到有压痛的索条。使用袖带血压计在小腿或大腿充气加压时可出现疼痛(Lowenbeg袖带征),或令病人下肢伸直,踝关节急速背屈时,可因腓肠肌挤压小腿的病变静脉而出现疼痛(Homan征)。肺栓塞可以是其首发表现。

2.体征

(1)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肿胀、水肿、皮肤温度升高、花斑状发绀、浅静脉扩张,重者伴有大血疱,可发生肢体坏死。

(2)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表现为局部发红,皮肤温度升高,疼痛和明显压痛,可触及条索状静脉;炎症消退后局部遗留条索状物和皮肤色素沉着。

【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静脉造影、电阻抗静脉图像法、多普勒超声、血管内窥镜、MRI等检查可发现静脉血栓形成。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诊断正确率达85%~90%。

2.放射性纤维蛋白原测定 只能测定小腿静脉血栓的形成,当数值增加20%以上,表示该处深静脉有血栓形成。

3.D-二聚体测定 阳性结果的特异性较差,手术、外伤、心肌梗死、脓毒血症、肿瘤等,D-二聚体水平均可升高。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1)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特别是一侧肢体水肿、肿胀、深部或浅表压痛、皮肤温度高,皮肤发红、花斑状发绀等,应考虑本病的诊断。有肺栓塞临床表现者,应疑及深静脉血栓形成。

(2)D-二聚体测定阳性提示有静脉血栓形成,多普勒血管超声、静脉造影可显示静脉阻塞的部位、程度和范围等。

2.鉴别诊断 诊断本病时需除外腓肠肌断裂,腘窝滑膜破裂或囊肿穿破、腰椎间盘疾病、急性小腿肌炎、小腿蜂窝织炎和淋巴结肿胀等疾病。

【治疗】 治疗的目的在于预防肺栓塞和栓塞后综合征的发生。以下重点介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卧床休息要持续至局部压痛、水肿等炎症症象消失,1~2周后可下床活动。浅静脉血栓形成者,主要采取对症和支持治疗,如休息、抬高患肢、热敷,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穿弹性袜步行。大隐静脉血栓形成,如发展至隐-股静脉连接处,应给予抗凝治疗。

2.手术治疗

(1)手术取栓。

(2)机械性阻隔手术:如因出血性素质而不宜用抗凝治疗者,或深静脉血栓进展已达膝关节以上者,或反复发生肺栓塞者,为预防发生肺栓塞可用静脉机械阻隔方法。如下腔静脉置入滤网等。

3.药物治疗

(1)溶栓治疗主要适应证为:威胁动脉功能或表现为股部青肿的病人;此外,对年轻、广泛股静脉血栓形成、单纯抗凝治疗无效者,也可考虑溶栓治疗。

(2)抗凝疗法:适用溶栓治疗后或已超过溶栓治疗期及手术期的病人。抗凝疗法虽不能消溶血栓,但可防止血栓的扩展。一般先以肝素开始,继之口服香豆素类药物。

4.抗血小板聚集 常用药物有:①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1/d,10~15d为1个疗程,可加入丹参或川芎嗪静脉滴注;②阿司匹林75~150mg口服,1/d;③双嘧达莫50mg口服,1/d。后3种药物可任选1种或2种合用,疗程视病情而定。

【转院要求】

1.凡有肢体肿痛或呈痉挛性剧痛、压痛和牵拉痛、触到有压痛的索条感病人,应及时转送到上级医院行D-二聚体测定和影像学检查,以早期诊断出深静脉血栓形成。

2.若患肢肿胀、水肿、皮肤温度升高、花斑状发绀、浅静脉扩张,伴有大血疱,说明深静脉血栓形成已发展到严重阶段,最终可发生肢体坏死。应将病人及时转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

3.若病人出现肺栓塞,列为急危重症。应在对症处理的同时,由专人护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抢救处理。

【预防及病人教育】

1.创伤、骨科手术、普外手术、心力衰竭、恶性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偏瘫、呼吸衰竭等长期卧床者以及创伤、烧伤、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抗凝血酶缺乏高半胱胺酸血症、女性长期口服避孕药、某些癌肿、感染等为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

2.血管壁损伤、静脉曲张、某些癌肿、结缔组织病、高龄、肥胖、长期卧床、既往静脉血栓形成史、妊娠、急性内科疾病、心脏或呼吸衰竭、肠道感染性疾病、肾病综合征、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发作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吸烟、中心静脉插管、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等,为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易患因素。

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害是可致肢体坏死,血栓脱落可发生肺栓塞,严重肺栓可以致命;反复肺栓塞可引起肺动脉高压。

4.应对高危病人常规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包括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如口服阿司匹林75~150mg口服,1/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