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一般多久

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一般多久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结构不良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静脉曲张因溃疡侵蚀或外伤致破裂,可发生急性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无论周围或中央型,均可通过顺行繁衍或逆行扩展,而累及整个肢体者,称为混合型,临床最为常见。顺行扩展,可侵犯下腔静脉。中晚期淋巴水肿由于皮下组织纤维化、皮肤粗糙变厚、组织变硬呈团块状一般不会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临床表现,如色素沉着、溃疡等。

一、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一)病因

1.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结构不良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重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压力增高等,均可使瓣膜承受过度的静脉压力,在瓣膜结构不良的情况下,可导致瓣膜关闭不全,产生血液反流。

2.由于浅静脉管壁肌层薄且周围缺少结缔组织,血液反流可引起静脉增长增粗,出现静脉曲张。

3.由于下肢静脉压的增高,在足靴区可出现大量毛细血管增生和通透性增加,产生色素沉着和脂质硬化。

4.大量纤维蛋白原的堆积,阻碍了毛细血管与周围组织间的交换,可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营养性改变。

(二)临床表现

1.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常与职业因素有关,多见于纺织工、理发员、售货员、交通警及警卫员等经常从事站立工作者。

2.早期轻度下肢静脉曲张,可无明显症状。

3.静脉曲张较重时,站立时病肢浅静脉隆起、扩张、迂曲甚至卷曲成团,一般小腿和足踝部明显,常无肿胀。

4.若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局部疼痛,皮肤红肿,局部压痛,曲张静脉呈硬条状。血栓机化及钙化后,可形成静脉结石。

5.病程长、静脉曲张较重者,足靴区皮肤可出现萎缩、脱屑、色素沉着、湿疹及慢性溃疡等。静脉曲张因溃疡侵蚀或外伤致破裂,可发生急性出血。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下肢静脉功能检查

(1)大隐静脉瓣膜及大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松解止血带前,大隐静脉萎隐空虚。当松解止血带时,大隐静脉立即自上而下充盈,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大隐静脉与深静脉之间的交通支瓣膜功能正常。在松解止血带前,大隐静脉已部分充盈曲张,松解止血带后,充盈曲张更为明显,说明大隐静脉瓣膜及其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均功能不全。未松解止血带前,大隐静脉即有充盈曲张,而松解止血带后,曲张静脉充盈并未加重,说明大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正常。

(2)小隐静脉瓣膜及小隐静脉与深静脉之间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除止血带扎于小腿上端外,试验方法与上述试验相同,结果及意义相似。

(3)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患者站立,在患肢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向心回流,然后嘱患者交替伸屈膝关节10~20次,以促进下肢血液从深静脉系统回流,若曲张的浅静脉明显减轻或消失,表示深静脉通畅;若曲张静脉不减轻,甚至加重,说明深静脉阻塞。

2.下肢静脉造影

有顺行性与逆行性两种造影方法,对诊断与鉴别有重要价值。

(四)治疗原则

1.手术疗法 是最常用的方法。凡有临床症状、中度或重度静脉曲张、下肢浅静脉瓣膜和(或)深浅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及检查确证深静脉通畅者,只要年龄不过大、体质不太差,均宜施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①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大(小)隐静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正常者;②交通支结扎术,适用于大(小)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而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正常者。③大(小)隐静脉剥脱术,临床最为常用,适用于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大(小)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也不全者。

2.注射疗法 适用于局限性静脉曲张而瓣膜功能健全及术后残留的曲张静脉。常用的硬化剂有5%鱼肝油酸钠、酚甘油溶液及50%葡萄糖等。

3.弹力袜压迫疗法 适用于范围小、程度轻又无症状者;妊娠期妇女;全身情况很差,重要生命器官有器质性病变,估计手术耐受力很差者。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病因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为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二)临床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临床常见的有两类: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前者位于末梢,称为周围型;后者位于中心,称为中央型。无论周围或中央型,均可通过顺行繁衍或逆行扩展,而累及整个肢体者,称为混合型,临床最为常见。

1.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周围型)为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表现小腿部疼痛或胀感,腓肠肌有压痛,足踝部轻度肿胀。若在膝关节伸直位,将足急剧背屈,使腓肠肌与比目鱼肌伸长,可以激发血栓所引起炎症性疼痛,而出现腓肠肌部疼痛,称为Homans征阳性。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左侧多见,起病骤急;局部疼痛,压痛;腹股沟韧带以下患肢肿胀明显;浅静脉扩张,尤其腹股沟部和下腹壁明显;在股三间区,可扪及股静脉充满血栓所形成的条索状物;伴有发热,但一般不超过38.5℃。顺行扩展,可侵犯下腔静脉。如血栓脱落,可形成肺栓塞,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发生发绀、休克甚至猝死。

3.混合型 无论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逆行扩散,或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顺行扩展,只要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系统,均称为混合型。临床表现为两者表现相加。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根据起病急、疼痛剧烈、下肢肿胀明显,皮肤发绀、足背动脉搏动消失、高热等特点,结合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和静脉造影可确诊。

(2)鉴别诊断

①下肢淋巴水肿:下肢淋巴水肿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淋巴水肿往往在出生后即有下肢水肿,继发性淋巴水肿主要因手术、感染、放射、寄生虫等损伤淋巴管后,使淋巴回流受阻所致,因此可有相关的病史。淋巴水肿早期表现为凹陷性水肿,足背部肿胀较明显,组织张力较静脉血栓引起的下肢肿胀小,皮温正常。中晚期淋巴水肿由于皮下组织纤维化、皮肤粗糙变厚、组织变硬呈团块状一般不会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临床表现,如色素沉着、溃疡等。

②下肢局部血肿:下肢外伤后,局部如形成血肿,也表现为下肢肿胀,由于血肿的治疗与静脉血栓的治疗相反,因此需注意鉴别。血肿大多有外伤史,肿胀局限,极少累及整个下肢,伴有疼痛,后期皮肤可见瘀斑或皮肤泛黄,彩超检查有助于鉴别。

③腓肠肌撕裂或其他骨骼肌损伤:这种损伤后的症状和体征与周围型下肢DVT类似,与下肢外伤有关,病人多在外伤或剧烈活动后发病。如果忽略外伤或剧烈活动史,常误诊为下肢DVT。

④全身性疾病:下肢水肿可能由于不同系统的疾病引起,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液体过多、贫血、低蛋白血症、盆腔恶性肿瘤等。这些疾病引起的下肢水肿通常是双侧的、对称的,但无浅静脉怒张,也无皮肤颜色改变。

(四)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①一般性处理,卧床休息2周左右,患肢抬高,开始活动后需穿弹力袜;②抗凝疗法;③溶栓疗法,在起病后5天内应用;④祛聚疗法,应用右旋糖酐-40、丹参等作为辅助治疗。

(2)手术治疗:适应证为一般不超过72小时的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历年考点串讲

周围血管疾病近10年以来共考过6题,其中病因相关题目1题,诊断相关题目4题,治疗相关题目1题。从试题出现的频率来说,周围血管疾病考得比较少,题量基本上在1题左右。

周围血管疾病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考得比较少。

综合来说,本考点必须重点掌握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了解其病因、解剖及治疗原则。

常考的细节如下。

1.下肢静脉曲张最常见的原因是静脉瓣膜单向关闭功能缺乏。

2.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是下肢内侧和小腿后侧静脉曲张。

3.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于下肢深静脉。

4.广泛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肺栓塞。

5.典型病例:男性,42岁,2年前出现左下肢行走10余分钟后胀痛,休息片刻缓解,再行走后疼痛又出现。无吸烟史,发病前半年左足部外伤已治愈。查体:左下肢皮色较苍白,左足背动脉未触及。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