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睡眠障碍药对

睡眠障碍药对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肿瘤患者失眠有时会掺杂气滞不舒,心神涣散,二者合用,宁心安神作用集中。无论对忧郁或焦虑样的失眠症,均有良好的疗效。单师临床亦发现其对胃肠动力不良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半夏和夏枯草配伍应用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消除其失眠症状。随证化裁,治疗顽固失眠疗效满意,尤对慢肝久治不愈或误治或久服西药致长期失眠者疗效颇著。

夜交藤、合欢皮

【主治应用】 虚烦失眠

【经验体会】 俞慎初经验:两药均归心、肝经,同具养心、安神、解郁之功效,几药相伍,功效益彰。故临床对证兼有虚烦失眠者,俞老每在治方中加上夜交藤、合欢皮各12g,疗效颇好。[刘德荣.俞慎初教授临床用药经验.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3;15(4):19]

朱南孙经验:合欢皮味甘气平,有“补益怡悦心志之效”。夜交藤益肾通络安神。两药合用,益肾养血,解郁安神,尤宜于妇人肝肾阴虚、肝郁火旺之心烦失眠、梦扰不宁者,常伍怀小麦、炙甘草,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朱南孙卷》)

夜交藤、合欢花

【主治应用】 失眠。

【经验体会】 张翼经验:二药皆可宁心安神,但夜交藤养血宁心,引阳入阴以安神;合欢花开郁解忧,除烦安神。二药为伍,养血解郁,宁心安神。治阴虚血少,心神失养,抑郁不乐,虚烦失眠,多梦易惊。[张光茹,董朝晖.张翼治郁证常用药对的经验.辽宁中医杂志,2002;29(4):196]

酸枣仁、合欢花

【主治应用】 失眠。

【经验体会】 于尔辛经验:此二味能养心安神,治疗失眠。酸枣仁酸甘收敛心阴,心阴得收则心神得宁;合欢花甘苦能解肝郁,肝郁得舒则无后顾之忧。肿瘤患者失眠有时会掺杂气滞不舒,心神涣散,二者合用,宁心安神作用集中。(《名中医治病绝招》)

合欢皮、远志

【主治应用】 忧郁或焦虑样的失眠症。

【经验体会】 王翘楚经验:合欢皮有解郁和血安神之功,补阴之功最捷,“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为疏肝解郁、悦心安神之品,适宜于情志不遂,忿怒忧郁而致烦躁不安、失眠多梦之症,能使五脏安和,收安神解郁之功。远志芳香清冽,辛温行散,宁心安神,散郁化痰,通于肾交于心。既宁心安神益志,治惊悸、健忘、失眠;还能交通心肾,以苦温泄热振心阳,使心气下交于肾,令肾气上达于心,以致阴平阳秘,水火既济,失眠之症可除。故《药品化义》云:“远志,味辛重大雄,入心开窍。宣散之药。……以豁痰利窍,使心气开通,则神魂自宁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远志对神经系统有多种功效,除了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外,尚能促进体力和智力、保护大脑等。二药相配,有相须之功,解郁开窍,养心安神。无论对忧郁或焦虑样的失眠症,均有良好的疗效。(《名医薪传:上海市“全国第三批师承班”学术继承人论文精选》)

百合、夜交藤

【主治应用】 胃动力不良伴失眠者。

【经验体会】 单兆伟经验:单师常云:百合不仅能养肺,清心安神,亦能养胃。《日华子本草》云“功能养五脏”。其性滋而不腻,具有调节内脏自主神经的功能,亦能和胃止痛。《时方歌括》以百合与乌药组成“百合散”,主治“伤寒腹中满痛”。单师临床亦发现其对胃肠动力不良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夜交藤能养心安神。《金匮要略》云:“胃不和则寐不安。”夜寐不安者往往亦见食欲不振、胃动力更差。二者相配,对胃病日久、食少痞胀、夜寐不安等胃动力不良伴失眠者可用。

[徐陆周.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举隅.四川中医,2001;19(7):3]

百合、夏枯草

【主治应用】 失眠。

【经验体会】 魏长春经验:魏老习用百合夏枯草汤治失眠。百合性味甘平,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宁心作用。《金匮要略》用此为主,以治心神不宁的“百合病”,说明百合对神经精神疾患有良好疗效。夏枯草性味苦,辛、寒,具有清肝火、散郁结的作用。清代张隐蓭认为百合、夏枯草两味合用能治失寐。常用百合30g,夏枯草15g。主治长时间失眠,神情不安,心悸,烦躁,脉弦,舌苔薄而舌质红。若肝阳炽盛,湿火内蕴,烦躁头痛失眠,舌质深红,苔黄,大便闭,宜泻肝降火,非此方所能治。如症见肝肾不足的,可加枸杞子、制何首乌以补益肝肾;虚烦、心悸不安,加柏子仁、酸枣仁,以养心宁神;食欲不罄,加广木香、红枣,以苏脾和胃。加药随症出入,但总以百合、夏枯草二药为主。(《魏长春临床经验选辑》)

半夏、夏枯草

【主治应用】 失眠症。

【经验体会】 林文谋等经验:《本草纲目》记载,夏枯草为“夏至后即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而半夏“为五月半夏生”。夏至多在农历五月间,这时正是自然界阴阳二气的盛衰开始发生变更时候。半夏是得到了初生的阴寒之气后才开始生长,更知半夏得阴而生。可见夏枯草禀受大自然阳气能使浮散的卫气收归阳分,半夏得阳而生,能使卫气从阳分引入阴分,这样半夏和夏枯草配伍使用,一收一引,使浮散的卫气从阳分引入阴分,阴阳之气自然趋于协调。再则肝藏神,肝血不足,则神失藏,眠不安。张梦侬认为“夏枯草有治疗肝血之作用”,肝血充则神安,神安则眠。《内经》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半夏有和胃的作用,胃和则卧安。半夏、夏枯草配合应用治疗失眠自能起协调之作用。半夏和夏枯草配伍应用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消除其失眠症状。临床常用半夏、夏枯草各15g,水煎服,日1剂。

半夏温燥,是否会伤阴?笔者在应用4例肝硬化、伴腹水者,由于长期使用利水药后出现舌苔光,质红,一派肝肾阴虚现象,又加上失眠,结果服半夏、夏枯草3剂后,不致伤阴,反而失眠解除,腹水亦很快消失。[半夏、夏枯草治疗失眠症113例临床观察,林文谋,余家娃,海峡药学,1995;7(3):109]

杨炳奎经验: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入脾胃、肺经,本品体滑性燥,能走能散,能燥能润,既能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还可治疗痰湿内阻之梅核气、瘿瘤痰核等症;夏枯草味辛苦性寒,入肝、胆经,既能清热泻火,用于治疗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又能清热泻火,解毒散结,用于治疗痰火郁结引起的瘰疬、瘿瘤。且能平肝阳上亢,以治疗癌症的初期,《神农本草经》载:“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瘦结气……”半夏得至阴之气而生,夏枯草得至阳之气而长,二者伍用,和调肝胆、散结之力亦强。近代名老中医施今墨曾将此二药配用以交通季节,平衡阴阳治疗失眠,杨师以其散结之力消瘤软坚治疗乳腺、甲状腺及脑部肿瘤。[曹振健.杨炳奎治疗肿瘤对药应用经验.黑龙江中医药,2007;(3):2]

朱良春经验: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化患者因久病或误治,临床见肝血肝阴两虚,或肝胃不和,或土壅木郁,胃失和降等因,导致心失所养,气机逆乱,肝阳偏亢,上扰神明,发为顽固失眠者屡见不鲜。朱师取《内经》“半夏秫米汤”、“降其气,即所以敛其阳”之理,自拟“半夏枯草煎”由姜旱半夏、夏枯草各12g,薏苡仁(代秫米)60g,珍珠母30g为基本方。随证化裁,治疗顽固失眠疗效满意,尤对慢肝久治不愈或误治或久服西药致长期失眠者疗效颇著。加减法:肝血不足加当归、白芍、丹参;心阴不足加柏子仁、麦冬、琥珀末(吞);心气虚加大剂量党参;有痰热之象加黄连;脾肾阳衰,健忘头晕,肢倦纳差,或兼夹阳痿加大蜈蚣2条,鸡血藤45g,颇能提高疗效。手足多汗或彻夜不寐者,配合脚踏豆按摩法如下:赤小豆1.5kg,怀小麦1kg,每晚睡前共放铁锅中文火炒热,倒入面盆中,嘱患者赤脚坐着,左右轮番踩踏豆麦,每次半小时,此豆麦可反复使用多日,不必易换。

朱师拟半夏、夏枯草为对,既取“降其气,即所以敛其阳”之理,又取二药和阳养阴,均治不寐之功。加薏苡仁助半夏和胃除痰,胃和则心神安。珍珠母平肝,潜阳定惊。且有滋肝阴、清肝火之功。[邱志济,朱建平.朱良春治疗顽固失眠的用药经验和特色.辽宁中医杂志,2001;28(4):205]

沈有庸经验:夏枯草苦寒,有清热祛痰散瘀之功;姜半夏辛温,有辛散消痞、化痰散结作用。沈师认为顽固性失眠多乃痰热内蕴,上扰心神而致。故以姜半夏燥湿化痰,夏枯草清热化痰,二药性相制,功效相辅,共同达到治疗目的。

如李某,女42岁,教师。诉反复失眠半年,一直服用“安定”,近来上症尤剧,并伴有胸闷、头晕,胃纳欠佳,口苦心烦,大便2日一次,苔白根微腻,舌底脉络较紫粗,脉细滑。证属痰热内扰,投以夏枯草15g,姜半夏10g,陈皮10g,竹茹10g,枳壳15g,制天胆星10g,焦山栀子10g,川厚朴15g,柏子仁15g,龙骨30g,大黄6g,服药7剂后,上症减,遂上方随症化裁,再服30余剂而愈,后未复发。[戎平安.沈有庸药对运用经验.江西中医药,2005;36(6):9]

乌梅、灯心草

【主治应用】 顽固性失眠,烦躁不安者。

【经验体会】 张立经验:在治疗顽固性失眠时,于处方中“乌梅与灯心草”常常以“对药”出现。长期顽固性失眠究其病因病机多由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或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肝火引动心火,使心火亢盛,神为火扰,而烦躁不安,无以夜宁。久久则神散弥漫,浮越无羁。乌梅味酸入肝,质地沉润,既可滋养肝体,使肝得养而条达,又可收敛浮阳,进而断其助长心火之源;灯心草微寒入心,质地清轻,其功用清心降火,通利小便,使心火就地直折,并可下行自小便而出。使肝心之火分路消熄,并做浮散之神以归心,火熄神宁,失眠当愈。故顽固性失眠,烦躁不安者,不论虚实均可用此“对药”。[冯传秀,王喜梅.张立“对药”临床应用举隅.卫生职业教育,2005;23(3):49]

石菖蒲、骨碎补

【主治应用】 失眠多梦、耳鸣耳聋诸症。

【经验体会】 赵金铎经验:石菖蒲辛苦而淡,通心开窍为其所长,若得补肾之骨碎朴,则具有坚肾开窍之作用。经云:“肾开窍于耳,肾和则耳能辨五音。”若心火不下交于肾,肾水不上济于心,即可出现心肾不交的失眠多梦、耳鸣、耳聋等疾患。用石菖蒲与骨碎补配伍,交通心肾而通窍聪耳,用治失眠多梦、耳鸣耳聋诸症,多有效验。某军区政治部干部,因暴发耳聋,经某医院诊为“神经性耳聋”,服药罔效,两耳无所闻,伴口苦,咽干、目眩,余用《医林改错》通气散加石菖蒲、骨碎补,数剂而痊。(《赵金铎医学经验集》)

炒酸枣仁、苦参

【主治应用】 顽固性失眠。

【经验体会】 王新陆经验:炒酸枣仁与苦参相配可治疗顽固性失眠。酸枣仁味甘,入心、肝经,能养心阴、益肝血而有安神之效,《名医别录》谓其“主心烦不得眠”。苦参味苦性寒,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云:“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神农本草经》则说:“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寒燥湿,寒除热也……唯肾水弱而相火盛者用之相宜。”二者配伍,苦甘结合,苦能清热,甘可养阴,用于治疗心肾不交导致的顽固性失眠颇为有效。(《王新陆文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校长论丛》)

川芎、炒酸枣仁(知母)

【主治应用】 各种失眠。

【经验体会】 于己百经验:常用川芎12g,炒酸枣仁30g(知母12g):具补血养阴、安神定志、清解火热之功,宜于各种失眠的治疗,有热可用知母,无热弃之不用。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知母清热泻火、滋阴除烦。川芎不仅养血行气,而且载药上行,直达病所。《本草名言》曰:川芎“补血行气,……上行头目”。李时珍更是明确指出:“或云: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之名。……出蜀中者,为川芎。因此,于氏治疗头脑、头目之疾,如失眠、头痛、眩晕等皆要加用川芎。(《于己百——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白僵蚕、天竺黄、姜黄

【主治应用】 失眠。

【经验体会】 于己百经验:常用白僵蚕12g,天竺黄12g,姜黄10g。白僵蚕祛风解痉,镇静定惊,《本经》记载:白僵蚕“主小儿惊痫夜啼”,现代研究本品有抗惊厥及催眠的作用;天竺黄清热化痰,凉心定惊;姜黄行气疏肝,活血散瘀,三者合用共奏祛风清热、化痰解瘀、定惊安神的作用,宜于痰热扰心、心神躁扰所致急躁失眠,睡卧不安,口干便干,苔腻脉滑,特别是顽固性失眠的治疗。(《于己百——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郁金、石菖蒲

【主治应用】 各种类型的失眠症、抑郁症等。

【经验体会】 王翘楚经验:郁金味辛能散能行,入气分以行气解郁,达血分而凉血破瘀,为疏肝解郁、行气消胀、活血祛瘀止痛的要药,其性寒,兼有清心之功,故郁金能行气解郁、凉血化瘀、清心开窍。石菖蒲气味芳香,为宣气通窍之佳品,既能芳香化湿、醒脾健胃,又能化浊祛痰、开窍宁神。《重庆堂随笔》云:“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作用,并有减慢心率、降压作用。石菖蒲性温,开窍豁痰,醒神健脑;郁金苦寒,凉血清心,行气解郁,祛瘀止痛。郁金以解郁活血为要,石菖蒲以开窍为主,并可制约郁金不过于苦寒。二药伍用,一气一血,一温一寒,共奏醒神开窍、解郁安神之效。王老师常将二药用于各类型的失眠症、抑郁症等。(《名医薪传:上海市“全国第三批师承班”学术继承人论文精选》)

朱砂、磁石

【主治应用】 心肝火旺,心肾不交之惊悸失眠、耳鸣耳聋。

【经验体会】 张翼经验:朱砂、磁石均可重镇安神,但朱砂色赤入血,长于镇心安神;磁石入肝、肾,能益肾平肝,定志安神,纳气平喘。二药为伍,重镇安神,摄纳浮阳,使心火不致上扰,肾水得以上承,可交通心肾。宜于心肝火旺、心肾不交之惊悸失眠、耳鸣耳聋。值得注意的是:朱砂为汞类药物,不可过量或久服,以防慢性汞中毒。多入丸散用,并可与其他药物如茯神、茯苓、灯心拌后入煎。

[张光茹,董朝晖.张翼治郁证常用药对的经验.辽宁中医杂志,2002;29(4):196]

灵芝、茯神

【主治应用】 虚实夹杂之睡眠障碍

【经验体会】 钟洪经验:灵芝甘微苦微温,能入五脏而补气益血、养心安神,《本经》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慧智,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精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据现代药理研究,灵芝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强心、降脂、护肝、调节血压、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过敏等作用。茯神甘淡平,归心、肺、脾、膀胱经,长于宁心安神,且具有健脾补中、利水渗湿之功。两药相合,补心脾气血不足而安神,且补虚淡渗,安神泻火而不腻。临证用之,专治虚实夹杂之睡眠障碍。临证应用两者用量比为1∶1,各用20g同入煎剂。[钟 洪.内科杂病中药药对应用.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8):1213]

地骨皮、淫羊藿

【主治应用】 更年期不寐。

【经验体会】 王翘楚经验:李东垣说:“地为阴,骨为里,皮为表,服此既治内热不生,而于表里浮游之邪,无有不愈。”地骨皮凉血退蒸,清肺降火,既走里又走表,为表里上下皆治之药,其甘寒清润,入于肺以清肺降火,达于肾能清肝肾之虚热,而凉血清骨退蒸,尤宜有汗之骨蒸,用于治疗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等。淫羊藿辛香甘温,能补命火,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特别是对肾虚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改善作用,能扩张血管,还具有抗缺氧、镇静、抗惊厥作用。二药伍用,阴阳并补,常用于更年期不寐。(《名医薪传:上海市“全国第三批师承班”学术继承人论文精选》)

柴胡、龙骨、牡蛎

【主治应用】 肝郁所致失眠症。

【经验体会】 王翘楚经验:柴胡味薄气升,功擅透表泻热,能疏肝解郁、宣畅气机、散结调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从柴胡的根、果实中提取的柴胡粗皂苷及柴胡皂苷元A等均有明显镇静作用,并有较好的解热、抗炎作用。龙骨质体沉重,生品入药,功专平肝潜阳、镇静安神,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晕、头胀、目眩、耳鸣、烦躁等症;又治神志不安、心悸、失眠,以及惊痫、癫狂等;煅后入药,功专收涩固涩,用于治疗遗精、滑泻、崩漏、带下、自汗、盗汗等。牡蛎为咸寒之品,功擅平肝敛阴潜阳,还能收敛固涩。三药合用,有升有降,可收可散,平肝潜阳,龙、牡又可制约柴胡不致升散太过,以治肝郁所致的失眠症。(《名医薪传:上海市“全国第三批师承班”学术继承人论文精选》)

龙齿、远志、酸枣仁

【主治应用】 顽固性不寐症。

【经验体会】 陈伯咸经验:生龙齿体重性浮,具有安神镇静之功;伍辛温之焦远志强心益脑,交通心肾;合甘酸之炒酸枣仁滋养五脏之体,以安济神、魂、意、志、魄。三药集镇静、强壮、安神于一体,是治疗顽固性不寐症极理想的药对。陈师所拟“养血安神汤”即以此三药为君,配加何首乌、白芍、丹参、钩藤、菊花、枸杞子、合欢花等,可使大脑虚性兴奋与正常抑制之间的紊乱转向平衡协调,而寤寐如常。(《陈伯咸临床经验荟萃》)

半夏、合欢皮、丹参、酸枣仁

【主治应用】 顽固性失眠症。

【经验体会】 曹一鸣经验: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入脾、胃二经。其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和胃安神。曹师临证治失眠常首选半夏30~60g为主药,配伍合欢皮30g,丹参30g,酸枣仁30g,使顽固性失眠症均获良效。

治一女性患者,杨某,37岁,农民。1年多来失眠多梦,每夜睡眠1~2小时,甚至彻夜不寐。平素烦躁易怒,时觉头痛,经期尤甚。月经期长、量多、色红、质稀,食纳不振,二便尚调,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证系血不摄神,心肾不交,治宜养血和胃,安神定志。处方:半夏30g,合欢皮30g,丹参30g,酸枣仁30g,石菖蒲10g,远志10g,生龙齿30g,生龙骨30g,磁石30g,熟地黄30g,砂仁10g,琥珀4g(吞服)。方中半夏为君,宗《灵枢》半夏秫米汤之意,胃不和则卧不安,乃用半夏和胃安神;伍用合欢皮解郁安神,丹参、酸枣仁养血安神,生龙齿、生龙骨、磁石、琥珀重镇安神,熟地黄滋阴养血,砂仁行气宽中,并制熟地黄之滋腻;石菖蒲开心窍,远志安肾志,起到交通心肾的作用。正如曹师所言:“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中焦安和,才能交济阴阳于上下,为此以半夏为君,理在于此。”[杨文鹤,曹一鸣.曹一鸣教授用药经验采撷.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7;16(4):23]

郁李仁、茯神、紫石英

【主治应用】 心虚胆怯之惊悸失眠。

【经验体会】 张志远经验:郁李仁配茯神、紫石英,治惊悸易醒之失眠症。郁李仁治失眠,乃钱乙之经验。茯神宁心安神,主治心虚惊悸。紫石英镇心安神、定惊止悸。三者相合,用治心虚胆怯之惊悸失眠,自有良效。[刘桂荣.张志远临证用药心得.中医函授通讯,1997;16(3):17]

柏子仁、侧柏叶

【主治应用】 虚烦不寐。

【经验体会】 过锡生经验:柏子仁、侧柏叶同出于柏,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故临床多用于失眠患者。而侧柏叶味苦微寒,功能凉血止血,常用于各种出血。今与柏子仁合用而治虚烦不寐,盖悟侧柏之能止血者,是宁心而安血脉也,故亦能除烦安神。[王国平.过锡生老中医临床组药经验点滴.江苏中医杂志,1987;(5):4]

甘松、鹿角霜

【主治应用】 失眠。

【经验体会】 晏早明经验:甘松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之功;鹿角霜则温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消肿。此二药相伍则能理气开郁,健脑益智,安心神,疗失眠。笔者运用于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见头昏头晕、心烦心悸、失眠健忘等症者,效果颇佳。

潘某,女,48岁,干部。近1年来头昏头晕乏力,感头内有响声,心烦易怒,常发无名之火,失眠,记忆减退,月经常2个月一行,量少,白带多,质清稀,伴腰膝酸软。苔薄白,脉沉细,曾2次住院,诊断为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证属肾精亏损,督脉亏虚。处方:鹿角霜15g,甘松10g,熟地黄20g,补骨脂10g,枸杞子10g,怀山药15g,泽泻10g,牡丹皮6g,当归10g,柴胡5g。服药6剂后,心烦除,睡眠安,白带减。效不更方,嘱再服20剂。经调治1个月后,诸症悉除。[晏早明.对药临床运用两则.湖南中医杂志,1998;14(1):41]

磁石、青龙齿

【主治应用】 心血两亏之失眠。

【经验体会】 楼敏华经验:失眠患者多见彻夜睡眠不实,或根本不能入睡,面色少华,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差,心悸,倦怠乏力,纳食无味,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此为气血两亏,心脑失养,神明失宁。以磁石加龙齿重镇安神,可使睡眠情况转佳。

张某,男,50岁。失眠多年症见面色憔悴,焦虑不安,每半夜后方能入睡,头晕心悸,健忘,疲乏无力,纳谷欠馨,舌苔薄白,质淡,脉细。证因心脑失养,神明欠安,以磁石、青龙齿、珍珠母各20g,炒黄芪、炒党参、炙远志、夜交藤、柏子仁各l5g,砂仁5g,广木香6g,服药7剂后,睡眠时间长达6小时左右,效不更方,续服14剂,食量倍增,睡眠已趋正常。[楼敏华.磁石临证配伍举隅.中国民间疗法,1996;(4):12]

黄连、阿胶

【主治应用】 心肾不交、阴虚阳扰之不寐。

【经验体会】 程门雪经验:黄连配阿胶治心肾不交、阴虚阳扰之不寐。黄连味苦为泻心火之药,阿胶味甘乃滋阴补血之品,阳有余以苦除之,阴不足以甘补之。但苦味药易从燥化,程氏嘱咐黄连用量宜小,用水、盐水或蜜水炒,便无此弊。[朱炳林.程门雪用药经验述要.浙江中医杂志,1995;(8):342]

肉桂、黄连

【主治应用】 交通心肾。

【经验体会】 俞宜年经验:失眠因阴阳(水火)失调、肾火上升所致者不少,治法重在引火归原,使其阴阳协调,水火既济,自然神安寐宁。肉桂擅长补益肾阳,其性能守能走,而和缓深厚,长于引火归原,远胜于同类药物如附子、干姜之属。《本草汇·肉桂》指出:“下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原。”俞长荣教授善用肉桂,曾谓“引火归原,非此莫属”。失眠心火偏盛者,肉桂配黄连。肉桂配伍黄连以治失眠,似首载于《韩氏医通》,该书中云:“火分之病,黄连为主……生用为君,佐官桂少许。”后世的交泰丸即滥觞于此。该方黄连清心火,肉桂引火归原,一入心一入肾,一寒一热,使心火清降,肾火复位,则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通于肾,如此心肾交通,可望入睡。药理研究证明,本方有一定的安神助眠功效。周凤梧教授指出,若单纯使用镇静安神药往往不易见效,加入少量兴奋剂(如肉桂),却常可取效,颇有见地。不过,此方配伍固然巧妙,但药味简单,仅适用于轻症失眠。后世不少失眠良方均从交泰丸衍化而成,如《冷庐医话》的交泰丸加味、马培之的水火既济方(法)、程门雪的加味交泰丸。[俞宜年,阮时宝.肉桂治失眠.中国中药杂志,1998;23(5):309]

谢海洲经验:黄连配肉桂(各等量),交通心肾,调心律而除心房颤动;黄连配肉桂(2∶1),治疗重症口腔上颚溃疡,重症齿衄舌。谢老认为黄连之清热、泻火、解毒作用较为全面,且以泻心火、胃火功效较为突出。夏季应多食一些苦味食品和蔬菜,治暑黄连最宜,生脉饮如加黄连3g,则既可补气阴,又可清除残留暑邪。(《谢海洲临床经验辑要》)

王绵之经验:寒热配对,黄连伍肉桂,泻心火,制阳亢,降心中之阳下归于肾,而不独盛于上。黄连、肉桂相伍同用,首出于《韩氏医通》,后冠名为交泰丸。先生对该二药的配伍关系独具见解,认为“黄连味苦性寒,寒可清火,苦能降泄,故能泻心火、降心中之阳下归于肾而不独盛于上;肉桂辛甘大热,能温肾阳,引火归元,致肾中之阴得以气化而上济于心。如是,一寒一热,一阴一阳,相反相成,可使肾水与心火升降协调,彼此交通。”先生将此二药配伍同用于因肾水不能上升涵心、心阳不能下降温肾,症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烦不安等心肾不交证。

如先生治一持续2年久治不愈的遗精、不寐患者,根据患者常年头晕耳鸣、腰酸梦遗、心悸怔忡、五心烦热、舌红、脉数的主症特点,拟方:黄连1.5g,生白芍15g,肉桂3g,阿胶10g(烊冲),生龙骨、生牡蛎各15g(先煎),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诸症显减,后随病情变化而略作加减,共服药20剂病愈。[邱祖萍,曹 杰.王绵之运用对药特色探要.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0):618]

徐敏华经验:黄连苦寒,能泻火,去中焦湿热;肉桂辛热,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两药相和,则和心血,补命火,清心热,泻心火,不但心肾失调的失眠可治,而且心肾失济、水气凌心的心悸、心烦可调,起交泰安寐之功。[麻志恒.徐敏华教授应用对药治疗心系疾病.四川中医,2002;20(5):2]

肉桂、熟地黄

【主治应用】 下元亏虚失眠。

【经验体会】 俞宜年经验:下元亏虚失眠,常用肉桂配熟地黄。下元亏虚,肾火妄浮,容易导致心肾不交而失眠。可予肉桂配合熟地黄、山茱萸等引火下行,使肾火不妄动,心肾相交。其代表方为陈士铎上下两济汤与金匮肾气丸。上下两济汤以熟地黄30g合肉桂1.5g为主,补益下元,交通心肾,复配以人参、白术、山茱萸,共奏益气养血、交通心肾之功,适用于失眠日久,心悸,多梦易醒,面色无华,精神不振,舌淡,脉细者;金匮肾气丸也是由肉桂、熟地黄等配伍而成,虽非为失眠而设,但因其善于引火归原,颇宜于失眠反复发作且伴见上热下寒之象者。[俞宜年,阮时宝.肉桂治失眠.中国中药杂志,1998;23(5):309]

韩运琪经验:熟地黄是滋肾的要药,肉桂是温肾的佳品,熟地黄壮水制火,得肉桂滋而不腻;肉桂引火归源,化气行水,得熟地黄温而不燥。二者配合,对于小儿泄泻,久治不愈,脾肾两虚,阴液已亏,小便不利者,江西名医李国馨用其配入五苓散中,收效迅捷。[韩运琪.临床实用药对选录.中医函授通讯.1988;(2):14]

蜈蚣、鸡血藤

【主治应用】 慢肝患者顽固失眠证属脾肾阳衰或夹阳痿者。

【经验体会】 朱良春经验:蜈蚣合鸡血藤对慢肝患者顽固失眠证属脾肾阳衰或夹阳痿者,有鲜为人知的著效。实践证明,蜈蚣既有温壮元阳(善治阳痿)、开胃进食、开瘀解毒之功,又有安眠之效,尤配合大剂量鸡血藤,一以温壮元阳,一以活血补血,确是一对安眠良药,笔者临床尤喜用之,而每收佳效。[邱志济,朱建平.朱良春治疗顽固失眠的用药经验和特色.辽宁中医杂志,2001;28(4):205]

紫贝齿、珍珠母

【主治应用】 顽固性失眠。

【经验体会】 陆晓东经验:紫贝齿咸平,功能镇惊安神,清肝明目;珍珠母甘寒,具有降心火、清肝热、潜肝阳、安心神之功。两者相辅相成,功力倍增。可治疗高血压、心悸怔忡、眩晕耳鸣等症,尤其是对顽固性失眠,久药不效者,确有良效。

如治施某,女性,52岁。教师。患者因有头晕耳鸣,长期失眠,每晚必服安眠药,初服有效,久则无效,且剂量日见增多,同时亦常服用中成药(如养血安神糖浆、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七叶神安片等),或养心安神汤剂,均鲜效果。诊见面色不华,黑斑满布,精神不振,心烦不寐,甚至彻夜不能合眼,头晕耳鸣,腰酸乏力,两上肢麻木。舌淡黯滞,脉细涩。证属气血不和,心神失养。投以炙黄芪、青龙齿(先煎)、紫贝齿(先煎)各30g,全当归、川桂枝、炒白术、炒白芍、大枣、制川乌、制草乌、夜交藤、合欢皮各l0g,炙甘草6g,琥珀末(冲)3g。服4剂后,头晕乏力好转,精神转佳,面色略润,唯不寐如旧。再投前方7剂,因药肆缺青龙齿,改用珍珠母30g。不料1剂后即得一夜安睡,翌日精神倍增,不寐从此消失,仍宗原方治疗2周,以资巩固。此后每遇久治不愈之失眠,必用此药对,常获良效。[陆晓东.巧用药对起沉疴.浙江中医杂志,1997;(7):310]

茯神、远志、酸枣仁

【主治应用】 心肝血虚神失所养之不寐。

【经验体会】 程门雪经验:茯神(或朱茯苓)配远志、酸枣仁用于心肝血虚神失所养之不寐。酸枣仁味甘质润生心血而养肝血,为养心安神之要药,茯神、远志均为宁心安神之佳品,三味和合,相得益彰。考酸枣仁汤是酸枣仁配以川芎,程氏嫌川芎过于升散,不如远志交通心肾,解郁开结,虽辛而不猛,诚如张锡纯所言:“乃和平纯粹之品。真经验之谈也。”[朱炳林.程门雪用药经验述要.浙江中医杂志,1995;(8):342]

紫苏、百合

【主治应用】 失眠。

【经验体会】 刘树农经验:初见先生以此两味药施治于失眠一症,曾感大惑不解,若用养心安神之百合尚能领悟其意,何以配用无安神功用的紫苏?刘老认为,究失眠之因虽多,然阴阳不交乃重要之因。经云“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可见对阴阳不交所致的失眠,治当交通阴阳。阴阳相交的涵义甚广,不独心肾之阴阳须相交,且心与其他脏腑之阴阳亦须相交。若心脏与胃腑之阴阳失交,可致失眠。此对配伍,取紫苏辛温之性,开胸膈而醒脾胃,通阳明之胃经。百合甘平,敛心阴而安神魄,通少阴之心经。两药相伍,一入阳经,一入阴经,如此则阴阳协调,心胃交通,夜寐则酣。

尝治一女性患者,27岁,工人。曾患病毒性肝炎,后遗有失眠一症。刻下肝功能正常,夜寐乱梦纷纭,甚则彻夜不寐,白昼头晕健忘,右胁隐痛,脘胀纳呆,舌红苔薄,脉弦细数。细观脉症,刘老认为该患者肝病之后,虚火内生,灼伤心肝之阴,阴不敛阳,致使中阳扰动于内,阴阳不交,心胃失和,遂使不寐一症延绵数载,如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治宜和胃安神,滋阴潜阳。拟方:百合12g,紫苏4.5g,六粬9g,麦冬9g,玉竹9g,炙鳌甲9g,牡蛎15g(先煎),丹参12g,赤芍9g,川楝子9g,怀小麦30g,枣仁丸6g(分吞》。方中百合、紫苏交通心胃之阴阳,麦冬、玉竹、炙鳌甲、牡蛎滋阴潜阳,枣仁丸、淮小麦养心安神,丹参、赤芍凉血祛瘀以防虚热灼血成瘀,六粬佐紫苏和胃健脾,川楝子疏理肝气且不伤阴。服7剂后,诸症均减,夜入寐三四个小时,然终感倦怠乏力,此久病气虚,再拟上方加孩儿参12g。其后以原方增损续服30余剂,遂能安然入睡。药证合拍,竟使数年之疾,霍然而愈。[邵启惠.药对偶拾——刘树农教授中药配伍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3):27]

黄连、酸枣仁

【主治应用】 血虚不能养心或虚火上炎所致的心悸、心烦、失眠症。

【经验体会】 赵炯恒经验:酸枣仁味酸性平,功能宁心安神,养肝、敛汗,为治疗虚烦不眠的要药。《金匮要略》中酸枣仁汤、《济生方》中的归脾汤,无不以酸枣仁为主药。《本草切要》云:“酸枣,性虽收敛而气味平淡,当佐以他药方见其功。”赵老选配少量的黄连意在泻上亢之火。苦、寒、甘、酸四味同归心、肝、脾经,主治血虚不能养心或虚火上炎所致的心悸、心烦、失眠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刘某,女,25岁。施人工流产术后,半月来情志不悦,夜寐艰难,白天头昏心悸,心烦易怒,纳便如常,苔薄舌尖嫩红,脉细弦。有血小板、血红蛋白偏低史。证系肝血不足,疏泄不畅,心阴失养。治予养血疏肝,宁心安神。处方:当归、熟地黄、白芍、钩藤、朱茯苓各10g,柴胡、甘草各5g,黄连3g,酸枣仁、制何首乌各15g,怀小麦30g,大枣20g。7剂,服药后诸症减,再守上法5剂收功。[俞承烈.赵炯恒主任医师运用药对的经验.中国农村医学.1996;24(10):55]

附子、磁石、酸枣仁

【主治应用】 安抚中枢,潜阳宁神。用于睡眠异常。

【经验体会】 陈苏生经验:附子、磁石、酸枣仁三味同用对安抚中枢、调节神经有良好功效。附子通十二经,有强壮兴奋之功,伍磁石之镇静,能抑制虚性兴奋,合酸枣仁之滋养,对长期失眠、形神俱惫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安抚调节作用,对心动过速、脉来早搏亦颇验。陈老所拟“潜阳宁神煎”即以此三味为君,为增强药效,或时加柴胡、龙牡、半夏、北秫米、夜交藤、合欢皮,综合成方,集兴奋、强壮、收敛、缓和、滋养诸药于一炉,每每起到拮抗协调、相辅相成的作用,无论对失眠,还是嗜眠,皆有调治之效。

失眠案:朱某,女,45岁。苦失眠10余年,常用安眠药而寐终不安;头痛卓卓然,日一服镇痛片而痛终不解。反复感冒,月无数日安适,汗之而表气愈虚,清之则里真益祛。向有胃下垂,纳谷久虚,脱痛时作,攻补俱不得。虚阳上亢,躁不自安,营卫失和,洒淅形寒,口燥咽痛,厌恶凉饮。有表不敢表,俱重虚其表,有热不敢清,恐愈寒其中,温卫解肌,原是正治之法,又恐触犯咽痛,处方下药每有顾此失彼之虞。综观全局,权衡得失,其总是阳浮于上,阴虚于下,营卫不和,气血并乱之象,治病必求其本,循此施治,持之以恒,日久当有弋获。迳予加减潜阳宁神煎14剂,以资观察。制川附子9g,灵磁石30g(先煎),酸枣仁12g,生龙牡各30g(先煎),紫石英15g(先煎),远志9g,夜交藤15g,合欢皮12g,知母9g,甘草9g,川芎6g,白芍9g,枸杞子12g,沙苑子12g,白芷9g,明天麻6g。守方至42剂,诸恙大减,西药镇痛片由4~5片/日,递减为1片/日,乃至难得头痛时偶服之。躁热自汗如雨现象消失,夜寐自安,已摒弃安眠西药。纳谷尚差,但精神渐振,已能处理繁忙公务而无倦容。续进前方加减,共70剂,胃纳日馨,失眠、头痛霍然,前后判若两人。

嗜眠案:詹某,女,30岁。17岁开始即有嗜眠,当家居做女红时,常昏昏睡去不能自支,然心中明白,能闻别人讲话,但无法自醒。19岁结婚,翌年娩第一胎男婴后月经一直未转,但续而孕育。近3年来,睡意益浓,记忆力减退,无论行、立、坐、卧均可有发作性睡眠,先感头昏头痛,眼睑沉重,旋即沉沉睡去,不闻鼎沸人声,每日发作10余次,每次约20分钟许,但夜间仍能睡足8小时,而梦多纷纭。纳便如常,苔白,脉缓。久用强脑益智开窍之剂无效,治疗之对策,正治不已则从治。窃思发作性嗜眠,似乎神志不足,但夜寐多梦,仍是神不守舍,治当潜阳宁神。制川附子9g,灵磁石30g(先煎),酸枣仁9g,生龙牡各34g(先煎),夜交藤9g,合欢皮10g,制半夏9g,北秫米15g,茯神9g。投药10剂,夜梦好转,白日睡眠发作减少。如法调治半载,经闭12年后第一次天癸复潮,且逐月有汛,发作性嗜眠基本告愈。[蔡丽乔.陈苏生常用药对荟萃.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7):22]

玉竹、木通

【主治应用】 嗜睡。

【经验体会】 陈玉峰经验:嗜睡一证,多为痰湿之患。病因为痰湿内阻,脾为湿困,清阳不升,而导致嗜睡证,临床多用健脾化湿之法。陈老习用玉竹25g,木通l0g,水煎服,治疗嗜睡证,每获良效。“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用木通利尿除湿,玉竹养脾胃之阴,二药合用,祛湿而不伤正,滋阴而不留邪,攻补兼施,泻中有补,补中有泻,故治疗嗜睡证有效。[郭成林.陈玉峰教授用药经验举隅.吉林中医药,1987;(1):4]

酸枣仁、茶叶

【主治应用】 调整阴阳,开窍醒神。用于嗜睡证属肝郁胆热者。

【经验体会】 刘献琳经验:酸枣仁养心调肝,茶叶清胆开窍醒神,组方枣仁茶叶散,调整阴阳,开窍醒神。用于嗜睡症,症见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唤之即醒,醒后复睡,精神困顿萎靡,不能自主,胸胁满闷,口苦,苔薄黄,脉弦细,属肝郁胆热者。酸枣仁、茶叶各等量,共为细末,每次 6g,每日3次,茶水送下。(《刘献琳学术经验辑要》)

石菖蒲、龙葵

【主治应用】 多眠。

【经验体会】 张启明经验:1972年中秋,经友人介绍一刘姓男患者。自述于1968年因脑外伤,记忆力减退,经常头晕,多眠,整天昏昏欲睡,严重时边走路边睡。至今已四载,经多方治疗无显效,求治于予。该患者舌苔厚腻,脉沉濡。根据湿邪困脾、清窍受蒙之理论,以健睥利湿开窍法治疗1月余。无显效。又据其有外伤病史,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冶疗,仍无显效。在束手无策之际,偶忆起龙葵有“解劳少睡”之功,使处以龙葵1两、少佐石菖蒲3钱煎汤治疗。经治疗1周显效,后嘱其煎汤代茶,渴即饮之,1个月后感觉头晕大减,睡眠减少。又继服2个月。诸症消失如常人。后每遇多眠症,用此方治疗,多获显效。此多眠症关乎心、脾两经,心主神明,脾主运化水温,湿不化而生热,湿热熏蒙清窍,遂致多眠。此症虽有外伤史,但与瘀血无关。石菖蒲辛温可开窍化痰,是通利心脾之要药,有提神通窍之功。龙葵味苦甘寒,有解毒利水之力。故两药合用能治湿热蒙闭清窍之多眠症。但需注意因龙葵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北方医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