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浆膜腔积液检测

浆膜腔积液检测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常人的浆膜腔液量极少,一般起润滑作用。当液体的产生和回吸收不平衡时,引起积液。但是恶性肿瘤引起的出现血性积液的比例高达50%~85%。检测腹水中AFP>25μg/L时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引起的腹腔积液也是有价值的。如标本通过一般检查已经肯定为漏出液,则无须细菌检测,如已经肯定为渗出液,则应做细菌检测。通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以确定病原因子及指导临床用药。

浆膜腔积液包括: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腔积液等。

正常人的浆膜腔液量极少,一般起润滑作用。胸腔液<20ml,腹腔液<50ml,心包腔液一般在10~30ml之间。

一、积液发生机制和分类

正常人浆膜内少量液体来自壁层浆膜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滤出,并通过脏层浆膜的淋巴管和小静脉的回吸收。

当液体的产生和回吸收不平衡时,引起积液。根据积液产生原因及性质不同,分为漏出液(transudate)和渗出液(exudate)两大类。

表4-4-16 漏出液与渗出液产生机制比较

主治语录

要掌握浆膜腔积液的形成原因,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诊断(Light标准)。

二、浆膜腔积液的检测

浆膜腔积液的检测项目包括一般性状检测、化学检测、显微镜检测、细菌学检测。

表4-4-17 浆膜腔积液检测项目列表

表4-4-18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主治语录

红细胞数量对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意义不大。但是恶性肿瘤引起的出现血性积液的比例高达50%~85%。当积液中红细胞数量大于0.1×1012/L时,可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或肺栓塞,或创伤导致,也可由结核病或穿刺损伤造成。

学习提示

白细胞计数:

漏出液中白细胞数常<100×106/L,如果>500×106/L多为渗出液,结核性和癌性积液中白细胞通常>200×106/L,而化脓性积液时往往>1 000×106/L。

癌胚抗原(CEA):CEA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糖蛋白,当积液中CEA>20μg/L,积液CEA/血清CEA比值>1时,应高度怀疑为癌性积液。

甲胎蛋白(AFP):腹腔积液中AFP检测结果与血清AFP呈正相关。检测腹水中AFP>25μg/L时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引起的腹腔积液也是有价值的。

CA125:腹腔积液中CA125升高常作为卵巢癌转移的指标,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可达95%。

主治语录

标本通过一般检查已经肯定为漏出液,则无须细菌检测,如已经肯定为渗出液,则应做细菌检测。通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以确定病原因子及指导临床用药。

复 习 题

一、名词解释

少尿或无尿

二、选择题

1.10ml尿标本离心处理弃去上清液后,留多少毫升供尿沉渣镜检?

A.0.1ml B.0.2ml

C.1.0ml D.1.5ml

E.2.0ml

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易出现:

A.白蛋白B.IgG

C.β2-M D.本-周蛋白

E.IgA

3.尿蛋白试带法测定主要对哪种蛋白质敏感?

A.β2-M B.IgG

C.IgE D.白蛋白

E.α2-MG

4.急性肾小球肾炎镜下最常见的是:

A.白细胞B.红细胞

C.扁平上皮细胞D.鳞状上皮细胞

E.白细胞管型

5.女,35岁,尿频、尿急、尿痛伴发热2周,辅助检查:WBC 9.8×109/L,Hb 110g/L,尿蛋白(+),离心尿镜检:白细胞满视野、红细胞3~5/HP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肾炎B.慢性肾炎

C.急性肾盂肾炎D.慢性肾盂肾炎

E.肾病综合征

三、判断题

1.尿NAG升高主要反映肾小球损伤,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2.肾衰竭管型可大量出现在急性肾衰竭患者多尿的早期,在慢性肾衰竭出现此管型,提示预后不良。

3.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白细胞不超过3个/HP。

4.脑脊液外观呈乳白色,蛋白质定性试验阳性,葡萄糖含量1mmol/L,氯化物110mmol/L,细胞计数2 000×106/L,分类以多核细胞为主,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5.在腰椎穿刺术时收集脑脊液于3只无菌试管内,每管1~2ml,第一管做细胞计数和分类,第二管做细菌学检查,第三管做化学和免疫学检查。

四、简述题

试述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意义。

复习答题案

一、名词解释

少尿或无尿:24h尿量<400ml或每小时<17ml,儿童<0.8ml/kg(体重)为少尿;24h尿量<100ml为无尿。尿量减少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急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末期、心力衰竭、休克、脱水和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

二、选择题

1.C 2.D 3.D 4.B 5.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述题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主要是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的形态,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由于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基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其后在漫长的各段肾小管中受到不同pH和渗透压变化的影响,使红细胞出现大小、形态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见于各类肾小球疾病,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主要指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通路上的出血,多与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有关,不存在通过肾小球基膜裂孔,因此形态可完全正常,呈均一型,见于尿路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