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根基牢实,严谨治学

根基牢实,严谨治学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郭老之父治安先生继承祖久公医术,精研内外方脉、《内经》《难经》、仲景之书,每起沉疴于危急之际,名噪一方。终因诊务太忙,积劳早逝,时年仅四十有二,弟子廖济安尽得其传。老师天资聪颖,颇有悟性,侍诊2年有余,对济安先生的许多独到见解与经验继承无遗。结业后郭老仍回乡行医,医事日益精进,调入县城关医院任内科医生兼医院主任。

郭老之父治安先生继承祖久公医术,精研内外方脉、《内经》《难经》、仲景之书,每起沉疴于危急之际,名噪一方。终因诊务太忙,积劳早逝,时年仅四十有二,弟子廖济安尽得其传。济安先生是师之舅父,精医理,擅临床,治“暴证”尤过其师,门庭若市,又品德高尚,凡求其诊者,一视同仁,遇赤贫者则送诊施药,称得上是一位医术与仁术紧密结合的典范,方圆百里,有口皆碑。老师在孩提之时以及入学攻读之余,两位“安先生”就教以诵读祖传之《伤寒歌括》《温病百言》《药性六字经》以及陈修园《医学三字经》等书,耳濡目染,心灵中已树立矢志岐黄之愿。

济安先生为报郭老父亲治安先生授业之恩,精心培育其甥,坚信“基深建高墙、临证知真谛”的治学之道,嘱老师先去上私塾攻读《论语》《中庸》《诗经》等1年余,以提高对古籍的阅读能力,然后才教以《内》、《难》、仲景及后世诸家医学之理。同时,紧密结合临证所见的典型病例,引经据典地讲解其理法方药的要点,对疑难病例则指明其疑难之处,再遇同类病例则要弟子先辨证开方,指出其是与不是,说明为什么。如此“手把手”的教习,为老师未来的医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中医临床基础,亦养成其数十年从医生涯中一贯重实践、讲疗效的风格。

老师天资聪颖,颇有悟性,侍诊2年有余,对济安先生的许多独到见解与经验继承无遗。如其用大剂柴胡白虎汤治高热证,认为本病多系三阳合病,重在少阳阳明,也有高热证属寒温合邪所致者,当寒温并治,柴胡白虎与银翘大板(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合用;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吐泻证,认为吐泻多寒热夹杂;用大剂生脉散加茵陈治夏日暴厥虚脱脉微之证,认为此类证候在蜀地多夹湿郁,加茵陈通利更利于气机升降和大气回转;用养阴清肺汤和自配吹口丹治愈很多流行一时的白喉病,指出白喉本质为阴虚,切忌辛温发散,若误用之则生变证。如此等等,他承袭而沿用至今,历历不爽。尝得济安先生“郭氏医术后继有人”之赞。

他年未弱冠,从师卒业,悬壶乡里,小有名气,但他并不满足,而是立志深造。1953年,老师考入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专修班进修一年,虽学习内容全是西医,却大大拓宽了知识领域,认识到对人体生命活动、疾病诊治等还存在着另一套学理甚精的理论体系。这次学习使他萌生了探讨中西医学之间的联系、差异与实质的想法。结业后郭老仍回乡行医,医事日益精进,调入县城关医院任内科医生兼医院主任。白天看病,晚上看书,广泛阅读。深感学海无涯,自己对西医尚属初识,而中医典籍的概念深邃,哲理性强,结论多,论证少,要探讨中西医的异同与实质,非尽量掌握现代自然科学与方法论的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不可。于是他继续谋求深造,1956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本科,又受到众多四川中医界名老前辈的教诲,1960年提前毕业留校任教,一边工作,一边修完本科6年制全部课程,获得该校首届毕业生文凭。

此后,老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与日俱增,除中西医学外,他还是文史哲和方法论的爱好者。他认为知识都是有联系的,认为“学术上广博而不精深者有之;精深而不广博者,未之闻也”。所以,古今典籍、名著、期刊,无不广泛阅读。他每读一本书或一本杂志,都要将其中的重要事实、独到见解、名言名喻摘录在册。师常说:“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只有摘录下来的东西才可靠。”他的一大堆笔记和上万张卡片,就是“读书破万卷”而成。他在临床上白天应诊,晚上必翻阅中西医书籍,弄清当日所见疑难,对典型的或有体会的病案,必作翔实的搜集整理。如此日积月累,从中有所发现时才动笔著述。

老师治学严谨,不图虚名,论文、著述从不假手于人,文字朴实,富有新意与启迪,常获读者好评。其治学严谨还表现在时间观念上,认为“遵守时间就是科学”,几十年来,不论学习、开会、上班、讲课、完成各项工作或书稿任务等,从不误时。他精医善文,思维活跃,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常能捕捉到事物之萌芽,领悟出言外之旨意,观察到医学发展之趋势,及时著文探讨,时人为之瞩目,故其而立之年,就已闻名遐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