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析综合,严谨周密

分析综合,严谨周密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是毛泽东的一篇政治论文,论证过程采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思维轨迹非常清晰,具有牢不可破的逻辑力量。毛泽东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安排结构,通篇严谨周密,层次分明,前后照应,和谐统一,逻辑性很强。为了说清问题,讲透道理,毛泽东写了三大段。

细心的读者会感觉到,在毛泽东的政论文章里,始终贯穿着一条看不见的“红线”。这条红线把整篇文章连接成一个严谨周密、和谐统一的整体。这条红线不是别的,就是文章主题以及围绕主题的分析论证过程所构成的逻辑关系。明确提出问题,是文章的逻辑起点;深入地分析问题,是逻辑关系的发展和延伸。通过分析与论述,搞清问题的性质,分清真理与谬误,得出一个综合性结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是文章逻辑关系的终结。由此看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议论文章万变不离其宗的逻辑要求,也是此类文章能够产生逻辑力量的基本保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是毛泽东的一篇政治论文,论证过程采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思维轨迹非常清晰,具有牢不可破的逻辑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很好地解决革命的对象、革命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党内机会主义者虽然感觉革命力量不足,却不知去哪里寻找。这时,具有远见卓识的毛泽东,及时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旗帜鲜明地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并以此作为文章的主题和逻辑起点展开分析。

从篇名看,文章无疑是以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为中心内容。因此,在确定了文章的逻辑起点之后,很自然地转入了逻辑关系的发展和延伸阶段。这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发展轨迹,是思维脉络的必然要求。因为提出了问题,不等于已经解决了问题,只有认真分析,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我们看到,毛泽东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从搞清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政治态度入手,据此来确定革命的对象,革命的领导力量和革命的同盟军,也就是分清敌我友。他的分析深入、细致、透彻、精辟,令人心悦诚服。

弄清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并非毛泽东的目的,然而却是分清敌我友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离开分析,根本不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经过毛泽东精辟恰切的解剖分析,结论随之水落石出

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切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2]

这个结论,完全依据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革命态度的分析而来,毋庸置疑,明确回答了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使人们看清了应该由哪个阶级领导中国革命,应该团结谁,依靠谁,应该争取谁,打击谁。中国革命的阶级阵线立刻变得泾渭分明。这就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政策和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该文的逻辑脉络非常清楚:提出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辨别敌友——分清敌友之后应该怎么办。文章运用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升华,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环环紧扣,层层深入;通篇严谨周密,无懈可击,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文章呈现的不可抵御的逻辑力量显而易见。

《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同样运用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毛泽东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安排结构,通篇严谨周密,层次分明,前后照应,和谐统一,逻辑性很强。

第一句是全文第一部分,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语言精练爽朗,态度肯定果断,没有丝毫迟疑,眨眼间完成了文章提出问题的任务,确定了全文的逻辑起点。

第二部分主要是展开分析,解决为什么要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问题。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和重点内容,实际是对第一部分的回应:既然要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就必须明确现状,找出问题,这样才能使文章有的放矢。为了说清问题,讲透道理,毛泽东写了三大段。第一大段阐明提出问题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根据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和中国的现实问题,这是提出和分析问题的依据;第二大段分析改造全党的学习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分析共产党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严重危害;第三大段通过比较分析,说明主观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对待学习的不同态度与做法,进一步指明问题的性质、查找问题的根源。文章的分析部分深入、充分、具体,这就为解决问题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综合提出了改造全党的学习的具体建议。这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这样,全文从提出问题开始,经过深入分析,拿出了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完成了文章主题的表达过程。

该文的思维脉络清晰畅达,内容安排和谐统一,分析与综合精到贴切。在整体逻辑结构方面,首尾呼应,层次清楚,环环紧扣,过渡自然,通篇似行云流水,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坚固统一的整体。

为了便于读者体会文章蕴涵的牢不可破的逻辑力量,更直观地欣赏此文逻辑结构,现将文章的“骨架”即逻辑脉络抽取出来,请大家细心揣摩并赏析:

《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逻辑脉络

开头部分: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第一层次:

简要回顾党的历史,说明全党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革命具体实践,才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过渡部分:

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

第二层次:

指出我党存在的不注重研究国际国内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研究马列主义的应用等三个方面的缺点,并具体分析其危害。

过渡部分:

为了反复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第三层次:

将主观主义的态度与马列主义的态度进行比较分析,论述主观主义学风危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益处。

过渡部分:

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

第四层次:

向全党提出加强研究周围环境、研究中国历史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三点建议。

结尾部分:

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3]

从该文的逻辑脉络可以看出,文章结构真可谓逻辑严密,无懈可击。首先,标题与内容相互照应,表里如一;其次,前文与后文相互关联,浑然一体;再次,首尾之间呼应明显,顾盼有情;最后,各层次的转换处有明显的过渡成分穿线搭桥,将文章各部分牢固地“焊接”在一起,既保证了各层次分割清楚,意义完整,又使文章脉络连贯,气势通达,读起来似行云流水,自然畅快。凭借严谨周密、和谐统一的逻辑结构,不仅把文章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更使读者感受到文章内部运行着一种沉雄厚重、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

一篇文章和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4]

他的文章从分析到综合,体现了严谨周密、和谐统一的特色。这正是由其思维清晰缜密决定的,是讲究逻辑的结果。他的理论文章所体现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顺序,是构成文章逻辑关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衡量文章逻辑性强弱的基本准则。读这样的文章,你会不自觉地进入到作者所设计的逻辑体系中,并被文章的逻辑力量所征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