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艾滋病病人健康教育

艾滋病病人健康教育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AIDS是目前尚不能治愈的传染病之一,病死率高。家属得知病人患AIDS后,常常责备病人,表现出恐惧与厌恶,疏远病人,使病人倍感孤独,过分自责,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大,易引起过激行为。告知AIDS感染者禁止捐献器官、血液、精液等。AIDS感染的妇女应避孕,已怀孕者应终止妊娠。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临床上有明显的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的表现,以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为特征,病死率极高。艾滋病的诊断根据高危人群、有原因不明的机会性感染或卡氏肉瘤、长期发热、消瘦、乏力、腹泻,并伴有原因不明的多处或全身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测抗-HIV阳性或HIV阳性确定诊断。

【疾病特点】

1.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传播、注射途径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AIDS是目前尚不能治愈的传染病之一,病死率高。病人患病后心理压力极大,其病情的稳定与病人的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有直接关系。

2.AIDS治疗的药物主要有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药、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药、蛋白酶抑制药等。治疗过程中可出现病人不易接受的副作用,如发热、皮疹、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健康教育要点】

1.住院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AIDS一经确诊后,病人情绪极度消沉、恐惧,不愿与人交流,甚至有轻生念头。可通过疾病相关知识教育,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使之以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家属得知病人患AIDS后,常常责备病人,表现出恐惧与厌恶,疏远病人,使病人倍感孤独,过分自责,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大,易引起过激行为。应向家属介绍AIDS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消毒措施,消除其恐惧心理,给病人更多的关爱,以利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休息与活动指导:AIDS病人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时,应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消耗,症状减轻后可逐渐下床活动,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量。

(3)对症护理指导:发热体质虚弱,免疫功能差,易引起口腔和皮肤破损感染。指导病人每日早晚刷牙(柔软牙刷),餐后漱口。有口腔感染者用4%碳酸氢钠漱口,4/d。卧床者每2h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舒适、平整,预防压疮发生。告知应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接触有结核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病人,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4)消毒隔离指导:告知AIDS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及严密隔离,隔离前说明隔离目的,取得病人配合。嘱咐病人餐具、痰杯、便器应每日消毒。呕吐物、排泄物、痰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服等需经消毒后处理,禁止患感染性疾病者探视,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消毒时指导病人做好防护。

(5)饮食与营养指导:告知饮食原则应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注意营养搭配。高蛋白饮食主要包括牛奶、海鲜、瘦肉、豆类、果核等。每餐蛋白质摄入量应40~60g,牛奶每日500ml,适当补充脂肪和油类。每天维生素C摄入量500~1000mg、维生素E400mg,β胡萝卜素200μg,硒200μg,锌50mg,主要从谷物、米、蔬菜和水果等中摄取。

(6)用药指导:告知AIDS的主要治疗药物有叠氮脱氧腺苷(AZT)。该药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贫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HIV-1蛋白酶抑制剂,可出现疲乏、恶心、呕吐、头痛、转氨酶升高等症状。用药前说明用药的目的、副作用及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

2.出院健康教育

(1)预防知识指导:告知出院后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适当加强锻炼和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避免接触患有结核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病人。预防HIV在家庭中传播,不要共用个人用品(如牙具、剃须刀),有外伤应包扎伤口。放弃不良行为,禁止注射毒品,夫妻间应节制性生活,正确使用避孕套,防止交叉感染。告知AIDS感染者禁止捐献器官、血液、精液等。AIDS感染的妇女应避孕,已怀孕者应终止妊娠。告知病人家属,一般生活接触如空气、握手、蚊虫叮咬不会传染AIDS。

(2)心理指导:由于AIDS目前尚不能治愈及特殊的传染途径,病人往往受到社会上一部分人的歧视,出院后常出现孤独、自卑、恐惧等心理。指导家属为病人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帮助和鼓励病人逐渐恢复正常生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治疗。

(3)用药指导:AIDS需要长期联合用药,告知常用药物的剂量、用法及副作用,强调按医嘱服药,不得随意减量、停药,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4)复诊指导:交代出院后每半月定期到专科门诊复查,做血常规、肝肾功能、淀粉酶等常规检查及HIV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检查,病情变化随时就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