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膜刺激征能做脑脊液检查吗

脑膜刺激征能做脑脊液检查吗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脑初期症状类似上呼吸道感染,1~2d后病情加剧,出现脑膜炎症状。病人因颅内压增高而头痛欲裂、呕吐频繁、血压增高而脉搏减慢,脑膜刺激症阳性。血清乙脑IgG抗体阳性,有助诊断。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脑脊液检查亦阴性。短期内有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症状,但无瘀点,脑脊液检查正常。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飞沫通过空气传播,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临床主要特点为发热、头痛、喷射状呕吐、皮肤黏膜瘀斑、瘀点及脑膜刺激征。常于发病后6~24h死亡。部分严重者病后可遗留耳聋、失明、偏瘫、智力及精神异常等后遗症。

【诊断提示】

1.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流脑带菌者和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潜伏期和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原体随鼻咽部分泌物在咳嗽、喷嚏时排出,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自11月份至次年2月份上升,3~4月份达高峰。

(2)潜伏期:1~7d,一般为2~3d。流脑初期症状类似上呼吸道感染,1~2d后病情加剧,出现脑膜炎症状。

(3)症状与体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一般分3种临床类型,即普通型、暴发型、慢性败血症型。

①普通型:普通型分为三期。上呼吸道感染期,表现为低热、咽痛、鼻塞、鼻咽部分泌物增多。1~2d后进入败血症期,病人突然出现恶寒、寒战、高热、头痛、呕吐、全身酸痛、神志淡漠或烦躁等毒血症症状,70%病人有出血性皮疹。1~2d后进入脑膜炎期,败血症期症状仍然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病人因颅内压增高而头痛欲裂、呕吐频繁、血压增高而脉搏减慢,脑膜刺激症阳性。三期不易区分,病情轻重不一。

②暴发型:多见于儿童,起病急,病情重笃,常在24h内危及生命。按临床特点可分为三型。a.败血症休克型:以突发寒战、高热、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头痛、呕吐,迅速出现精神极度委靡、意识障碍。短期内出现广泛皮肤瘀点瘀斑,迅速增多而融合成片或坏死。循环衰竭为本型特点,休克早期血管普遍收缩。多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澄清。血培养多阳性。瘀点涂片可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常死于呼吸循环衰竭。b.脑膜脑炎型:以脑实质损害为突出临床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反复持续惊厥、迅速陷入昏迷。瞳孔改变,呼吸衰竭或呼吸突然停止。c.混合型:病死率最高,常同时或先后出现败血症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的表现。

③慢性败血症型:以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为特征,常见成年人。有间歇性畏寒、发热、关节疼痛。每次发作历时约12h后缓解,每隔1~4d后再次发作,每次发作时皮疹成批出现。病程可迁延数月。

(4)辅助检查

①血象:发病1~2d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一般为(10~20)×109/L,高者可达40× 109/L或以上,中性粒细胞占80%~90%,也有白细胞总数不增高者,甚至降低,多属重症,预后较差应引起注意。血小板在暴发型时常显著减少,常在(80~90)×109/L以下,有DIC者呈进行性减少。

②脑脊液:脑脊液呈现典型的化脓性改变,压力增高,外观浑浊,白细胞常在0.1× 109/L以上,多核细胞在80%~90%;蛋白显著增高,糖明显降低,氯化物也降低。早期脑脊液改变不明显,必要时4~8h后复查。

③细菌学检查:瘀点或脑脊液涂片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血培养、脑脊液培养,要在用抗生素之前取血样,可提高阳性率。培养阳性时,要做药物敏感试验。此外,鼻咽拭子也可做培养。

④免疫学试验:特异性抗原检测,用特异性抗体检测血、脑脊液中脑膜炎球菌特异性抗原,是早期快速诊断方法,一般在病程3d内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测,用病人早期和恢复期血清,检测特异性抗体,病程中升高4倍有诊断价值。

2.鉴别诊断

(1)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致化脓性脑膜炎,常有原发病灶存在,皮肤瘀点、瘀斑少见,脑脊液或血液细菌学检查可以确诊。

(2)结核性脑膜炎:常缓慢起病,多有结核病接触史和结核病灶。以低热、头痛为主要症状,其后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可有薄膜形成,脑脊液涂片有抗酸杆菌,培养及动物接种可找到结核杆菌。

(3)流行性乙型脑炎:皮肤无瘀点。脑脊液多为清亮,白细胞数很少超过0.5×109/L,以单核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正常,细菌阴性。血清乙脑IgG抗体阳性,有助诊断。

(4)虚性脑膜炎:败血症、伤寒、肺炎、恶性疟疾、斑疹伤寒等严重全身性感染常有严重毒血症而发生脑膜刺激征。但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外,一般正常。以上各病均有其独特的症状、体征和实验检查,可与本病相鉴别。

(5)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以青壮年为主,病前1个月内常有疫区野外作业史。有酒醉貌,结合膜充血、水肿,周围血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尿常规有大量蛋白与红细胞、白细胞。随着体温下降,病人病情加重,可进入休克期和少尿期,此时出血现象加重,肾功能明显受损。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脑脊液检查亦阴性。血中特异性抗体检查可以确诊。

(6)中毒性菌痢:主要见于儿童,发病以夏秋季为多。短期内有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症状,但无瘀点,脑脊液检查正常。确诊依靠粪便培养。

【治疗提示】

1.紧急处置 流脑病情进展快,入院后要及时建立并保留静脉输液通道,适量输入液体,使每日尿量在1000ml以上。必要时给予吸氧、物理降温、镇静镇痛,抗休克,补充血容量。心功能不全酌情选用洋地黄、酚妥拉明。脑水肿应用20%甘露醇,每次5ml/kg,每4~6h1次,加用呋塞米及皮质激素,酸中毒用碳酸氢钠纠正等。

2.抗生素的应用 首选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钠。还可选用磺胺嘧啶、头孢噻肟、头孢唑肟等。

(1)青霉素大剂量注射有效杀菌浓度:640万~800万U,2/d,静脉滴注。

(2)磺胺嘧啶,成年人首剂2~3g,3~4/d,静脉滴注,连续用2d,同时服等量碳酸氢钠。此后1.0g,每6~8h1次,口服。

(3)头孢曲松钠1.0~2.0g/d,静脉滴注。

3.暴发性流脑

(1)DIC治疗:早期应用肝素钠每次0.5mg/kg,首次可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推注,以后改静脉滴注,每4~6h1次。若后期出现纤溶现象,加用6-氨基己酸等纤溶酶抑制药。

(2)激素治疗:严重毒血症、有大量瘀斑、休克者及脑膜脑炎患者,用氢化可的松200~40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休克纠正后,即可停药。

【首诊处置医嘱】

1.普通型

(1)按传染病护理常规护理,呼吸道隔离。

(2)一级护理。

(3)呼吸道隔离。

(4)传染病报告。

(5)流质或半流质或鼻饲饮食。

(6)病重通知。

(7)吸氧(必要时)。

(8)青霉素皮试,立即。

(9)抽血查血常规,钾、钠、氯化物,肾功能,血培养+药敏。

(10)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药敏。

(11)瘀点涂片找脑膜炎球菌。

(12)复合维生素B2片,3/d。

(13)维生素C0.2g,3/d。

(14)10%氯化钾10ml,3/d。

(15)碳酸氢钠2.0g,3/d。

(16)10%葡萄糖溶液500ml+磺胺嘧啶1.5~2.0g,静脉滴注,4/d。

(17)10%葡萄糖溶液100ml+青霉素640万U,静脉滴注,2/d。

2.暴发休克型

(1)传染病护理常规隔离护理(建立特别护理记录单)。

(2)一级护理。

(3)流质饮食。

(4)呼吸道隔离。

(5)传染病报告。

(6)平卧位。

(7)记24h出入量。

(8)青霉素皮试,立即。

(9)抽血查血常规,钾、钠、氯化物,CO2结合力,肾功能,血培养+药敏,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FDP测定。

(10)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药敏。

(11)瘀点涂片找脑膜炎球菌。

(12)持续低流量吸氧。

(13)留置导尿。

(14)膀胱冲洗,2/d。

(15)500ml右旋糖酐40,静脉滴注,立即。

(16)0.9%氯化钠注射液500~1000ml,静脉滴注(快)。

(17)5%碳酸氢钠250ml,静脉滴注(快)。

(18)10%葡萄糖溶液250ml+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脉滴注。

(19)10%葡萄糖溶液20ml+肝素钠0.5万U,静脉注射

(20)10%葡萄糖溶液100ml+青霉素800万U,静脉滴注,2/d。

(21)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每1~2h1次。

(李秀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