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相心境障碍的人格特质

双相心境障碍的人格特质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相心境障碍的发病原因尚待进一步证实。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除遗传、社会等因素外,人格特质也是双相心境障碍的一项危险因素。现今的观点将双相心境障碍分为3种主要的亚型。双相心境障碍Ⅱ型患者的社会生产力和创造力较高,这与他们循环性和躁狂人格有紧密的关联。双相心境障碍中有种极端的形式称快速循环型。本文将对该类人群的人格特质进行概括和论述,以期较全面地探讨双相心境障碍的人格特质及相关研究结果。

双相心境障碍(bipolar disorder)也称双相障碍,是当今精神病学中一个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和研究热点。Kretschmer(1936)提出并强调躁狂抑郁症患者具有一种循环性人格(cyclothymic personality),由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交替发生,如今我们称它为双相心境障碍。双相心境障碍是一组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首次以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形式多见,之后可有一段缓解期,然后再发作抑郁或躁狂,再缓解,如此反复。双相心境障碍患病率为1.2%~2.4%,比重性抑郁障碍患病率低,但其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和自杀率,且诊断率较低。双相心境障碍多于青春期晚期起病,共患焦虑障碍、物质滥用、品行障碍和反社会行为的比例高,治疗起来也较为困难。

双相心境障碍的发病原因尚待进一步证实。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除遗传、社会等因素外,人格特质也是双相心境障碍的一项危险因素。该类患者在躁狂发作前后紧接着有抑郁发作,单纯(或单相)的躁狂很少见。患者情绪的高涨可以描述成欣快、振奋,并伴有盲目的热情和乐观,在别人看来是富有感染力的。虽然患者的情感可能主要表现为高涨,但尤其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也可很快变得易激惹。

现今的观点将双相心境障碍分为3种主要的亚型。如果一个人经历的是完全的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即可被判断为双相心境障碍Ⅰ型。躁狂发作的特征是异常并持续的情绪高涨,自夸,或易激惹的情绪。Loftus等(2008)对85名双相心境障碍Ⅰ型患者和85名正常人在气质性格问卷(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的240个条目上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在“伤害回避”和“自我超越”上的得分高于正常组,而“自我导向”项得分较低。气质性格问卷中的“伤害回避”和“自我导向”与症状的存在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而“自我超越”与精神病症状有着密切的联系。

双相心境障碍Ⅱ型是抑郁发作和轻躁狂发作相交替,没有发生过完全的躁狂发作。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Ⅳ-TR,DSM-Ⅳ-TR)的诊断标准,两次相同相的发作必须间隔2个月以上,或者从一相转为另一相。双相心境障碍Ⅱ型患者的社会生产力和创造力较高,这与他们循环性和躁狂人格(又称气质)有紧密的关联。而当双相心境障碍患者处于抑郁阶段时,其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尤其是焦虑方面表现出的状态与抑郁症患者差别不大。

双相心境障碍中有种极端的形式称快速循环型。这类患者抑郁和躁狂发作转换很快,1年内至少经历4次或更多;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种表现混合存在,间歇期很短甚至没有。快速循环型双相心境障碍的发生率较少,一般女性多见,治疗起来比较困难,通常预后不佳。尽管在疾病分类学和人口统计学上,快速循环型类似于其他双相障碍的患者,但快速循环型障碍的患者常伴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其病程似乎更长,其治疗难度也更大。

Akiskal(1996)曾提出,具有情感旺盛的人格特质,即具有明显外向性格,精力充沛,睡眠需要少的人易患双相心境障碍。邢葆平等(2005)通过Meta分析发现,心境障碍患者的外向人格特质人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本文将对该类人群的人格特质进行概括和论述,以期较全面地探讨双相心境障碍的人格特质及相关研究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