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相心境障碍的特殊人格对思维和行为的影响

双相心境障碍的特殊人格对思维和行为的影响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境障碍患者往往比其他精神障碍患者具有更强的自杀倾向,有15%的双相心境障碍患者死于自杀,而其中有近50%的人不止一次尝试过自杀。未经治疗的双相心境障碍患者的自杀即遂率为正常人的25倍,甚至与重性抑郁症群体相比还高出了4倍。当处于抑郁阶段时,双相心境障碍患者在对比高涨和低落时获得的感受比双相心境障碍Ⅰ型和单相心境障碍患者更加强烈。

1.创造力 有一种观点认为,天才与精神病人仅有一步之遥。Jamison在1992年出版的一本名为《接触激情:躁狂抑郁疾病与艺术家气质》中谈到,诗人和艺术家患心境障碍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这是他们具有创造性气质的部分原因。事实上,躁狂中的人情绪兴奋、信心十足、思维活跃、直觉敏锐、灵感丰富、精力旺盛,这是常人所不能及的财富。著名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用日记和信件中记载了其成年生活与双相心境障碍作斗争的过程,甚至通过故事小说的形式将其进行了形象的展示,最终她用溺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却给后人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财富。然而,由于患者在躁狂时常伴有一定的认知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得到很多无益的产物。

如果躁狂状态的某种因素促进了创造性,那么与躁狂相反,抑郁状态极有可能伴随着创造力的降低。因此,未来对心境障碍和创造性的研究可能会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要的贡献。

2.自杀 我们所认识到的自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复杂行为,重度的心境障碍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Rihmer,et al.1999)。心境障碍患者往往比其他精神障碍患者具有更强的自杀倾向,有15%的双相心境障碍患者死于自杀,而其中有近50%的人不止一次尝试过自杀。未经治疗的双相心境障碍患者的自杀即遂率为正常人的25倍,甚至与重性抑郁症群体相比还高出了4倍。根据Jamison(2000)的调查,这类患者多数较为年轻,且男性居多,其特质包括明显的抑郁特征、药物或酒精的依赖和滥用,近期有症状发作、存在家庭自杀史、社会孤立,他们在人格特质上表现得更为焦虑和冲动。

双相心境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几乎全部集中在重性抑郁阶段,在混合情感和躁狂阶段鲜有发生,这表明自杀是一种依附某些症状才会产生行为。然而,剩余50%未尝试过自杀的双相心境障碍患者又向我们证实,除双相心境障碍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危险因素,其同样在自杀行为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处于抑郁阶段时,双相心境障碍患者在对比高涨和低落时获得的感受比双相心境障碍Ⅰ型和单相心境障碍患者更加强烈。而处于轻躁狂阶段的患者可能会产生一些攻击性或过度消耗财力的行为,最终导致人际冲突和婚姻破裂等。当患者处于抑郁阶段时,上述的这些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比如自责,这样也会诱发患者的自杀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