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尿蛋白尿水肿是什么原因

血尿蛋白尿水肿是什么原因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肾病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而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本组疾病中,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者约5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70%患者伴有血尿;IgA肾病患者几乎均有血尿,约15%出现肾病综合征。该病理类型约占我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10%。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此病在我国居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首位,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5.26%。

(一)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而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每日>3.5克)、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克/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简称“三高一低”,其中前两项为诊断的必备条件。

1.病理生理与发病机制

(1)大量蛋白尿。在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物理屏障及电荷屏障的双重作用,当肾病出现电荷屏障受损时,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多以白蛋白为主)的通透性增加,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当超过近端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蛋白从尿中大量流失形成蛋白尿。在此基础上,凡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及导致高灌注、高滤过的因素(如血压、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血浆蛋白)均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

(2)血浆白蛋白变化。肾病综合征时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促进白蛋白在肝的代偿性合成和在肾小管分解的增加。当肝白蛋白合成增加不足以克服丢失和分解时,则出现低蛋白血症。此外,肾病综合征患者因胃肠道黏膜水肿导致饮食减少、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丢失,也是加重低蛋白血症的原因。

除血浆白蛋白减少外,血浆的某些免疫球蛋白(如IgG)和补体成分、抗凝及纤溶因子、金属结合蛋白及内分泌结合蛋白也可减少,尤其是大量蛋白尿,肾小球病理损伤严重和非选择性蛋白尿时更为显著。此时患者易患感染、高凝、微量元素缺乏、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并发症。

(3)水肿。由于长期、大量的蛋白尿造成低白蛋白血症,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腔进入组织间隙,是肾病综合征水肿的重要原因。低白蛋白血症的病人如果进高盐饮食或输入大量生理盐水,也会导致水肿的发生。此外,部分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的不足,可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等,可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而加重水肿。

(4)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或)高三酰甘油血症、血清中LDL、VLDL和脂蛋白(a)浓度增加,常与低蛋白血症并存。其发生机制与肝合成脂蛋白增加和外周利用及分解减少相关。

2.常见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

(1)微小病变肾病。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儿童,成人发病率较低,但老年人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肾病综合征,仅15%左右患者伴有镜下血尿,一般无持续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可因严重水钠潴留导致一过性高血压,通常于利尿后即可消失。90%病例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治疗后2周左右开始利尿,尿蛋白可在数周内恢复正常水平,最终达到临床完全缓解。但本病复发率高达60%,一般认为,成人的治疗缓解率和缓解后复发率较儿童低。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本组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约占30%,显著高于西方国家。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少年。约50%患者有前驱感染,可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急性起病,甚至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部分患者为隐匿起病。本组疾病中,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者约5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70%患者伴有血尿;IgA肾病患者几乎均有血尿,约15%出现肾病综合征。随着肾病程度由轻至重,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本组疾病呈肾病综合征者,对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治疗反应与病理改变轻重相关,轻者疗效好,重者疗效较差。

(3)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该病理类型约占我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10%。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壮年。1/4~1/3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50%~60%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几乎所有患者均伴有血尿,其中少数表现为无症状血尿和蛋白尿。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及贫血出现较早,病情多持续进展。50%~70%病例的血清C3持续降低,对提示本病有重要意义。本病所致的肾病综合征治疗困难,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可能仅对部分儿童有效,成人疗效差。病变进展较快,发病10年后约50%的病例进入慢性肾衰竭。

(4)膜性肾病。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成年人。通常起病隐匿,约80%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30%可伴有镜下血尿,一般无肉眼血尿。本病极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肾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40%~50%。膜性肾病占我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25%~30%。本病常呈缓慢进展。糖皮质激素对部分病例有效。

(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该病理类型占我国肾病综合征的5%~10%。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为隐匿起病,部分病例可由微小病变型肾病转变而来。临床上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其中约3/4患者伴有血尿,约20%可见肉眼血尿。本病患者确诊时,约半数有高血压和30%有肾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可伴有肾性糖尿、氨基酸尿及磷酸盐尿等近曲小管功能障碍。本病对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反应较慢,约半数以上患者疗效不佳,逐渐发展至肾衰竭。

3.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包括三个方面:①确诊肾病综合征;②确认病因:必须首先排除继发性病因和遗传性疾病,才能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好能进行肾活检,做出病理诊断;③诊断有无并发症。

(二)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疾病,多数患者病因不明,据统计,15%~20%患者是从急性肾炎转变而来,而大部分患者一发病即为慢性肾炎。

1.临床特点

(1)尿检异常改变:所有的患者都有蛋白尿,且程度不等,可以从(±)到()。在尿沉渣中可以见到程度不等的红细胞、颗粒管型等。当急性发作时,可有明显的血尿,甚至出现肉眼血尿。除此之外,慢性肾炎患者还会出现头晕,神疲乏力,腰膝酸痛等临床症状。当患者肾受到严重损害,尿的浓缩—稀释功能发生障碍时,还会出现夜尿量增多和尿比重下降等表现。

(2)水肿:在整个病程中,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水肿轻者仅早晨起床后发现眼眶周围、面部肿胀或午后双下肢踝部出现水肿,严重水肿的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然而也有极少数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始终不出现水肿。

(3)高血压:有些患者是以高血压症状来医院就诊的,常在化验尿液后才知道是慢性肾炎引起的血压升高。对慢性肾炎患者来说,高血压的发生是一个迟早的过程,其血压升高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间歇出现,并以舒张压升高为特点。

2.诊断要点

(1)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步减退,后期可出现贫血、血肌酐升高等情况。

(2)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等表现。

(3)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急性发作,而使病情加重。

(三)IgA肾病

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此病在我国居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首位,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5.26%。IgA肾病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1.临床特点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以男性患者为多见。起病前多有感染,常为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其次为消化道和泌尿道感染。典型患者常在上呼吸道感染72小时之内出现肉眼血尿,亦称之为“咽炎同步血尿”,之后可转为镜下血尿,可伴有蛋白尿,且肉眼血尿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有的患者则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尿检异常,常在体检时发现,呈持续性或间发性镜下血尿,可伴有轻、中度的蛋白尿;少部分患者呈现大量蛋白尿,即肾病综合征的表现。

2.诊断要点

(1)发病者多为儿童或青年。

(2)有肾损害的表现: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下降。

(3)具有咽炎同步血尿的特点,并经检测为肾小球性血尿。

(4)必须有肾穿刺免疫病理检查的结果:IgA为主在肾小球系膜区呈团块状或分散的粗大颗粒分布。

(5)必须排除肝硬化、过敏性紫癜等所致的继发性以IgA沉积为主的肾小球疾病。

(四)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是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本病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

1.临床特点 本病蛋白尿多为轻、中度蛋白尿,少数患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即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且起病前2周有链球菌等感染史。患者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

2.诊断要点

(1)起病前2周有链球菌等感染史。

(2)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3)血清C3下降,发病6~8周可恢复正常。

(五)隐匿型肾炎

隐匿型肾炎亦称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患者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本病蛋白尿为轻度或中度。

1.临床特点 无症状蛋白尿患者,需做尿蛋白定量和尿蛋白电泳以区分蛋白尿性质,必要时应做尿本-周白蛋白检查或尿蛋白免疫电泳。只有确诊为肾小球性蛋白尿,且患者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时,才能考虑诊断本病。同时,必须排除功能性蛋白尿、直立性蛋白尿等生理性蛋白尿,也需排除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的早期或恢复期。必要时进行肾活检确诊。

2.诊断要点

(1)无急、慢性肾炎或其他肾病病史,无高血压,肾功能正常。

(2)表现为无症状性肾小球性血尿或(和)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2克以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