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药时辰给药的基本原则

中药时辰给药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病情危急者顿服 病情危急时药物宜大剂量顿服,以快速抑制病势。2.病情严重者多次连服 病情严重者,除注意服药时间外,还应多次连续服药,或缩短给药间隔时间,以增强药力,方能奏效。根据药物的特点,可分为发汗解表药、益气升阳药、止咳化痰药、催吐药、安神药等多种类型,具体服药时间在前已述之。峻剂分次服,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主要目的是治病要兼顾保护正气。另外,丸剂药力较缓,服药次数应多于汤剂。

(一)根据病情特点选择给药时间

1.病情危急者顿服 病情危急时药物宜大剂量顿服,以快速抑制病势。如因发汗过多而使心阳骤虚,出现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等症,则用桂枝甘草汤顿服。又如瓜蒂散治邪结在胸膈不能食者,用之涌吐痰浊实邪,也要求顿服。这些方剂,一般药少力单,若按多次少量服用方法,恐药力不及,又恐久服伤正,因此采用顿服法,中病即止。

2.病情严重者多次连服 病情严重者,除注意服药时间外,还应多次连续服药,或缩短给药间隔时间,以增强药力,方能奏效。《医学入门》认为,一般情况下外感病应“午时前发汗,午后阴分不宜”,但在病重时,则提出“紧急不拘晨夜”的原则。《温病条辨》以银翘散治温病初起,也指出“病重者,约二时一次”。

(二)根据病位特点选择服药时间

根据疾病所在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时间服药前已提及,在此不再述之。

(三)根据体质强弱选择服药时间

1.身体强壮者少次服用,身体虚弱者多次服用 身体强壮者,耐药性较强,若分服次数多而每次药量轻,则难以治病;身体虚弱者,不耐药力,若少次多服,则量大伤正气。因此张仲景提出,同样是调胃承气汤,身体强壮者宜顿服,而素体阴阳不足者,则应“少量温服之”的方法。

2.身体强壮者剂量大,身体羸弱者量小 体强服药力,宜服用大剂量;体羸不堪药力,宜服用小剂量。《伤寒论》中有十枣汤“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三物白散亦有“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的记载。

(四)根据脏腑的传变规律选择服药时间

五脏系统是一个生克制化的整体,因此一脏有病,往往因虚而累及其他脏腑,故病深日久,每见虚中夹实、正伤邪恋之证。治疗应当兼而顾之。因为诊病施药,贵在精一,杂药乱投,往往旧病来治而新病又起。如果因时分治各个有病之脏,则药效容易发挥,疾病容易痊愈。如李东垣治疗阴盛阳虚之青白目翳,“每日清晨以腹中无宿食服补阳汤,临卧服泻阴丸”。因为清晨阳气萌动,以补阳汤协助阳气升发,傍晚阴气将盛,以泻阴丸先泻未盛之阴,使盛阴平而虚阳复。又如叶天士治李某痢疾两月余,脾困肾惫,阳渐溃散,而阴液枯槁。治阳必用刚药,其阴更涸矣,如果脾肾分调,早服肾气丸,午服参苓白术散加益智。可见,因时分服,于各脏衰时补之、盛时泻之,使补药不与邪气相值,无助邪之患,泻药不与正气相接,无伤正之弊。对于病情复杂,一方难以求全的症候,因时分服的方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服药途径。

(五)根据四时用药特点选择服药时间

古代医家关于随季节变化的四时服药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春夏阳盛,用丸散治病,应沸汤或淡盐水送服;秋冬阴盛,应用温酒或姜汤送服。如治疗虚损劳伤的大补阴丸、全鹿丸、加味坎离丸等方剂,原方所指出的服法都遵循了这一种观点。第二,如病情所需,夏天需用温热药治病,冬天需用寒凉药治病,但考虑到治法上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的原则,因此最好的服药方法是中病即止,不必尽剂。

(六)根据药物特点选择服药时间

根据药物的特点,可分为发汗解表药、益气升阳药、止咳化痰药、催吐药、安神药等多种类型,具体服药时间在前已述之。

(七)根据药剂峻缓特性选择服药时间

1.峻剂分次服用 药剂性味峻烈,攻邪较速,但是易伤正气,因此运用峻烈药物要十分慎重。张仲景提出,一剂药常分作2服或3服,先饮1服,得效余勿服。如大陷胸汤,“煮取2L,温服1L,得快利,止后服”;大青龙汤,“煮取3L,温服1L,1服汗者,停后服”。峻剂分次服,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主要目的是治病要兼顾保护正气。

2.缓剂连续服用 药剂作用较缓,应当多次连续服用,使药力持续,如猪肤汤分温6服。另外,丸剂药力较缓,服药次数应多于汤剂。如理中丸日服3或4次,夜服2次。又如,麻子仁丸,日服3次,渐加。

总之,择时服药的规律不是绝对的,应当以病证为主,根据阴阳、气血、脏腑、经脉的生理节律及其与自然时间的同步周期,然后再结合病位、病情及药物的特性等,综合分析,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古代医家虽然在这方面留给后人不少的经验,但总的看来还不够全面和完整,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发掘、充实与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