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中药时辰药理学

现代中药时辰药理学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50年代至今,为传统的中药时辰给药学说研究的提高阶段,也是中药时辰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而中药时辰药理学的发展又是建立在时辰医学的基础之上的。从国内看,正是中医时辰医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框架构成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时辰药理学的分支。

20世纪50年代至今,为传统的中药时辰给药学说研究的提高阶段,也是中药时辰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而中药时辰药理学的发展又是建立在时辰医学的基础之上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在振兴中医的历史背景下,由吴棹仙先生极力倡导,编著了《子午流注说难》,使中医时辰医学得以逐渐复苏。以后相继出版的著作有承谈安的《子午流注针法》、任应秋的《运气学说》,还有《古典时间治疗学——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生物节律与时间医学》时辰治疗学》《中医时间医学全书》等。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首先在四川省引入了国外现代时辰生物学和时辰医学研究成果,四川省时辰生物医学会成立后,对中医时辰医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发掘和整理,其中有关《黄帝内经》中医时辰医学内容的探讨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掀起了中医时辰医学研究的热潮。随着现代时辰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引入,中医时辰医学研究开始进入科学实验阶段,研究结果不再拘泥于对中医时辰医学理论的验证相对个别现象的描述,而是注重揭示中医时辰医学理论的科学基础,探索中医时辰医学合理的科学内核,使中医时辰医学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医时辰医学的兴起,不仅是我国古代医家的经验总结,而且与国外现代时辰生物学的兴起和发展密切相关。早在1729年,法国学者De Mairan对植物叶片随昼夜变化而变化的记录,为时辰生物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37年首次在瑞典召开有关生物生命现象周期节律的学术会议,1950年国际时辰生物学会宣告成立。其后这一学科蓬勃发展,并迅速渗透到医学领域。1979年美国皮尔兹撰写的《生物钟》和1980年日本伊藤正次所撰写的《人体昼夜节律》翻译出版后引起我国中医界的极大兴趣,许多著名学者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从而为以现代化手段研究中医时辰医学揭开了新的篇章。

1979年吴今义等在《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发表了《〈内经〉和时间生物医学》一文,首次引入国外现代时间生物学学说,同时他还提出整理中医文献中有关时辰生物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建议,并第一次提出中医时辰医学这一名称。

20世纪70年代以来,掀起了我国中医时辰医学研究的高潮,国内学者纷纷涉足该研究领域。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主要的研究工作是文献整理,以现代时辰生物医学有关内容作为对照,对中医古典医籍中有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80年代中期开始对已整理的中医时辰医学内容进行理论探讨,对中医时辰医学与现代时辰生物医学的联系与区别予以研究,并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对死亡节律、疾病与时间的关系等进行探讨。到了80年代后期,实验研究逐渐增多,内容大多集中在按时取穴针刺法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90年代以后,有关中医时辰医学文献整理研究逐渐停止,代之而起的主要是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基本上在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至此,中医时辰医学这门学科的框架基本构成,并且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中医时辰医学的发展,有关中药时辰药理的学术活动也逐渐活跃起来。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在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使传统的中药时辰给药的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思路。同时,使得中药时辰药理学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提高的阶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从国内看,正是中医时辰医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框架构成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时辰药理学的分支。现代中医学认为,这正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时辰给药理论的一个重要体现。从国际上看,时辰药理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为一门边缘学科,它属于药理学的范畴,也是时辰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在中国的传统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古代医学家已经对中药的择时给药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现代时辰药理学的发展促使传统的中药择时给药的研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大量的学者除了对古代文献中的有关内容加以全面、系统地发掘整理之外,还借助多种有关客观指标展开临床和实验研究,从而使得不少传统的相应理论被赋予新的内涵、得到新的解释。代表性文献主要有《中国时间生物学时间医学学会成立大会暨国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与《亚洲时间生物学时间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等。研究论文层出不穷,其内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