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射药给药速度

注射药给药速度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药物经静脉给药的速度,不但影响疗效,且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也有直接关系。输注速度过慢,血药浓度低于应有的治疗浓度,达不到治疗效果。输液速度还应考虑液体种类、患者年龄、病情等因素。林可霉素类的滴注时间要维持在1h以上,不可直接静脉注射;给药速度过快可引起心脏停搏、血压降低及心电图变化。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可致血栓性静脉炎,故给药时注意输液中药液浓度和给药速度。

药物经静脉给药的速度,不但影响疗效,且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也有直接关系。药物输注速度过快,可使循环血量突然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特别是小儿、老年、胸部外伤、心力衰竭和肺水肿患者更易发生,可成为致命的严重反应。输注速度过快还可导致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过快,超出安全治疗范围,产生毒性作用,特别是一些治疗指数窄、毒性作用大的药物。输注速度过慢,血药浓度低于应有的治疗浓度,达不到治疗效果。

输液的速度可以根据体表面积作为决定输液速度的基础,根据患者的身高和体重可以估计其体表面积,若输液的目的在于维持体液平衡,则24h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为1 500ml,对中度脱水患者为2 400ml,严重脱水者为3 000ml。

输液速度还应考虑液体种类、患者年龄、病情等因素。年老、年幼患者输液速度应缓慢,用量不宜过多,如速度过快,量过多,循环血量迅速增加可以加重心脏负荷,容易导致肺水肿、心力衰竭。脱水患者则需要快速大量的液体输入。长期输入高渗液体时不能过快,要注意防止高渗性昏迷发生。

静脉输液时患者的反应是确定输液速度的重要因素。对输液速度不易确定时,应经常进行护理观察。

(一)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调节给药速度

一般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调节,即使是常规输液和成年患者也不例外。静脉输液滴速通常控制为成年人每分钟60~80滴,儿童每分钟20~40滴,对需要输入药物又限制体液或维持血压者每分钟20滴,如心、肺、肾功能不全患者输液速度不超过每分钟30滴,而大出血、严重脱水患者要迅速滴入,控制在每分钟90滴左右。

(二)根据药物性质调节给药速度

在需要保持输入的药物浓度稳定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尤为重要。例如抗心律失常药、抗癌药、肝素、钾、血管活性药和缩宫素等,当速度太慢时,患者不但不能获得有效的药物浓度或液体的量,还可能导致输液针管被血凝块堵塞。而速度过快危险性更大。过快地输入低渗液体,可能导致肺水肿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过快输入高渗液体又可能引起渗透性利尿造成脱水;此外,过快地输入高渗或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四环素、青霉素、先锋霉素、氯化钾等,还可能导致静脉炎;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多巴胺等过快输入,一旦血浆浓度达到中毒水平时,可引起休克和心脏停搏;氨茶碱输入速度通常不能超过每分钟25滴;对于治疗指数窄的氨基糖苷类,静脉滴速的控制更为重要。

(三)抗菌药物的静脉给药速度

β内酰胺类具有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为了提高疗效,以充分发挥其繁殖期杀菌剂的优势,可高浓度快速输入,同时还可减少药物的降解。如青霉素类抗生素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时,宜将1次剂量的药物溶于约100ml输液中,于0.5~1h滴完。但如用青霉素钾,输注速度不可太快,因每100万U青霉素钾中含钾65mg,与125mg氯化钾的含钾量相近,用时应注意患者血钾水平和输液的钾含量,防止过量。钠盐的浓度也不能过高(一般为1万~4万U/ml)、过快,以免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浓度过高,引起各种神经毒性反应。因此,必须适时掌握滴速,才能获得最佳疗效,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治疗安全范围窄、药动学个体差异大、易引起毒性反应的抗菌药物,滴速过快会使稳态血药浓度超过治疗范围,造成毒性反应;滴速过慢则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要格外注意滴注速度。如林可霉素静脉滴注时应严格掌握滴速,尤其是心内膜炎患者,滴速过快可致心脏停搏和低血压。万古霉素滴注过快可引起“红人综合征”,输入药液过浓可致血栓性静脉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肾、听力及前庭功能的毒性反应较大,持续高浓度引起的耳毒性反应可致永久性聋。氟喹诺酮类为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给药采用静脉滴注,每日200~600mg,每日1~2次。国外推荐左氧氟沙星给药方法为每次500mg,每日1次,滴注时间应大于1h。替硝唑滴注时间不得少于30min,以防止由于给药速度过快引起静脉刺激及静脉炎。林可霉素类的滴注时间要维持在1h以上,不可直接静脉注射;给药速度过快可引起心脏停搏、血压降低及心电图变化。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可致血栓性静脉炎,故给药时注意输液中药液浓度和给药速度。磷霉素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时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多黏菌素静脉滴注时若剂量过大,滴速过快,可引起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断而致呼吸抑制,可用钙盐对抗。两性霉素B毒性较大,应缓慢滴注,避免滴注速度过快所致的全身抽搐、心室颤动,甚至心脏停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