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伤后常见的心理反应

外伤后常见的心理反应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伤后改变了病人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需要迅速调整和适应。因此,研究外伤的心理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经调查证明,外伤前常有心理社会因素,如家庭成员争吵或意外、人际关系紧张、邻居纠纷等,另外,酒精中毒与车祸及工伤事故也直接相关。勉强从事某项生产操作者,发生外伤的比例较高。事实上这是一种强烈心理反应,提示心理创伤是严重的。一般面部伤残和肢体功能的受损对心理影响最为明显。

外伤突然地、意外地发生,事先无先兆或前驱期,病人对外伤毫无心理准备。外伤后改变了病人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需要迅速调整和适应。因此,研究外伤的心理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经调查证明,外伤前常有心理社会因素,如家庭成员争吵或意外、人际关系紧张、邻居纠纷等,另外,酒精中毒与车祸及工伤事故也直接相关。勉强从事某项生产操作者,发生外伤的比例较高。

经心理分析学研究,外伤者有共同心理倾向“意外倾向”。他们的心理特征往往轻率、热情、不受拘束、偏执和带攻击性,尤其在车祸调查中,此种倾向更为多见。

在发生外伤后,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情绪休克期 多数持续几天,是一种心理防御反应。病人出乎意料地镇静与冷淡,表情淡漠,答语简单,很少与人交谈,既不呻吟,亦无主诉,对治疗反应也平淡,似乎显得无动于衷。事实上这是一种强烈心理反应,提示心理创伤是严重的。

2.焦虑和忧郁反应 情绪休克期后,病人可发生各种形式的心理反应。一旦他们面临现实困难时,会显得焦虑不安和心神不宁。个别严重病人,变得性情恶劣,怨天尤人,容易激惹,无故发怒。医生及家属应该理解病人这一心理反应,给予劝慰及必要的抗焦虑药物。

外伤往往给病人带来肢体伤残,面容破相,学习或工作困难,经济损失或个人前途受挫等,自然使病人产生忧郁反应,这实际上是一种“损失感”心理反应。而肇事者则受到双倍心理压力,悔恨交集,自责自罪,沮丧失望,总想死,甚至产生自杀行为等。对这类病人支持性心理治疗是重要措施之一,严重者可给抗抑郁药。

3.康复后心理 各种外伤在康复期都有共同的反应特点,如病人多考虑康复后社会适应、工作能力变化、生活功能锻炼等问题。这类心理反应的发生与病前个性特征、伤残程度、心理社会环境因素有关。伤残程度严重、影响功能活动明显者,病后适应也较困难。一般面部伤残和肢体功能的受损对心理影响最为明显。性格暴躁者,常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过度地进行功能锻炼与活动,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最终出现自暴自弃的结局。相反,依赖型性格者,一切听从他人指导与帮助,不作主观努力,又可使功能恢复及适应过程变长,病情慢性化;当失去周围人支持时患者常表现为忧郁、灰心。另外家庭成员关系、家属对疾病态度、经济来源保障及社会支持等,均对外伤后康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