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求什么样的名师

追求什么样的名师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多数人认为的名师是那些拥有各种荣誉证书,到处被人邀请作报告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这样的名师其实心是很累的。对马伦来说,专业化意味着成为一名专业教师的过程,并非掌握知识与教学技能,获取教师资格证书那么简单。

为了激发教师的成长动机与愿望,我曾经作了很多努力,如邀请来专家、一线名师,鼓励教师们与他们零距离对话,激励教师们也做一个有思想、有理念、有创新的学习型名师;指导教师要学会知识管理,建立博客,多读书,勤于动笔;建立起了引领教师成长的学习型组织,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等等。这些曾一度激发起教师的学习改革热情,令我感觉非常欣慰。但是看到原先跃跃欲试、激情四射的教师开始慢慢减少,热情减弱,顿觉非常惆怅。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可是费尽心思和精力,可是为什么有些教师不理解,有些教师不能坚持呢?不理解,是因为他们没有为自己和学生的未来生命负责的使命感,抱有不需要如此就能干好教师工作的落后思想;不能坚持,或许是因为外人冷嘲热讽,或许是因为自己信心缺失,感觉自己本不是做名师的材料,或许是因为自己懒惰,甚至是因为自己努力了那么长时间,仍不能成为名师而心灰意冷。

阻止教师继续前进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是我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对名师的内涵解读出了问题。大多数人认为的名师是那些拥有各种荣誉证书,到处被人邀请作报告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固然他们是名师,但是如果成为名师仅是为了功利,我认为这是对名师的亵渎,大多数名师不是这样的。如果成为名师后不再继续努力,沉醉在各种光环下,就不再是名师了。这样的名师其实心是很累的。我心目中的名师永远是基于孩子,为了孩子,在教室里、在家中、在学校外,在任何时候,都是心中有大爱、有责任,对事情,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能用心去做。

他用心去写作,总结自己的生活,去与同伴、与书籍交谈,他是很多人的良师益友;他将心灵献给教育,献给孩子,他是孩子的朋友和榜样;他的动机是使孩子更美好,使教育更美好,使人性更美好。

为了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他不是简单地批评,而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对症下药。不是孩子难管理,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

在课堂上,他特别注意自己学生的每一个细节,比如一个注意力较差的孩子,他会注意督促其做笔记,哪怕只是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画一个圆也可以;他会让家长配合督促孩子走路快一点、说话快一些,早上起床和孩子比赛穿衣服的速度;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他会发明“自助作业”,抄写哪几个字,多少遍,学生自主选择;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他会开展“班干部自荐活动”,让学生发表“竞选演说”;为了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节约能源,他会创设出“节能大使”等新的岗位;为了教好学生,他会主动找领导来听课、评课;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学识,他会坚持读书、写作、思考、备考;他会无条件地认同学校的文化,主动帮助引领学校的管理;他会热爱美丽与光明,让自己走得更远,且乐此不疲,因为他是与学生一起走的。

美国2009年全国年度教师托尼·马伦说:“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他们知道走进教室大门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引人入胜的故事。激情、专业和毅力是他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三大动力来源。”他说:“教师必须将激情投入到课堂中,用强大的情感力量点燃孩子心中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记住关键的概念和思想。因为学生无法对激情之火无动于衷。学生能够感受到一位教师身上散发出来的能量、热情与创造,领会到教师给他们的是重要而有价值的。”

对马伦来说,专业化意味着成为一名专业教师的过程,并非掌握知识与教学技能,获取教师资格证书那么简单。专业教师必须超越现有的教育理论和哲学框架,成为一名艺术家。教师担负着造就有智慧、有品德、有才干的年轻人的重任,这项任务唯有通过对各不相同的儿童及其学习方式的理解才能够完成。

我还发现身边的一些名师,他们知道不能凭一己之力完成自己的理想工作,要与学生一起做,要学会终身学习,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延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尽可能增加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寻找与学生心灵交往的机遇;必须建立跨越学科的联系,整合信息与技术,确保自己的教学时间;必须准备充分,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资源。他们爱校如家,知道如何推销自己的学校,不把负面性问题带出学校,不在同事之间传播负能量的消息。

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成长。道理已经非常清楚,我们都羡慕名师,向往名师,学习名师,研究名师,但是我们不要学虚假的名片式功利型名师,我们应该是一名名副其实的自己心目中、家长心目中、学生心目中实实在在的名师,是一个良师。这样,你就会在追求名师的道路上,永远激情不减,永远不知疲倦,永远悠闲自得,有越来越多的同行人。

在我成长的历程中,一直在思考教师成长的基因。我认为,教师成长的专业基因可以用“践行、记录、思考”这三个关键词来界定。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参加什么活动,我都会用心思考,并记录下来,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反复修行,自己的思想会越来越开放、行动会越来越专业。

教师成长的心灵基因的关键词是“信任、关怀、归属”。我所工作过的单位较多,不管在哪所学校工作,我都会很快融入其文化与习俗之中,会有一种归属感。这样就很容易赢得同事的信任与关怀,使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帮助。做了校长,我也会不自觉地把这三个关键词所蕴含的意义渗透给老师们,以便获得互相的认可与支持,营造一种心无旁骛、和合共生的工作氛围,这样,每个人都会成长起来。

在我的学校里,没有签到签退的考勤措施,也没有每天一次的查岗检查行为,有的是温馨的假期,如父母过生日、孩子参加中高考、父母生病、孩子的学校开家长会等,都可以在不耽误自己工作的前提下,自由离开学校去处理、陪伴。但是,我的同事们,每天却能坚持天天早到学校,认真完成自己一天的工作,有的甚至还在加班,把工作带回家继续努力。这就是心灵成长的力量所在。

教师成长的品位基因,也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描述:读书、视野和激情。没有读书,一名教师不可能与名师结缘,其视野得不到开阔,没有了活水的经常注入,激情也难以被激起,甚至会随着岁月的推移,变得老气横秋,郁郁寡欢。

比如,我校以读书为抓手的教师品位提升活动开展得就很好。共读一本书、读书微论坛、读书反思撰写、各种读书会等开展得轰轰烈烈。当然,这些活动多是学校层面在推动,我认为,读书更应该是自己的行为与习惯。读书可以打开一扇教师成长的窗口,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而且是情感的冲击与交流。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教师在读书中,读懂工作的魅力,读懂生命的价值,读懂人格的力量,读出人生的境界,读出学校的文化,从而使生命更加有激情,教育显得更加美丽。

一名成熟教师,一定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有激情、有魅力、有感召力的教师,一定是一张学校的“名片”。是学校成就了他,也是他成就了学校。其实,这就是名师修炼的真实历程与智慧。

名师是一名心灵自由的教师。我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都不能停留在既有的生命状态,而是应该在不断努力中,实现自己生命的不断飞跃,做一个知识富有、身体健康、心灵自由、思想超脱、精神高贵的老师。

我明白,没有思想的教师培养不出有思想的学生,一名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思想领袖。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性和责任感是人的自由性中最重要的东西。我们应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成绩当成教学的过程的自然结果。真正的教学是无形的,是无处不在的。课堂应该是思维品质形成的地方,是心灵自由开放的地方。

教育是一种靠良心支撑的天平,没有自觉的文化意识,就不会形成科学和谐的持续的教育行为和信念。教育是一艘靠创新来引领的航船,没有文化自觉,就会停留在避风的港湾坐观等待。有文化自觉的教师,才能真心真意地从人的需求出发,思考并选择恰当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发展;也才能认真审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却束缚师生发展的深层观念和行为,进而努力更新教育文化,让师生在自由、安全、愉悦的文化氛围中,不断地探索进取,不断地创造出生命的新价值。

孩子需要素质教育,需要能够保证其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教育行为。而这需要我们的教师有心灵的自由,能够对学生进行技能的指导、思想的引领。这是我一生的追求与责任,也是现代教师的职业符号与生命原点。一个教师要经常沉静下来思考。教师背后的修养、人文情怀和心灵感悟才是最本质的矿藏。

人其实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输在终点线上。走得远的大家都是有大道德的。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话语权,做到博爱与博学,防止权力主义和经验主义影响教师的思维与行动,让教师丧失自我。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守住自己的灵魂,做一名心灵自由的教师。

名师需要有自己的“专业情意”。一名教师,只有站立在课堂上,精神融合于学生情感深处,才会真正体会到师者的生命价值和教育生活的真情所在。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事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陶西平先生在他的文章《研究特级教师成长规律的独特价值》一文中阐述的观点。陶西平先生的这句话,解开了我心中长期封锁的职业生命密码。

以前,我确实对“教师的专业情意”没有太多的注意和充分的理解。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教育者,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只是停留在片段式、缄默化、封闭性的层面上,因此,我经常怀疑自己的这些经验是否能够不断迎合成长中的生命,变成可资继承的课程资源,对学校发展起到引领与辐射的作用。

作为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善于发现和吸纳教师群体当中的教育智慧。在这种情境下,自己的课堂生活便会有许多奇妙的感受与收获,此时,对“教师的专业情意”便有了切实的体会。

只有在课堂上,扑入学生这些纯真灿烂的生命里,你才会感觉进入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真实情景,才能对“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教师是一种追求,一种奉献,一种责任,一种坚守”“精神关怀与民主尊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等这些平时不甚理解的教育价值观和道德情感,一下子有了顿悟与认同。

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不能只围绕着中小学的教材转,也不能只是学习些教育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整体素养,养成教育家的气质。我知道这应是用一辈子来追求的理想,但是,只要心中有目标,关键还是在于追求成长的过程。

教师职业生命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是一种研究精神,教师要养成对方方面面工作冷静而理性地思考和研究的习惯,成为主动出击、积极谋求发展的教育者,而不是满足于对个人经验浅层次的认知和归纳。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创造的事业。一方面,努力从自身积累的经验中寻找内在规律,从反思中找回忘却的记忆,从困惑中探求智慧,从成功中筛选方法,从失败中积累资源;另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学习、读书,追寻成功的内在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名教师若能热心于本门学科正在探讨的问题,并具备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则可成为学校的骄傲。”一个成功的试验既是教师自觉成长的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具体体现,还是学生成长的广阔天地。

也就是说,要通过自身的教育行为和专业化自觉来提升自己的精神生活质量,教师专业化自觉的过程,就是自主发展的过程。这是教师改善自己生存状况的最佳途径。

其实,教育就是一种生活,真正的教育应当在生活中,教育属于热爱生活的人。不了解生活的人,就不知道教育是什么样的;要学会从生活中反观自己,离开了生活就失去了获得教育智慧的源泉。如果说生活的本质是一种安静与常态,那么,教育就该是平实的一种过程,滋润每一个日子,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灵,这样就能多一些关注人的情感和人的需求,这就是我今后教育生活中永远追求的“专业情意”。

在追求自己成长的道路上,要特别关注这两个方面十六个关键要素,这也是所有名师都具有的成长本质:一是心灵的成长(保持初心、慎独自省、勤勉专注、合作分享、耐住寂寞、不惧挫折、持之以恒、形成个性);二是技能的成长(教育理念、专业知识、课程智慧、教学艺术、领导技艺、风格特长、人生情趣、文化品位)。

好好品味一些名师的故事,好好品读这些关键因素,好好践行这些能力与素养,一位理想的名师就会慢慢脱颖而出,立于神圣的教坛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