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师的教学艺术

名师的教学艺术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人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不过是说教而已,因而出现了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初中思想品德课要想吸引学生,教师除了有人格魅力之外,还应该掌握高超的教学艺术,这种教学艺术会使你的课堂更加精彩、会使你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怎样让课堂教学触动学生的心灵,如何让厌学的学生重新燃起对知识的渴望,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育对个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呢?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三、名师的教学艺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很多人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不过是说教而已,因而出现了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初中思想品德课要想吸引学生,教师除了有人格魅力之外,还应该掌握高超的教学艺术,这种教学艺术会使你的课堂更加精彩、会使你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往往都有一个好的开头,即精彩的课堂导入。如果说课堂导入是投石问路的话,这个石头如果投得好,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自述案例

杨学慧

我在全区范围内上了一堂学科带头人的展示课,内容是初二的一堂新授课《知识助我成长》。这是一堂起始课,多年的授课经验告诉我:一个单元、一节课的学习效果与起始课的成功与否有直接的关系。

而“知识助我成长、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课题,对于我的教育对象、生长在大都市、物质生活已很富足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足够的认知和求学的渴望。

怎样让课堂教学触动学生的心灵,如何让厌学的学生重新燃起对知识的渴望,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育对个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呢?我首先想到了课堂导入,因为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好坏与否和导入的设计密不可分。我认为教师上好课的前提首先是要有好的构思和设计,就像建大厦要先设计模型和蓝图一样。我总是这样要求自己: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必须一字一句地反复推敲,虽不一定字字落笔成文,但一定做到成竹在胸,力求课堂上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提问、一个环节的设计、一段影视镜头、一场激烈的争论都能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记忆。这堂课我意在通过开课导入的影视效果紧紧抓住学生,发挥影视视听共鸣的强大震撼力的作用,使学生自然走入课堂,深情融入课堂,师生共同感动于课堂……

我选取的是由倪萍主演的《美丽的大脚》中的一个片断,倪萍素有“煽情大师”的美誉,而本课就需要一个煽情的人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我不是煽情高手。更不具备演员的表演力,但我完全可以借“人”煽情啊!为什么不可以将声情并茂的“倪萍”请到课堂,演绎一段生动朴实的“现实独白”呢?

开课前我先是饱含深情地介绍了一下剧情、介绍了倪萍扮演的这位角色——张美丽。

在我真情的述说中,我找寻着学生们的目光,当发现他们已经随我走入设计好的情境中时,我适时地播放了游乐场里张美丽声泪俱下的一个片断,那段台词朴实易懂却生动感人,极为巧妙。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到北京后,在一个游乐场,黄宏饰演的那个角色用鄙夷的口吻叫王大河(学生):“那边的黄毛。过来下,学驴叫。”这时候“美丽的大脚”走过来呵斥道:“都出来、都出来、离这个戴眼镜的人远点——”,下面就是一段非常感人的对话:“北京好不好?北京什么都好,吃好、玩好、住好;回去你们要好好学习。到北京上大学,我们就不用天天吃芋头、天天种芋头……你们有本事了,我们也把村子建设成北京一样好……我说了多少次人要有自尊,下次再听见学驴叫老师就打你。老师不怪你,都是老师没本事,要是老师有钱,我们就自己进去玩,不用看人家的白眼……”电影的画面不停地对比着“美丽大脚”和学生泪流满面的样子,影片播放到这时,班上许多学生的泪水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看完影片,我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感受很多,自然而然过渡到本课的内容《知识助我成长》。下面是这节课的部分过程实录:

(一)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出示事例一:“一根稻草,两种命运”的思考:姐妹俩的命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答:“姐妹俩的命运会因为受教育的不同而发生巨大的变化,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姐姐,会像《美丽的大脚》里的孩子一样受到一些人的白眼。”

出示事例二:“放羊娃的故事”思考:放羊娃靠放羊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生答:“放羊娃如果不读书,没有知识,就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美丽的大脚》里的孩子们也是一样的。”

出示一组图片:“大眼睛苏明娟”,“小鼻涕胡善辉”,“小光头张天义”在接受教育后命运发生的变化(图片),提问:他们命运的变化说明什么?

生答:“知识改变了命运。《美丽的大脚》里的孩子们如果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的命运也一定能改变。”

(二)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

出示古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提出问题: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到底有什么重要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育会使人的生活更有质量,生命更有尊严。《美丽的大脚》里的孩子们如果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任何地方生活都会有尊严。”

多媒体展示资料:中外人口受教育状况的对比,思考:(1)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要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从哪里入手?

生答:“亚里士多德说:‘教育是廉价的国防。’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都像《美丽的大脚》里的孩子们那样,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这个国家永远都不会发达。我国要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从教育入手。”

下课后,很多学生找到我,他们说:“《美丽的大脚》这部影片我们都看过,但老师把这部影片拿到课堂上来,给我们带来更大的震撼。我们享受着如此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应该珍惜才对,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应该努力,让所有的同龄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这节课上,我列举了几个不同的事例,试图让学生从不同的事例中去感悟,但学生在不同的环节,回答不同的问题时。都没有离开过我导课时用的《美丽的大脚》这部影片,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通过这节课,我对用什么导课、怎样导课有了新的认识。

从那一课之后,我更注重了课堂导入的设计。或循循善诱、或慷慨激昂、或朴实易懂、或深刻隽永,力求每一课的导入都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十八载的教学之路,我经历过许多次公开课、引路课、研究课、参赛课。每次的经历与体验都让我喜忧参半,留下了诸多遗憾与思考。我深知教学是一门永远缺憾的艺术,但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带给创造者与欣赏者的心理愉悦和深层次的思考。

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那么一堂课的开始,也应该如此。一堂成功的课往往都有一个好的开头,即精彩的课堂导入,它不仅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还能渗透主题,影响着整节课的成败。

本节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细细琢磨:课堂最后生成的效果并非完全是课前预设的,而是在导入的作用下自然生成的,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在心中暗喜:课堂导入这块石头投得好,但这块“石头”是我精心选取、科学预设出来的。本课案例让我再次感受到“科学预设”和“多彩生成”的关系。没有预设,也就说不上“生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捕捉到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生成”,对其进行巧妙地处理,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从教学实录中可以看出,我力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不断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在对话中不断促成课堂上的生成,从而达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

教学延伸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一堂好课,它的导入一定是艺术的、引人入胜的。杨老师的导入就是这样。她借助影视的形式,选取《美丽的大脚》中切合本课教学内容的片断,声情并茂、震撼人心。这个导入,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引发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可见成功的导入要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要能调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和学习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处于积极运转之中。

一堂好课,它的教学过程的展开一定是艺术的,是优化的。为达到教学目标,杨老师细致深入地研究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找准学生们最关心和最易感到疑惑的问题并进行认真思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选取与学生在时间、空间、心灵上都比较接近且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的材料,这些材料,对学生的思想心灵具有莫大的启迪力、感召力、渗透力,使人闻之心动、思之受益;设计了一个个启迪思维、深化主题的问题,引起思考与对话,最终澄清认识,形成观点和理念。通过这样的优化处理,课堂上就能起到唤起注意、引起兴趣、融洽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使得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提高、学有效率、学有创意、学有追求

教师不要单纯为导课而导课、为创设情境而创设。如果这样,你所用的任何事例、任何手段,带来的都只是表面的“繁华”,一时的“热闹”,不会在学生心中激起涟漪。教师要想让自己的导课和情境精彩、寓意深刻,用什么事例和方式,怎么用,都必须仔细斟酌。只有那些给学生的心灵带来震撼的事例,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才能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才能使思想品德课走出说教的窠臼。

【注释】

[1]张梅玲:《做一名智慧型教师》,《教育时报》,2006年10月18日。

[2]李波:《美丽的“惩罚”》,《人民教育》,2004年第11期。

[3]《陶行知与诗教》,《中国教育报》,1996年12月8日。

[4]刘世斌:《名师讲述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