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朱熹教子寻访名师

朱熹教子寻访名师

时间:2022-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朱熹教子寻访名师朱熹教子寻访名师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州病叟、逆翁。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博学多才的大学者,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有一天,他把儿子朱在叫到面前,既严肃又亲切地对他说:“你现在已经不小了,不能总在家里,应该到外地去访求名师,这样学问才有长进。”朱熹的回忆使儿子朱在受到很大启发。

朱熹教子寻访名师

朱熹教子寻访名师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州病叟、逆翁。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继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博学多才的大学者,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有一天,他把儿子朱在叫到面前,既严肃又亲切地对他说:“你现在已经不小了,不能总在家里,应该到外地去访求名师,这样学问才有长进。”

朱在听了以后,觉得很奇怪,他不解地问:“我常常看到许多人不远千里前来向您求教,拜您为师,我也常听人说,您是当今最有学问的人,我在家向您学就可以了,为什么您还让我离开家另求老师呢?”

朱熹说:“我小的时候,父亲就很重视教育,他在我刚会说话时,就教我认识天地万物,还教我学习儒家经典。后来,父亲因为反对秦桧的投降卖国政策,被赶出朝廷,一病不起。临终前对我说:你一定努力上进啊!”

“我听了父亲的话,后来徒步数百里求访名师,长了不少学问。”

朱熹的回忆使儿子朱在受到很大启发。朱熹又说:“一个人老在家中,容易被生活琐事缠住,被亲人娇惯,这样在学问上就难以有大的长进。自古以来,都是名师出高徒,光靠父母教诲是不行的。父母学问再大,只凭父教子学,也难以培养出英才。因为父母很难做到对子女严格要求并且持之以恒。所以,你还是远离父母,千里求师才对啊!一个年轻人,应该到外面吃点儿苦,闯荡闯荡才容易长进。”

朱在听了父亲的话,渐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觉得父亲讲得很有道理。过了几天,他就离开父母,到外地求学去了。

儿子临走之前,朱熹又想到:孩子独自一个人出远门,在外要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对他来说,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想到这里,朱熹睡不着觉,他连夜提笔写了一段话,专门告诫儿子要慎重交友,他嘱咐儿子说:与他人交往时,特别应该慎重选择朋友,虽然都是朋友,但是也不可没有亲近和疏远之分。亲近谁、疏远谁应该先向先生请教,听从先生的指导。大的原则应该是,为人敦厚忠诚讲信用,又能改正自己错误的人,就是有益于自己的好朋友;那些谄媚奉承、轻薄放荡,粗野傲慢,教唆他人做坏事的人,就是对自己有害的坏朋友。

根据这个标准来考察周围的人,自己也应该能分辨出个大概,再加上向老师请教来进行判断,那就不会出什么差错了。怕的就是你自己胸无大志,低级平庸,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进步。那样的话,虽然你不想疏远对自己有益处的朋友,但是也越来越疏远了;虽然不想接近那些有损于自己的坏朋友,事实上却日益亲近了。这种情况必须痛加改正。

朱熹叮嘱说:万万不可随着时光流逝而放松警惕,堕落进“小人”行列。如果那样,就是有再贤良的老师,也没法拯救你了。

朱在见父亲这样关怀自己,非常感动,他把父亲的教诲记在心上,外出求学,进步很快,后来做官至吏部侍郎。

▶妙语点睛

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只有向有学问的老师学习,而不要把学习的范围固定在某一个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