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熹的人才教育观

朱熹的人才教育观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熹认为人才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仁人”、“圣贤”。可见,古往今来人才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教人学会做人,而非将教育视为追求个人功利的手段。朱熹在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朱熹强调,优秀的教师要使“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朱熹强调,“因材施教”更关键,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朱熹的人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目的。朱熹认为人才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仁人”、“圣贤”。由其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对如何做人,从修身、处事、接物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一是“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意为:说话忠诚守信;行为笃厚敬肃;压抑自己的欲望和怒气;改正自己的错误而向善);二是“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意为: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都是为了明辨真理而不是为了一己的功名);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凡是行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找自己身上的原因)陶行知先生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古往今来人才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教人学会做人,而非将教育视为追求个人功利的手段。

二是教师职责。朱熹在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他说:“指引者,师之功也。”朱熹强调,优秀的教师要使“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就是说,要启发学生不满足于对问题的一知半解,不满足于人云亦云式的重复内容,不拘泥于前人的清规戒律,而是要多想、多问、多发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子奈教授就提出:“不要在课堂上把学生们都教懂,而是让他们似懂非懂。所谓‘似懂’,就是思路上懂了,概念搞清楚;所谓‘非懂’,就是那些具体的细节,比如说数学的推导等等,就不要在课堂上把它讲得太清楚。如果你把它们在课堂上都讲懂了,那么他们下课以后干什么。所以说讲得似懂非懂就足够了。”李教授强调:“打开学生的思路而不直接解答,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他走,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而不是抑制他,使有疑问的学生没有疑问,使得没有疑问的学生能够提出新的问题。”

三是教学方法。朱熹认为,“循序渐进”很重要,学习要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根据年龄大小,由小到大划分学习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量力而行,不可贪多求快。比如学习《四书》,就有一个次序,他说:“读书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从而做到循序渐进。他还以登塔类比从低到高的学习步骤:“问学如登塔,逐一层登将去,上面一层,虽不问人,亦自见得。”朱熹强调,“因材施教”更关键,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也。”的确,材有大小,人才教育的任务是,根据材之不同,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使之小成小材,大成大材,即所谓“各因其所长而教之者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