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环境是创造性发展的源泉

社会环境是创造性发展的源泉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乃至人类创造发明的标志,并会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不断丰富。对社会环境与创造性关系研究较多的是前文已述的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这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环境所造成的。由此可见,政治环境是一个国家创造性发展的最大动能。华为的成功,与任正非及其所在的组织环境因素密不可分。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是一个优秀的创新组织,它隶属于学校心理学部。

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如城市环境、工业环境、农业环境、医疗休养环境等,也包括我们第一节陈述的文化环境。也有学者主张应包括政治环境、经济关系、道德观念、文化风俗等上层建筑。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乃至人类创造发明的标志,并会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不断丰富。

对社会环境与创造性关系研究较多的是前文已述的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环境,主要涉及政治环境、组织或单位环境、资源环境以及家庭环境,也就是除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之外的社会环境。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又在上层建筑中居于统率地位,它应该是重要的“长期系统环境”。政治环境要涉及政体、团体、政策,涉及政治文明、政治斗争、政治路线、政治模式和政治管理等,涉及战争与和平、国家兴旺发达水平等,涉及人民民主、自由、和谐等。因此政治环境是个复杂的概念。

英国皇家科学院的李约瑟及其崇拜者坦普尔分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与《中国创新精神》中强调,尽管古代中国有多项发明是世界第一,但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和工业革命都起源于欧洲而不是中国?这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环境所造成的。

郭有遹(2012)[15]在《创造心理学》中根据其编制的“中国创造者评鉴量表”,筛选中国历史上667名天才(画家234人、文学家204人、哲学家109人、科学家120人),发现这些人分布在初唐、晚明至清初等九个时代,其中大部分都是在一个朝代的鼎盛时期或鼎盛时期之后。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由于要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环境,所以在“创新、开放、绿色、共赢”的国策中,创新是第一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动力。”因为有了这个政治环境,所以在我国减少了或破除了利益固化的阻力和樊篱,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落到了实处。连美国媒体《华盛顿邮报》(2015年7月15日)都感叹“中国‘创新热’令人印象深刻”。

由此可见,政治环境的主导者是政府,是政权。政治环境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当然会影响到人们的创造性。政局稳定,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就会给个人或组织(单位)营造良好的环境。于是,近20年来,我国海洋科学、核科学等领域取得“零”的突破,大大提升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我国医学领域在解决人类严重传染疾病方面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我们在第一章开头篇就谈到我国航天领域的研究已经能够应用到人类的各个领域。我国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天舟一号”成功实现在轨补加推进剂,我国自制航空母舰正式下水,4500米载人潜水器开始水池试验,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即将陆上首飞等。由此可见,政治环境是一个国家创造性发展的最大动能。

组织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结合而成的团队、集体或团体,又称本单位环境或外系统环境和中系统环境。自从熊彼特100年前提出组织创新的概念以来,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得到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创新或创造性不再只是企业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的专利,还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员工创造性是组织创新的基础。

先来谈三个例子:

一是“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与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中国装有核弹头的导弹飞升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今天我们都在称赞并高度评价“两弹一星”的功臣,他们是了不起的科研组织者,他们是永垂不朽的伟大科学家群体。尽管今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的精神,即“两弹一星”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的创造性。当时我国的经济条件极差,环境因素也很不理想,知识分子的地位也不高,但我们的前辈为什么能够创造世界的奇迹呢?这源于他们的信念、理想和责任心,源于他们的爱党爱国主义的精神。这种“两弹一星”精神,是组织环境中最高的境界。

二是我们所关注的民营企业家。以华为为例,2016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华为以3950.0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成为榜首;同年8月,华为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7位。三十年前,世界上没有华为;三十年后,全世界都知道华为。华为的成功,与任正非及其所在的组织环境因素密不可分。华为实行轮值首席执行官(CEO),由几位高管轮值出任;主张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有价值的创新,反对为创新而创新;坚持开放、包容和鼓励试错,每年拿出大量经费用于研发,与全球诸多大客户包括沃达丰等运营商建立了28个联合创新中心;反对个人英雄主义,主张团队作战,“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让企业员工和合作伙伴有“获得感”,正如任正非所言:“华为企业文化建立的一个前提是要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与分配体系。”“咱们崇尚雷锋、焦裕禄精神,并在公司的价值评价及价值分配体系中体现,决不让‘雷锋们’‘焦裕禄们’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所有这些都对华为的成功有重要影响。

三是我们自己的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是一个优秀的创新组织,它隶属于学校心理学部。多年来,它的科研创造力不仅在北京师范大学位居前茅,而且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在154家重点基地中,被评为第二名。它既能将创新成果发表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尤其是SCI&SSCI高影响杂志上;又能用其咨询报告,被中央政治局常委与委员批发;它获得大量的应用性科研成果,如为教育部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全部26省市设置教改实验点提高广大中小学教育质量,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不仅获得突破性的实践成果,而且将其经验用科研报告的形式在国际重要杂志发表了30篇引起国际同行关注的研究报告。它研究教师心理,尤其是倡导中小学教师参加教改科研的理念,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的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创新都是各种复杂因素(如组织环境、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阐述方便,我们这里仅仅强调了组织环境因素的作用。

以上三个例子体现了组织环境与创造性的关系。我们在研究中有三点体会:一是组织的决策要科学且人性化,特别是评价与奖罚制度要合理,所培养的员工要有如社会心理学家张志学教授所提出的“成功人士的特征:境界、胸襟、抱负、思想、能力、气魄、毅力、谋略”;二是组织人员在创造性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进而推动组织成员创造性潜能的发挥;三是要有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全世界的共识,因此充足的资源和技术等物质条件在组织环境中显得十分重要。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而产生的亲属间的共同生活组织,它是典型的微系统环境或微观环境。家庭成员之间以感情为纽带,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尤其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有长效作用。

在创造性与家庭环境关系研究中,国际社会上有一种家庭动力理论,认为一个人是否做出创造性的成就,与他的出生顺序、性别、种族、家庭规模大小、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的关系、遗传气质都有关系,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曲线关系。在家庭动力理论中,有一个进化模型,认为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在家庭中产生了分化的、相互区别的小生态环境。我们在研究中的实证材料没有发现出生顺序、性别、家庭规模等因素的作用,自然科学家、社会学家和企业家等创造人才更多提及的是父母教养态度。第八章会提到拔尖创新人才的成才环境是鼓励性的、支持探索的,就是指家庭能够提供一些智力上的支持,或是家庭环境是宽松的,即允许童年的自由探索。

关于创造人才成长的阶段,国际上有三位心理学家对家庭与创造性发展有过论述,他们是高文、维果茨基和布卢姆。其中高文和维果茨基的研究结论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高文整合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与埃里克森的情感发展阶段的划分,提出了家庭教育中认知与情感发展的整合阶段模型;维果茨基关于家庭促进创造力发展阶段的思想是经过斯莫卢查整理与重构提出的,这一理论是一个关于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模型。二者的共同点是,他们对创造人才成长阶段的观点是基于心理发展的理论分析,不是基于对各种科学或企业创造人才成长历程的实例分析。从前述家庭对创造人才心理特征、创造过程以及成长历程的分析来看,创造力尤其是做出创造性成就要比想象力及想象力的发展复杂得多。布卢姆的创造力发展阶段理论中所提出的阶段非常简单,将创造力的发展分为才能发展早期、中期和后期,而且主要关注才能的形成与发展,不关心情感的发展。

我们在创造性人才成长研究中,提出一个包括五阶段的模型,本书第七、第八章会展开分析,而在这一模型中,前两个阶段与家庭密切联系,促进了个体主动性的发展,后几个阶段是作为一般成就基础的特征发展的阶段,以领域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以及创造性工作为主,但也离不开前两个阶段的基础,离不开家庭的影响。

我们在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报告中,提过一个“生活事件”的概念。生活事件是指发生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对个体产生深远影响,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创新人才创造过程的事件旺达,是创造者本人知觉到的事件,包括不同成长阶段的重要他人、事件,以及当事人与外界的关系。人生不同时期的重要生活事件不同,这些不同时期的生活事件最终都会被个体整理成为个人的人生经验,并对后来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在我们的研究中,家庭创造产生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因此在分析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时,我们都会分析重要他人即家庭成员与个体的关系以及其对个体创造的主动性发展或一些成就基础形成的影响。

在自我探索阶段,创造人才成长的重要他人是父母和教师。父母与教师的鼓励、赞扬和宽容使儿童展开心灵的翅膀、张大好奇的双眼探索世界和自我的重要心理环境。通过这段时间的探索儿童的好奇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更多的秘密吸引着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在从事的许多活动中他会慢慢发现自己哪些方面比较擅长,从而在获得愉快感的那些活动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一时期也是奠定人生观基础的重要时期,父母明确地告诉孩子一些人生的道理,如“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努力与美好生活的关系,因而这一时期是个体主动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当然,在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钢琴演奏家傅聪被誉为“钢琴诗人”“杰出天才艺术家”,但他从小接受的是“虎爸”教育。他的父亲傅雷曾在给他的信中写道:“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赎不了这种罪过……”为了让傅聪“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父亲对他严苛残打。可是我们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与企业家的调查中,却有半数以上的拔尖创新人才在家庭教育中是受到严慈相济或民主作风的良好教育。因此,严是一种良好教育,爱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

我们团队的张景焕、王静和贾绪计对钱学森先生、钱锺书先生和宗庆后先生所受的家庭教育与其创造性的关系进行了个案分析。

1.钱学森的科技人生

我们采用《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江来,肖芬,2011)[16]和《蚕丝——钱学森传》(张纯如,2011)[17]为材料来源,说明家庭环境对杰出科学创造人才成长的影响。综合这些材料分析发现,钱学森拥有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表现在父亲拥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接受过国外文化的熏陶,从事与教育有关的、体面的工作,母亲也受过良好的文化熏陶。良好的家庭经济与社会背景条件使父母有更多精力和经济基础以合适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子女。

钱学森的父母愿意花时间来陪伴他,并采用自主支持、民主的方式教育他,发展他的兴趣。同时,也为钱学森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让他在智力上不断经受挑战,不断获得新的经验。父母对钱学森寄予了较高的期望和要求。“钱学森的父母希望自己唯一的儿子成为一名学者,为社会做出长远的贡献。”

父亲的自主支持激发了钱学森的想象力、独创性,培养了钱学森的兴趣爱好。“钱家父母喜欢激发儿子的好奇心,鼓励钱学森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用很大精力培养孩子,抽出时间陪孩子玩儿,给孩子买低幼读物,看图画,学认字,培养孩子的兴趣。”“钱学森是一位业余标本制作家,爱好音乐,兴趣广泛。”“敢于质疑权威。”父母的行为控制帮助钱学森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父亲对儿子的管教十分严格,从小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每天早晨按时起床,晚上按时睡觉。上学的时候一定要衣帽整洁,书包要整理得井井有条。回家以后,帽子、外衣、书包,不能乱扔乱放,有一定的规矩。做作业、写字、背书等都要一丝不苟。”这种周密、严谨的作风在他身上保持了一生。

由此可见,父母的自主支持和行为控制影响了钱学森的兴趣、爱好、开放性和行为、思维习惯,对他人格特征的养成和创造力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钱锺书的书香气质

著名学者钱锺书一生成就非凡。他的小说《围城》令人拍案叫绝,蜚声世界;他的诗话《谈艺录》知识广博,论述严密,开创了中国比较诗学的先河;他的学术巨著《管锥编》气魄宏伟,又独创新见,给学术研究、文化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我们以孔庆茂的《钱锺书传》(孔庆茂,1992)[18]和吴泰昌的《我认识的钱锺书》(吴泰昌,2005)[19]为材料,分析家庭教育对其创造性成就的影响。

钱锺书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是当地受人尊敬的乡绅,大伯父是个很有才气的人,书法非常好。钱锺书的父亲就是一位大学问家,对其从小就严格要求,敦促学业。这样一个旧式文人家庭很注重国学教育。充满文墨气息的家庭环境对钱锺书也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小小年纪已经在点读《尔雅》《毛诗》《唐诗三百首》了。钱家有一个良好的家风,对学校里布置给孩子的作业多不过问,课外却为他们再布置一些学习内容,如读文史著作、写议论文章。良好的家学渊源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家庭环境对他的发展极为有利。钱锺书四岁时,由大伯父教他识字。”

在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下,钱锺书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籍是始终伴随其左右的虚体人物,不论何时何地,钱锺书总不忘阅读,正是他的博览群书,博闻强记,使他取得非凡成就。“锺书在七岁以前已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家中所藏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名著。对小说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往往一坐就是两三小时,读得津津有味,连回家也忘了。后来他开始迷上了外文原版小说,一本接一本阅读,看得很快且很有兴趣。动力来自兴趣,完全凭着对文学的热情与天赋。常常把古今中外的学问做‘比较’或‘打通’的研究,也许正是小时候培养起的兴趣和习惯的发扬光大吧。”这种兴趣伴随他一生,成为他最直接的动力。他从小就表现出卓尔不群的记忆与对文字的敏感天赋。“记忆力很好,一回到家中便能把书上的内容原原本本讲给两个弟弟听。他不仅记忆力好,口才好,还善于想象和联想,常常思考一些‘可笑’的问题。他从小就善于在阅读中前后联想对照比较。阅读了《圣经》《天演论》等不少的西方文学、哲学原著,英文成绩突飞猛进。他的英文完全自学,既不能归于家教,也不能说得益于听课,而是他语言天赋的体现和大量阅读外文原版书的收获。凡浏览过一遍的书,他几乎过目不忘。”

在学校期间,钱锺书的才华不断被老师赏识,被同学所崇拜,也被父亲夸赞,逐渐成为父亲的骄傲,这种体验大大提高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确立了他在学习上出人头地的愿望,他从中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和出路,有了超越一切人的信心,这种信心又为他增添了发愤读书的动力。“取得了中文竞赛全校第七名。一个刚入校的初中新生取得了这样高的名次,这在桃坞中学是史无前例的。大受校长和老师们的青睐,把他作为重点保护对象。连外籍教师也夸奖他的英语地道纯正,不夹杂一点儿中式英语的腔调。姆妈听到后很高兴,马上就把这消息告诉了钱锺书:‘阿大啊,爹爹称赞你呢!说你文章做得好。’锺书高兴得简直要蹦起来。钱氏兄弟俩以绝对优势压倒高年级优秀生,在校内引起了极大轰动。”这相当于人才成长的才华展露期。

由此可见,钱锺书早期所接受的良好家庭教育与熏陶,使得他的志趣得以培养与表现,并且从小就感受到了才华展露初期的成就体验。

3.宗庆后的创业人生

宗庆后先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代创业型民营企业家的典范人物。他一手创办的娃哈哈集团,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食品饮料企业集团,为中国最大的饮料生产企业。2010年,宗庆后先后被福布斯全球富豪榜、胡润百富榜、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评为内地首富,胡润特别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次有‘饮料大王’成为全国首富”。2012年,宗庆后再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富位置。2016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中,宗庆后家族财富位列中国大陆第三。

宗庆后出生时家庭条件比较差,对于儿时的记忆,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很苦的。艰苦的生活,让天生内向的宗庆后总是默默地看着母亲为家操劳忙碌着,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自己,因此,宗庆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独立。母亲经常教育他“做人要有志气,不怕吃苦;做人要老老实实,工作一丝不苟;做人要厚道,不怕自己吃亏”。当宗庆后带着年幼的弟弟羡慕地看邻居家孩子吃糖时,母亲严厉地给他们定下规矩:以后再看到别人吃东西,不许停留,要立刻离开。母亲告诉他:“弟弟们年纪还小,肯定无法控制自己。身为哥哥的你,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给弟弟们做个榜样,并要管好两个弟弟。”(迟宇宙,2015)[20]童年的这些经历,虽然没有直接促进宗庆后的创造性,但锻炼了他的独立性、自制力和坚持性等优秀品质,这对于日后创造性成就的取得有重要影响。

最后,综合国际与我们团队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创设有利于子女发展的家庭环境,我们提出了五项建议:一是处理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努力把子女造就成社会需要的人才;二是处理好养育与教育的关系,家庭教育也有德、智、体、美的要求;三是处理好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父教与母教的关系,一个完满的家庭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子女包括创造性在内的人格的发展;四是处理好家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重视对子女非智力因素或情商的培养;五是家庭教育也要有原则与策略,如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严慈相济,循序渐进,以发展的观点看孩子等。我们的建议来自我们对创造性心理学其他课题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