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玩合一,地方游戏“嗨”起来

教学玩合一,地方游戏“嗨”起来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题研究成果获镇江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多家媒体都给予了报道。现今,地方特色文化主题游戏活动已成为我园特色,我园于2013年被评为“丹阳市特色学校”示范校。丹阳有全国最大的眼镜市场,丹阳是皮鞋之乡。我们挖掘家长资源、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了以“丹阳眼镜”、“丹阳皮鞋”为主题的角色游戏。丹阳啷当即丹剧,更有显著的地域特色。

丹阳市新区幼儿园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走进新区幼儿园,跳入眼帘的是彰显特色的玩石,石头上写着鲜红的“玩”字;转身“回归幼儿世界,尽显儿童本色”的游戏墙上,那一幅幅民间游戏的情景唤起了多少人童年美好的记忆;再往里走,园训“爱孩子,慧天下”;办园宗旨“游戏精神,快乐童年”;培养目标“爱玩、会玩、一起玩,爱问、会问、大家问”以三原色呈现出来,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十年磨一剑。建园于1998年的开发区幼儿园,发展到2012年,更名为新区幼儿园,总占地面积达14340平方米,是一所集美化、绿化、儿童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幼儿园。幼儿园拥有中高级职称教师4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1人,镇江市骨干教师4人,镇江市教坛新秀2人,丹阳市学科带头人5人,丹阳市骨干教师20人,在编在岗教师100%已经获得专科文凭,90%已经获得本科文凭。这里,一切都是新的,从设施到理念;这里,一切都在成长,从幼儿到教师。如何再创辉煌?我们盘点我们的优势和弱项:优势,开发区充满了活力,经济在腾飞,文化在交融,多种游戏形式并存;弱项,教师的专业水平低,年轻教师多,成为幼儿园发展的瓶颈。路在哪里?我们借助本土教育家思想的引领,通过地方游戏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实行教学玩合一,在保教实践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育家思想的引领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吕凤子给我们以很大启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培养“合理儿童”。他强调,要通过美育的实施,让学生在心灵、身体和道德等方面全面发展。他特别强调,要“时刻注意他们整个心的活动”。合理儿童,对于幼儿园来说,就是合理幼儿,而游戏对于幼儿身体、语言、智力、情感、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游戏是培养合理儿童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本土教育家戴伯韬是陶行知最初的十三弟子之一,他一生追随陶行知,实施生活教育,给我们很大启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个基本命题。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学做合一”,提倡学生去做,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在行动中思考进而产生新价值。如果说,中小学教育是教学做合一,那么,幼儿园教学就是教学玩合一。

幼儿园的发展依靠教师,幼儿教师如何获得专业成长?吕叔湘的“求真能贱”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求真”就是追求真理,就是要放开眼孔读书,身体力行,力求用科学精神改造思想,规范言行,练就本领,务实创新。“能贱”就是立定脚跟处世,能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甘于平凡,甘为马前卒、铺路石,能耐住寂寞,心存安静,乐于清贫,方可成大器。这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不谋而合。吕叔湘提倡重视“方言”,启发我们要重视地方游戏,要通过教学玩合一,在保育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引领幼儿成长,和幼儿一起成长。

三、我们的思考

新区幼儿园经过“十一五”课题回归幼儿世界:通过对“地方文化主题游戏活动开发的研究”这一课题的扎实研究,形成了浓厚的“玩”文化。课题研究成果获镇江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多家媒体都给予了报道。原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到丹阳调研,曾两次到幼儿园来参观,看到我园充满童趣的地方游戏,由衷地评价:“这才是孩子们需要的生活。”现今,地方特色文化主题游戏活动已成为我园特色,我园于2013年被评为“丹阳市特色学校”示范校。“十二五”期间,我园将继续打造独具一格的“玩”文化。与此同时,幼儿教师既要为了孩子做好一日保教工作,也要不断继承、学习和创新,与孩子一同成长,因而我们提出了“教学玩合一”的核心理念。

四、我们的实践

(一)玩什么:地方游戏的课程开发

丹阳文化底蕴深厚,丹阳的眼镜、皮鞋、锯片、石刻、天仙配等已然成为丹阳闪亮的名片,丹阳的本土文化已然植入幼儿的心灵。我们充分挖掘这些资源,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围绕儿童的兴趣开发了系列主题游戏。

1.地方文化主题的开发

幼儿的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而日常生活则是文化的浮现。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于是在各年级各班紧紧围绕主题开展单元、系列活动,经过制订方案→实施主题→环境规划→区域创设→反思总结→集编成册六个步骤,我们开发了《小眼看丹阳》《丹阳人家》《美味的丹阳小吃》《足行天下》《眉目生辉》《丹阳的桥》《农家养蚕乐》《曲阿茶》《风筝翩翩飞》《红红火火丹阳年》十个主题活动,每一个主题均融合语言、艺术、健康等领域的课程以及结合主题相对应开设的若干区域游戏。

2.地方文化游戏的开发

(1)眼镜、皮鞋、饮食文化和角色游戏的融合

各个地方的特色大多体现的都是工业主打产品与餐饮文化,而这两种文化都含有交往、交流买卖的角色元素。这样的文化中有商业和家居的氛围,在其中挖掘角色游戏的资源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以,我们开发了地方小吃、地方特色商业,让幼儿融于家乡特色氛围中,体验游戏的社会性。丹阳有全国最大的眼镜市场,丹阳是皮鞋之乡。我们挖掘家长资源、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了以“丹阳眼镜”、“丹阳皮鞋”为主题的角色游戏。师生参观眼镜市场、皮革城后,我们的“小小眼镜店”、“皮鞋店”就正式开张了。我们还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进行了筛选,将丹阳小吃与角色游戏有机融合,开发“美味丹阳”等系列角色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感受饮食文化,发展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交往能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对家乡饮食文化的热爱。

(2)天仙配、丹剧文化与表演游戏的融合

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地方艺术文化需要代代相传,如果将艺术文化与表演游戏相结合,肯定是珠联璧合的创举。表演游戏如今在幼儿园中已走向萎缩,借传承地方文化振兴表演游戏是个契机。但传承地方文化只能从粗浅、简单、易学、易演入手,才能让幼儿兴趣不减与不灭。

丹阳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民歌民谣、民间传说等,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广为流传。其中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白龙娘娘的传说已跻身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丹阳啷当即丹剧,更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这些地方文学、地方戏剧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幼儿周围的人和事,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好素材。我们将丹阳民间文学、戏剧和表演游戏有机结合,选取具有游戏情境和益智内容的童谣、传说、戏剧,以情境表演为载体,让幼儿在玩中理解、体验民间文学、戏剧的内容,开发了以“天仙配”等为主题、以丹剧为表演形式的表演游戏。

(3)丹阳桥、亭、塔文化与建构游戏的融合

建构游戏可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幼儿自由自主地运用建构材料到一定的阶段时,就会产生构建整体块面的需要。此时,教师就可以适时介入提供最好的思路与建议,将地方特色建筑的照片给幼儿充当参照物,并适时引领幼儿去现场观摩观察建筑的宏伟气魄与建筑特征。

丹阳有着悠久的地域文化,家乡古建筑、家乡新变化等都蕴涵着无穷的教育资源,丹阳的桥、亭、楼、塔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建构游戏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游戏,丹阳的古今建筑为孩子们的建构游戏提供了丰富素材,常常看到孩子们用一些简易的玩具拼搭云阳大桥、万善塔等。于是,我们将丹阳古今建筑与建构游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开展了以“家乡的桥”、“家乡的楼”为主题的建构游戏,发展了孩子的动手、合作、创造等能力,同时培养了孩子爱家乡的情感。

(4)本土民俗、技艺与体育游戏的融合

高跷、滚铁环、跳皮筋、跳竹竿、舞狮、舞龙、荡花船等民间体育游戏,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处于游戏边缘状态。这些珍贵的民间体育游戏是丹阳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文化积淀。它不仅深受孩子的喜爱,还能有效弥补层出不穷的网络游戏、各式各样大小电动玩具以及一部又一部电视剧的文化内涵的不足,使现代幼儿的生活增添蕴含着传统文化元素的亮色与绿色。

我们重拾儿时记忆,走访民间,刨根问底,搜集整理了一系列民间体育游戏,让这些珍贵的游戏回归绿草如茵的操场、回归孩子的世界,让民间体育游戏重新焕发绚丽光彩。孩子们在阳光下、操场上滚起铁环、踩起高跷、跳起皮筋、舞起龙灯、荡起花船……三三两两尽情地玩耍。在玩耍中,孩子们开怀大笑,既锻炼了身体,启迪了智慧,陶冶了性情,又培养了协助、合作、动手、交往等能力。

(5)本土桑蚕文化与养殖游戏的融合

我园地处开发区,是个城乡接合部,放眼望去,一望无尽的田野绿意盎然,葵花盘盘、稻谷飘香。农民们在忙着春耕、采茶、喂蚕、秋收……绿色的田野散发出诱人的魅力,是孩子们最最向往的地方。我们带幼儿走进田野,开发了田野课程《蚕宝宝》、绿色游戏“养蚕”等。

春末夏初,在我们的“养蚕”区,小朋友给蚕宝宝采来桑叶,并根据蚕的生长周期切成大小不等的叶条。在小朋友细心的照料下,蚕宝宝一天天长大,孵化、蚁蚕、四次蜕皮、结茧、成蛹、化蛾。在小小的放大镜下,在小朋友的记录表中,蚕的一生精彩奇妙。小朋友们还在游戏区制作大大小小的草龙,为蚕宝宝结茧创造良好条件。走进田野,走进绿色,小朋友们在游戏中感受生命、绿色、爱,感受丹阳茶文化和丝绸文化的魅力。

(二)怎么玩:地方游戏的课程实施

当前,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往往成为教师开展活动的工具,而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游戏常常成为教师控制下的教学活动。教师也就由组织者和引领者变为导演者和控制者。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改变着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走向,干扰甚至中止幼儿正在进行中的游戏活动,影响幼儿游戏的情绪或改变幼儿原先自主游戏的设想,最终导致幼儿创造欲和愉悦感的消失。要打破这种格局,提升教师的理念,让教师角色归位,就必须让教师真正成为游戏活动的组织者、观察者、引导者。这意味着幼儿教师在游戏开展过程中首先具有引领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必须控制游戏开展的节奏和游戏活动的各个环节。

1.合理利用游戏材料,做运筹帷幄的组织者

作为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必须为幼儿营造安全、愉悦、宽松的游戏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探索与学习。同时,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幼儿与活动材料的互动来实现的,材料的巧妙投放更是游戏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心灵手巧,从环境和游戏材料着手扮演好幼儿游戏的组织者。

(1)教师要善于创设标识性游戏环境

所谓“标识性”环境,是教师和幼儿因地制宜,根据某种约定俗成的学习生活习惯与规则而创设的环境。它有明确的指示和隐形助教的作用。例如,在区域游戏时为了控制进区的人数,教师可在区域的入口处粘贴若干脚印图案或在班级设置进区卡,提醒幼儿自己判断是否还能够参加该区域活动。再如,为协助小班幼儿收拾游戏材料,教师可将玩具实物照片和图片贴在指定收藏的位置上,让幼儿一目了然。

(2)教师要把握材料投放的尺度,吸引幼儿持续兴趣

材料是支持幼儿学习的支柱。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往往只求“多”和“新”,而没有考虑区域材料投入的目的性、计划性,既不能把材料一股脑儿全部投入进去,也不能过于频繁地变更材料,否则很可能招致放纵幼儿片刻的兴奋;应分期分批地投放与按计划不断地更新材料,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数量要适宜,新旧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比例要恰当,要创造性地使用材料,不断提高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与逐步深入探究的兴趣。

(3)教师应善于“变废为宝”,能够挖掘材料的多元价值

在游戏活动中,昂贵精致的或是要花费大量时间制作的材料不一定就是好材料,相反,以幼儿发展为本、经济适用、方便快捷、高效省力是教师选用材料时应有的基本观念。为此,教师应充分挖掘现有材料的可利用因素,将材料稍加改动变成幼儿所需要的学具或玩具。例如方便面盒子,在老师的手中有时变成手工游戏中的收纳盒,放着小朋友的操作材料;有时摇身一变成了建构区内建筑工人头上戴的安全帽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智慧和想象力,变废为宝。

2.全面观察幼儿游戏,做别具慧眼的观察者

观察是走进幼儿内心、了解幼儿需要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了解幼儿发展所处的水平。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和水平来设计游戏活动,调整游戏活动,指导游戏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以幼儿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相反,离开观察的游戏活动的组织可以说只是成人的一厢情愿,离开观察的游戏指导也是盲目的指导。因此,观察是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角色归位的灵魂,是教师充当游戏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前提。

(1)教师应事先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支持者、观察者,在设计、开展游戏之前要把自己变成孩子,深入幼儿世界、细致观察幼儿的言行,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不同兴趣爱好和潜在的发展可能,做幼儿心声的倾听者。寻找并发现幼儿近期的爱好、兴趣点,敏感地捕捉有价值的生长点,借助游戏的土壤使之生根发芽。例如,冬天午餐后我园一楼小班幼儿有坐在操场上“晒太阳”的习惯,一位老师一次偶尔发现相邻的3位小朋友借助小椅子玩起了“开火车”的游戏,不一会儿车厢由3个变成5个,最后竟变成长长的一条,孩子们个个玩得神气活现,兴奋不已。于是,该班开设了区域游戏“小小火车开来了”,在这个生成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加入红绿灯、对号入座等环节,巧妙自然地拓展丰富了游戏。

(2)教师应全面观察,把握游戏的适宜性

在游戏全面开花后,教师要就本班开展的游戏进行全面观察。观察的内容包括:游戏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考虑到动与静的结合、开放与封闭的结合、独立与组合的结合;区域之间有没有相互干扰;游戏材料的投放能否引起幼儿的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合适,兴趣的持久性;尤其是创造性游戏中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否能很好地支撑幼儿游戏;是否存在有的区域很“火爆”,而某一区域却异常冷清。此时,教师要对游戏全方位观察,并适时进行适当调整,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个性的张扬。

(3)教师应深入观察,抓住介入的最佳点

作为游戏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要有“火眼金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游戏中。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抓住介入的最佳点。例如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同伴间有矛盾冲突时,游戏材料对幼儿失去吸引力或生成新的兴趣点时,教师应有的放矢地引导,既不破坏游戏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又使游戏得以延伸,同时帮助幼儿获得发展。

3.与幼儿多元互动,做机智聪明的引导者

在细致深入的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以敏锐的思维对幼儿的反应做出直觉的判断,并进行机智的引导。有时以玩伴的身份与幼儿互动,有时巧妙引导幼儿间的互动,有时借助材料的暗示,有时以教师的身份引导游戏的深入开展,真正做到有时是良师,有时是益友。

(1)教师应学会横向平行互动

当幼儿对某一游戏活动缺乏兴趣,或出现困难时,或对新材料没法驾驭时,教师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例如,教师提供了雪花片等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没兴趣了,这时教师可利用这些雪花片组装出滑梯、坦克、汽车、火箭等,开阔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会活跃起来,并掌握新本领。

(2)教师应善于开展纵横交叉互动

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标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可以促进游戏顺利开展。例如,玩“医院”游戏时,药房药品用完了,孩子们的游戏便卡壳了,没法往下进行。这时教师可以追问:“药都从哪里生产的?”接着还可以提示:“我们一起在药房旁开个制药厂,生产各种各样的药吧。”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用橡皮泥来捏造药丸,孩子们的兴趣便又一次被激起。如此,教师的一句提示不仅解决了“卡壳”的问题,而且引导幼儿的游戏向更深层次发展,玩得更精彩。这便是有效的纵横交叉互动。

(3)教师应会利用材料暗示互动

当幼儿对某一游戏缺乏兴趣时,或对某一游戏缺乏经验支撑时,教师可投入一些特征鲜明的材料暗示幼儿游戏可以怎么玩。例如在“医院游戏”中,幼儿玩了一阶段后,出现视觉疲劳,对游戏的兴趣逐渐减弱。此时,教师在“外科”投放一些“绷带”、“夹板”等,并增设“输液室”、“放射科”等,这时孩子们会假装骨折,医生便会让患者去拍片子,给患者上夹板等。新材料的投入起到了暗示作用,激发了幼儿新一轮兴趣,可以促进游戏在互动中深入开展。

(三)教学玩合一:我们共成长

蹲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心去体味人情,你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心里,你才会懂得怎样带领孩子成长。教师要从孩子的发展和知识建构出发,创设有效的教学过程,以知识为基础、发展为目标、游戏为载体,促进幼儿的智慧学习,处处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和孩子一起成长。

1.切合层次,培养有梯度

教师培养要切合不同层次的现状与需求,力求因人而异。既要按照教师自身领域的制高点进行分层培养,一课多研,以教促研,以研促学,以研促评;更要为不同年龄的教师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对于新教师,要帮助他们把主要的精力用在钻研教材、熟悉教法、寻求活动开展的有序操作和有效控制上。对于中青年教师,要帮助他们在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功夫,开展行动研究,围绕课题参与教育科研,撰写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对于老教师,应引导他们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和特有的优势,做好“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较快成长。历年来,我园一直坚持园长上观摩课,拔尖人才教师上示范课,老教师上特色课,三年教龄内教师上模仿课,而一年教龄内教师上汇报课。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找到自我发展的可实现目标,才能实现教师群体良性的生态发展。

2.情景再现,培养有标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以幼儿发展为前提的一日活动的组织更能考验一个老师的组织能力与艺术水平,更是践行吕叔湘“能贱”人生观的最好体现。将幼儿一日常规中的每个环节分解,教师扮演各种角色,如教师扮演幼儿和家长,再现晨间接待环节。其他教师观看后,对这个环节中存在的教育契机、价值取向、不足与问题、解决途径等进行研讨,借此给每个老师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的参照,尽可能地将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同时这样的方式也给每个教师提供了学习、参考、借鉴的机会。

3.务实有效,培养有效度

要使教师的培养回到务实的平台上,就要实实在在地以“有效”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为了加强教师培养工作的有效性,相应的管理办法也必须到位。例如,我园每个年段的每个主题都要进行课程审议,老师们在审议时提出适合幼儿发展的适宜的内容和学习性区域游戏如何设计,然后再进行主题活动教学;每月进行一次观察记录评比,新教师实行双向手动备课。

4.游戏化课堂,培养有准度

(1)教育游戏化

在学前教育,真人的教育就是要以儿童为中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幼儿在属于他们的童年中健康、快乐、本真地成长。秉承吕叔湘教育要“求真”的精神,我园确立“玩中学”教育理念,引领全园教师以课题为抓手,全力打造“玩”味十足的幼儿园文化。活动教学有情境,有游戏,有知识,有快乐,有探索。教师要恰当把握游戏区域的确定、场景的创设、材料的投放、区域的互动,从而让幼儿徜徉在“玩”的世界中,玩转地方游戏,在玩中乐,在玩中学,在玩中成长。

(2)教育生活化

教育家吕叔湘说:“教育半是科学,半是艺术。”自古以来,人类就在大自然中进化、生存和发展。把幼儿艺术性地引入大自然,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我园在后院开辟了一块园地,名叫稻草人乐园。乐园里有菜园、果园、桑园、梅园等,蔬菜绿绿葱葱,树木枝繁叶茂,水泥路蜿蜒曲折,灵巧可爱的葡萄架更是景色迷人。每个班的老师和孩子们管理一块地、一棵树、一株花等,幼儿在地里种菜、拔草、浇水、施肥,劳动着,实践着,玩着,学着,体验着大自然的神奇,品尝着劳动的快乐。这种实践性培训,促使“教育生活化”,同“教育游戏化”一样,成了我园教师的意识自觉和行为自觉。

(四)我们的成果

1.编织了一个因人而异的教育梦想

每一个教师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教育梦想,都有一幅七彩的教育蓝图,而整天与花朵般美丽的幼儿在一起的幼教老师,心中的梦想更天真,更绚烂。让美梦成真,缺少的正是时机,正是适宜的土壤与温度。回归幼儿世界——地方文化主题游戏活动开发的研究给新区幼儿每一位爱孩子、慧天下的教师点燃了激情,创造了机会。我思,我想,大家在为自己设计的游戏天地构思;我玩,我乐,大家在为自己主导的游戏乐园陶醉;我淘,我藏,大家在为自己发现的快乐游戏寻觅。从本土游戏中从发现,从开发设计中生成,从观摩评比中提高,一点点的智慧星火燃烧起来,一点点的构思愿望圆满起来,新区幼儿园的特色园本课程就像春天花园的繁花一样美不胜收。

2.收获了一个地方游戏的无价金矿

回归幼儿世界——地方文化主题游戏活动开发的研究对于新区幼儿园的领导和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条矿脉,沿着它找寻挖掘,我淘,我藏,宝藏越来越多,收获了地方文化主题游戏活动开发的宝藏。到地方民俗风情文化中淘宝,再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色,融合生成,集成开发了地方主题文化游戏的园本课程,收获了地方文化主题游戏活动研究的宝藏。行政领导带领教师,在课题的感召和推动下,潜心研究,撰写了一批科研论文,不断在幼教报纸杂志上发表,收获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宝藏。孩子们在百玩不厌的游戏世界里尽显童真,快乐成长,收获了幼儿园特色发展的宝藏。“地方文化主题游戏活动”正在成为我园特色建设的响亮品牌。

3.建成了一所欢乐愉悦的儿童乐园

让儿童享受童趣,开开心心地玩耍,快快乐乐地嬉戏。这里的孩子没有孤独感,玩具就是他们亲近的伙伴,没有寂寞感,游戏就是他们不厌的课程。从扭捏揉捶的泥塑造型中过足童年的玩瘾。从一日三餐的饮食文化中感受家乡的美食乐,包饺子,蒸包子,打酱油,烧大麦粥,孩子们早早学习厨艺。从家乡的巧手绣、剪裁、刺绣、缝纫中,培养心灵手巧的裁艺。从传统走向现代,融入地方产业发展转型的因素。美目生辉,眼镜小市场尽显丹阳眼镜制造销售的发达。足下生辉,皮鞋小市场反映了丹阳皮鞋之乡的繁华。融入生活的因素,让孩子们融入本土的元素,在游玩的过程中认知家乡的民俗民情,感受家乡的土特名优物产。我玩,我乐,玩不厌,乐不够。经过几年的经营,幼儿园既复原了丹阳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儿童游戏,又构建了反映丹阳现代产业发展的系列游戏项目,组建了从古到今、充分展现地域特色的儿童游戏天地,建设了一个儿童地方主题游戏文化的民俗馆。

4.锻炼了一支协同科研的教师队伍

科研对大多数幼儿教师而言,似乎很高深,很陌生,很遥远。但是因为课题的推进,一个开题仪式就是一次向教科研摸索的动员会,一次专家的报告会就是一次不可错过的学习机会,一个子课题就是一块必须啃下来的硬骨头。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互帮互学,互相鼓励,他们依据粗线条的框架开始美丽的附着,开始大胆的自我生成。学会了查资料,学会了做材料,学会了找案例,学会了交流讨论,学会了写论文,学会了组织各种科研活动,教师们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随着一个个省级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收获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宝藏。顾丽琴、杨霞、朱燕芬、王辉被评为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汤红霞被评为镇江市第一批教坛新秀,王辉、朱迎春被评为镇江市十佳教师……这些都佐证了课题研究对我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与助推作用。

在本土教育家吕凤子、戴伯韬、吕叔湘教育思想的引领下,通过扎实、深入的课题研究,地方游戏在我园“嗨”起来了,我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也随之快起来了。我们将继续沿着这条“科研兴园”之路阔步前行。

(朱迎春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