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自我胜任感的影响因子分析

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自我胜任感的影响因子分析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 要: 从政府、高校、基层、个人四个方面对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工作自我胜任感的9个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找出了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自我胜任感的关键因子。为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自我胜任感和“鼓励和引导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提供了参考依据。

林琼 肖炜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421008)

作者简介: 林琼(1971—),男,湖南衡阳人,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摘 要: 从政府、高校、基层、个人四个方面对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工作自我胜任感的9个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数学模型,找出了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自我胜任感的关键因子。为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自我胜任感和“鼓励和引导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基层; 自我胜任感; 关键因子

独立学院基本上以教学型为主,培养的学生大多数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具有本科学历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的就业区间介于二本和高职高专学生之间,在就业定位上表现出就业层次的多样性和泛化性。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比较优越,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多有特长,但是受过高考挫折,学习兴趣不浓,没有恒心,怕苦怕累,有享乐心理,只想干一些比较轻松、舒适的工作。因此,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培养他们的艰苦奋斗与爱国精神; 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就业观,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引导学生基层就业,培养毕业生在基层就业的自我胜任感。

一、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工作自我胜任感的关键因子调查

从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对独立学院毕业、在湘西自治州工作的50名特岗教师和大学生村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电话访问。调查结果显示,50名大学生特岗教师和村官中有大部分人不愿继续留在农村支教和工作,我们还在网上对独立学院毕业生进行了下基层的意愿及原因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基层胜任感的主要原因为以下9个: 政府的鼓励政策、最低收入保障、高校的就业指导、基层待遇、人才需求、基层发展空间、个人专业技能、个人综合素质、个人价值观。

二、研究方法

1.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关键因子评价体系

以大学生就业问题为背景,选择调查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情况和意愿的主要因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政府鼓励政策、收入保障等9个主要因素为研究对象,并结合统计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总结。方法概括如下: 首先,组织成员选择有代表性的独立学院毕业、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特岗教师和大学生村官进行调查,统计出影响他们在基层工作自我胜任感的主要因素,并让他们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作模糊评价,科学建立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工作自我胜任感的关键因子评价体系; 其次,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求得评价指标(9个主要因子)权重; 最后,根据各因素影响大学生选择基层就业的程度所占权重进行排序,找出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关键因子。

2.主要因子排序体系

(1)政府(B1): 政府鼓励(C1),收入保障(C2);

(2)高校(B2): 就业指导(C3);

(3)基层(B3): 基层待遇(C4),人才需求(C5),发展空间(C6);

(4)个人(B4): 专业技能(C7),综合素质(C8),价值观(C9)。

按照AHP法分层,其中,第一层为目标层Z,第二层为准则层B,第三层为指标层C,结构图如下:

图1 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主要因素层次结构

3.利用AHP法计算影响大学生基层工作主要因素的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1)计算权向量(标准化的特征向量)和一致性检验。

采用专家评估法得到各主要影响因子两两比较的量化判断矩阵(如表1),根据层次分析法(AHP)原理,求出评价指标权重Mi

首先,我们先计算第二层对第一层的成对比较矩阵,其中CI=(λmax-n)/(n-1)。

可以看出CR=0.011<0.1,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

(2)计算组合权向量和一致性检验。

下面计算第三层的指标对第二层的每个准则的成对比较矩阵,据调查结果和专家评价结果我们不妨设他们分别为:

表1 各主要影响因子两两比较的量化判断矩阵

表2 各主要影响因子B1-C量化判断矩阵

表3 各主要影响因子B2-C量化判断矩阵

表4 各主要影响因子B3-C量化判断矩阵

表5 各主要影响因子B4-C量化判断矩阵

注:按照层次分析法,在构造成对比较矩阵αij的取值时,引用数字1,2,…,9及其倒数1,1/2,…,1/9去做尺度,他们代表的意义如下:1表示xi与xj的影响之比相同,3表示xi与xj的影响之比稍强,5表示xi与xj的影响强, 7表示xi与xj的影响明显的强,9表示xi与xj的影响绝对的强,2,4,6,8表示xi与xj的影响之比在上述两个相邻等级之间,1/2,…,1/9表示xi与xj的影响之比为上面aij的互反数。

对于不同的n,运用层次分析法算出的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数值如下:

下面我们分别计算得出这四个矩阵的权向量αk、最大特征值λk、一致性指标CIk和一致性比率CRk,结果如下表(其中,CI=(λmax-n)/(n-1),RI=1.45,CR=CI/RI)。

表6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可以看出,CRk均小于0.1,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一般地,对于三层决策问题,设第一层只有一个目标,第二、三层分别有n,m个因素,且第二层对第一层的权向量为

第三层对第二层的权向量分别为

令Ω={α(3)1 ,…,α(3)n },则第三层对第一层的组合权向量为

α(3)=Ωα(2)

由公式计算可知: α(3)=(0.164,0.210,0.037,0.241,0.088,0.106,0.027, 0.027,0.099)T

即独立学院大学生基层就业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分别是政府的鼓励政策占16.4%,政府最低收入保障占21.0%,高校的就业指导占3.7%,基层待遇占24.1%,基层的人才需求占8.8%,基层的发展空间占10.6%,个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均占2.7%,个人的价值观占9.9%。

组合权向量的一致性检验:

CR(2)=0.011,CI(3)=0.097,RI(3)=1.45

CR(3)=CR(2)+CI(3)/RI(3)=0.078<0.1

因此,组合权向量通过一致性检验。

三、结果与分析

从以上可以看出: 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自我胜任感的最关键因子是基层待遇(占24.1%)和政府的最低收入保障(占21.0%),按照影响大小后面依次是政府的鼓励政策(占16.4%)、基层的发展空间(占10.6%)、个人的价值观(占9.9%)、基层的人才需求(占8.8%)、高校的就业指导(占3.7%),最后是个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均占2.7%。

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基层的待遇普遍偏低,政府的收入保障制度也不尽完善,导致基层单位在各方面与城市的单位相比均有一定的差距,加上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就相应提高了,而这正需要较高的工作待遇做保障,故基层待遇和政府的最低收入保障成为最主要影响因子理所当然。

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生本身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家庭条件优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期望,由此提高了他们就业的心理预期; 同时,基层的就业环境相对艰苦,工作贴近民生,很多毕业生不能适应这种生活,感觉力不从心; 因此价值观和个人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也同样成为了影响他们基层就业自我胜任感的重要因子。

四、对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自我胜任感的几点建议

1.改善基层待遇以及建立完善的最低收入保障体系是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自我胜任感的最关键因子和有效保障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基层待遇权重占24.1%,政府的最低收入保障权重占21%,这两者是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自我胜任感的最关键因子。因此,基层在很大程度能吸引大学生的是待遇和政府的最低收入保障政策,如果基层待遇很好,能够满足大学生在物质上的基本需求,大学生就能没有后顾之忧,就会觉得在基层工作是有保障的,是有前途的,那么有用的人才自然会源源不断地涌入基层,积极参与到基层建设中去。

2.努力落实已出台的鼓励政策是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自我胜任感的激励因子

基层不仅需要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流动式的阶段性服务,更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长久融入这片热土。近年来,政府部门针对大学生就业出台的优惠政策很多,但贵在落到实处,方能激励人才,留住人才。政府不仅要为志愿者搭建好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更要把眼光放得长远——长久留住人才,才能使得基层有长远发展。政府的优惠鼓励政策应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投身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税收、贷款、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实行优惠。努力改善基层的工作环境,为他们及时解决实际困难。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清理影响大学生下基层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为他们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切实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在基层创业、发挥真才实学,创造良好环境。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自我胜任感的重要引导因子

独立学院毕业生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方面要树立“工作没有贫贱之分,只有是否适合之别”的观念,认识到主动到基层就业、创业、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另一方面,要了解自我,准确定位。面对基层复杂的社会环境、薄弱的经济基础和自身社会经验缺乏的现实,我们毕业生要想发挥作用,有所作为,不仅要有热情,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去,丰富自我,塑造自我,在基层的点滴工作中锻炼自己,干出事业。

参考文献

[1]刘明新,邹冬生,张胜利.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2]沈继红,施久玉,高振滨,张晓威.数学建模[M].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8.

[3]刘新民,郭洪波.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

[4]刘新民,王垒,吴士健.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6).

[5]颜文朗.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201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