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案例】对泛在阅读的实践与反思

【案例】对泛在阅读的实践与反思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众多的公众号里,笔者最常阅读且受益最多的要算由五溪蛮主编的“阅读谭”和冉云飞主编的“冉式艺文志”了。这些动态的信息都是在普通书本中得不到的,这便是“泛在阅读”之特别优势——信息及时且获取便捷。笔者对泛在阅读的教学实践探索可分为两大方向,一是在教学主场——教室里的实践;二是在第二课堂的实践,对学生、家长的指导。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当然不会放过网络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以下便是笔者在“泛在阅读”中的实践和收获。

一、泛在阅读的生活实践

(一)微信上的公众号

笔者用微信,除了受益于其强大的讯息传送功能,另有就是它博大的公众世界。在众多的公众号里,笔者最常阅读且受益最多的要算由五溪蛮主编的“阅读谭”和冉云飞主编的“冉式艺文志”了。

“五溪蛮”实际是编者的笔名,他的真实身份是笔者的一位文化界学长,供职于出版社,常年和图书打交道,阅书无数,笔耕不辍。在他的公众号里,兼顾新书介荐、旧书钩沉、书评书摘、名家访谈、历史逸事、书展播报、文化观察等,内容涵盖散文、小说、诗歌等多种形式。就像他自己的签名一样:以阅读会友,以阅读励志,以阅读怡情,以阅读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阅读谭”就像一位老友,虽与学长多年不见,但常常在休憩之时打开他的推送文章,总觉一股暖意如细流般漫过全身。或许这就是阅读和网络合力的结果,随时随地给身心补充能量。

对“阅读谭”最大的期待还有其一年一度的个人阅读十大好书总结,这也是笔者锁定新年书目的一大捷径,虽不是每本都读,但能读一两本已是受益匪浅。例如2014个人阅读十大好书:《爱与黑暗的故事》《耶路撒冷三千年》《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尽头》《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再见冬妮娅》《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历史在你我身边》《我的九十九次死亡》《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除此之外,另一位笔者颇为关注的就是冉云飞,说他是作家也可,学者也可,评论家也可,内功深厚的他不管是对传统文化还是世界新变化都敏感如斯,研究颇深,发表的文章更是引人深思。关注他源于读过他的两本书:《给你爱的人以自由》《像唐诗一样生活》。心想,一位以父亲身份关注教育、关注生活的人,思想导向不会错。尽管他言辞犀利,被人戏称为“冉匪”,但言里言外却着实让人感受到他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待学术严肃认真的态度。虽然相对于读整本书,看微信推送的文章依然呈现出碎片化特征,但日积月累的效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并且,综合各大媒介通过电子讯息传送出的大数据,也可使真正的研究者,在快速与片段的情况下,能有所“预流”,掌握大环境下的文化前言和动态。

(二)微博上的私信

笔者最常阅读《中国新闻周刊》发来的推送文章,每日一则精选文章,特别适合奋斗中的年轻人,提醒我们在忙碌之中能够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厘清思路。近日,让笔者颇为受益的文章就有《中国人的撕扯人生:一边是上流,一边是逐流》《如何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三)QQ上的良师益友

腾讯上的信息铺天盖地,需要我们明辨是非、取精去浊。最常阅读的是专业领域的导师分享和原创的关于小学语文发展、各地赛课实录时评的文章。不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或是回校的公车上,都能一睹专业前沿,受醍醐灌顶之益。还有好友发表的游历历史文化名城的图文解说,虽不能处处亲历,但借着互联网,也能心游四海,踏古循迹。幸运之时,还能碰见资深摄影家朋友发表的摄影大片,让人大饱眼福。这些动态的信息都是在普通书本中得不到的,这便是“泛在阅读”之特别优势——信息及时且获取便捷。

(四)互联网上的强大网站

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平时不乏受益于各大资源网,如:小学语文人教社——工作学习日日查、教学参考现查现用,免去了天天带书回家的繁重;中国儿童资源网——最佳的教学资源网站,涵盖儿童文学快乐学堂、优秀作文等孩子喜欢的资源页面,它们都在“泛在阅读”的教学应用中展现了不小的作用,后文再叙;汉字字源网——笔者最爱的教学工具书网站,除了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对于重在生字教学的低段,字源教学可使儿童从本质上了解造字规律,加深对汉字文化的认识,摒去烦琐的翻查工作,为一线教师备课提供了最大的便捷;最后推荐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一线教师教科研必备。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就像一位宽容的长辈无条件接纳了我们,大量免费的论文供我们查阅下载,教育的点滴实践在这里有丰富的理论支撑,一线教师的教科研成为现实。

(五)“蚂蜂窝”的醉人图片

“蚂蜂窝”其实是一个网站,是一个汇集了大量图片、攻略的旅游网,是笔者常光顾的网站之一。每每出行前,总会搜罗大量文字、图片做足准备;出行之时,也会带上iPad随时随地查阅、问询,以微调计划;旅行回归,总不忘发上一帖,共享快乐和经验。可以说,是“蚂蜂窝”给了笔者很大一部分生活的动力,心里总有停不下的向往——走出去,看世界。

二、对泛在阅读的教学实践

笔者对泛在阅读的教学实践探索可分为两大方向,一是在教学主场——教室里的实践;二是在第二课堂的实践,对学生、家长的指导。

(一)教室里的实践

在我们班,以前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下午的课管时间,及早改完当天作业的同学可以到图书角选取图书,自主阅读。形成这个规定的初衷是为了给孩子争取更多的在校阅读时间,不至于零碎时间被浪费。但是时间长了笔者发现,每次开开心心跑去拿书阅读的总是那部分学习能力较强、动作较快的孩子,而这部分孩子大多阅读能力也较强,他们平时的阅读量就大大高于其余的孩子。而改错慢的孩子有的是因为学业上的错误多,有的是因为动作慢,这部分孩子大多阅读能力也较弱。他们在家常常就需要花更多时间来完成预习、复习任务,而留给他们自主阅读的时间就微乎其微了。对于这部分孩子,我们的这项班级规定就显得不太人性化了,因为恰恰需要大大关照者却没有享受到一点优待。于是,笔者开始改革。

从二年级起,我将8:15到8:30作为孩子们的自主阅读时间。因为早上的这段时间,没有作业,没有改错,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参与进来。

任何事物达到平衡才是最好的状态,阅读所追求的,也应当是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有机结合。于是到了下午,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尽快指导,让动作较慢的几个孩子改完错。令人惊喜的是,这样下来,每周总有一两天课管时间被完整腾出,加上每周两节的阅读课,我们班有了每周三四节的阅读时间,这个时候,我们会进行集体阅读。此时,互联网就起作用了。

点开中国儿童资源网,里面的绘本故事是这个阶段孩子们的最爱,精美的图片,好听的语音,大大吸引了这群以形象思维发展为主的低段儿童。最棒的是播完文字后每页都有几秒的时间供孩子们读图、思考,这种读绘本的方式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由于每页后只留有几秒钟来读图,所以每个孩子都专心极了,生怕错过精彩部分。就这样,一学期下来,我们在教室利用网络一起读了一本又一本绘本,有《我爸爸》《我妈妈》《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变成了幽灵》“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可爱的鼠小弟”系列、《我的爸爸叫焦尼》等经典绘本。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一举多得!

(二)第二课堂的实践

在班里,我们只有一台电脑,而学生回到家,几乎家家都有一两台电脑。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迷恋网络游戏,甚至使出拔掉网线的狠招。其实,只要我们指导得当,先扶后放,让孩子体会到网络有利有弊,就不用担心了,因为未来的世界,互联网一定会成为他们生存的必备资源。学生入网初期,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

笔者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就曾如此建议:请你和家长一起上网查阅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请上网了解你感兴趣的太空知识……布置完这类作业的第二天,在上课时总有惊喜。你会发现专心听讲的孩子比平时多了,尤其是那几个“调皮蛋”,都安稳了许多。没错,他们在积极捕捉老师提出的问题,试图在自己已知的知识上大显身手。每当问到和预习相关的问题,前一天利用网络学习的孩子便两眼放光,高举双手,唯恐落后,有的甚至还挥舞着手中打印的资料。

除此之外,笔者还会给家长建议:在大家的iPad、手机上,不妨少装甚至不装游戏软件,多下一点儿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童话和小说。在放长假外出时,背上厚厚的纸质书显然不合适,但走亲访友总有闲来无事时,高速路上总有堵车时,孩子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电子阅读器进行短时间阅读。

三、泛在阅读实践的反思和展望

不管是对泛在阅读的生活实践还是教学实践,都是笔者身处电子信息时代对阅读新方式的积极探索。虽然在不同方面均有收获,但一定还有不成熟的地方,比如在阅读的内容、形式上还有更多的探究空间;在对学生的指导上还需探索更多的路径。随着无线网络覆盖面的日益扩大,相信“随时随地成为读者”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实践。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不难相信,阅读的泛在化,图书馆的泛在化,甚至大量信息的泛在化,都将成为可能。在探索更好的生活方式的道路上,我们切忌错误地挪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迎新弃旧,将纸质阅读全盘否定,同时,我们不需要新旧敌对,而应当摸索出最佳的平衡方式,让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和谐共存,让阅读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特色。

(岑 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