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科学的农村校长队伍建设机制

构建科学的农村校长队伍建设机制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往的校长培训缺少针对性,尤其是针对农村教育与农村校长的需求不够。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校长培训制度,其培训的关注点必然指向胜任力。在培训需求的分析上,必须把校长个体与胜任特征模型中差异较大的特征列为个体最具针对性的关键内容。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带有权力的特征,这是客观存在的。作为领导者的校长,必须预设学校共同的愿景,决定并实施学校的变革,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1.确定农村中小学校长明确、具体的选拔标准

当前,农村校长的选拔与任用尚存在标准不明,程序不清,任期不定,调动频繁,有比较大的随意性等问题。尽管原国家教委早就颁布了《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但是总体来看,目前设计的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原则性规定多,具体指标少,缺乏对每一个指标的具体要求和衡量范围的界定。由于标准不明,校长的准入就有比较大的权力“自由裁量”的空间。多数地区校长的选拔程序没有体现教育及其校长专业化的特点,“关起门来”选拔,校长后备人选的范围极其狭窄,难以保证优秀的教师和适合的人选进入学校领导层。农村校长调动频繁,甚至免、任频繁,既不利于校长任期责任的履行,也不利于校长安心“苦练内功”以提升核心领导力。

所以,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视角看,应当立即着手建立农村中小学校长胜任模型,明确校长岗位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进行校长选拔。要拓宽农村校长后备人选的范围,校长选拔的方式可多元,但标准必须是统一的。在中小学校长准入制度的实践中,必须重视“程序公正”,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把最具核心领导力潜质的人选拔到校长岗位。同时,必须考虑建立基于胜任模型的农村校长考核评估制度,以校长的胜任力、行为与工作绩效作为评估指标,经过科学的评估程序与方法做出评估,作为校长任用、提升和报酬的依据。

其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基于胜任特征的农村校长培训制度。以往的校长培训缺少针对性,尤其是针对农村教育与农村校长的需求不够。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校长培训制度,其培训的关注点必然指向胜任力。在培训需求的分析上,必须把校长个体与胜任特征模型中差异较大的特征列为个体最具针对性的关键内容。这样就能为被培训校长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以核心领导力的提升为主要内容。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案例教学、参与式培训的方式得到校长的普遍欢迎。同时要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与学校实践之间的有效沟通途径,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校长核心领导力的提升与可持续的专业化发展。

2.遵循成长规律,促进校长的自我提升

核心领导力作为农村校长高水平履行职责的综合能力,与校长的学习能力、领导经历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因素有着深度关联。这就决定了校长核心领导力的生成与校长的成长过程深度叠加,具有循序渐进、内生发展的特点。

首先,校长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专业引领能力。大多数农村校长生活在农村,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自学与自考”成才;也有些农村校长尽管受教育于城市,但常年工作在农村学校,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文化背景不可避免地在他们身上留有印记。农村校长身上充满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在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上的矛盾与冲突。他们了解农村,明晰农村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所在,渴望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农村学校教育,更渴望通过政策倾斜与制度变革,实现农村学校的彻底改观,但却未必能够准确把握住现代教育剧烈变革的轨迹。这就要求他们从主观上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觉的价值追求,把课程改革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提升专业引领能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研究型教师群体。

其次,校长要重视非权力影响力,尽量避免强化权力。管理不可避免地带有权力运作的印记。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带有权力的特征,这是客观存在的。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以人为本的时代,要充分认识非权力影响力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条件和环境艰苦的农村学校,校长要用人格魅力凝聚人心,使教师认同学校发展愿景;在工作中教师以学生为本,校长要以教师为本,关爱教师,善待教师,尊重教师,欣赏教师,为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为教师发展服务。权力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这种以人为本理念的合理内核其实就是对人的尊重和关爱。而刚性化的权力实质是把人作为工具,一旦在管理中把人当成工具,校长就失去了教师的信任和尊重。

最后,领导力的提升重在实践。作为教育者的校长,必须准确定位学校组织的性质和核心价值观,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学校的课程改革,引领学生的发展方向。作为领导者的校长,必须预设学校共同的愿景,决定并实施学校的变革,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作为管理者的校长,必须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行为,运用管理技术与方法,有效地运筹、组合学校的各种要素和资源,使其达到放大功效的目的。正是在复杂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校长们不断改变能力结构不均衡的态势,通过不断学习、体验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才能在推动学校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领导力。

【注释】

[1]李昌明.领导力与造就优秀企业人才[J].经济论坛.2005(6):75-76.

[2]王崇梅,安立军.论六赢领导力[J].商场现代化,2006(3):120-121.

[3]刘明辉.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力[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12):20-23.

[4]李林,童新洪.基于项目绩效的领导力模型[J].现代管理科学,2005(9):65-67.

[5]黄颖.和谐城市与城市领导力建设[J].领导科学,2006(3):40-41.

[6]童中贤.领导力:领导活动中最重要的功能性范畴[J].领导与管理,2002(4):95-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