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牛津游学体会

牛津游学体会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7月26日,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途径荷兰阿姆斯特丹,于当地时间23:00左右我们到达了牛津,正式开始了为期两周的“致远学院——牛津大学哈福特学院暑假项目”。在平时的生活中爱好各类体育运动,是致远篮球队、足球队和羽毛球队主力。

学习和了解文化同样重要。

——2011级数学方向阎翔

2014年7月26日,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途径荷兰阿姆斯特丹,于当地时间23:00左右我们到达了牛津,正式开始了为期两周的“致远学院——牛津大学哈福特学院暑假项目”。牛津大学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大学之一,哈福特学院也是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学院,而我们这一次的暑期项目名为数学物理项目,所以我首先说一说在牛津的学习感悟。

按照时间顺序,最初的两天我们上了英语课。应该说学到的新知识不多,大多数时间是用于练习,自己说的时候练习口语,老师同学说的时候练习听力,形式上与我们以往中学时期习惯的练习方式相差不大,只不过在上了大学之后,我们着实是几乎没有机会进行这样的练习。对于有意申请出国的同学来说,这也算是一个相当难得的机会。

接下来的两天是数学课。数学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群作用,对于数学班的同学来说基本上就是复习;第二部分微积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列出微分方程大概是非常容易的,但求解所用到的技巧,大多已经遗忘,所以似乎进行得相对有些吃力;最后一部分banach代数简介,应该说是相对比较纯的分析内容。由于老师讲课的速度实在太快,除了最初的一部分外大家基本上只能是忙于记录下老师讲的内容,没有时间用来理解。在这两天的课中,我最大的思考是,如何衡量自己学会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如群论,即要能够像这位数学老师那样,用一节课的时间,将所有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概括出来。

第二周的四天是物理课。其中,前两天老师介绍物理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实在是过于简单,后两天老师让分组做一些小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但是很少能够在中国的课堂当中遇到,当然主要还是没有这个需要。这是因为在中国,进入大学学习物理的学生,在刚进大学时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其实相差不大,这反映中国基础教育的发达,是值得肯定的一点。后两天老师主要介绍一些相对论中的知识点,严格地说,它并不包含完整课程内容,而可以被视为给出了一些在相对论学习中我们不一定会遇到的思维方式,尽管我学到的不多,但是觉得这样的课程可能最适合两周的暑假课程。

另一方面,牛津大学在世界上最著名的是它的教育学,因此,我在上课期间也认真思考了这里教学的方式与我们在国内所接收的教学方式有什么不同。尽管我们对牛津的教学并没有完全的了解,不过还是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在牛津,每一位学生将会每两周轮流与老师单独会面,并提交一份1500~2000字的报告,老师通过这一方式判断学生是否跟上了正常的学习进度。相比而言,在国内,大学老师如果有意在学期中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大多采取小测的方式,而小测成绩往往会被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就我个人而言,在我大学三年的学习中,诸多的小测,包括期中考试,往往给自己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但是假设我们也采取这种与老师面谈并提交报告的形式,大概会有更多的同学抱怨获得成绩的不公平性,所以,也许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牛津的教学形式,而是从学生到老师对上一门课的目标的理解——如果学生上课就是为了学到自己以后有用的知识,老师授课就是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一目的,那么考核便是次要的,于是考核的方式只要是公平的,就是不重要的。与此同时,尽管这不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不过确实是我第一次来到英国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因此,了解和学习这里的文化也是同样重要的。两周的时间,我们所能经历的不多,这里我就说一说自己的一些小感悟。

第一,在我眼里,其实英国的旅游资源并不一定比中国丰富,只不过因为我们大多数同学从未走出过国门,对西方陌生的文化有着莫名的好奇,因此给人的感觉是几乎随处都是风景。第二,不可否认的是,牛津、伦敦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英国,是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这种文化底蕴不同于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沧桑感,而更像是近现代人类对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尊重的集中体现,最好的例子就是这里随处可见的博物馆。在中国,有名的博物馆屈指可数,而就在牛津这个小镇上,分类齐全、展品也许不算珍贵但一定组织完备的博物馆就有好几个,也许这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地方。第三,给我留下较深刻印象的是英国的交通,这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谁说只有中国的马路上大家都在闯红灯?牛津和伦敦的街头,随处可见中国游客等在红灯前看着当地人淡定着闯过去然后不知所措;其次,伦敦的巴士世界闻名,但是大多数双层巴士连半层都坐不满;最后,英国的火车系统就像是地铁一样,极其的方便,价钱即使考虑到汇率大概也是较为便宜的,只不过就是慢了点。这一部分的结论是,英国是一个很不错的国家,不过国内看到的那些贬中国褒外国的说法,事实证明大多是胡说。第四,这是我回到国内之后才体会到的,中国人和英国人在礼节方面有极大的差别。不得不说,在国内听到“抱歉”和“谢谢”的频率比在英国时低了很多,其实在这种环境下,很多时候自己也就习惯于不把这两个词挂在嘴边,因为会显得异常的“客气”,我个人对于这一点没有太多的想法,反正只要自己清楚所处的场合,采取适合场合的礼节即可。

阎翔,男,2011级数学方向,曾任致远学院2011级数学班班长,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军训优秀小班长、校级B等奖学金获得者。在平时的生活中爱好各类体育运动,是致远篮球队、足球队和羽毛球队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