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成长的三个努力方向

教师成长的三个努力方向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目前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教学业绩,但是做好德育工作,往往能促进教学工作。教师应把教学作为自己的天职,用心经营自己的课堂教学,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成为学科建设者和课程领导者。

今天的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只有坚持终身修炼,才能更好地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

教师成长之路怎么走?笔者觉得以下三个方面是教师成长的努力方向。

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

今天的教师还能称得上是一个文化人吗?这真的是一个问题。重庆的《今日教育》杂志2013年第9期的卷首语,把“重塑作为文化人的教师”作为第29个教师节的献辞,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篇文章提到,重塑教师的文化人形象,或能改变社会对教师的刻板印象,走出专业成长的困境,享受师者独有的幸福。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最新出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中指出,做教师的应该有文化,应该成为“文化人”。他认为,一个教师能否在学校、在学生中站住脚,能否在教育教学中取得好成绩,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最终取决于他的文化。于永正老师这位小学语文界的教坛常青树,对教师应该成为“文化人”的感悟,是他的肺腑之言。

教师应该成为文化的传播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日本的斋藤孝教授在《教育力》一书中认为,学校的课程就是一种文化遗产,“传承文化遗产的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力。

现在,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2014年3月,教育部专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需要承担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而当下教师中真正懂得传统文化的人并不多,很多教师需要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光明日报》也以“中小学缺少教传统文化的人”为题进行过报道。其实,教师对古今中外的文化都应该有所涉猎,这样才能对整个人类文明有更好的认识,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做优秀文化的传递者。

自己离文化人有多远?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

二、成为儿童研究的践行者

现在,很多教师有“学生越来越难教”的感慨。这个“难”,不是体现在学科教学上。现在教师的整体知识水平是在提升,在一些地方,硕士当小学教师也不是新闻了。这个“难”,就难在如何管理好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一面等方面,这些其实都是属于德育工作的范畴。

尽管目前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教学业绩,但是做好德育工作,往往能促进教学工作。如果教师的德育工作不到位,也往往会影响到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可以实现“德育为先”和“教学第一”的双赢。

《人民教育》2014年第1期刊发了《不要把感恩教育变成“道德秀”》一文,对当前学校德育中盛行的“洗脚秀”“喂饭秀”等行为进行了批评。2015年,《教师博览》《人民教育》也刊发了相关的批评文章。这些“道德秀”的出现,也充分说明当前学校德育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育人为本”要从研究学生做起,每位教师要成为真正的儿童研究者。成尚荣老先生认为儿童研究,应该成为教师的新基本功,应该成为教师的第一职业。这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

三、成为课程的开发建设者

《中国教育报》2014年3月改版,把“教师周刊”改为“课程周刊”。这是一种引领,就是要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

教师应把教学作为自己的天职,用心经营自己的课堂教学,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成为学科建设者和课程领导者。尽管第八次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在我国学校的语境中,很少有教师从课程的高度来看待学科教学。

在香港,教师要成为课程领导者几乎就是一种常识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的香港教育工作者黄笑冰的《从新手教师到课程领导者》一书,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3年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之一。在这本书中提到的“课程领导者”,并不仅仅是我们通常说的校长或者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他们的课程领导者有各个层面,类似于内地学校的备课组长也可以是课程领导者。可见,提高课程的领导能力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追求

因此,教师不仅仅要立足教学,更要有课程的意识,努力提高课程的领导水平。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教师还需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和能力,具有承担选修课程或者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正如吴非老师所言,进德修业是教师一辈子的事情。以上三个方面,应该成为一个心中有梦的教师的终身修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