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五人”在创造特色办学的历史

“西五人”在创造特色办学的历史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走进西五小学,“翻阅”西五小学10年的“绿色教育”办学历史,给人以格外清新、美好的感觉。走进西五小学的绿色教育,她给予我们诸多的新启示。从“西五人”特色办学的骄人成绩中,我们首先获得的重要启示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教育规律。西五小学的特色成功教育离不开丁国君校长独特的办学思想——“绿色教育”思想。

林 森

走进西五小学,“翻阅”西五小学10年的“绿色教育”办学历史,给人以格外清新、美好的感觉。这里有令人刮目相看的先进办学理念,这里有令人啧啧称奇的学校管理改革,这里有令人满怀希望的教师发展模式,这里有令人致敬的办学创业事迹,这里有令人感动的故事……走进西五小学的绿色教育,她给予我们诸多的新启示。

一、特色办学——“绿色管理”需要“专家”办学的校长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规律。一个专家校长就是一所成功学校。这也是一个规律。从“西五人”特色办学的骄人成绩中,我们首先获得的重要启示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教育规律。

透过西五小学创新、有效、科学的“绿色管理”工作,我们看到了一位孜孜以求美好教育事业的“专家”校长——丁国君!她,有独特的办学思想,有“教育大爱”的激情,有教育理论的“修养”,有创新办学的“智慧”、有坚实改革的“行动”。

独特的办学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的领导。”西五小学的特色成功教育离不开丁国君校长独特的办学思想——“绿色教育”思想。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一批批踌躇满志的校长积极投身办学改革,不断创新探索,成功地开辟了一个个践行素质教育的新路径,像“生命教育”、“尊重教育”、“幸福教育”、“快乐教育”等等,今天,西五小学孜孜以求的“绿色教育”又给我们呈现了一朵素质教育成功办学的“奇葩”。而这正是丁国君校长办学思想实践的结果。

丁校长和西五人的“绿色管理”的主要理念是,采用积极有力的方式方法理顺各种职能部门,达到稳定、有序而充满活力的状态,使每个人都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自我发展,使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运转。绿色管理是人格和谐、人际和谐、校园和谐的建构过程,后一个层次的和谐总是要建基于、依赖于前一个层次的和谐。绿色管理是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的管理。

以笔者所见,可以说,“绿色管理”理念既是对传统科学的管理理论思想的继承,更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发展。它在管理的“目标、流程、评价”等几个阶段都注入“绿色”——生机与活力;在管理的“人、财、物、事、时间”等各方面都赋予“绿色”——生机与活力。它既是一个贯穿“绿色”生机与活力的理念系统,又是一个勃发“绿色”生机与活力的实践系统。管理的重要功能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绿色管理最有利于激发人的生命力、积极性;管理的重要意义是“促进自我实现”,绿色管理最有利于师生开发潜能“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流程是“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绿色管理最有利于关注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快乐;管理的重要追求是“向上的文化”,绿色管理最有利于促进师生提升“人化”水平;管理的重要目标是“高质效”,绿色管理最有利于实现学校“优质教育效率”的最大化。

“教育大爱”的激情

教育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人被誉为“阳光”照亮别人。教育的神圣、教育人的神圣就在于像太阳、像阳光,给人以无限的光明与温暖——大爱。人们对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最高评价是“爱满天下”。人们对古今中外所有的教育家以及对教育有所贡献的人的褒奖都离不开这个阳光般的“爱”字。丁国君校长也是一样,她也是一个满怀“教育大爱”的人。作为教师,她爱学生,爱得真挚,用“爱生如子”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作为校长,她爱教师、爱办学,爱得真诚,用“甘愿奉献一切”来说明一点也不夸张。丁国君校长的“教育大爱”其突出的珍贵之处还是这浓浓的“绿色”——“教育大爱”的激情。人是精神性动物、情感性动物,热情的工作精神是丁校长最为宝贵、感人之处。正是这“教育大爱”的激情让丁校长兢兢业业地工作。多年来,她默默地付出,她潜心钻研,她不求名利与回报的执著精神超出常人。正如丁校长自己所说:“回顾自己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我总是感觉有一种力量在推动自己,总是有一种热情在心里奔放。”

教育理论的“修养”

校长的办学思想、成功的办学作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自于丰实的教育理论“修养”。善读书是丁校长的良好习惯。特别是任校长以来,丁校长研读了大量教育理论书籍,同时涉猎企业管理等书籍,她把研读陶行知等教育家的办学思想作为自身提升的必修课程,在学习—实践—提升中开拓自己的特色办学道路。搞科研项目是丁校长的特殊工作兴趣。近年来,丁校长主持了《优化教学过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整合教学资源,探究教学新模式》、《培养名师策略的研究》等20多项课题研究,从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校课堂活跃了,课程丰富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了。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是丁校长“自觉”的自我“充电”渠道。不管是区级的、市级的还是省级的以及国家级的培训活动,不管是短期的会议式、专题式培训,还是长期的骨干、综合性培训,只要有机会、有可能她都不放过。由于从内心里重视教育理论的修养、从实际行动上认真坚持教育理论修养,丁校长很快成长为一位有丰富的教育理论武装,懂教育、懂学校管理、懂师生、懂家长的教育行家里手。

创新办学的“智慧”

校长成功办学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其创新办学的“智慧”,即把自己的办学思想、教育思想有效地运用于学校办学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西五小学方方面面的工作发展中,我们都会不时地看到丁校长办学“智慧”的影响力。诸如学校规划发展的智慧:她提出“建设西五小学幼儿园”,主张“建设西长校区”,认定“接收四十一中学”,规划“建设‘西五教育集团’”等等。诸如学校精细管理的智慧:她提出运行“西五管理流程”,提倡实施“教师校内申诉制度”,支持设立“教师亲情假”,设立校长信箱、校长公开电话……她引导一位中层领导规范报表、帮助一位班主任化解与家长的矛盾冲突、助力后勤人员解决门口化冰难题,等等。工作就怕“有心人”。从大事到小情,从校内到校外,作为西五的带头人、一分子,丁校长时时处处都在用心去工作,一个个智慧的“点子”产生了,一个个“难题”被智慧地化解了……

坚实改革的“行动”

工作是干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正如列宁所言:“看一个政党不是看它的宣言,而是看它的行动。”丁国君校长给我的第一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的“能干”。自任校长以来,她主持制定了5个“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主持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3A+1课程实验研究、信息技术四种新模式课的开发、中澳电子琴实验以及学校“三位一体”新的办学模式构建等多项学校重大改革,使学校得到了快速、大规模的发展,由一所780多人的小学变为2800余人的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为一体的“西五教育集团”。她主持开发了“名师工程”、教师发展与管理流程、V型大雁式凝聚模式和“INI”同心圆向心模式等4个教师发展项目和培养模式,精心打造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黄金教师团队”。她经常深入教学活动第一线,指导、帮助教师200余人次。她用心研究学生,从学生课堂状态到学生课外活动内容,到每日清扫,到阳光体育等等,她细心关注、爱心呵护,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她还主持了与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肯尼亚等国友好学校的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不断宣传学校、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她时常没有节假日,一年到头总是“痴狂”地投身于学校的工作中,即使累病了,住院躺在病床上或拄着双拐也照样工作。如此大的工作“量”、如此大的工作“业绩”,如不是亲眼所见,令人难以置信。走近丁国君校长,真正让我们感动的、敬佩的就是她的这些踏踏实实工作所记述的真实的教育故事。

在我的近著《教育家办学导论——校长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与使命》一书中,对“教育家型校长”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做了基本归纳,最主要的品质是“有爱心、有胆识、有激情、有思想、有学问、有能力、有毅力”等,可喜的是,丁国君校长已具备了这些主要品质。在这里,我期待丁国君校长在十年特色办学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走向“教育家办学”的更高层面,办出高水平的优质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造福子孙的教育,办出“名校”。

二、特色成功办学——“绿色管理”演绎“学校管理‘三重曲’”

现代学校管理理论发展认为,学校管理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种管理”(或者说是“三个阶段”)是由低到高发展的三个层次(层级)。一般而言,学校的管理发展都要经历这三个层次(层级),由低到高发展。西五小学的“绿色管理”打破了学校管理发展的这个一般“递进”发展规律,超越了“三种管理”的内涵,形成了“共存共作”的相互运行的新的作用关系,可以说,某种意义上创新了学校管理发展的已有理论。

西五小学的“绿色管理”经历了“制度管理”、“民主管理”和“文化管理”这样三种形式的管理,表现为进一步丰富管理的内涵,如提出“民主管理”,更加完善管理发展“递进”逻辑,如由“制度”到“民主”再到“文化”顺理成章,尤其是三者的“共存共作发展”、“相互运行作用”的过程与关系,更好地揭示了学校管理发展的实际“可圈可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优质的学校、高效的学校,一定有科学、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西五小学当然也不例外,借“内改”的东风,在丁国君校长的带领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建立了适合西五小学发展的系列制度,诸如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结构工资等级制,还有以人为本的“教师一日常规”等等,使学校走上绿色制度管理的科学发展轨道。实施制度管理的西五小学,各项制度齐备,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学校事务井然有序。

在施行“制度管理”的基础上,西五人又给“民主管理”理念赋予新内涵,即管理者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挥人的主体能力,协调各组织的各种行为达到管理目的。用丁校长的话说,这是一种群众参与下的多数人管理多数人的管理。民主管理更能凸现绿色管理的特色。西五人创立并实施了一个重要的绿色管理流程:学校公布工作任务,工作要求—→教师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体现“自尊·自重”的生命意义—→学校根据教师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梳理、调整、完善,充分体现在制度约束下的“以人为本”,并对相关情况进行指导,理顺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教师对学校梳理、调控后的工作进行反思,从“别人能做到的事,经过努力,我能做得更好”的思想理念出发,调整工作思路和思维方式,创新完成应调整的工作,充分体现教师在发展中的“事业之美”、“形象之美”,达到“心情之美”—→学校及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并努力为教师搭建学习发展的平台,促进教师和谐发展—→学校定期表彰优秀教师,树立师德典范,从而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化为全员教师的集体行动,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可以说,这一过程既能体现校长引领员工的发展方向,又能体现教师群体主观能动作用。实际上,这一过程就是校长办学理念转变为现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校长不断地引导教师、教育教师、感召教师,以自己的办学理念去启发教师的思想,在广大教职工之间形成对于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这一愿景不仅仅是校长的事业,它也成为校长领导下的所有师生员工的共同事业。

在成功实施“制度管理”和“民主管理”的同时,西五人并不满足,他们继续追求更高水平的绿色管理——文化管理。西五人对文化管理的认识与践行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赋予其特有的“绿色”。西五人认为,文化管理,重在和谐管理。实施和谐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是他们的理想和目标。和谐管理的核心是人。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管理者的人际和谐,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管理者管得自得,被管理者乐于接受并主动配合,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二者之间关系协调,这是管理者的艺术。具体而言,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类人构成,而其中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干部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基础。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协调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既有日常工作中的分歧和矛盾,也有难以避免的突发事件;有同级领导之间的横向协调,也有上下级之间的纵向协调;有自己权利范围的内部协调,也有权利不及之处的外部协调等等。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各环节行动步调的一致性。特别需要给予肯定的是,西五人以系统的哲学视域明确了今天学校“和谐”管理的过程,即由“人格和谐”到“人际和谐”再到“校园和谐”的科学建构过程。三个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后一个层次的和谐建基于、依赖于前一个层次的和谐。

西五人在演绎着制度管理、民主管理和文化管理这绿色管理的“三重曲”。其实,西五人能提出这样的一些管理理念已经非常了不起,况且他们还付诸成功的学校管理实践,不得不让人们为他们叫好!

三、特色成功办学——“绿色管理”创造培养高素质教师团队的新路径

关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历来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使学校不断发展提升,走上成功办学之路。西五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的业绩历程向人们证实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规律:一个高水平的“专家”校长,带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创办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的教育。

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西五小学的“绿色管理”实践:制定、实施前瞻的“绿色规划”,探索、尝试有效的“绿色模式”,打造、发挥上进的“绿色机制”,组织、开展多样的“绿色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做法与经验。

制定、实施前瞻的“绿色规划”。早在2001年,西五小学就提出并实施了培养骨干教师队伍的“4691”工程:3年培养4名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开拓精神的学校中层领导或后备干部;培养出6名省、市、区骨干班主任;培养出9名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培养一支科研型骨干教师队伍。成功的改革实践让西五人尝到了“4691”工程的甜头:学校有23位教师在省、市、区各级教学大赛、业务评比中获奖;有10人成为区“优秀教师”或“教学新秀”;有5人成为市、区“优秀班主任”或“优秀中队辅导员”;有2名中层被提拔到副校级领导岗位,有3人成为区“后备干部”。在此基础上,2003年,西五小学又提出了“4691—111”工程:3年里,至少培养4名省、市级“优秀班主任”或“优秀教师”;至少培养6名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至少培养9名省、市、区级教育教学“名优”教师或师德先进个人;打造一支过硬的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创新一体化的“西五教育集团”。通过实施“4691—111”名师工程,培养了一批乐于奉献、善于合作、勤于研究、敬业爱生的骨干队伍,铸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为实施绿色教育、开辟德育新路奠定了人才基础。

探索、尝试有效的“绿色模式”。为有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丁国君校长率领西五小学教师们开发了三个重要“模式”。“螺旋上升式定位模式”:定位—规划—传播—执行—评价—提升—再定位。这样循环反复,定位的目标逐渐上升,不断形成新的定位点。在一个新的定位中,团队会一次次地走到一个新的起点,步入阶梯式上升的台阶,产生“螺旋上升式定位”效应。大雁式“V”型凝聚模式是教师团队的发展模式。“V”型的雁群可以减少雁群总体花费的力气,领头雁正面迎风,而飞在它后面的雁受到的气流冲击将减弱,因此飞行起来更轻松,保证团队的前进。“V”所引发出来的深刻含义是:走到一起是开始,融入到一起是进步,合作到一起是成功。同心圆“INI”向心管理模式,由一点派生出一个面和无数个点,组成了一个圆。圆上的点又发散成无数个点,这些点又反作用于发散出的圆。同心圆、点面点在管理上是发散思维的一种体现,反过来是多项思维的一种聚焦。采用同心圆“INI”向心管理模式,有利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能力过硬的教师团队。这三个模式是丁校长和教师们的重要创新,形成西五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机制。

打造、发挥上进的“绿色机制”。丁国君校长坚信高水平的人才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需要高定位的发展平台。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研究型”、“专家型”的名师团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在丁校长的倡导、扶持下,西五小学于2010年成立了“西五小学名师工作站”,建立了更加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名师认真履行工作站成员职责,积极完成“在教、带教、支教”任务,高效完成“四课一讲”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学校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竞赛,让名师在比赛中成长。学校给名师加任务、压担子,承担更多的教学开放和带徒、带教工作,使一大批名师成长起来,使学校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新格局。“名师工作站”的机制促使教师素质迅速提升,在2011年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首届百优名师评选”中,有3位教师被评为“百优名师”,3位教师被评为“成长中名师”、1名教师获提名奖。在长春市骨干教师重新认定考试中,学校以19人入选的成绩位居南关区第二名。在南关区第六届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评选中,学校有3位名师被评为教学能手,3位名师被评为教学新秀。

组织、开展多样的“绿色活动”。丁国君校长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形成了她坚定的“人文化”管理的信念。她深知教师职业紧张而繁忙,为了减轻老师们的工作压力,她亲自组织、参加教师绿色活动。2008年9月,她主持成立了“西五小学阳光·健康俱乐部”,组织、开展教师的各种绿色活动。俱乐部开发了几个活动分部:手工DIY俱乐部,舞蹈俱乐部,书法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俱乐部。自从阳光俱乐部成立以来,教师的幸福指数不断增加,工作的热情提高了,干劲增强了。各种活动的开展成为调适教师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身心压力的“减压器”,教师能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生命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对每次俱乐部组织的活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现在,阳光俱乐部的活动已经成为全校教师最期待的活动,因为大家都能在阳光俱乐部中找到自己的快乐。

四、特色成功办学——“绿色管理”开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模式

今天,“教育均衡发展”的话题引人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确,当前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教育包括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越发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如何有效破解这个“难题”?如何走出一条切实有效的教育均衡发展之路?西五人成功创新探索的“一体化”的经验,努力尝试建构的“大学区”的做法等,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

西五小学的发展其实是一个“自然”和“必然”的过程。从2002年起,为求学校的生存发展,西五小学走上了“自然”——兼并发展之路,同时,在扩大办学中也走向了“必然”——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西五小学走过了这样一个兼并发展办学之路:2002年接收原六马路小学,创办首家校办幼儿园,给学校带来最大的利益——生源增多,使西五小学迅速发展起来。2004年5月,接收了原西长春大街小学,建设了西五小学西长校区,不仅扩大了办学规模,也使一所落后学校成为一所好学校。西长校区的建立,使西五小学突破了“幼小衔接一条龙”的办学模式,实现了一个学校、三个校区、三位一体的办学新格局。到2006年,接收西长校区后的第二年,学校名望度进一步增强,校舍状况又处于饱和状态,学校校舍的紧缺程度到了电子琴房、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都成了教室的状况。2007年,为了解决学校的校舍问题,又接收了长春市四十一中学,成立了西五小学中学校区。由此,西五小学从一个班子、三个校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再次发展提升,形成了一个校长、两套班子、四个校区、中小幼一体化的“西五教育集团”办学新局面。

西五小学的发展并未因西五教育集团的辉煌业绩而停步,急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之所急,按南关区教育局建设“大学区”的规划,西五小学又与不同层次、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6所学校组建成新的教育共同体——西五大学区。以西五优质学校为引领,各成员校积极参与,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资源开发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努力使各校在硬件、师资、管理、学生、校风等方面实现资源的有益流动与整合,以求真正实现学区内7所学校教育水平的共同飞跃。

大学区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大学区校长例会制度、学习制度,先后出台了《西五大学区发展规划》、《大学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各项工作配套的相关保障制度,建立了一个目标明确、制度完善、措施得当、分工合理的大学区工作运转体系,确保了大学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大学区目标定位明确,以“强化师资、优势共享、内涵拉动、合作共赢”为战略目标;工作思路清晰,以“建立制度保障、整合优质资源、强势积极引领、校际多元合作、缩短质量差距”为工作主线。大学区人积极树立新的大教育观、大资源观,把“和谐、共享、发展、特色”作为大学区建设的主题词,在教师培训、区本教研、课程开发、文化创建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

西五大学区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实效的工作,像名师工作室活动、参加区运动会、唱红歌、承办长春市大学区教学研究活动汇报展示现场会——西五大学区教学专场等等。2011年6月,在吉林省大学区现场会上,西五大学区教育展台、学区长的校长论坛等均得到省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和同仁的高度评价。2011年11月,西五大学区以学区建设特色,被评为“长春市先进大学区”。

今天,为实现西五大学区学校的共建、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西五大学区的教育人正积极探索“大学区一体化管理”模式,为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而努力。

回首西五小学十年的“绿色教育”,西五人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诗篇。在丁国君校长绿色管理办学思想这面旗帜的引领下,西五人走向了绿色课堂、绿色德育、绿色文化的新时期。展望西五小学未来的“绿色教育”,西五人正孜孜以求谱写中国教育改革的新篇章。在丁国君校长绿色管理办学行动的感召下,西五人正创造着西五小学的教育历史,创造着吉林教育的历史,创造着中国教育的历史。

专家简介:

林森(1963—),教授,加拿大里加纳大学教育管理硕士。现任吉林省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与校长培训研究所所长。曾任吉林省教育学院干训办主任,兼教管系主任、报刊社社长。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管理》、《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国教育报》等国家重点、核心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国家和省级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编著校长、教师培训教材10余部。近著《教育家办学导论》2010年12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成长的“烦恼”与启蒙》2011年7月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