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体制改革下高校教务管理模式探析

教育体制改革下高校教务管理模式探析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很多高校都采用了教务管理系统,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升级、改造、扩展,而教务管理硬件配套设施的落后不仅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还会导致信息资源流通不畅,共享程度不高,管理效率低下。目前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大多都存在着“信息孤岛”,即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没有和学校其他管理系统的信息实现共享,影响信息传递速度及效率。

◇ 王一华 姜丽清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在高校转变内部管理方式、强化教授治学的思想指引下,教务管理部门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机构,进行管理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将教务管理工作分为校、院、系三级,突出校级教务管理的组织协调作用、强化院级教务管理的主体作用、落实系级教务管理的具体权限,从而改变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权责模糊的现状,提高管理效率。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包括制订教学计划课程管理、编排课表、学籍管理、考试管理、教学检查和评价监督及教学档案管理等,明确上述管理重点,即可以点带面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控制,实现教务管理目标。

统一的评价标准及健全的规章制度,使教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可激发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使教务工作出现充满竞争活力的新局面。

当前很多高校都采用了教务管理系统,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升级、改造、扩展,而教务管理硬件配套设施的落后不仅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还会导致信息资源流通不畅,共享程度不高,管理效率低下。高校应加大教务管理硬件及配套设施的投入,充分发挥其功能。

硬件配套设施的投入是实现教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基础,而充分发挥其作用才是根本。高校应加强对教务管理者及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消除他们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畏难情绪,能够对数据处理不遗漏,保持数据完备,对新知识、新软件接受能力较强,实现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最优化运行。

目前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大多都存在着“信息孤岛”,即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没有和学校其他管理系统的信息实现共享,影响信息传递速度及效率。高校各部门之间应加强横向联系,使管理系统数据有较好的兼容性,实现信息共享,充分提升管理系统的效能。

高校负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三大职能,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有三件事是大学必须要做的:职业训练、整全的人的教化和科学研究。因为大学以一身而兼备职业学校、文化中心和研究机构这三重身份。人们曾经试图强迫大学在这三种可能性之中选择其一。……但在大学的理念看来,这三个方面却是三位一体的。将一个方面从另外两个当中剥离出来,势必损害大学的精神实质,也必然殃及这个被剥离出来的方面本身。所有这三个方面都是一个活生生整体的必备要素。倘若将他们割裂开来,大学的精神就会枯萎凋敝。”[1]因此,学科建设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学科结构。因此,高校教学工作应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科定位,结合现有学科的特色和实际,突出特色,发扬优势,力争实现学科培养目标。

教师队伍的建设与考核是教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同时,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结构直接决定学科建设的水平,是推动学科建设的基本途径和主要保障。通过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学术交流与学术合作,教师能很快吸收学术前沿的新方法、新信息、新成果,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极为有益。

“大学的教育,就其本性而言,应是一种苏格拉底式的教育。在潜移默化的陶冶熏陶过程中,在参与大学学术生活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深远的自由,精神的自由;引导学生无论在做什么决定的时候都能够反躬自省,引导他们注意培养自身的责任感。”[2]因此,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学校及学科定位应着重考虑社会需求,并与上述教育目标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促进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有利于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

大学的使命应是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而服务社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这是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传统管理方式中,学生被视为被动规制对象、教务部门是“以我为主”的简单化管理思维。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多样化、个性化日益突出的管理对象,教务管理工作必须要增强管理育人的责任意识,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实施更富有弹性和超前性的教务管理。

教务管理工作本质上就是服务工作。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作用的发挥是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变“重管理”为“重服务”,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努力实现教务管理工作的服务性、针对性、多样性和优秀性,为教师与学生“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做好服务工作。

教务管理者是教与学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组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水平。而教务管理工作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目前教务管理队伍人员不稳定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为保证教务管理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应在提高教务管理队伍待遇的同时,重视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文化素质与服务技能不断得到提高,及时树立和更新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把知识管理模式融入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之中,在实现高效管理同时保证管理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创建是在社会经济制度转轨、社会结构变迁的大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同时也是在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浪潮之中,顺应社会文化的变革、高等教育变革和发展的时代表征。[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杰出教育家西奥多·姆·赫斯伯格神父曾经这样说过:“大学是所有社会机构中最保守的机构之一;同时,它又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能促进社会变革的机构。”在“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时代要求下,作为高校核心机构的教务管理部门更应率先进行教育管理方式的改革,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2]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3]常艳芳.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创建的文化困境与路径依赖[J].东北师大学报,201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