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大人如何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北大人如何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大教授朱光潜曾说过:“以出世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出世、入世,既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具体到个人心态的简单问题,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是不为尘世的名利羁绊,为所处的社会,尽己之力之能。如果在追求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将这样一份具有正能量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态度,作为前行的引导,相信苦不谓“苦”。

北大教授朱光潜曾说过:“以出世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人确实要处理好出世和入世的关系,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入世太深,慢慢地就会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太重,难以超脱出来,这样必会影响对问题的全面、冷静、客观的观察和处理,也很难有大作为。如果有一些出世的精神,就会更尊重生命和客观规律,能够不斤斤计较,懂得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人和事,这样会看得更远一些。因为此时人们心中的杂念少,更能专注于某项研究、某一份事业,因此能够取得更高的成就。

出世未必归隐山林,正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无相禅师在行脚时途中口渴,路遇一名青年在池塘里踩水车,便走过去向年轻人要了一杯水喝。年轻人看着禅师不无羡慕地说:“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也要学您这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想像您这样去行脚,而是会找一个地方隐居,好好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

禅师笑了笑说:“那你什么时候看破红尘呢?”

年轻人说:“我们这一带只有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了,全村人都以此为主要生活水源,如果可以找到一个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到那时没有责任的牵绊,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看破红尘出家了。”

禅师说:“你最了解水车,请告诉我,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么样?”

年轻人答道:“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激流冲走;但如果完全离开水面又车不上水来。”

禅师说:“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已经说明了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而倘若纯然出世,自命清高,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的。”

年轻人听了禅师的一番话,内心豁然开朗,欢喜不已地说:“禅师的一席话,真的是让我长了见识。”

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境界。

钱钟书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他健谈善辩,隽思妙语,常常令人捧腹。他的健谈雄辩大有孟子、韩愈之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几乎无人不晓。其著作《围城》的幽默更是中国现代小说中首屈一指的。

《围城》中就有这样一段幽默的话:“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起来有些滑稽。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该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可以说,钱先生的机智幽默几乎无处不在。1991年,全国十八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要拍钱钟书,被他婉言拒绝,别人告诉他会给他钱作为酬谢的,他淡淡一笑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

20世纪60年代后的学术界,对钱钟书的文学称颂日渐声高,但钱钟书先生不为所动,一如从前的平静安详。他谢绝一切记者和学者的见面,曾经有人认为他“自命清高”。对钱钟书先生甚为了解的杨绛女士却说:“他从不把自己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低调地做学问。”钱钟书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钱钟书先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淡泊名利,甘愿寂寞,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颇受大众欢迎的栏目名叫《东方之子》,它曾是许多人向往的一展“风采”的平台。这个栏目组的制作人员试图采访钱钟书先生时,却遭到了他坚决的拒绝。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想邀请他去讲学,时间是半年,两周讲一次,一次40分钟,一共是8个小时的时间,而所给的报酬是16万美元。对此,钱钟书先生丝毫没被打动,同样拒绝了。曾有人在巴黎的《世界报》上著文称:“中国有资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非钱钟书莫属。”对此,钱钟书先生不但不认同,反而在《光明日报》上称倘若这样做他反倒质疑诺贝尔文学奖的公正性了。

钱先生可谓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他不为钱动,不为名动,毕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取得卓越成就,对中国新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在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曾在致钱先生逝世的唁电中说道:“他将以他的自由创作、审慎思想和全球意识铭记在文化历史中,并成为对未来世代的灵感源泉。”

出世、入世,既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具体到个人心态的简单问题,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是不为尘世的名利羁绊,为所处的社会,尽己之力之能。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事业有成,方不虚度此生。如果在追求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将这样一份具有正能量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态度,作为前行的引导,相信苦不谓“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