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兰书院花开如兰

如兰书院花开如兰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坑是一个书院密集的村庄,如兰书院、思南书屋、应宿弟等古代书院散落其中。如兰书院,坐落在村庄后边的半山坡上,建筑规模不大,朴实简洁,低调而不铺张,没有丝毫“奢侈”“豪华”。我看那大门上横匾题字“如兰书院”四个字醒目大字,雄劲有力。如兰书院,远离村子里的其他书院,像一个孤独而又有个性的老人,残墙断壁,苍松古杏,既俯瞰人间烟火,又坐看古村云起。可以想象书院主人把书院冠名为“如兰书院”的深意。

李贵德

一个莲荷还没落尽的日子,我去了东坑古村,那里群山环绕,流水蜿蜒,几口大水塘镶嵌在明清古屋之间。东坑是一个书院密集的村庄,如兰书院、思南书屋、应宿弟等古代书院散落其中。

初秋的小山村,峰峦叠嶂,青翠的山林,已有了些许红叶黄边点缀,走进村子,看见秋风秋雨过后谢落了满地的黄叶,瞬间就有种繁华落尽、梦回古时的感觉,增添了许多怀古之意。千年古村,水光潋滟,青瓦灰墙,几角飞檐,如入廓然之境。驻足书院,一心观景,那些蜗居在内心的细微杂乱的尘念,此刻不敢再苟延残喘。据上了年龄的村人介绍,东坑村人口保持在一千人左右,其村庄规模一直没有扩大,不像其他村庄无限制地扩张,做大做强。究其原因,东坑人注重教育,培育后人,通过兴建书院来发展教育,不断地向外面输送人才,村庄人口增长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会迁徙外出,相传曾经出现过一百担书箱外出的壮观场景,所以村里人口的增长一直维持在与村庄环境资源相适应的发展水平,用现在的话来说,东坑古村算得上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村的典范。

如兰书院,坐落在村庄后边的半山坡上,建筑规模不大,朴实简洁,低调而不铺张,没有丝毫“奢侈”“豪华”。我看那大门上横匾题字“如兰书院”四个字醒目大字,雄劲有力。如兰书院,远离村子里的其他书院,像一个孤独而又有个性的老人,残墙断壁,苍松古杏,既俯瞰人间烟火,又坐看古村云起。可以想象书院主人把书院冠名为“如兰书院”的深意。西方人看重美,中国人看重品。西方人喜欢玫瑰,因为它看起来美,中国人喜欢兰花,因为兰花看起来既精美,又有品位,它是人格的象征,是某种精神的表现。这种看重品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精神价值的表现,这样的精神价值是高贵的。主人把书院建在后山坡上,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绝没有我们现代社会中某些人一味追求高大上的虚荣心理,如兰书院的主人或许是一个官场名士,或许是一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之士,或许是一个商界成功人士,或者是一个落魄书生……世间所有纷繁复杂之事在他看来都微不足道。其实我知道,书院于他,好似他生命中追求的精神驿站,想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教化后人,让后辈知道成功离他们还有一段跋山涉水的遥远,责任在身,需要自己不断进取。

我站在书院的石阶上,听着远近山峰传来的缥缈风声,或多或少有些莫名的惆怅。王谢堂前燕犹在,帝王将相已作古。沧桑世事,谁主浮沉?人的生命,与自然万物相比,真是渺若微尘。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地移动着的,移动得如此之慢,使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移动。人生岁月就是如此,一年又一年,到了某一天,蓦然一惊,就像眼前破落残败的如兰书院,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不需张扬,不再光鲜,找一个去处,隐在峰林之中,漂浮在云水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