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挖掘隐形教育在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中的作用

挖掘隐形教育在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中的作用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管是创新人才个体取得成绩,还是创新团队获得成功,无不凝聚了国家政策的扶持、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的辛勤付出乃至家长的殷切嘱托,因此,高校在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时不能放松对其进行感恩教育。

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角度来看,除了培养理念的树立、培养方式的调整、培养体系的完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等显性教育以外,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宿舍文化建设等隐性教育也应当成为教育者予以重视的环节。如果上升到培养人的高度来看待隐性教育的功能,无疑在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因为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应当是和谐个性的培养,和谐个性才是创新人才得以突破自我、回报社会甚至造福人类的基石,而隐性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即在于促进大学生和谐个性的塑造。

(一)强化诚信教育

诚信作为人类宝贵的无形资产将影响人的一生,大学作为国民教育系列最后的环节以及人才走上社会前的最关键阶段,特别是想要培养和造就知诚信、有担当的创新人才,就应当系统谋划诚信教育。首先,应当宣传教育诚信的意义,通过教师宣讲、展板宣传、事迹报道、诚信活动等手段营造诚信氛围;其次,应当通过制度的完善和流程的细化,使得大学生在奖学金评定、助学金申请以及贷款取得时强化诚信的观念,杜绝可能失信的制度漏洞;最后,还应当特别注意学术诚信教育,诸如在参与甚至主持科研课题、参加交流项目以及考试时,应当本着诚信的原则主动展示大学生诚信的品质,这也是支撑其创新活动走上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强化感恩教育

不管是创新人才个体取得成绩,还是创新团队获得成功,无不凝聚了国家政策的扶持、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的辛勤付出乃至家长的殷切嘱托,因此,高校在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时不能放松对其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正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高校应当大张旗鼓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诸如主题班会、交流讨论会、征文等常规手段,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依托学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平台讲述感恩故事、开展系列讨论,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效果。

(三)重视第二课堂活动

我国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长期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各类文艺类学生社团、体育类学生社团、学术型学生社团、理论类学生社团常年活跃在大学校园之中。高校在进行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时,应当将第二课堂活动为我所用,宏观上注重引导各类社团的创新意识培养,微观上重点扶持与学科相关的专业性学生社团的发展,从经费、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而长期存在。例如,一些高校都成立了“机器人协会”,一般都是由志同道合的学生组成的兴趣小组,此时,如果通过聘请专业导师、给予资金扶持、鼓励科技创新,那么,必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攻关水平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重视宿舍文化建设

当前,我国大学的宿舍片区主要承担住宿的功能,不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大学的普遍做法,对现有的宿舍片区从硬件上进行升级改造和功能扩展,为学生举行学术交流提供便利,使得以往的主要承担住宿功能向提供生活、学习、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过渡。甚至还可以在宿舍片区引入一定数量的导师采取值班的方式入住,为学生生活、学习特别是小型研讨提供咨询参考。总之,高校应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隐性教育资源参与到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事业之中,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输送大量具有个性特质的创新人才,助推“中国梦”早日成为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