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的调控

加强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的调控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美国高校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的经验来看,政府通过制定适宜的法律和政策是引导高校良性发展的有效方式。我国《高等教育法》于1998年8月颁布实施,迄今已有近20年历史,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提倡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当针对现状对《高等教育法》进行完善,从法律层面保障高校创新人才培育实践,引导高校进行合理定位,促进创新人才个性化模式的形成。

在全世界范围,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无不在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下进行,我国高校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也应当加强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内部机制体制建设。

(一)谋划高等教育改革顶层设计

我国高校进行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离不开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谋划好高等教育顶层设计,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系统规划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高校应当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分类标准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准确定位,构建个性化的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总的原则是,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宜粗不宜细,为高校发展留足空间,避免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的发生。

一是构建高校分层分类体系。合理的高校分层分类体系,应当充分考虑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形成层次分明的高等教育体系,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高校分别提出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此为基础,还应当构建相应的办学评价体系,让高校办学有着明确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就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现状来看,如果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分类标准,大致可以将高校分为两个层次: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研究型大学,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应用型大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不管是研究型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都面临着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的课题。

二是强化高校分层分类指导。不同层次的高校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同层次的高校也各有专业特色和行业要求,因此,每所高校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模式必然有所不同,政府层面应当强化分层分类指导,引导高校根据生源特点、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选择适宜的人才培育模式。前文分析指出,就人才培育模式的要素而言,主要有人才培育理念、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培育制度、考评体系、创新激励机制等,这些要素都深刻地反映着一所高校与众不同的人才培育模式,体现了这所高校的办学特色,是高校在进行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时应当首先考虑的基本要素。

(二)理顺高等教育管理机制体制

从美国高校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的经验来看,政府通过制定适宜的法律和政策是引导高校良性发展的有效方式。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因此,在政府引导下通过法律、政策等行政手段理顺高等教育管理机制体制显得势在必行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我国《高等教育法》于1998年8月颁布实施,迄今已有近20年历史,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然而20年后的当代中国,经济规模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势必更加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发展格局。特别是在提倡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当针对现状对《高等教育法》进行完善,从法律层面保障高校创新人才培育实践,引导高校进行合理定位,促进创新人才个性化模式的形成。

二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就是要赋予学校自主设置学科、专业、课程以及开展特色教育教学的权利。高校没有自主权,就会千校一面,迷失办学目标和定位,失去个性。近年来,一些学校为何追求高大全,想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不愿安于自身定位,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就是因为学校没有自主权。没有办学自主权,必然导致大学价值追求的趋同和单一化发展,导致大学发展的结构、效益和质量存在缺陷。

三是实现个性化招生。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还具有严格的计划性,招生自主权受到严格限制。学生往往以考上大学为目标,并没有考虑所学专业是否适合个人的兴趣、能力,甚至不少学生的专业选择依靠的是“调剂”。结果,很多学生尽管考取了大学,但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也不是自己擅长的,其未来的就业状况以及个人生涯发展也就可想而知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的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要“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同时,还要“建立招生问责制,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这一系列意见表明,随着高考改革向纵深发展,高校研究并推行自己的个性化招生方案势在必行。高校作为招生主体,最主要的功能莫过于人才培养。因此,招生方案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即有利于高校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个性人才。高校招生方案应符合三大规律:一是要符合因材施教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二是要符合因材施考、全面评价与兼顾偏才怪才的人才选拔需求规律;三是要符合循序渐进、发掘潜能及因人而异的人才成长规律。[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