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完善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的体系

完善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的体系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熟的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体系应当充分考虑教学组织便于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应当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完善导师制、科研制、学分制、实习制等一系列与教学组织相关的制度体系,落脚点还是从培养体系上保证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高校在实施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过程中尤其应当注重学生个性特质的挖掘和发挥,通过导师指导学生参与甚至独立完成科研项目来实现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的目的。

成熟的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体系应当充分考虑教学组织便于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应当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完善导师制、科研制、学分制、实习制等一系列与教学组织相关的制度体系,落脚点还是从培养体系上保证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值得指出的是,当前国内大学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发展的不完善,很难在短期内打破传统的以灌输式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形式的藩篱,然而,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最为关键的导师制、科研制、学分制以及实习制等制度应当作为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得以突破和提升的有力武器。

(一)完善导师制

一是做好导师制的顶层设计,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探索建立两级导师委员会,学校层面负责导师制方向的把握、制度的设计、条件的保障以及搭建导师交流提升的平台,学院层面则重在遴选符合条件的导师、组织导师开展教学活动、收集学生对导师的意见建议、评价导师的工作等。二是落实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大到导师工作的计划安排、考核评价、指导人数,小到导师指导学生的周期频率、范围内容、指导形式等,都要根据各高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条件进行细化。

(二)完善科研制

高校在实施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过程中尤其应当注重学生个性特质的挖掘和发挥,通过导师指导学生参与甚至独立完成科研项目来实现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的目的。一是可以在课程安排上开设专门的科研课程,从科研的一般规律上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科研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探索未知世界、主动从事科研的兴趣和信心。二是提高具有科研性质的课题、研讨、交流等课程的权重,结合专业的特点将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纳入教学课程之中。

(三)完善学分制

作为导师制、科研制落实的保障条件之一,学分制的有益之处还在于能合理地协调好选修课与必修课、通识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验课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更有自主性和选择权,从而让学生凭借个性特质完成学习成为可能。有专家指出,选课制是学分制得以存在的基础,而学分制又牵涉到教师分配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等两大方面,因此,高校在完善学分制时要连同人事制度改革、学生管理改革通盘考虑。

(四)完善实习制

高校培养的创新人才,说到底要回归社会、服务经济发展,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的目的在于依据学生的个性特质进行因材施教,最终还是要更高效、更匹配地服务生产实践,因此,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时应当重视实习制的确立和完善,使得所培养的学生更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的现实要求。具体做法上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成熟做法,特别对于工科学生应当注重与当地大型企业的合作,同时,将导师制、科研制甚至学分制与实习制一并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如聘请企业工程师作为学生的企业导师,到大型研发企业申请科研课题,实习期间的成绩经过考核后折算成学分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