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将从企业文化建设这一独特角度来讨论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 途径 误区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1.1 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概念最早是在1980年初提出,许多学者曾下过定义。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_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朱伟娟 郭晟梅

(浙江工业大学 政管学院 杭州 310014)

摘 要 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而要应对激烈的挑战,将直接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本文将从企业文化建设这一独特角度来讨论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 途径 误区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1 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概念最早是在1980年初提出,许多学者曾下过定义。但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认可的定义是指企业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分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基础;制度层是指对企业职工和企业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精神层是指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凸显企业文化个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称为核心能力,是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密歇根大学教授C.K.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的加里。哈默尔于1990年提出来的。所谓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并据此获得超越其竞争对手的独特的能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和延伸性的特点。价值性是指核心能力是否具有实际的价值;独特性是一个企业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独树一帜的;延伸性是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的“创新源”。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的发展源于核心竞争力,没有企业文化,就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源泉。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它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而且它的这种激励比起物质激励(它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边际递减现象)则更持久,更强大。

2.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团队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

3.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公司提供一个价值取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企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及其具体工作的指南,最终用来指导企业做什么、怎么做,指导员工怎么做、怎么想,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定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

4.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它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从而有利于排除企业制度管理上的潜在障碍。企业文化是一种“不需要管理的管理”。

5.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企业文化的力量,应当不断激励人们的“心智模式”,把潜在的智慧开发出来,产生一种创新的推动力。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文化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而言是首要的。

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3.1 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的途径

(1)要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实践证明,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和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就在于形成这两种纽带。因此,必须把提高企业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放在首位,帮助其弄清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同时,要注意从国情出发,增强建设企业文化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周密、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基础,注意科学性和多样性,把重点放在企业的传统作风、经营思想、精神风貌、行为模式和职工的心态与素质上面,把那些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因素加以收集、归纳、分析和研究。同时,在调查研究中,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又要善于发现问题。

(3)要正确选择、提炼企业宗旨和企业价值观。要突出企业的特色和个性。为此,要对本企业的特点、外部环境、优劣势、企业的传统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要有超前性、切实可行性,又要有哲理性、准确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激励企业职工不断追求卓越。

(4)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提高。建设企业文化,首先从加强企业的表层文化建设入手。一要加强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包括设备、环境、文化设施以及职工福利等;二要加强智力投资,强化职工教育,提高认识,摸索规律,使职工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三要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四要深入研究和挖掘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建立适应各企业的哲学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向企业文化建设的更深更高层次迈进。

3.2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的误区

企业的文化已成为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对于企业文化这一重要作用的认识也越来越被现代企业所认同,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应避免以下几种典型的误区:一是企业文化“政治化”,即把企业文化片面地理解为“新形势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企业文化“口号化”,流于形式,把诸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等“口号”万能地适用于每个企业,须知“口号”要有个性,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三是企业文化“文体化”,一味地把唱歌、跳舞、打球、下棋……当做企业文化的主要载体,应扭转这种偏激的观念;四是企业文化“表象化”,企业的突出表象即企业着装的风格与统一,还有花草树木等,须知优秀企业的核心影响力表现为其综合竞争力。这种综合竞争力表现为企业科研产品、人才、营销等方面优势的综合。

四、结 论

要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建立既规范有序又富有活力的运行机制,塑造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铸就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才能经受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考验,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建设企业文化下手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诸多途径中最有效的一个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赵敏,赵维东. 企业文化简论.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2] 邱柏树.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第6期

[3] 郭跃显. 企业文化重塑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经济论坛,2004.2

[4] 姚莉. 中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反思与对策. 经济前沿,第150期,2004.1

[5] 坎贝尔,严勇(译). 核心能力战略.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浅谈企业文化对中小企业初创时期的激励作用

王 君 张 婧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杭州 310014)

摘 要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初创期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的成长和发展,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企业文化 激励作用

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已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对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据国家经贸委最近提供的材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及实现利润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我国1 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约60%来自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一是成为经济的重要生长点,是发展经济的生力军;二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场所,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三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四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主要力量;五是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六是企业家成长的摇篮。可以说,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改善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中小企业作为企业金字塔结构的低层,每年都有大批新的中小企业诞生,也有很多经营不善的中小企业被市场淘汰,同时还有一批中小企业经历了严酷的市场考验,成长起来,向大型企业迈进。学者研究认为中小企业能否成长的关键不是经济环境,也不是市场条件,而是企业自身的管理。中小企业可能因某一机会而挖到第一桶金,但企业是否能继续前进,必须依靠有效的管理。因此在中小企业发展初期建立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来激励企业的前行,就显得十分重要。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勿容置疑,有人预言,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我们从大量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持。然而大多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处于“自发”状态,缺乏合理的营造和管理。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企业要想发展,家族经营只是其中一个阶段。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面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家族企业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这些局限性所产生的文化障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局限包括:第一,很多企业是家长制决策,这种机制在提高决策效率的同时也带来决策的不科学,容易给企业带来风险;第二,家族企业往往任人唯亲,不是用人唯贤,这使不懂企业管理的人走上领导岗位,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三,任人唯亲使特殊人物把持关键岗位后,规章制度不起作用,关系代替制度使制度如一张废纸;第四,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产生不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使企业留不住人才。总之,家族企业的家长制决策文化、任人唯亲文化、随意性文化是自家族企业成立起就形成的致命缺陷。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人文力量,是确立以人为本,以价值观的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员工认同和推崇企业的价值取向,自觉地产生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奉献聪明才智的献身精神。企业文化的核心灵魂是企业精神,它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对广大员工有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种求生存、求发展、蓬勃向上、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个企业就一定缺乏生气和活力,没有凝聚力,没有向心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走向衰败。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中小企业初创时期的激励作用,要实施有效的激励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那么,在中小企业如何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呢?下面就与激励初创时期中小企业成长最为密切的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企业文化要体现对员工人格的真正尊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还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尊重需要的满足。企业要把对员工的尊重提高到企业精神、企业伦理的高度来认识,把互相尊重作为企业全体员工的信条和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企业的归属感,形成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员工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积极性。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和“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雇员是公司最为重要的资产,他们值得信赖,应当受到尊重,能参与和工作有关的决策,会因为受到鼓励而不断成长,以及希望实现他们自己的最大潜力。企业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了各项具体工作中,切实体现出对员工保持不变的尊重,才能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2.企业文化要搭建一个沟通与协调的平台

中小企业员工的数量较少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更容易建立双向、互动的关系。企业必须创造出一种以民主为特征的环境机制,强调沟通与协调。企业在决策的过程中,应吸收员工们的意见和建议,要建立上下畅通的言路,让雇员们有各种方便的渠道来表达他们对某些事情的关注和看法,并能够很容易地得到与他们利益有关的一些问题的答案。另外,要定期进行调查和回馈,及时了解员工的需要。

3.企业文化应体现促进竞争与合作,个性化与团队精神的结合

中小企业要在严酷、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一批勇于拼搏、敢于迎接挑战的优秀人才。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企业内部应始终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同时,应打破论资排辈,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展开竞赛,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企业要发挥人才的作用、知识的力量,既需要有竞争机制,又要提倡团队协作精神,以发挥知识的协同效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要让员工在不断变动的团队群体中工作,如各个项目小组,从而了解自己在整个大背景中的地位和意义;然后,他需要有发挥自我设计、自己创造、自我优化、自我组织的自由,但这些都要受到任务大背景的制约;他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整体的需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相互支撑、相互配合,以便能够使其自身和整体组织以最优的方式来运转。在这种工作环境与方式中,既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创造性;又学会充分发挥他人的能力和创造性,并使两者互补,形成更强的创造力。

4.企业文化应创造以创新为特征的宽松的企业氛围

要想成为卓越的企业,必须培育富有特色的创新文化。具体做法可采用以支持和协调为主的领导方式,给予员工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员工自主决定完成任务的方式。管理人员的任务在于为员工设置明确而稳定的工作目标,至于采用何种方式去实现这一目标,则应由员工自己来决定。另外,为其提供其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以及对人力资源的调用。员工在解决问题方面所拥有的自主权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使他们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并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阿格拉瓦. 21世纪中小企业面临的新挑战[J]. 中国中小企业,1994.11

[2] 程国平. 经营者激励[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3] 魏云峰,张列平.基于企业不同发展状况的长期激励分析[J].预测,2001.4

[4] Kreps. D. “Corporate Culture and Economic Theory” [J],in J. Alt and K .Shepsle,eds.,Perspectives on Positive Political Econom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