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型课程引导创新,强调体验,普及与提高并重

探究型课程引导创新,强调体验,普及与提高并重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二期课改”在课程设置上有了创新,即构建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为一体的课程结构,并赋予了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二期课改”基础型课程教材的亮点是强调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能较好地服务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因此,它是学校课程教学的根本点。基础型课程实施的变革,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夯实基础 让每一个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

鲍佳健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都明确提出:学校应把创造教育公平当作自己的责任,努力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当前,各级政府正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这固然令人感到欣喜,但要真正实现教育均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目前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点,就是要做好学校内部的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长江中学地处崇明中北部,受农场知青回城潮的影响,加上原农场办学资源的限制,学区内本市户籍学生流失较多,尤其是小学升初中过程中优秀学生流失较多。外来民工子弟比例高,约占全校总人数的85%,且流动性大,中途转入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此外,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初二或初三后回原籍求学,给教学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面对基础差且参差不齐的生源现状,我们统一思想、坚定方向,积极挖掘自身资源,创造条件,提出了“培养学生成为‘明礼、自律、乐学、求真’的人”的办学目标,面向每一位学生,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办好家门口学校,为社区百姓负责。

学校要实现办学目标,关键在于为学生夯实基础。这基础表现为扎实的学科知识、娴熟的技能、自主学习的能力、健康的身心。这与“二期课改”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致的。学校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应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上海“二期课改”在课程设置上有了创新,即构建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为一体的课程结构,并赋予了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因此,我们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构建自己的课程设置、实施体系,让我们的课堂、实践活动等都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

一、基础型课程精心实施,注重实效,夯实发展根基

基础型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着力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牢牢抓住基础型课程教学。“二期课改”基础型课程教材的亮点是强调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能较好地服务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因此,它是学校课程教学的根本点。

1.思想变革,树立与新课程相接轨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课程教学上,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要有清晰的学生观;要认识到“教师是学生的朋友”,要有清晰的教师观;要认识到“教材是教育的媒介”,要有清晰的教材观。所以,学校创设讲座、学习、研讨等多种平台,“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

在基础型课程的实施上,确立了“基础型课程教学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根基”的理念,注重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倡导教师努力实现两个“创作”,一是“从教材到教学设计的创作”,二是“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际的创作”。通过优质高效的教学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通过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努力了解学生的需求,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方式正逐渐从单向讲授式向双向或多向的启发探究式、合作讨论式转变。我们在部分基础型课程中,规定每课有不少于5分钟的时间由学生主持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如语文课的“美文推荐”,政治课的“新闻发布会”,历史课的“历史上的今天”等。基础型课程实施的变革,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聚焦课堂,积极构建“主动有效课堂”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聚焦课堂,积极打造“主动有效课堂”是学校永恒不变的话题,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我们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认真学习县教学常规管理50条、课程标准以及学科基本要求等,并制定符合校情的教学常规考核细则;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崇明县中小幼“主动·有效课堂”新一轮达标与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学校创建活动初步方案,制定个人参与活动的目标、计划。二是通过专家指导、结对联动等形式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我们邀请崇明教研室和督导组专家定期来校指导,在教学常规五环节上下功夫,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另外,我们加强了校际学习交流,发挥联合体在教研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我校与正大中学结对联动,举行了拜师签约仪式,明确了师徒双方的责任与权利,各教研组也积极参与正大中学的教研活动。借助兄弟学校的资源优势,促进教师在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研究氛围、学术研讨等方面的提升。三是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尝试推行“低起点”、“小步走”、“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策略,尤其关注对学困生的教学。例如,我们在复习阶段,特别是初三下半学期,我们把学困生抽离课堂,由相关学科教师专人辅导。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对象相对集中了,课堂教学效益也提高了。虽然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但热情很高、责任心很强,从结果来看是有成效的,去年中考在校生合格率为100%。四是对期中、期末的复习课进行研讨,提升复习的有效性。每位老师制订复习计划,出好单项训练卷和综合复习卷,经教研组研磨、修改、完善后,学生再使用。五是校内的教学研讨课走上了正轨,体现了研讨的本质。教师在研讨中敢说真话,找缺点,提建议,活动有了活气,教师在反思中前行。一系列措施、一系列活动,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主动有效,课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3.注重反馈,夯实学生发展基础

我们着力在“两个反馈”(即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上下功夫,切实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夯实学生发展基础。

(1)注重课堂教学的第一次反馈,抓好课堂练习环节。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成效的即时反映,又是调整改进课堂教学策略、进程的风向标。新课标倡导:“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时间有限,因此讲究课堂练习策略,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我们力求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适切性。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设计练习,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练习的目的。教师必须考虑练习应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兼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易到难进行安排。这样,教师设计课堂的练习既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至于因练习太易或太难而失去认真练习的动力。

二是灵活性。课堂练习的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兴奋点,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练习内容要灵活多变,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因此,设计课堂练习不仅在题型上力求多样化,在教学手段上也要多样化,而且应注重实践,有创造性,尽可能让学生“跳一跳”就摸得着。同时要将平淡乏味的问题置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富有挑战性的心态下完成知识的构建。

三是层次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同一水平的练习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同一问题对于困难生较难,而对于优秀学生则可能索然无味。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基础到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四是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除了在课堂中通过提问得到反馈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来反馈的。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集体订正、个别面批辅导,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调整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

(2)加强课堂教学的第二次反馈,抓好课后作业环节。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巩固、掌握、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作业设计要有科学性、批改作业要有规范性、学生作业订正要有巩固性,真正做到作业“精选、精练、精批、精评”,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为了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学校对从作业设计到作业订正的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进行精细化管理。

作业设计:立足于精心设计、增强实效、减轻负担。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作业量要适当,语、数、外、理、化每学科作业量平均时间为20~30分钟,每天每班作业总量约为1.5小时左右,双休日适当增加作业量。作业针对性要强,做到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从而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作业难度要适中,符合“二期课改”课程标准,符合学生实际。作业要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深度和广度,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做到分层指导与分类要求。

作业批改:作业批改要及时、正确、规范,不错批、漏批,适时进行面批。提倡运用激励性评语,注明批改日期,要让学生及时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作业中所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集体讲评,对个别性存在的问题要加以个别辅导。同时,要通过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程。

作业订正:教师要培养学生及时订正的习惯,订正标记明显,教师要及时当面复批。另外,各类试卷订正要有错题集,学生订正时要分析原因,教师必须当面复批,在复批过程中,对学困生要再次进行重点辅导。

二、拓展型课程发展兴趣,培养技能,促进主动发展

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基本技能,丰富学生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明确目标,开发建设

对于小规模学校来说,师资力量薄弱,很难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即使有课程,由于生源较少,可能会出现无人选读的局面。因此,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六项技能”(即写一手好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会制作一种日常生活的小作品、能熟练操作电脑、会一门艺术特长或科技专长、会一项运动技能)的目标,充分挖掘现有教师的潜力,组织编写具有学校传统、适合学生特点和特长的校本课程,努力做精。

2.按照方针,认真组织实施

在管理上,学校成立了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制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聘请专家来校作讲座,对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在实施上,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充分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师资及学生特点兴趣,着力开展科目群建设,鼓励引导兴趣活动、社团活动的辅导教师尝试开发拓展型课程。在拓展型课程的具体操作中,实行教师自行申报、学校课程小组审核的管理制度,学生选课与学校指定相结合。做好“三定”工作:包括定课程,目前已有《纸艺DIY》、《PPT动画制作教程》、《十字绣》、《魅力摄影》、《三模制作》、《影视名作欣赏》、《书法》、《健身操》等拓展课。定人员,由专人任教,提升了教学效益与教学质量。定时间,时间定在每周三的第七节课,实行走班制,要求每位学生都参与,每次都要点名,并作为学生常规考核的依据。拓展课课任教师认真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另外,任课教师的教案、统计表、考勤表等书面材料在学期结束时统一上交,作为对教师考核、学生考查的依据,学校并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激发他们创造欲望。我们准备在教案原有的基础上有个提升,部分课程继续对教案修改完善;部分成熟的教案,我们将聘请专家在理论上、形式上加以指导,争取编写出完整的、符合规范的校本拓展型课程。

3.立足实际,做实特色项目

学校充分利用拓展课,普及科技知识,以“上海市航空模型活动特色学校”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科技教育特色品牌。面对学校生源少、可造苗子少的情况,我们力求科普知识大众化、普及化,营造“你行我也行”的氛围,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航空模型活动,是学校近三年来得到较快发展的一门科技活动课程。一方面,学校在拓展课时间加以普及,另一方面,对航模小组抓好日常训练,积极参加市、县级的各项科技竞赛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近三年的市、县级比赛中,学校取得了较好成绩。航模小组活动推进了学校科技教育的各项活动全面开展,同时也带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学校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学生开展爱国诗歌朗诵和演讲赛,“百灵鸟”杯校园十强歌手比赛,“多彩生活”课本剧、小品比赛,“画出多姿校园生活”的新年画展等活动。近三年学校艺术教育初见成效,学校舞蹈队参加崇明县艺术综合比赛,荣获中学组舞蹈二等奖;合唱队荣获中学组合唱三等奖;学校荣获2011学年度崇明县艺术教育年度总积分中学组第八名。

拓展课的开展,使农村学校的学生克服了自卑心理,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陶冶了情操,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三、探究型课程引导创新,强调体验,普及与提高并重

探究型课程是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为此,我校从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认真实施探究型课程。

1.引领和指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我校探究型课程坚持“引导创新,强调体验,普及与提高并重”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中,以促进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氛围的形成为目标,重在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为了更好地开展探究型课程,我们特派有科研能力的老师给学生上好“学习包”中的一些课题研究常识,指导学生共同研究几个范例,给学生开展探究的抓手。我们还挑选校内优秀的探究型课题小组,组织他们向全体学生作课题报告交流。同龄人的示范与成功,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和冲动,也为探究型课题研究实施作了铺垫。

2.实践和体验,在活动中成长

我校以社区为依托,创设各种条件,提供实践与体验的机会,发掘探究课题。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教学中把课堂搬进图书馆、社区、工厂、田野,创设直观的情境,让学生分组确立课题,设计方案,进行调查、参观、访问、测试,收集资料,开展探究型学习。在市级课题“基于《镜中绿韵》校本课程构建的学校课程领导力研究”实施过程中,确定了“三园一景”四个主题模块,“三园”是指“美丽的校园”、“多彩的田园”、“温馨的家园”,“一景”是指“碧水森林花园景”。围绕这四个主题模块,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其中,在教师带领下前往课题资源基地考察,在实践和考察中完成了“奶牛科普馆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案”及“农工商现代农机中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案”等5个课题报告。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深化探究型课程,我们还积极申报县级乡土课程项目,学校“《镜中绿韵》校本探究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项目被评定为县级乡土课程B等项目。市级课题的推进及乡士课程的申报成功,为学生进一步提升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为了提高师生参与研究的兴趣,学校统一组织课题汇报交流会,评选出等第奖。通过课题探究,学生的观察能力、推断能力、设计能力、操作能力、想象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尽管手中的教育资源有限,但是我们不甘落后,积极发挥主动性,努力跟上,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夯实基础,毕业时让每一个学生昂首阔步地走出长江中学,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作者系崇明县长江中学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