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引导课程的建设

加强引导课程的建设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开设引导性培训,有效地解决该问题。开设引导性培训很有必要,可以有效地减少农民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早退的现象,同时该培训也是帮助农民工转变就业观念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要鼓励农民工积极参加培训,还应该构建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培训课程模式。

调研中,很多承担农民工培训任务的教师反映:“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的出勤率较低,往往不能保证能全程按时学习,有的农民工是上下班的问题,有的农民工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出勤最好的是那些工厂里组织来学习的,他们都是准时来的。一般个别报名来参加学习的,流失率就比较高,这种情况下原因是很多的,有的是离开本地了,有的是工厂调班,上下班时间就比较晚了。”在和农民工学员的谈话中,却发现出勤率低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表面上的工学矛盾,深层次的原因是有的培训并不能真正解决民工在生活、求职、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得他们接受培训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开设引导性培训,有效地解决该问题。所谓引导性培训,就是在接受培训之前,将可选课程的科目、作用以及就业前景进行介绍,让农民工选择自己感兴趣、对其有帮助的课程进行学习,提高他们求学的积极性。开设引导性培训很有必要,可以有效地减少农民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早退的现象,同时该培训也是帮助农民工转变就业观念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培训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农民工自主学习、就业、创业,提升就业竞争力;二是帮助其转变学习、就业观念,使其在求职的过程中放平心态,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和转变,便是就业培训当中的“重要章节”。“待业人员经过培训后掌握了一门技能,即便暂时待业,机会来临时总能先人一步。可是短期内培训的效果总是无法立马见效,存在就业延缓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民工培训管理部门在访谈中也提到了如何评价农民工培训有效性的问题,“不过就业培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待业人员就业打下基础,但是如果大环境始终无法改善,自身观念不加以改变,培训也就看不到或者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就业岗位才会源源不绝,个人财富才能如聚沙之塔,积少成多。”

要鼓励农民工积极参加培训,还应该构建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培训课程模式。职业资格导向,就是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实行与行业发展接轨的目标,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一是要以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在牢固掌握通用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与企业合作,培养特定的职业能力。二是在取得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后,再学习活模块课程,这种活模块课程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三是表现为与行业接轨、与企业接轨及职业资格证书的变化性;学员学习方式的开放性、多样性;学习和教育培训理念的开放性。四是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管理,实施个性化培训,充分尊重农民工学员的愿望和选择,让他们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五是课程结构体现大专业、小专门化的特点,课程的类型为宽基础活模块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综合职业能力为考核标准的农民工培训评价体系。实现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代替专业核心课程考核,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代替课程考核的做法,使培训考核标准与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对接,变主观为客观,最终使农民工培训工作更扎实有效,提升广大农民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