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班化背景下农村小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反思

小班化背景下农村小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反思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小班化背景下,教师要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成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必须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和反思。反思性教学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反思性教学有助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反思性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反思性教学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从而反思的视角受

小班化背景下农村小学反思性教学的校本探索

龚 豪

我校地处上海偏远郊区,交通不便,近几年来随着生源的不断流失、小班化教育的全面铺开,给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性、创造性空间,但也给我们的教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自主决策和反思、研究的能力,去解决教学中产生的诸多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地域、经济等原因,我校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出现教师年龄结构梯度断层现象。部分教师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疏漏,体会到自身存在的困惑,因而产生了迫切解惑的主观愿望。新教师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问题,但意识不到或意识不强;老教师有了一定问题意识却又苦于无法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已经形成了制约学校再发展的瓶颈。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面对严峻的事实,我校本着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进行了反思性教学的校本探索,直面具体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用我们的智慧去激活这“一潭死水”,给小班化教学不断注入新的教育理念,催生新的教育智慧,从而推动了我校的“二期课改”不断地向纵深发展。

一、小班化背景下农村小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以反思性教学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德国教育家考然尔德说:成功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也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问题并实践反思的过程。所以,反思实践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在小班化背景下,教师要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成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必须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和反思。把学校作为自己成长与发展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反思、否定,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梳理、重组,才能不断适应小班化教学新的改革与要求。反思性教学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就能主动地将与行动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审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教学问题。反思性教学有助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做出的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问题,使教学与反思有机结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反思性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教师的道德意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行为的投入程度。教师道德水平提高,就越会反思自己教学行为,表现出一种执着和责任心,它又是教师的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反思,善于反思,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才会有利于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的过程。勤于反思,才有发展。反思性教学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

(二)以反思性教学为抓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反思性教学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实践研究。教学主体进行积极地教与学的实践反思,发现和探究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经过自我认识,评价调节,达到改进教学,最终学生逐步养成善于分析的学习品质,增强了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反思能力,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同时反思性教学不单是指向个人的,它也可以指向团体。在这种团体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的切磋与交流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都会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到有益的启示。多种经验的对照比较,就可以使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这样做的结果是产生新的教学思想,普遍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整体上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以反思性教学为平台,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有学者曾说过: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让教师在教研时,能分析教学现状,发现问题。从各种角度审视问题,进行目的-手段分析,提出假设评估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它不仅需要反思者有开放、负责和全心全意投入的心态,也要求有合作、协调和信任的环境创设。它既是一种自我批判的反思性活动,也是一种合作互动性质的交流活动。从而能够改变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不重实效、泛泛而谈的局面,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二、小班化背景下我校反思性教学的主要问题

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全面铺开,为我校师生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一空间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一名小班化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都是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几年来,我们进行农村小学反思性教学的校本研究,以反思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底蕴和不断创新的意识,能识别和诊断学生学习方式,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注重总结反思,改进和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并且要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校教师对教学反思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进行了反思性实践活动,但很多教师只是停留在教学反思的表面。教学反思行为和问题意识没有得到强化,教师教学观和行为方式,没有发生质变,教师只是“假性成长”。主要表现为:

(一)把反思当作负担,忙于应付

由于对反思价值和作用的认识只停留在任务层面,很多教师只知道埋头苦干,不善于总结提炼,缺乏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导致一些教师没有确立起反思的意识。认为这只是一种上头领导布置下来的任务,为了反思而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地反思,许多人想只要做到有反思的形式就可以了,何必追求反思的质量呢!

(二)反思存在虚假、空洞

许多时候过分追求教学反思的功利取向,不顾教学事实,不敢正视自己的缺憾,而是虚构一些精彩的情节或凭空捏造一些教学事件,再引用一些新课程理念做标签,其实这样的反思要不得,它会误导教学的成长。

(三)反思过于狭窄,浮于表面

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反思只立足于对教学过程的后记进行反思。教师们常想的问题主要涉及教学方面,很少能达到对教育的反思。忽视了对课前的反思,并且也很少顾及我们教师自身的反思以及关注到学生活动的反思。从而反思的视角受到了局限,许多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失去了敏锐感知与理智的评判。笔者在本校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老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情况。大多数表示没有认真进行过反思性教学;只有10%的老师认为自己曾经有意识地从事反思性教学,感觉很有效;80%的老师说自己没有时间进行反思性教学;5%左右的老师不懂反思性教学;70%的老师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进行反思性教学;25%的老师怕影响自己的教学。

三、小班化背景下农村小学反思性教学的基本认识

(一)反思性教学的概念界定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既包括对教师教的反思,又包括对学生学的反思),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的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生学会学的一种教育科研活动。

(二)反思性教学的特征

教学反思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思维,反思性教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经验型教学。反思性教学有如下基本特征。

(1)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具有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实践活动,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不是教师教学后简单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情况的反思,而是一种具有研究意义的反思;二是它用科学人文统一的方式解决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能获得创造性思考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2)以追求教学合理化为动力,具有研究性。反思需要意识的积极参与,需要智力和情感的投入。反思不同于自发的、无意识的回顾和总结,它需要教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多方面分析,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它是一项长期工程,具有明显的研究性。

(3)以强调两个“学会”为目的,贯穿教师教育的全过程,具有发展性。反思性教学的发展性是指个体的教学反思具有过程性,在反思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可能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反思性教学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本人“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没有教师不断地“学会教学”,学生的“学会学习”就很难实现。

(4)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具有教育性。对于学校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更为重要。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原则,促进农村小学教育和谐、全面、协调发展,促进教师自主、主动、协调发展,重建学校文化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理论的引领作用,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

(3)坚持合作的原则,鼓励集体反思,厉行团队精神,促进同伴互助。

(4)坚持行动研究的原则,教研重心下移,重视专业引领,关注教学原生态,以现实中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先行组织者,以解决现实中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基本任务,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为基本价值取向。

(5)坚持多元评价的原则,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导向和发展功能。

四、小班化背景下农村小学反思性教学的校本实践

(一)启迪智慧,加强培训,以学习型团体构建乐于反思、善于反思的氛围

针对教师在反思性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基础。因此,学校以青年教师读书会、科研骨干沙龙等为载体,以学习型团体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教学反思解析》等理论著作,通过品读、试卷、论坛等多种形式,了解新课程各学科、各学段的不同培养目标,让教师在读中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满足这种需要的有效途径。让教师在反思性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唤起他们的反思意识,启迪智慧,点燃反思的火花。使他们乐于反思,实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的反思。重点让教师掌握以下内容:

1.理清思路,把握反思的时机

(1)备课前反思,使教学“行云流水”。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注重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的三个维度,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选择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因此学校教导处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计划过程,反思一系列问题:学生有怎样的生活经历?需要教给学生哪些关键的概念、结论和事实?在这节课中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什么?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有人认为教学前反思就是备课,其实不然。教学前反思是备好课的前提。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环节更加合理,教学活动设想更加符合现实条件和实际情况,使教学获得“行云流水”般的顺畅与有效。

【案例1】 在2008年县中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评比中,我校的王老师反思到新世纪教材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她在备好课后,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将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类分层提问:较难的问题,由班上的A类学生回答;一定难度的问题,由B类学生回答;对于一些简单的,则让C类学生回答。正是她周到的课前反思,促成了比赛课的一大亮点:恰到好处地关注了个体与全体的关系,合情合理地把握了新授予复习的时间分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评课专家与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2)讲课中反思,使教学“精彩纷呈”。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进行,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同步性、灵活性,也使我们的课堂多姿多彩、精彩纷呈。

第一,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具体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中是否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生是否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等。如当前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过度”行为。无论什么问题都是让学生探究,让学生小组合作在没必要处讨论来讨论去,放弃必要指导的现象时有发生,结果课堂是热闹了,但学生在轰轰烈烈中,却没有掌握基础知识、获得技能。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应该及时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作必要的讲解、适时的指导,要讲在关键处、导在点子上、练在层次上。这样不仅不会削弱学生的主体性,相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显著。第二,反思教学策略。教学策略,一般可以理解为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培养学生体验、感悟的能力;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是否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第三,反思学习的过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要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掌握了哪些方法、形成了哪些能力等。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才能有效地调整教学行为,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案例2】 在2009年县数学新教材评比中获奖的樊老师,在她的课上,由于第一个探究环节留下了判断概念模糊的问题,她从学生的眼中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后,及时调整整了教学方法,把原本要探究的第二个环节改成了教师的辅导点拨,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案例3】 2008年的县级公开课展示中,我校的陈老师就是很好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策略,根据文本特点,很好地运用了肢体语言,用无声的语言,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达到了以文悟道的目的。

(3)教学后反思,使教学“锦上添花”。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总结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对教学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针对教学全过程,我们要求教师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第一把握亮点反思。所谓“亮点”就是教学中的独到、新颖、成功之处。它可以是启迪学生领会教学意图的一个有效提问环节,可以是平等、自主、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是师生情感碰撞、交融的一瞬间……凡是让教师激动、兴奋,甚至有些得意之处,都是值得反思的原始材料。由感性的实践,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实现教学的良性循环。第二围绕重难点反思。尝试分析重难点教学的突破口是怎样选择的?采用了哪些生动形象的手段来强化学生的感知?怎样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接受重难点部分内容的?……使自己在这样的教学反思中,会对教材的处理更准确,对学生的尊重更到位,对课堂的驾驭更自如、有效。第三质疑盲点反思。所谓盲点,就是事先设想到、估计到,可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却发生的偏颇现象。具体可表现为:其一,教师自身对文本价值应有内涵的理解上出现了偏颇;其二,学生在课堂上出人意料的表现,如令教师自己措手不及的问题,和文本价值背离的独特体验等。通过反思促进自身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同时在反思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以达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第四抓住疑点反思。疑点可能来自于教材的编写方面,可能来自于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可能来自于课堂上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以疑促思,有利于促进自身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论,基于理论,又在理论之上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案例4】 我校张老师在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之后,一是抓住课前的导入这一精彩处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她写到深情地渲染了课堂气氛,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二是抓住巧用课件这一精彩处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张老师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想象:小钱如果没有患病和生病躺在床上进行对比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又帮助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文本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激起学生的共鸣,真正走进文本中去。这些闪光点等都值得及时利用反思去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归纳与总结。作为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促进教学上的成长。

2.注重引领,掌握方法,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技能

目前,国内外不少专家和学者对反思的方法有了深入的研究,我们就很好地利用这个有利因素,把形式多样的反思方法逐一向教师作介绍,与他们一起学习相关的反思技能,共同探讨不同的方法适合何种情形、需要什么条件、采用怎样的策略进行反思等问题。结合学校特点、教师实际,我们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反思:

(1)聚焦问题法。教育者一是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个别的问题,也可能是普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二是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多提出问题进行反思。如:为什么这样设计?还可以怎么样设计?什么时候情况下,什么时候做更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在不断地追问下,思考越来越深刻、思路越来越清晰,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将越来越明显。

每个学期初,我们都在广泛听评课中,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选择课改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为反思性教学的主题,如小班化教育中的分层教学、分组学习、个性发展等。对照当前小班化教育的推进要求,倡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找出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看看它有没有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研究主要是围绕主题“是什么”、“应该是什么”而开展的“头脑风暴”,各教研组长在不断地相互提问、相互启发的反思性过程中收集与主题有密切联系的信息,找出能解决问题的各种手段进行预设,从中择优选取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

(2)同伴交流探讨法。学校教学管理者创设情境,设计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还提倡教师更多的与同事进行交谈,将各自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伙伴,通过对话、交流、探讨,相互交换意见和想法,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探索中,将各自珍藏的经验和想法浮现出来,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激起深入的思考,更为清晰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启迪,获取个体思考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如教师之间彼此听公开课或常态课,并描述所观察到的情境,相互交换意见,分析其得失,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观察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如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生反应、师生关系等,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听其他教师的课不仅仅是评估教学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收集信息的途径。这种方法可以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自觉、更理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能封闭自我、老死不相往来,而应该积极与同事坦诚交流、密切合作、取长补短,创建一个富有建设性和发展性的教研“学习共同体”。

我校每学年举行一次县、校级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学校的具体要求包括:每位执教者按教导处指定时间上一教时课。课后向教导处上交教案、说课稿、反思小结各一份;听课者完成至少3课时的听课量,做好听课笔记,并就其中一堂课撰写一份主题评课意见;各学科教研组结合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组织好“论坛式”教研活动,就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手段,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展开讨论交流、反思,并做好相应记录;在听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全校举行一次“聚焦课堂教学,渗透课改理念,改进教学行为”的专题教学反思研讨活动。活动中,教师全员参与、人人发言、个个交流,老教师要反思自己的经验是否合理有效,体现在新教师身上的生机活力和激情、观念和思想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等;参与听课、评课活动中,评课者应反思,“如果这节课我来上,我会……”,同时,执教者哪些优点值得学习和借鉴,哪些不足是共有的,需要共同改进的。全体教师都能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一个个教学案例,进行深刻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情感的交融,人人有收获,个个有提高,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观摩研究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样的课,同样的教学内容,我们要求教师不是自己上完就结束了,而是要教师主动去看优秀教师怎样上课,阅读优秀教师的教案,倾听优秀教师的备课思路,并与自己的教案进行比较与反思。同时,我校积极创造机会多观摩名师名家的课,教师可以在观摩中比照、反思,创造与专家持续对话的条件,让教师在与专家持续对话的过程中反思,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品味,从而促进教师成长。

【案例5】 2008年我校请教研员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全体教师都参加,并撰写听课反思,有位教师在反思中写道:周长是18厘米的长方形(长、宽均为整厘米数),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我刚看到这道题目便在想:这道题该教什么呢?我认为不外乎两点:第一,让学生探讨出多种答案,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第二,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在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然而,我听了课以后大为惭愧,这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他首先也是让学生探究出所有的答案,然后又由浅入深地提了五个问题:①找到一种答案并不难,难在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找出所有的答案。②观察这里的长和宽,再比较它们的面积,你能发现什么?③如果周长不是18厘米,这样的结论还成立吗?举例试一试。④倒过来,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怎样的规律呢?⑤回顾这一过程,你有怎样的启示呢?问得多好,他不仅仅注意了知识的传授,而且注意了研究内容的转化与拓展,以及思想方法的渗透,这就是智慧!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浅尝辄止,对教学素材缺乏深入思考和深度挖掘。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的课堂缺乏生命活力、缺乏智慧碰撞的原因之一。

(4)案例剖析法。我校积极搜集教育教学过程中成功与不成功的案例,组织教师进行分析研究,充分挖掘案例背后隐藏的各种教育教学理念,尤其是日常教育教学中没有意识到的种种误区。

2006年我们以“861”工程为载体,多次组织教师观看课例,同时把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录制下来,让听课者和评课者听活动的录音过程、看活动的录像,来“认识庐山真面目”,从中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并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的剖析与研究。如在那次语文组案例剖析中,我们以“两节课”为一个时间单位,教研时,先集体听课,比如听一位语文老师上一节“研讨课”,学校其他语文教师都到场“听课”,下一节开始“案例剖析”。先由上课的教师“反思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整体的“教学效果”等。在上课的教师“反思教学”之后,其他合作研究者人人要进行评课,要围绕本次教学活动主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执教老师的课进行亮点和缺陷方面评点。

通过“教学反思”生成教案,从而实施“第二次教学”也意味着系统而持久地追踪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了教学重构。

(二)搭建平台,注重实践,养成教师反思性教学的习惯

叶澜说过:一个教师一辈子写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能成为名师。因此我校积极搭建平台,运用分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教学反思的撰写。主要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对教师没有具体要求,只要教师在每单元的备课笔记本上涂上几笔就算达到要求了,目的是让教师做个有心人,激发动笔的意识。

第二阶段: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回忆,写出一周教学中最精彩的片段,目的是让教师明白写教学反思的意义。

第三阶段:教导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了《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见表),印发了优秀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样张,要求上研究课的老师上好课后一周内写好分析报告,交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再给予评价与指导,让上课老师第二次重构。

表1

教师正是在这种正视问题的过程中使其专业化水平得到发展的。因为他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互动中得到对存在问题的一次映射机会,使他不仅发现同伴身上的问题所在,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这样,问题明朗化,为进一步问题解决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正视问题、问题映射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这项活动重视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将学校变成一个互相关怀的社会群体,从而利于学校的发展。

第四阶段:我们对教师撰写的反思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进行了专业课的辅导讲座。每位教师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状况随时进行反思,从自身的优点、不足之处结合新理念进行自我剖析,写好教后记、教育随笔,要改变自我反思的不足,就要借助他人的帮助。以教研组、读书会等为单位建立的一个综合的、有机的反思体系。运用集体的力量和资源在最大范围内给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补充相关的知识,每月提供一篇自己满意的教后记、教育随笔或教学叙事。

第五阶段:开展反思性教学的交流活动、出教学反思集,给教师搭建发表的平台,积淀辛勤笔耕的成果,分享“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快乐。

(三)精细管理,注重评价,保障反思性教学有效运作

为了保证反思性教学的有序开展,学校拟定了一系列校本研究管理体系,促使反思性教学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变为有序。

学校成立“反思性教学校本研究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教导处、教科室负责,学科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具体落实的纵向管理模式,同时做好教导处、教科室、德育处的横向联系,追求协调合作、彼此支持、切磋分享的理想氛围。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例会,了解、剖析、评估前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商讨、研究、制定、完善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同时每月要检查各学科研究小组拟定的研究计划,收集整理教学反思及案例、调查问卷、师生反思品质分析评价材料及学生反思性日记。分析总结反思性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为加强对反思性教学研讨实施,学校将每周四定为校反思性教学研讨日,语文、数学、综合各研究小组依次安排教师出1~2节研讨课,并组织组内教师当天下午两节课后进行深入反思。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挂牌课或教研课,每个教研组每学期必须开展至少2次反思性教学专题研讨会。

注重评价,以鼓励为原则,把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实践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每个教师每月都及时上交反思的案例或随笔等;每个教研组每次教研活动后,根据活动参与情况、上交的资料等进行考核奖励,一个月一次。教师必须参加相应的学科集体备课、听课与反思研讨活动,记录详实,并撰写个人反思。每月通过校园网、博客等平台及时交流、展示并进行评比、奖励。

五、小班化背景下农村小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反思

(一)取得的成效

我校所探索的反思性教学是在小班化背景下,为教师深入实践新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搭建了一个多元交流的平台,使教师变换了看问题的角度,发现了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教师不再停留在简单地解释教育现象上,而更关注教育现象发生发展的更深层的原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教师的个体素养有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

在反思性教学中,改变了教师被动地接受教育理论和专家指导的地位,通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得教师由从业者变为研究者。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课堂中,教师创造性地选择、处理教材,合理整合、提升教学内容,注重教学过程中内容的生成与拓展。在新理念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方式,灵活地应用各种组织形式。教师课堂语言丰富生动,讲述清晰、明了,点拨到位。而在学生方面,听课中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如学生的学习心境是愉快的、参与是主动的、方式是多元的、合作是有效的。

我校许多教师在“反思性教学”中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学科带头人与科研排头兵,他们的成长轨迹,成长速度,自我发展的状况明显优于其他学校。

经历了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们,不再只把教学视为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借助于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开发教学的育人价值。在活动中教师们积极与其他教师群体以及专家互动,在说课、评课、教育叙事过程中寻找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撰写教学反思,提升自身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实现自我超越。

2.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县教研室对我校教师两次课堂教学情况汇总如下:

2007学年第二学期课堂教学听课情况汇总(实施前)

2009学年第一学期课堂教学听课情况汇总(实施后)

优课率从10%提升到了34.78%,中课率从44%下降到21.73%,不少教师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课前准备充分,教学中能组织有效的训练,能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关注到中下等学生的学习状态,提供较多的机会给予训练。

3.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几年来,我校坚持以反思性教学为切入点,促使教师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平时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教学反思、感悟、随笔的撰写,很多教师都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与研究,立课题、写论文,全面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实现了经验性教学向反思性教学转变。近两年来,我校的教育科研成果节节高升,共有20多篇文章得奖与发表。课堂教学也蒸蒸日上,共有6人次获县级奖。

4.营造了“合作、共享、创新”的教研文化

在“反思性教学”开始阶段,上研究课的常常是几副“老面孔”。一些教师害怕上研究课,害怕专家评课。如今,每次研究课都会出现一些“新面孔”。现在大家把上研究课当作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机会。教师们逐渐认识到: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文化,它的价值不是直接给教师多少结果,而是引发教师多思考,最终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从而学会研究。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贵在坚持。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创造,它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吸取优秀经验,反思自身,研究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特色之路。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成长,教师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学会做事和做人,实现自我价值,使学校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

(二)几点思考

回顾我们的教学反思实践之路,感触很多,既经历过迷路的彷徨,也找到过豁然开朗的感觉,使我们受益不少,但也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教学反思的教学实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螺旋式上升、不断发展的过程。但活动中如何及时对其评价,是需要直面的问题。

(2)教师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还与教师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创设一种有利于教师持续发展的成长环境,也是我们下阶段思考的问题。

(3)如何进一步整合教研、科研和培训资源,与校本研修更好地结合进行反思性教学,还需要继续努力。

(4)反思性教学需要专业引领。我们希望长期得到县研训部与科研部专家的支持和帮助。只有不断补充“源头活水”,反思性教学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总之,反思是一个系统工程,“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做到以教促思,以思促教,把反思落到实处,去伪存真,扬长避短,方能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反思,让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浮躁走向从容,从肤浅走向深刻,引导自己不断反思、不断成长,真正的教学难题不可能一次性得到圆满解决,当再次进行探讨、分析时,新的一轮反思就又开始了,更高层次的反思由此循环下去,推动着我们的教学实践改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系崇明县合兴小学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