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实践

“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众所周知,要真正体现与落实“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绝非易事!因此我们认为“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正好是一个有效的载体,教师的道德素养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范本。所以怀此“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理念,我们教师必须于第一时间、第一场合,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应加以规劝、诱导,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实践

陈 梅

“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了。但是由于它内涵丰富,况且德育又是一个涉及许多方方面面的工作,所以面对这样的命题,我们很少去思考它的可操作性,而习惯于仅仅是把它视作为一句口号。众所周知,要真正体现与落实“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绝非易事!要实现这样的理念与目标,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而言,不仅在认识层面上要有所加强与深化,更应该在我们的行为实践上有一个从自我约束、自我更新且逐步走向身正为范的由内而外的人格重构。因为任何一种德育行为的践行,都是由内而外的结果——即行为是心灵的折射!那么“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实践,到底有什么意义?

第一,我县教育系统正在着力推进“今天行动计划”,其中一个重要的子项就是“道德素养教育”的贯彻与实践。因此我们认为“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正好是一个有效的载体,教师的道德素养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范本。

第二,“和谐校园,温馨教室”的建设需要。我们讲的教学显温馨,人际显温馨,环境显温馨等。然而“道德显温馨”却是最重要的。因为教师时时处处的道德行为,它所折射出来的人格魅力,恰恰是我们推进“和谐校园,温馨教室”建设的关键所在。

第三,是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追求。我们的道德建设中,我发现,不管是城镇学校,还是农村学校,我们的德育工作始终是“高、虚、远”从未持之以恒地去追求“小、实、近”。其实,在我看来,喊一百句话还不如实实在在地做一件小事。因为“实践高于一切”:德育理念的细节化,就是要求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德育成效收获就从收获自身开始。

基于上述思考,推进“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建设工程,可以从细节入手,着力从两个方面下手,具体细操作如下:

1.“建设教师”的德性行为

(1)起表率。教育中不是有这么一个理念:你希望自己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就得成为这样的一个人。起表率就是教师将自己的言行作为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面前,学生可以寻找到自己好在哪儿?不好的又在哪儿?因此,作为教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与学习,应该努力地在内心有意识地去定位:我示范给你们看看!我是这么说的,又是这么做的!在这个方面,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从自己言行的细微处入手,树立“示范形象”。譬如:当您看到地上有纸屑时,您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当陪同学生看电影时,你又是怎样认真文明地观看?在全校性的大扫除中,你又是怎样认真地身先士卒参与大扫除的?所以我认为,你必须有所记录;通过记录与反思,你必定会告诉自己,我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是该坚持,还是应该放弃?记录自己的细节表现,那就是对自己德性的累计,积小成大积易致远。

(2)勤调整。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则知明而行无过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的自我改造的过程,尤其是内心的反省与调整。但人的这种内心反省与调整,如何彰显出来,在德性的阳光下进行晾晒,并与时俱进的自修式的进行调整?我认为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必要地把它记录下来。人的许多情绪化的行为举措,人的许多陋习化的行为(习惯性的)或许你的行为尚未体现仅仅是一种灵魂上的存念,但是经过反思,你会及时地明白与评估,我的这些思想与行为可能对学生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你最好的表现是调整于无声处。但问题是如果你的行为已经展示了出来,那么你就得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是,这样做,学生会觉得你这位老师是可信的,可佩的,可学的。

2.“激励学生”的德性行为

(1)找闪光点。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而发现时并不完全需要智慧,而是需要你在德性“高空”中去环视!经常会听到大家这样说,如果撇开质量教学监控,撇开学生的成绩,我们的学生还是很可爱的,因为无论是差生还是优生,每个学生身上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闪光点,但是学生的这些可爱之处,我们看到了又是如何表示的?学生与成人不一样,要使他们的行为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它不仅需要一种外力的激励才能走向凝固,同时又是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我们急需要通过“时时、处处”去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为教师的肯定是一种表扬、一种激励、一种引导、一种赏识。我们自身的德性必须处于“高位”,才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对于美德的感悟。哪怕是再细小的细节,我们都不能忽略。德育工作的真正魅力就是细微之处去雕琢。譬如:你进教室,学生与你在门口相遇,你的学生轻轻地侧身让你先进,这事小吗?这件事初看起来很小,仅仅是一瞬间的一闪,一秒钟都不到,但在我的眼里却很大!学生身体不适突然呕吐,有的学生见了马上前去帮忙清理,有的递纸巾,有的关切地问候,这事小吗?……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场景我们或许似曾经历过,其实,这些“细小”之事,在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中,如涓涓细流,一直在我们的身边流淌,但关键是,作为人人是德育工作的我们,我们的内心深处有没有那种强烈的震撼的感觉,或许您关注到了,或许不以为奇,或许是“视而不见”。然而这些表现在学生身上的细小行为,我们就是要通过简短的文本形式去记录下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逼迫着你去寻找、去张扬。

(2)加疏导。我们大家都知道,流不加于疏导,何以浇灌良田?面对日常教学中一件件发生在学生身上不良的行为小事,您是怎样处理的?可能你会上前制止,规劝?也有可能你觉得自己仅仅是一位员工、一位科任老师,你觉得反正有班主任管,即使我们说了,效果也不大,因为没有说服力。对,一切皆有可能。但说与不说,管与不管,重视与不重视,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如果作为第一目击者的你,不去加以及时地去疏导,这就好比你见到一棵树上有一条蛀虫,你不在第一时间捉掉它,那它就会进入树木中,等到班主任发现时,学生的不良行为可能已经有了一定潜伏期了。所以怀此“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理念,我们教师必须于第一时间、第一场合,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应加以规劝、诱导,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老师们,“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它不仅仅是一个理念,一个目标,同时又是一个十分感性的工作命题。那么我们到底又如何去操作呢?很简单,我们就以教师的日常行为作为切入口,从教师改变自己的细节行为入手,既改造自身、提升自身,又激勉学生、影响学生。学校层面可以作一些反复性的引导、警示与鞭策。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对自己的日常小事做一些简单的记录。当然这种不是无目的瞎记,也不是在应付,而是在学校倡导“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下的大背景中,去记录那些已经内化为警示鞭策自己的行为表现(即细节行为)。记叙过程中,我们填写的是一张十分简易的表格,记叙表达方式以陈述句的形式,即简单记录某日某处自己所做的一件小事即可!

如果我们全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学会了关注,那就有了几十双关注的眼睛。试想如果这几十双的眼睛都怀揣“我是一位德育工作者”,那么这是不是学校整体性的德育氛围?!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文本记录,这也是一种做一个有意识的德育工作者的必须条件。

(作者系崇明县新村学校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