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弟子规》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弟子规》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2010年,我园将如何在幼儿园实施《弟子规》教育作为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我个人觉得,《弟子规》的内容很适合在年幼时学习践行,仅仅诵读是不够的。2015年5月,我们将《弟子规》教育的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书名为《幼学〈弟子规〉》。伴随着《弟子规》教育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发展与变化。《弟子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地不断提升,幼儿园教育中的“国学热”也在逐渐升温。很多幼儿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自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

我园从2007年开始研究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策略。最初,我们仅是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过度环节及零散时间组织幼儿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增广贤文》以及唐诗宋词等内容。之后,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对诵读《弟子规》饶有兴趣,《弟子规》中的很多内容也特别适合在幼儿时期学习践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在幼儿园,我们组织幼儿学习国学经典,核心价值是什么?诵读是结果还是过程?是目的还是途径?在幼儿阶段,学习《弟子规》的意义是什么?关键在哪里?其中缺乏现实意义的内容怎样处理才妥当?

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2010年,我园将如何在幼儿园实施《弟子规》教育作为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专家访谈、教师研讨等多种方式,我们逐渐统一了认识,明晰了研究思路,认为:在幼儿阶段,让孩子亲近国学经典,其核心价值在于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让孩子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初步感知,为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感情打下基础。同时,我们认为,应正确对待诵读这种学习形式,不应改追求孩子会不会背诵、能背诵多少,而应在诵读的过程中,更多关注让孩子初步感受汉语的优美,培育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仁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要,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方面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我个人觉得,《弟子规》的内容很适合在年幼时学习践行,仅仅诵读是不够的。我园在《弟子规》教育活动中一直努力追求幼儿在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初步了解《弟子规》的内涵,在生活中践行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情。然而,《弟子规》中也有些内容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内容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适合在这个阶段学习。因此,我们在课题准备阶段,多次召开研讨会,最终从《弟子规》的三百六十句中选取了具有积极现实意义的、适合幼儿学习的二百九十二句,按内容分成了六十节活动进行教学。结合每节活动内容,我们设计了“幼儿身体力行表”,让幼儿家长在家记录幼儿行为,通过家园合作将《弟子规》教育真正落实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过扎实研究,这一课题已顺利结题。2015年5月,我们将《弟子规》教育的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书名为《幼学〈弟子规〉》。

伴随着《弟子规》教育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发展与变化。起床时,孩子们知道“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出门时,孩子们明白“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有人攀比衣物时,孩子们会说“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吃饭时,孩子们会互相提醒“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我们常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弟子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们也在努力践行《弟子规》,不断完善自身言行,提高自身修养,为幼儿做出表率。同时,我们也更加关注教育的细节,更加关注游戏化活动的研究,更加关注家园互动,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家长朋友们在记录幼儿行为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他们也在不断完善自己,为幼儿做出表率。记得有位家长曾经找到我们,激动地说:“孩子学习《弟子规》后变化很大,我们全家非常高兴,想为幼儿园捐赠1000册图书。”当园里要举行一个小小的捐赠仪式时,这位家长拒绝了,他说只想默默地为幼儿园做点事儿,不想让大家知道。这让我们非常感动!

真心希望更多的幼儿园关注传统文化教育,期待更多的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品德与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