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评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高中评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之前,本班的学生已经用评注阅读方式尝试研读了几篇课文,对于怎样评注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而在《想北平》这篇文章的评注中,不少学生已能透过朴素的语言来体味作者情感的细微之处了。若是初次尝试,我认为老师应适度降低评注要求,并做好评注示范。由此看出,评注式阅读教学不仅没有让教师无事可干,反而对教师深入备课和反馈引导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中评注式阅读教学初探——《想北平》教学谈

云浮市新兴县教育局教研室 苏金泮

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注重条分缕析肢解文本,注重教材分析与归纳,学生参与互动的程度低,被动学习的情况严重,没有真正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突出地表现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如何建立一种符合阅读教学规律,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和勤于思考,既有相对高的效率,又有普遍适应性的模式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提醒我们,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评注式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变“鉴赏者取向”为“解读者取向”,正体现了上述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强化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很值得尝试。什么是评注式阅读呢?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拥有更充分的阅读自主权,引导学生带着发现、探索的眼光研读文本,并在有感触有想法的地方进行圈画批注,自主质疑反思,自由联想推论,形成个性化理解和体验,再通过生生、师生交流探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实现阅读品质的提升。

鉴于此,我在借班教学《想北平》一文中就尝试采用了评注式阅读的教学方法。

《想北平》课堂教学设计:

(1)背景介绍。教师结合课下注解及补充时代背景资料作介绍,为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感做好铺垫。

(2)整体把握。文章的整体理解是细致研究、评注的前提,学生预习后教师点拨完成。

(3)阅读评注。学生对课文的四个部分进行研读,将自己的思考感悟写在书上相关内容的旁边。

(4)交流互动。评注完成后,小组的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评注内容,听听同学的看法,做些修改。

(5)课堂交流。学生读自己的感悟,教师边听边与同学交流,适当地点拨、修改,在对文本评注的思想碰撞中,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的赏析能力。

(6)专题评注。让学生重读几处未被评注或者可更深入探究的地方,教师设置问题或做点拨,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能力。

下面,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浅谈对评注式阅读教学的点滴认识。

1.示范引路,降低要求

在此之前,本班的学生已经用评注阅读方式尝试研读了几篇课文,对于怎样评注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而在《想北平》这篇文章的评注中,不少学生已能透过朴素的语言来体味作者情感的细微之处了。比如,从“牛的一毛”谈老舍散文的口语化特点,从“带着一层白霜儿呀”谈老舍语言的京味,谈老舍对平民化生活的热爱等。正是学生们的这些精彩点评,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由于学生语文水平不一,甚至有的出现误评,但我以为这毕竟是学生的理解和发现,只要不断锻造,就会渐渐达到更高的评点层次的。若是初次尝试,我认为老师应适度降低评注要求,并做好评注示范。只有教师做好评注示范,才能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评注文本,渐渐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学会真正的阅读。

2.适时引领,提升能力

囿于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在阅读评注过程中必然会有许多的疑问和困惑,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存在着评注水平高低的差异,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的帮助和引领。对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或刚开始学习评注时,可让学生从字词句、喜欢的内容或疑惑的地方作简单的评注,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出问题,例如“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就可以问“包着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愧杀?”从而让学生明白老舍心里,家乡的水果价虽贱但新鲜,是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看法虽偏执些但却爱得实在。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可逐步扩展阅读评注的深度和广度,将自身经历感受融于评注之中,尝试从作品的结构、内容和特色等进行深层次、独到的评注,从而让学生张扬个性,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不断提升阅读能力。比如这句,“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教师可以在几个地方打上着重号,引起学生思考,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到爱到深处反无声的至爱境界。

3.注重小结,教给方法

进行评注式阅读学习,学生对评注阅读基本方法的掌握是很重要的,因为“评注”不仅仅是阅读、旁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哪里圈画评注,如何进行评注的问题,这关乎阅读内容、教学内容和评点角度、方法等问题。为了避免对评注方法的抽象灌输讲解,我们可通过让学生在“评中学”、“学中注”来掌握知识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文本评点来进行归纳总结。对于学生较为典型的评注,教师可让学生交流、简评和总结,或自己加以小结,让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感悟方法,形成能力。如“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这句,学生评出比较的意思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哼”该怎么读,“还不愧杀”该怎么读,在如何诵读的讨论中,把对句子的理解更深地探讨下去,最后让其他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归纳评点方法。这样,通过“自评”、“诵读”、“研讨”、“补充”等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评注方法。斟词酌句法、概括归纳法、分类比较法、人物形象、细节描写……都可以在评注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掌握。

4.深研文本,反馈补充

在学生评注式阅读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旁听和简单表扬评价上,而必须于备课时深研文本,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设身处地推想学生在评注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成为一个举重若轻的智者,迅速辨明学生评注中点不到位的地方,或点拨,或启发,把思考引向深入。如“像杜娟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一句,学生评述认为很深切地表达了老舍对北平的爱,我提示学生结合时局想一想,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如果不是国难当头,老舍不会说得如此悲凉,这是一种将要失去家国的忧患啊。针对学生观点偏颇的地方,我引导他(她)分析课文是怎样写的,思考为什么这样写,再琢磨这里究竟在写些什么。如文中有不少篇幅写北平的瓜果,学生就觉得老舍是一个普通人,有一颗平常心,但却没有看到这些红红绿绿的瓜果蔬菜,正是作者心中渴望的和平安宁生活的代表。对学生语言表述的不足,教师只是指导学生改变一下语序,调换一下词语,或是换一种语气,就提高了原句的表现力。由此看出,评注式阅读教学不仅没有让教师无事可干,反而对教师深入备课和反馈引导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和继续探究的问题。

一是既为评注,那么就该可以是评析,也可以是注释,评注的范围可以更宽广些,不必只局限在有所感悟之处,比如不好理解需要补充材料之处,理解有困难之处,见解有不同之处等,并且,评注也应不仅仅局限于对于作品的领悟与赞美,对于作品中不很认同的地方,也可以提出质疑,尝试修改。

二是评注的形式也不应只局限于使用文字,也还可以使用各种符号加以标记,比如画上横线表示重要句子,打上点表示有特别深意值得思考,加上三角表示关键词,用叹号表示精彩,用问号表示质疑等,甚至还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自己设定要表达的意思。评注的位置也可以不拘于文字的旁边,天头、地脚、段间空白,甚至贴页,当然,这些时候,箭头符号就是不能少的。

三是目前是评注式阅读教学尝试阶段,学生多在文本有感悟处下笔,这当然是最容易入手的角度,但这样的理解层面是零散的、片面的,思维上缺乏有效的深度和突破。如何使认识全面而逐步深入,如何使评注的语言更赋有表现力,这是一个值得今后深入研究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