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植物分类学家

植物分类学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3年,孙祥钟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并留校任教,在我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之一的钟心煊教授等指导下,从事植物学研究和教学,积极创建武汉大学植物标本室。孙祥钟教授虽已年逾古稀,但还在为我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勤奋而忘我地工作。

植物分类学家——孙祥钟教授

植物分类学家——孙祥钟教授[1]

孙祥钟教授,汉族,安徽桐城人,生于1908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植物分类学家。1933年,孙祥钟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并留校任教,在我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之一的钟心煊教授等指导下,从事植物学研究和教学,积极创建武汉大学植物标本室(国际标本馆代号WH)。1936—1939年,去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深造,专攻植物分类学和园艺学,从事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五加科植物的研究,后因患病而提前归国。先后任武汉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之职。抗战期间,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当时四川交通闭塞,科研经费又相当困难,孙祥钟教授经常深入人烟稀少,匪、兽出没的深山大川进行植物学考察和大规模的标本采集,同时继续深入研究中国的五加科植物,为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在武汉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孙祥钟教授先后承担一系列学术领导职务和教学行政职务,如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湖北省暨武汉市植物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生态学会顾问;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所长(兼职)、庐山植物园顾问;在校内曾担任武汉大学教工工会主席、政治辅导处副主任,党组成员,生物系主任,武汉大学教务长,党委常委,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他早年就加入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园艺学会,并为终身会员。他创办和担任《武汉植物学研究》主编,担任《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丛刊》的编委。现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植物分类研究室主任。

50余年来,孙祥钟教授亲自参加和组织了一系列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先后进行了中国五加科植物的分类与分布的研究,峨眉山植物分类与区系的研究,湖北省中草药植物研究,武汉地区野生植物及主要栽培植物的研究,中国画眉草亚族(4属)植物的分类研究,中国沼生目植物的分类研究,中国主要水生维管植物的细胞分类学研究,中国长江流域中下游主要水生维管植物的花粉生物学研究,以及神农架植物考察(中美植物学家联合考察,孙祥钟教授为中方团长),长江三峡大坝修建前后陆生生态系统动态的研究。先后在Bull.Amer.Assoc.Bot.Card.&Arboreta、Feddes Repertorium、《植物分类学报》、《生态学报》、《植物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30余篇研究论文。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植物分类学界有较大影响,例如,1940年发表的Notes on Chinese Araliaceae(中国五加科植物的分布),1941年发表的《峨眉山五加科的新种》,至今为国内外五加科研究者所重视和引用。1976年以来,孙祥钟教授主持和指导植物分类学研究室的科研工作,除了编著《中国植物志》(第十卷·第一分册)一部分、主编《中国植物志》(第八卷)之外,还为研究室选定研究方向和指导制订长远科研规划,领导教师和指导研究生坚持以水生维管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学、区系学、分布学、生态学、形态解剖学细胞学生物化学、物种生物学和数值分类学等领域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系统植物学和进化植物学是整个研究的核心,也是当代国际植物分类学的两个主要发展方向。目前,研究室承担的3个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都属研究水生植物的。到目前为止,已发表了水生植物的研究论文近30篇。孙祥钟教授指导下的这一系列的研究在国内植物分类学界被认为在研究对象、手段、成果上都很有特色,并受到国际水生植物学界的关注。

除了科学研究外,孙祥钟教授还十分关心我国生命科学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先后撰写了《中国植物分类学三十周年回顾与展望》、《优先发展生物科学》、《重要资源植物的生物学研究》(原教育部特约稿)和《武汉要腾飞,环保须先行》等一系列文章,这些软科学论文分别被转载、引用,并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孙祥钟教授为培养植物学人才呕心沥血,忘我工作。几十年来,他培养的学生不少已是著名学者或各单位科研、教学骨干。近十年,他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8人,在这些研究生身上倾注了他的大部分心血。在任武汉大学教务长十年期间,他已形成了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现在用之于教育研究生。他教育研究生要“一专多能”,认为光“专”不“博”,知识面窄,毕业后难以胜任工作,从事科研工作前途也有限;光“博”不“专”,难以拔尖,培养不出第一流人才。因此,孙祥钟教授除了精心设计课程设置外,还特别注重在研究室里举办各类“专题报告会”,对新领域、新思想、新方向展开深入讨论,使学生接触更广泛的领域。他希望研究生在政治上要求进步,在生活中严格要求。多年来,他患有严重的皮肤病和青光眼,近于失明,但无论严寒酷暑,坚持上班。他的行动给研究生最生动的教育。针对研究生中目前尚存在的不足,孙祥钟教授对刚入学的3位博士研究生又提出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实践观点,系统学习理论和树立高度责任感”等4点要求,看来很有成效。

孙祥钟教授虽已年逾古稀,但还在为我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勤奋而忘我地工作。最近,他讲得最多的是这样一句话:“对年轻人既要带路,又要让路。我希望学生超过我!”他热情地为校内外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出国留学深造创造条件,让留校老师挑科研和教学重担。许多野外考察重任或者科学成果鉴定会,他总是大胆地推荐年轻人去参加,积极予以指导,而不强加约束。他总是笑着对大家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鼓励青年人去独立作战。他不但没有因为辞去系主任、所长而清闲,反而更加紧张、愉快地从事科研和教学。孙祥钟教授给予后辈最宝贵的不只是他的科研成果和教育思想,更重要的是对国家、对科学的献身精神,以及胸襟坦荡、虚怀若谷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作者后记

大概从1985年起,《武汉大学学报》每期介绍一位博士生导师,每一位所占篇幅为2页,有一定的格式。当时我正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又兼做一些秘书工作,撰写任务就落在我的身上。教研室除了给我一份孙祥钟教授的十分简单的履历外,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好在已师从他多年,随时感受到他的身教和言教。这一小传是他的学生——我为他作的素描。他对我一生影响太深刻了,现在看来这一小传已无法表达我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注释】

[1]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第4期:113-1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