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动反馈分层式教学方法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互动反馈分层式教学方法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分类与危险评估见图1。浙医二院分层反馈教学平台网站共有教师用户41名,涵盖18个专业。浙医二院已完成对该教学方法初步评估,效果良好,得到教师和医学生的一致好评。目前浙医二院已全面推广该教学方法在各个临床教学科室中使用。预计基于网络平台的分层反馈教学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互动反馈分层式教学方法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内科学”课程

王建安
 附属第二医院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2.学科类别

医学—临床医学

3.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通过理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掌握包括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病等疾病诊治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上述系统中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防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逐步建立诊断防治疾病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培养临床决策能力。

4.教学对象

临床医学(七年制)第5年医学生,每届约60人。

5.课程学时与教学场景

(1)课程学时:理论教学66学时,实验教学56学时(14周)。

(2)教学场景:理论教学在多媒体教室,实验教学(即病房教学)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房。

二、课程教学重点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内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并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正确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跟上时代变化的能力。但是在课程教学、病房带教与学习过程中比较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从而影响了临床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师生间互动少,反馈不及时,内容不全面,效果不佳;

(2)教学方法单一;

(3)学生反应消极等。

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医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不断地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一直是临床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

三、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实施策略与方法

针对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教学中重点解决的问题,目前课程采取的教学实施策略和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授课、病房带教(包括小讲课、中班病例讨论、PBL等教学)、网络学习交流,具体步骤如下:

(1)病例资料网络预学习: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将病例摘要上传浙医二院分层互动反馈教学平台网站,并提出3~5个问题,供医学生课前预习。医学生可在网络平台进行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论授课和病房带教:课堂讲授相关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等内容;病房教学是指导医学生通过相关疾病病人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提高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3)课后再学习:上传理论授课幻灯片,供医学生网上学习,巩固知识。

(4)课程评估:医学生在网络上完成对该课程教学的评分。

(5)高级学习:根据医学生在互动反馈教学网站上与教师发帖互动交流积分及临床考核成绩,对表现优秀的医学生提供额外的临床实践机会,如专家门诊、手术观摩、远程国际会诊等。

2.具体实施方法举例

(1)课前上传病例资料网络预学习:

男,58岁,反复劳力性胸痛3个月,加重持续不缓解4小时。查体:T37.0℃,BP117/80mmHg,呼吸浅快,20次/分,脉搏83次/分,患者卧床,神智清,痛苦面容,出汗,心率90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II级粗糙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86次/分,V2—V4导联ST段抬高0.4mV。

提出问题: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结果是什么?还需要完善什么检查?

该患者的发病机制如何?

如何进行治疗?

(2)理论授课和病房带教:课堂讲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理论知识;病房见习时带医学生去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病历书写,临床带教老师对医学生书写的病历进行批改,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供医学生学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分类与危险评估见图1。

img128

图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分类与危险评估

(3)课后再学习:上传理论授课幻灯片,并提3~5个问题,引导医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了解学科新进展的目的。

IAPB的适应症及意义是什么?

β受体阻断剂怎样使用?有哪些禁忌症?

目前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最新进展?

(4)医学生在网络上完成对该课程评分:临床带教老师通过该平台能够及时获得学生对本次课程教学的反馈,有利于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增进师生互动,从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5)高级学习:综合医学生在互动反馈教学网站上与教师发帖互动交流积分情况、临床考核成绩及医学生个人兴趣等,对表现优秀的医学生开放更高级的临床实践机会,如专家门诊、手术观摩、远程国际会诊等。

3.教学方法特点分析

该课程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利用浙医二院分层反馈教学平台网站,采用开放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方式,根据医学生个人兴趣和学习效果,给有能力又有兴趣的医学生提供更高级的临床实践机会,如专家门诊、精英门诊和名医门诊等,达到差异化教学目的。此外,构建的网络教学数据库可以为医学生提供自学资源。

该课程实现教师和学生双向考核,基于网络形式,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医学生在网络上完成对该课程教学方法、内容和效果等评分,临床带教老师可以直接查阅评分结果,以达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网站管理员定期统计医学生发帖量、积分,再结合课程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成绩,以及医学生个人兴趣等,对表现优秀的医学生提供额外的临床实践机会,从而达到进一步激励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程考核方法和支撑手段

1.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成绩(100分)由下面3部分组成:

(1)理论考试:50分;

(2)作业:10分(医学生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临床内科相关典型病例制作成病例报告和PPT,上传浙江大学教改网站,临床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进行打分);

(3)临床出科能力与表现考核:40分。

2.支撑手段

(1)临床资源:浙医二院年门诊量约300万人次,年出院人数达8万余人,手术逾8万余人,能够满足临床教学的要求。

(2)网络平台:我院已构建浙医二院分层反馈教学平台网站,已成为医学生与临床教师交流、反馈的平台,成为临床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3)临床实践机会:浙医二院专家门诊、精英门诊、名医门诊、远程国际会诊等为医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机会。

五、教学效果和推广性分析

1.教学效果

浙医二院分层反馈教学平台网站共有教师用户41名,涵盖18个专业。浙江大学医学院07级、08级七年制医学生144名能进入研究平台。平台提供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137份,路径指南49项。

从调研结果来看,医学生认同分层反馈教学平台网站作为临床教学的有效补充。大部分医学生积极参与基于网络,发帖量和成绩具有正相关关系,发帖量越多,成绩越好,说明互动反馈教学网站对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推广性分析

浙医二院已完成对该教学方法初步评估,效果良好,得到教师和医学生的一致好评。目前浙医二院已全面推广该教学方法在各个临床教学科室中使用。预计基于网络平台的分层反馈教学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六、课程教材及实验参考书

[1]陆再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Peter Libby et al.Braunwald's Heart Disease(8th Edition)Saunders,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