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识对象的形而上学预设

认识对象的形而上学预设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本质主义者看来,世界是由不依赖于心灵之对象的某种确定的总和构成的。本质主义者企图追求认识客体的本真状态和自在状态,而极力排斥认识主体在任何意义上对客体的任何影响与干扰,以免误导了主体。因此,科学“根本不必预设一个成为科学认识对象的、不依赖于科学认识本身的实在世界,倒是相反,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必须从科学共同体共同的运作程序、思维方式、认知态度、评价标准等等,一句话从生活形式中得到解释”。

一、本体论:认识对象的形而上学预设

在本质主义者看来,世界是由不依赖于心灵之对象的某种确定的总和构成的。对“世界的存在方式”,只有一个真实的、全面的描述,成功的科学研究产品是关于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理论的现象和实在的知识,即使这种知识所涉及的对象是不可观察的,它也是可能的。可见,本质主义者所追求的实际上是对终极存在的“知识性掌握”,企图建立一个最高的、绝对的和纯粹的知识体系。在他们看来,科学知识是纯粹客观性的,科学的进步具有方向性,这个方向就是发现实在世界的真理。

基于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存在是生成,生成是过程。本质主义者企图追求认识客体的本真状态和自在状态,而极力排斥认识主体在任何意义上对客体的任何影响与干扰,以免误导了主体。可是,它不幸走到了极端,混淆了本体论与认识论意义上的本真状态。事实上,早在18世纪中叶,休谟在《人性论》就指出,客观世界并不存在在时空中单纯而同一不变的实体,它只不过是人类心灵想象的虚构,知识的外部对象,只是一个虚构的存在。(2)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1911)说:“我们的自我意识的根基乃是这样一个不变的事实,即没有世界,我们就没有这样一种意识,而无此意识,就没有为我们而存在的世界。所以我并不是坐在舞台之前的一个旁观者,而是纠缠在作用与作用之中……”狄尔泰强调人不是站在世界之外“旁观”世界,而是作为参与者“纠缠”在世界万物之中,而这种“纠缠”就是“生活”。(3)另一方面,科学的出发点是人,科学是人为的,必然要带有主体性的特征。现代实验心理学和经验神经生理学也已表明:“我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感知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照相或‘反映’(如列宁以朴素实在论的语言所断言过的那样)。认识是以认知为先决条件的;认识事物就是将其归入我们以前已知的某物,并通过以前有的知识将其区分开来。要是缺乏这样的参考(物),那我们只能面对一个谜;全新的事物是无从认识的。”(4)被称为正统的海森堡的关于量子力学数学解释更有意思:在不被观察时,微观客体的状态由一个状态矢量表示,并按薛定谔方程变化,这种变化和变化规律不受主体的干扰,是客观的;然而,态矢量及其变化都不能被直接观察,只能用数学的语言而不是日常自然语言来表达,因此不是实在的。实证主义用直陈式来进行客观表述,力求避免感情色彩和消除非理性。用梅洛—庞蒂的话来说就是,这种纯粹客观表述的理想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这就掩饰了说话者之间的活生生的关系”,“这就忘记了我们心照不宣地、没有明确表示地、非专题化地塞入科学陈述中的一切”,“这就忘记了全部的文学表达”。(5)科学认识无法摆脱情景,无法撇开认识者的境域来谈论科学认识,认识不能脱离认识者而存在。即便是以“客观性”而著称的经典公式,也必然地内含人的因素,纵然它们表现为在自然界未被任何附带的情感形态下的模写。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都是认识主体理想抽象的产物,因为世界上任何物体所受的合力都不可能绝对为零,世界上也不存在绝对的“二体系统”。观察者在观看物体或情境时看到的东西,他们体验的主观经验,不仅决定于他们视网膜上的映象,而且也依赖于观察者的文化教养、经验、知识和期望。“即使我们把情感性意义和理智的偏见的经验内容完全去掉,剩下的残留物看来仍然还是知觉者本性的镜像,而不是知觉物本性的镜像;把认知过程简洁地划分为此岸的旁观者和彼岸的景象是不适当的。”(6)所以,不与主体相联系的纯粹的独立客体是不存在的。

科学作为一种实践,它也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一种对象性关系。只有进入这一实践领域的自然界才是科学的对象,才能与人形成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对象性关系,认识的对象是由社会的价值需要所“建构”的,而不是由外部世界本身所“给定”的。因此,科学“根本不必预设一个成为科学认识对象的、不依赖于科学认识本身的实在世界,倒是相反,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必须从科学共同体共同的运作程序、思维方式、认知态度、评价标准等等,一句话从生活形式中得到解释”(7)。外在于人的、自在的客观物质世界根本无法成为意义的世界,当然也不能成为科学的对象。本质主义所说的“与人无关的事实”,只能是形而上学的悬设,其思维模式,其实质是一种传统“旁观者”式的知识论思维模式,其根本旨趣在于运用人的理智,去捕获隐藏在经验现象背后的终极存在以获得关于整个世界的终极知识,换句话说就是,本质主义者是将观察命题与理论命题之间的关系看成静态的逻辑演算关系,并且他们能事先知道演算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质主义的理论构建活动乃是一种针对“非历史对象”的“发现”活动。所以,在本体论上,本质主义的弊端在于把人同人的世界割裂开来,试图以人的“理性”去“洞悉”与人相对峙的“世界”的“普遍规律”,并把这种与人的历史性存在无涉的、永恒的“普遍规律”作为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最终根据,即“本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