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研员的师德个性

教研员的师德个性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看来,师德是教研员职业素养的灵魂,而学术公正是对教研员师德的特殊要求。因此,它们成为构筑教研员“威信”的两个核心构件,“学术水平”孕 “威”,“学术公正”立“信”。学术是否公正,发生在教研员角色功能履行的整个过程。教研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以学术公正为核心的师德建设。县教育局委托县教育评估中心对全体教研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年检。

学术公正:教研员的师德个性

(发表于《现代教学》 2013年第3期)

区县级教研员很多原本是基层学校的优秀教师,有着良好的师德。履新后,由于工作轴心由研究、服务学生成长转为研究、服务教师成长,其师德的目标与内容指向、形式与行为显现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这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把握教研员的师德。在我看来,师德是教研员职业素养的灵魂,而学术公正是对教研员师德的特殊要求。

一、 学术公正:方向与力量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情操品质。它是在教师与学生、与教育工作、与同事领导、与自我的关系认识与关系行为中显现出来的,其中最突出的是与学生的关系认识与关系行为。因此,师德的核心是有一颗爱生之心,并能为学生的成长奉献自己的智慧、精力、情感乃至整个人生。而对教研员而言,其直接的研究与服务对象不再是学生,而是本学科的基层教师,因此,与基层教师的关系认识及其关系行为,是观察与考量教研员师德的重要维度和基点。

教研员与基层教师应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以为其最重要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其次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与教育行政不同,这种服务关系、管理关系,偏重的是学术援助性的服务和基于学术判断下的评价与管理,其本质是一种专业性的业务关系。“学术性援助”“学术性评判”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两个词。学术是理性的,是基于客观的,是不被个人主观意志、情感好恶、利益关系所左右的:这正是教研员角色心灵——师德构建的基础与特殊追求。所以,我觉得, “学术公正”是教研员履好职的行动指南,这是毋庸置疑的。

师德的力量固然来源于多方面,但一位教研员是否能保持一颗学术公正之心,基于学术判断下公正评价教师、真心地帮助教师成长发展无疑是极其重要的方面。面对教研员提出的完全相同的教学建议要求,基层教师对其接受程度与行为落实程度会有显著的差异。道理很简单,教师对教研员的内心接纳度直接取决于其对教研员的认可与信任的程度,在教研活动或者教研事件中,教师会对教研员的“学术水平”“学术公正”作自觉的评判;对教研员的认可并进而转化为信任,都是建立在教研员的“学术水平”“学术公正”在其心目中有较高得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它们成为构筑教研员“威信”的两个核心构件,“学术水平”孕 “威”,“学术公正”立“信”。有太多的事实证明,受基层教师敬重的教研员更有号召力,这就是师德的力量。

二、 学术公正:内涵与外延

教研员是人,人难免会被功利、社会关系、个人好恶、认识偏见、从众心理等所左右,从而迷失专业判断应有的“视力”,失去学术公正。导致学术不公正可能是由于囿于自己的学术能力,是师能不足所致,但更多的情况下,是师德的问题。

学术是否公正,发生在教研员角色功能履行的整个过程。在课程审核、课堂教学评价、论文鉴定、优秀教研组评比、职称申报、骨干教师选拔、重点教师培养选送、各种展示平台的提供、中心教研组人员名单的确定、教研活动中对与自己不同观点交锋的处理等众多活动中,都不断地接受着学术是否公正的考验。教研员总是难免会在学术判断与情感倾向中纠结,甚至是在学术判断与人际招呼中挣扎。人的生命是一个整体,学术理性与人际感性往往是相互影响、彼此干扰的。情感倾向会模糊学术“视力”甚至扭曲学术标准,加上教研事件本身是一个不良结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个不那么公正的学术判断,教研员也会在潜意识的自我暗示下,心安理得,不会产生道德焦虑感。教研员的师德高度就是在这些点滴的教研生活中累积,逐渐地或是高大起来,或是消蚀下去。

学术公正概念在对上述对象的例举与分析中,其本质属性逐渐清晰起来。在我看来,学术公正是教研员基于教育科学专业标准下,在对日常角色活动中所发生的教研事件作学术判断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面貌与专业水准。一位有学术公正之心的教研员,总有一颗“求真”之心,即对真理的追求、对专业的敬畏。没有这种“维真”的心理底色以及对此的坚守,我们很容易被来自其他种种方面的负面力量所干扰、所左右。当然,有学术公正之心的教研员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即良好的学科本体素养、学科教学素养与学科研究素养。功底不扎实,“标准”就难以基于教育科学基础,也就难以标准了。

三、 学术公正:思考与行动

教研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以学术公正为核心的师德建设。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思考,近年来,我校开展了以下实践尝试。

“弯下身来服务”的教研文化引导。弯下身来,是教研员对被服务者的一种高度尊重和主动的情感态度,只有与被服务者情感融通,才可能有教研的高质量;这也是近距离观察、研究、读清被服务对象的方法,使教研服务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按需服务。同时,我们还鼓励教研员要“挺起胸来引领”。挺起胸来,是教研员的一种精神面貌,代表着一种勇于负责的气度和善于担当的态度;这也是一种高级形态的服务模式。一方面,高质量的服务需求才会催生高水平的服务;另一方面,引领就是为了超越被服务者的原始需求,并实现引领者自身的进步完善。有了这种教研文化,教研员与每个教师才有可能产生情感上的近距离、等距离;有了学术判断标准的个别化、针对性,就可为学术公正的实现创设积极的文化氛围。

“十多十少”的行为规范自律。我们围绕教研员与基层教师、与同事伙伴、与领导、与自己的行为关系,由学校工会组织了全校大讨论,形成了五十多条原始意见,然后通过多轮的筛选,由全体教研员共同制定了“十多十少”教研员行为规范。即多一点师德风范,少一点私心杂念;多一点学术钻研,少一点自满平庸;多一点调查研究,少一点主观臆断;多一点实际指导,少一点高谈阔论;多一点引领服务,少一点交际应酬;多一点谋划建议,少一点旁观推诿;多一点信任理解,少一点隔阂猜疑;多一点团结协作,少一点各自为政;多一点求真务实,少一点功利浮夸;多一点开拓创新,少一点拘泥守旧。教研员不断地对照这一规范要求自律教研行为。

“上下联动”的监督机制保障。县教育局委托县教育评估中心对全体教研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年检。年检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于实证材料的客观评价;二是基于综合判断的主观评价。主观评价内容包括“有求真精神,做到学术公正”等十个方面,由学校校务会成员、教代会代表和相关部室领导评估打分。同时,由教育局选定十多所学校的相关教师对我校教研员的服务满意度进行测评。用监督机制保障学术公正能落到实处。

学术公正是教研员的师德个性,我们对此的认识还处在“灰箱”状态,这是一个充满理论与实践经验生长点的研究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