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川地理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永川地理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永川区位优越,发展潜力较大,已被重庆市委、市政府定位为除主城区以外的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重庆市人民政府明确,永川城市性质为川渝经济带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渝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永川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庆市的职业教育基地。2007年永川工业经济发展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8.1个百分点。2007年,永川区文化体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7.1 永川地理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7.1.1 永川地理环境

永川位于东经105°54′,北纬29°22′,地处重庆、内江、自贡泸州、南充、成都等大中城市以及长江上游北岸、成渝经济走廊中心地带,介于成都、重庆两大城市之间,东距重庆主城区63千米,西离成都276千米。永川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十分发达,建成了东南西北干道贯通、水陆衔接的交通网络,具有较强的吸纳辐射能力,历来是重庆西部和川东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集散中心及物资集散地。全区幅员面积1572.66平方千米,其中市区30平方千米,现辖19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631个村民委员会、7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602个村民小组、477个居民小组,总户数341080户,总人口1095040人。

img4

图7-1 永川区区位关系示意图

图表来源:重庆永川区经济社会发展咨询研究报告,2006,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

近年来,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和各项事业良好的发展势头,永川区先后被确立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市、村民自治模范市、优秀旅游城市食品工业强市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广播电视、科技、创卫先进市,基本形成了渝西地区的文化中心及重庆西部、川东南地区重要的商贸物资集散地,现已成为渝西地区商贸中心。由于永川区位优越,发展潜力较大,已被重庆市委、市政府定位为除主城区以外的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7.1.2 永川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永川地处渝西经济走廊中心位置,是渝西区县和重庆主城区之间的重要联结点,它依托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和长江水道,连接成渝,辐射西南,通江达海,并且有丰富的矿产、旅游资源也使永川经济“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优势明显。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格局的调整,永川在重庆市主城区、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板块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独特和重要。重庆市人民政府明确,永川城市性质为川渝经济带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渝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永川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庆市的职业教育基地。

(1)经济发展现状

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8%。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16584元,比上年增加2906元,增长16.6%。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工业增加值5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9∶40.5∶45.6调整为14.3∶41.5∶44.2。

img5

图7-2 2001—2007年永川区GDP总量及增幅

图表来源:2007年重庆市永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永川区统计局。

①第一产业发展现状。

2007年,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33.7亿元,增长25.3%;农业增加值实现21.9亿元,增长10.7%。2007年全力抗旱抗灾促春耕,粮食产量突破50万吨,达到50.01万吨,比上年增长25%;出栏生猪95.2万头,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出栏小家畜禽2677万只。

新农村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全区投入农业发展资金1.22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农业资金7003万元,发放各类财政直补资金3055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得到切实加强。2007年全年硬化(油化)农村公路102千米,新增农村短途客运线路13条,新建、改造人行便道525千米;孙家口水库建成清库,松溉长江提水工程顺利推进,整治销号病险水库6座,修复整治电灌站306座,打机井4185口,解决6.3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完成一池三改3490户;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施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2万亩,新建森林生物防火阻隔带110千米,发展速丰林3万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8万亩,新建设水果、蔬菜、茶园基地共1.53万亩,改建桑园1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扎实推进,建成渔业病害、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8个、三品认证69个。

②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2007年永川工业经济发展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8.1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7家,达到18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5.5%,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3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8.1%。全年实现工业品出口交货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19.1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21.4%。

③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2007年,永川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商贸流通业是中流砥柱,2007年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总额为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5%;住宿和餐饮业为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分城乡看,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img6

图7-3 2001—2007年永川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图表来源:2007年重庆市永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永川区统计局。

img7

图7-4 2001—2007年永川区社会零售额及增幅

图表来源:2007年重庆市永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永川区统计局。

旅游产业稳步发展,特色旅游亮点纷呈。“茶山竹海”核心景区打造全面展开,“重庆野生动物世界”加快改造,“中华梨村”建设扎实推进,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茶竹文化旅游节”活动。2007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3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17.5%。

(2)社会发展现状

①生活质量现状。

2007年,永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44元,比上年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664元,比上年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4523元,比上年增长22.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2.9亿元,增长18%。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7.1平方米。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电话、电脑以及互联网的应用在城市居民中逐渐推广和普及,固定电话用户31.4万户(含小灵通),移动电话用户41万户,宽带网用户2.9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8.5%、24.2%和26.1%。

②公益服务现状。

·文体、教育事业现状

2007年,永川区文化体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文艺创作量多质优,新创作舞蹈《茶竹永川》、歌曲《神奇的茶山竹海》、诗歌《咏竹》等一批赋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部分作品还被中宣部、人民日报社和重庆市委宣传部出版的书籍收录。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功承办了中国名画家笔会暨渝西画派挂牌及刘阿本作品展览、重庆市首届歌厅文化节等文化活动24项,观众多达8万人。体育活动上档升级。2007年永川区成功举办了“融洋渝西风情杯”中国象棋特级大师表演赛,重庆市第二届运动会举重比赛,重庆市第三届农民运动会游泳、龙舟赛等赛事;积极组队参加重庆市第二届运动会,共获金牌18枚、银牌22枚、铜牌19枚;在永川区选拔并产生了四名奥运会火炬手。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呈现新亮点。全区高考上线4476人,上线率83.21%;初中联招上线3525人,上线率73.3%。建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减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607万元,惠及学生21582人;减免2237名高中贫困学生学费150万元,资助中职学生2.7万名;为257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50余万元。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全区拥有各类职业院校30所,在校学生达10.39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7.79%。

·市政设施现状

2007年永川现代大城市加速拓展,城市形象显著提升。5.8平方千米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全面完成,新建人民南路、红河中路,完成红河南路东段、昌州大道东段等道路改造工程,体育中心、消防特勤分中心投入使用。城区面积拓展到33.8平方千米,城区人口增加到34.7万人。城镇化率达52.8%。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投入4000多万元,完成了城区主干道5700米沥青砼路面翻修整治工程,改造沥青罩面13万平方米、人行道板砖9万余块、公交站亭18个、过街公共管沟23道、交通信号13组。完成了环北路、汇龙大道、高速路口等道路绿化,新植行道树4万余株,打造萱花北干道、南大街铁桥等5处17000余平方米的茶竹景观,实施绿化景观改造23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115万平方米。在红河河道两侧投资1.44亿元分别规划了20米宽的景观长廊,将永川古八景融入其中,打造园林式绿色景观长廊,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人居环境。

·医疗卫生现状

2007年永川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成果进一步巩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报务站11个。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对全区儿童补种麻疹疫苗37825人次、脊灰疫苗4619人次。加强对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对78个单位的16080名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前的职工进行了体检。全面开展妇女病免费普查工作。卫生改革取得突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永川医院竣工,中山医院挂牌成立,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迈出步伐。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认真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年共有621214人参加新农合,参合农民人均获得新农合基金补偿26.68元,补偿面达46.77%,补偿金额1661.8万元。

③社会保障现状。

·城镇社会保障情况

2007年,永川劳动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完善和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帮助597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1893名,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一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7%。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城镇低保稳步推进,全年发放低保金1663万元,救助1.57万人,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参保总数达到24.5万人,支付保险金1.77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83%,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网络覆盖面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到100%。

·农村社会保障情况

2007年启动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3501人;开设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参保人数达36.2万人,社保基金规范、安全运行。率先在重庆开展农村低保扩面提标,新增低保人员1.1万人,发放低保金300万元。改革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取消了大病医疗病种限制,发放救助金340万元,救助1.4万人次。加快五保供养救助制度。全年新改、扩建敬老院4所、村级五保家园38所、白日托老所10所,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提高到62%。

通过以上资料分析,近年来,永川区经济社会保持了高速发展势头,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取得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良好。

根据SWOT发展战略分析,目前永川区拥有的最好机会是:一是根据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将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跨区域规划的四大重点经济区,确立和实施成渝城市群发展战略,并把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作为新时期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二是国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永川是重庆市职业教育基地;三是重庆市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重点扶持包括永川在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确立“渝西地区加快建设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产业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四是重庆市经济保持高速增长,都市发达经济圈的制造业向区县转移。拥有的最大优势在于:第一,永川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全区上下心齐气顺,发展意识强烈;第二,永川区地处成渝两地交通要冲,连接川东南和渝西地区,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及成渝公路均从境内经过。区内拥有公路、铁路、水运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区域交通条件优越,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基本健全,城镇体系初步完善,已初步具备现代大城市的规模,在成渝城市群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第三,职教资源富集,理念先进、技术人才丰富。从总体上看,永川区在利用外部机会和回避外部威胁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其内部总体战略地位也具有明显优势。

为此,可以把永川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定位为: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围绕重庆西部轻纺食品城、商贸物流城、职业教育城和我国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城四个战略支点,争取到2010年把永川建设成川渝经济带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大都市。

职业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它的总体规模、层次、行业结构、地区分布等都受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制约。永川正处在成渝经济走廊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能有效地辐射和吸纳周边地区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再加上永川自身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职教城的建立和“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的创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